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喝普洱茶請小心! 【轉載】
普洱茶是因為長途運輸需要而製作,並且是以煮茶為飲用方式,是大漠地區重要的維他命C來源,並不適合台灣人喝茶用泡的.請勿隨當地商人起舞........
農委會茶業改場長廖慶樑說,大陸雲南出產的普洱茶近年席捲香港、台灣,變成搶手的茶葉,但學者專家調查,普洱茶因特殊製程、陳年儲藏環境等因素,使其總生菌數高的嚇人,必須煮沸才得以完全消滅,一般人單用開水沖泡的飲茶方式,對人體可能有害廖慶樑說,雲南出產的普洱茶近年來被渲染成具有神奇保健療效的茶葉,對腸胃尤其有益等,使港台一帶掀起一股「普洱茶熱」,人手一杯,且早、中、晚不停喝,部分人士更認為,喝得愈多,對身體愈佳,事實上大謬不然。
廖慶樑解釋,普洱茶屬於後發酵茶,是將茶菁經殺菁、揉捻、乾燥等手續後,堆置在倉庫中稱為「渥堆」,使茶葉內部多酚類化合物氧化,其氧化可分自動氧化、酵素性氧化、麴菌氧化等三種不同方式。

廖慶樑說,普洱茶後發酵堆置倉庫有乾倉及濕倉二種,前種為自動氧化作用與酵素氧化作用二者混合併行,後者則加上麴菌氧化作三者混合進行,市面上出售之普洱茶,其貯存年限有五年、十年、甚至四、五十年以上者,業者常標榜陳年普洱,愈陳愈香,更增醫療保健效果,並抬高售價。事實上,廖慶樑調查,普洱茶在產地雲南西雙版納、孟臘等邊疆地區,居住環境都離乾淨清潔有一大段距離,何況茶葉經長時間貯存,是否能維持好衛生安全品質?值得懷疑

廖慶樑引用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區少梅的研究報告指出,從普洱茶微生物的分析結果顯示,其總生菌數與黴菌數高的驚人,如五年特選普洱茶,散茶總生菌數每公克有一點廿六乘以十的六次方菌落數,黴菌數則每公克有一百十五個菌落數。
廖慶樑說,早年普洱茶是運往中國西北地區作為蒸煮調製奶茶的原料,均經高溫殺菌後再飲用,不會出問題,但現在人們均習慣用小壺沖泡方式來飲用,則大大不妥,不但無法增進健康,反對身體有害。 廖慶樑鄭重警告,飲用普洱茶,務必以高溫充份煮沸為宜,例如以傳統中藥煎煮後飲用,亦可增加安全性,避免感染。
說說我聽到的,不見得正確,普洱因為需要長時間的發酵,所以早期廣東香港那邊有種作法就是把茶放在潮濕高溫的地方加速它發酵,比如說廁所或豢養牲畜的地方,後來環境比較進步就改用倉庫渥堆,在普洱茶堆上頭蓋上厚布然後灑水,這種發酵的方式會有相當重的霉味,很難為大多數的人接受,所以商人就會宣稱要用煮的,其實是要去他的霉味,當中也不清楚在加速發酵過程到底產生了啥物質,喝出事的也有聽聞。
如果照教我喝的人說法,他認為普洱茶是要採頭春雨前,經過篩選然後文中敘述的工法,壓制成餅,並且不能太密實,否則不利後續發酵,接著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等待時間過去。基本上他是不贊成用機器去加速發酵,他堅持的那種是比較古早,爺爺作茶孫子喝茶那套,至於好壞我想取決於個人喜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