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44 條

查看主題

  1. #20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看drunkenlife兄在DRC係數上的調整有時候調整的量(空間狀況較佳!?)也在3~5dB之間而已
    很好很好~有人認真看那些圖耶~
    雖然我寫3dB,不過,仔細看,該能看出這次測量的3dB,只有小部分間接音壓低,
    而DRC校正後simulation的結果則是大半都壓低,隨便抓些最近發表的,如下
    http://2.bp.blogspot.com/-MJ-f8ejL8p...IR+mid+ETC.png
    http://2.bp.blogspot.com/-68qsG-tptj...IR+mid+ETC.png
    http://1.bp.blogspot.com/-cB3AO3Yhac...IR+low+ETC.png
    http://3.bp.blogspot.com/-TH5o55yhZ1...IR+mid+ETC.png
    http://2.bp.blogspot.com/-7pqau4uNNo...IR+low+ETC.png
    http://2.bp.blogspot.com/-l9vSIZtojZ...R+full+ETC.png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這擴散板若是多擺在一些牆面上, 這邊幾dB那邊幾dB, 其實整體改善量也不小, 是嗎?
    3dB的差異,人耳當然是聽的出來,
    不過,這個測量的結果,我看起來,這種擴散板擺在喇叭背牆顯然是用錯所在,何不用吸音材呢?
    這種擴散板擺在側牆與聆聽位置背牆會有6~9dB的效應,這才是正確的應用方式,符合設計的本意。
    其他位置用吸音材,以壓低殘響時間,也等於壓低噪音,豈不是更好?而且應該也比較便宜。
    尤其是低頻,這需要大面積、大體積的材料來吸收,若是用錯這種對低頻沒啥效果的擴散板,佔去大量面積,就排擠低頻吸收材料的位置了...

  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