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3546 條

查看主題

  1. #11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lee 查看文章
    DSD 比 PCM 好的地方在於 Impluse Response。檔案較小及技術的容易性。



    尤其是 pcm 24bit / 32bit 的精度實在是非常不容易達成。試想把一個極小的電壓位準分為 2 的 24 / 32 次方分之一時 (1 / (2^24)) 或 (1 / (2^32)) 會有多麼的困難及多麼的容易受外界影響?現成最好的 pcm dac 大多是 R2R 架構,而 R2R 要做到以上精度有多困難?

    DSD 聽感上大多數人說最類比,應該是與上圖 impluse response 有很大關系,但 DSD 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幾乎無法後處理,連調音量大小都很困難,且無法 mixing 等等。聽說當初 sony / philips 開發出 DSD 是因為對珍貴的類比母帶的數位保存 (無需後處理)。

    目前 DSD 的檔案有兩種正當正常處理來源:類比母帶轉 及 數位 DXD 轉。

    Philips 後來轉進 352.8khz / 32 bit 是因為數位錄音當然要後處理,而 DSD 無法後處理,故需找一可以處理的 pcm 格式,而 32bit DXD 當與 DSD 互轉時似乎並無明顯聽感上的損失。嘿,需要到這麼高的 PCM 才能與 DSD 互轉 ~~~

    但現在有很多 88.2, 96, 176.4, 192khz / 24bit 的高解析檔 (尤其是 88.2khz) 都是從 sacd --> DSF /DSDIFF --> 24bit pcm 來的,甚至在 ps3 ripping 實現之前有一些是用 oppo 側錄的。還有一些是 cd 直接昇頻後再轉為 sacd 再轉來轉去,所以差片很多也。現時有某昇頻轉檔軟體 (忘了是那一個) 從 dsd --> pcm 時會在最前頭有一聲 bi 的雜訊,大家有否印象? HD Track download 中也有這種檔案的。

    dsd 64 的流量 (情報量) 與 16bit / 176.4khz 相當 (是的,你沒看錯,是 16 bit)。故現在的 DSD over PCM (DoP) 就是把 DSD 64 的重新編碼 (無損) 成 24bit / 176.4khz。其中的 8 bit 當成編碼用。這有個好處,可以騙過 Windows 系統,實現用 wasapi usb --> spdif 的這一條路。(可用 JRiver 或 foobar2000 經修改後的 sacd dop plug-in 來送 dsd DoP 訊號到可收 dsd dop 的 spdif / aes / usb 端。) 如果你的 dac 無法收 DoP 那麼就會聽到很低電平的 white noise 嘶聲。

    如果你是 bit perfect 而 dac 的 input 可收 dsd 就行,spdif dop 可收的不多 (mytek, msb, dcs 可以)

    dsd 直送 (不用 DoP) 只能經 usb + asio 2.2。很多 dac 都可以,但 spdif / aes DoP 的目前就只有少數幾台了。
    非常感謝解惑,雖然無法全懂,但至少概念有充實到。
    非常棒的回文。

    StevenCheng將軍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