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aubrey 查看文章
大約在七八年前曾鑽研過一陣子錄音技巧.
那時正值數位與類比改朝換代;而專業的作業流程擴散至業餘者的風潮中.
就一位新手入門有數大瓶頸:
1.是要吃硬體還是軟體?
2.是要以傳統手法系統化處理(以mixer為核心向兩端擴展)還是極簡派的直入方式(mic直入錄音機)?
3.是要純數位還是數類混雜?
4.前端(mic)與後端(recorder)是否可能於有限預算內極盡優質化?
5.尋覓一流的場地與演奏者又盡可能不傷荷包!

如今七八年流逝,忽於這一兩年內分頭參與了colin與小葉殊途同歸的ultimate recording project.

感想是:幾年前的瓶頸於今居然均可輕易化解了.

簡言之,不管是以colin用電腦軟體錄音或小葉以mic直入dsd錄音機的方式,都可錄出極好的音質----而此中花費卻意外之儉省.

其要訣無非是"極簡化"與發揮發燒友的hi-end手腕.

比如colin與小葉都不約而同閹去mixer/等化這類專業界慣用的手段;萃取最精純的原音.
小葉偏好發燒線角錐等發燒友調音的法寶並張羅最好的前端(mic)及後端(recorder)極品;而colin則發揮其改機本事及精準眼光將乍看下不甚出色的硬軟件催化至最極致....
兩人略歧異的分野是:小葉偏愛晶瑩剔透/最高度透明化的原音;而colin偏愛音樂之現場感與音樂性.
因之,前者用兩支mic錄單點直接音;而後者用多支mic至少6軌同入硬碟再於事後調配堂音之多寡.

不同的作業方式各有其優劣處;就後者而言變數多當然會略增失誤的風險.
而小葉目前只錄鋼琴單項;又是寬容度極高的dsd recorder;這困擾自必尚未及身.
不過在台灣本土用有限預算去張羅錄音的陣容,最大的罩門仍卡在錄音者的器識與音樂修為以及音樂家的水準上.
前不久, 不是有部講鋼琴調音師的紀錄片才剛在台北下片.
片中出現的唱片大廠錄音師的涵養與本事大家可看得一清二楚;那可非尋常走江湖賣藝者可打混瞎矇的.

而演奏者既然彈波蘭舞曲這類通俗曲目---更須血淋淋地去跟坊間無數名演硬碰硬;就我昨日的聽感----這三位似乎都還未到達足以另立山頭的境界.
當然, 這些條件都太苛求----就一hi-end錄音之實驗,小葉已然是做到最top了.還是得竭誠感謝番並用力鼓掌支持其勇往邁進!
前輩講的真的非常有學問!!!太棒了~~: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