引用 作者: bluelounge 查看文章
Remo兄對爵士樂的感覺沒錯,很多爵士樂唱片很明顯的有一套"公式化"的錄音模式,而且出版比例上已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以致於絕大多數市面上"容易買到"的爵士唱片聽起來完全感受不到樂手厲害之處。 不過,說真的,爵士樂曾經也是主流的流行音樂,樂手為了賺錢會出很多芭樂再所難免。 所以後來我開始過濾所謂的"錄音室的demo版",只留下有內涵的錄音室作品,並著手搜尋"各樂手的現場錄音"。 倘若您真的聽膩了公式版的爵士樂,建議找一張LIVE 版比較看看同一首曲子,你會發現那些樂手們在錄音間版本中留了好大一"首"呀。

至於錄音,我個人認為牛筋、觸絃、琴韻與樂手位置,只要後製上有focus到都可以做的出來,但如果說到"重現"自然的現場氛圍就超高難度了。 在此推薦INA出的Sarah Vaughan與上原廣美+Chick Corea的Live Duet,這兩張無論在內容與錄音都是非常好的品項,尤其是INA的錄音,完全顛覆了以往聽大公司錄音所記憶的Sarah Vaughan印象,好到把Sarah Vaughan嘴邊細微的技巧,生動的錄了進去。
爵士樂錄音方式與大編制音樂不同,是爵士樂著重於細膩細節的捕捉,樂器演奏的活生感!而大編制音樂則在於空間、氣勢的呈現,給人親臨現場的感受!


而爵士樂的這種錄音方式,我想是在於為了表現音樂!爵士樂有許多是藉由細膩的演奏技巧,來帶出音樂的feel,那自然必定要近距離收音,而近距離收音勢必沒能將環境、空間一併收進來!

不過兩種錄音方式如果交換一下,可能爵士樂就變得soso,而古典樂可能會音場變得相當混亂!(sweat)


所以由種種因素來看,就如我先前就提過的,爵士樂〈包括相同錄音方式的各種流行音樂〉,要達到psycho兄在這裡所說的“正確”,會是很困難的事!

但我想對錄音理念的改變,現在的錄音要找“完全的”正確性可能不容易,但如果去各部分開聆聽,會發現聲音是更保留“原色”了,即便需要因整體融合而有增益或降低,仍可以感受到聲響本來的樣子!:o


而bluelounge兄所說的因錄音模式〈指的應該是音樂製作上的意思吧:o〉而使得樂手無法發揮厲害的一面........

其實我想這應該也與一般流行音樂製作的理念一樣!


我聽流行音樂很久,所以我很早就發現,同一首歌在現場表演與唱片中的樣子、感覺會不一樣的!
現場表演,是一種“表演”,可以更豐富,更炫技!
但唱片,是一種音樂的闡釋、演繹,要求的是一種雋永的感覺!

舉個例,可能常會覺得有時有些唱片出口水歌,但總很少有能超越首版的,大家聽來聽去,唱來唱去,還是第一次的最喜歡!:o

所以把表演中的豐富拿來放進唱片,對聆聽者會變成一種壓力!當然以爵士樂來說這可能是原本就該有的,但唱片製作的理念仍在,讓唱片裡的音樂穠纖合度,成為一種standard!而且唱片再怎麼放它就是死的,就算錄進再多的“即興、隨性”的爵士樂元素,聽久了也會變成“公式”!讓即興、隨性能在現場表演中不經意的就來上一段,才是爵士樂令人驚喜而贊歎之處:o

再次推薦給bluelounge兄~黃瑞豐40周年爵士樂紀念專輯,雖然它裡面的曲式就如我上述,也可以說是相當淺簡,但輕鬆有餘沒有壓力!至於在錄音技術上看bluelounge兄有無聽出端倪!: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