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鼓跟鋼琴是不太一樣的邏輯了

鋼琴琴身的自然共鳴與殘響(泛音)比較無法模擬出來,難度很高

鼓的部份本體的這部份相對比較不明顯,用電子鼓來模擬比較容易些

不過我覺得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於演出與彈奏的內容 (音樂)

若只輕輕敲一個音,無論是鼓或是鋼琴,都不容易判斷

若是一次來多個快慢、輕重的音,我想差異就會出來的

以上是樂器本身的差異

再回到錄音層面

錄音的加料或不好的方式又有可能會將前面樂器的差異與辨識程度變小

好的錄音應該是要能很輕易的呈現出這樣的差異

再來是音響重播

不好音響,也會讓這樣的差異變小無法分別

最後是聆聽的人

沒有真實的認知能力,也是枉然
Grand Piano 發音能量 弦+響板+共鳴 能量非常大[多],
實際個人經驗 供參考:主要能量的部份摸擬左右聲道需4支15寸的面積能量[當然還要超低音及中高音搭配]就如你所說
寫有限難表達~~~。
鼓 爵士鼓的能量 大功率的2支18寸2支15寸加中高音[高音也是要大能量才能表現金屬打擊紮實但不尖銳刺耳]
都是個人經驗 也是要玩了才能認同 能量音效模擬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