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系統的音像的大部分位置,
- 投票者
- 68.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在喇叭連線前方
-
在喇叭障板連線上
-
多半在喇叭連線後側
-
其他
-
2011-04-20, 12:57 AM
#271
 作者: 小葉
剛才將檔案下載到電腦裡,我沒有用外接音效卡,是用電腦內建的音效晶片
喇叭是Dynaudio mc15,然後用media player直接播放
左邊的鼓跟右邊的琴辨識沒問題
薩克斯風的位置聽起來卻是跟鼓差不多在同一邊
看了影片,把自己的座位調整一下,薩克斯風才有比較偏中間
看來也應該花點心思在電腦的播放系統上
這偏差實在太大了
聽到這段錄音,對於小葉兄與諸位大大能把心中的想法落實,這嘗試的精神跟行動力,實在令人讚賞(clap)
而能透過錄音來檢視自己系統的問題,再搭配影片確認錄音現場的實際狀況,也會激起對於還原現場有更多的想法漣漪。
-
-
2011-04-20, 09:30 AM
#272
 作者: kevintran
很多年前去和我老婆去買鋼琴的時候,跑了好幾家鋼琴店(很奇怪,在這裡賣鋼琴就只賣鋼琴,其他樂器都沒有)。
聽了很多廠牌的鋼琴,我們倆有個共同的結論:不管多貴的直立鋼琴,低音聽起來都很奇怪。
即使是Steinway的直立鋼琴,在中高音的地方都可以聽到Steinway那種像歌唱的聲音;但是一到低音,即使價錢只有它一半的Yamaha的平台鋼琴都比它好聽許多。
我想,這和直立鋼琴的結構可能有關係。
喔!我們當然買平台鋼琴囉!我們住鄉下,房間大小不是問題   
對!我就是聽它的伴奏低音才覺得它是假鋼琴!|(|-
看來這就是它天限的地方囉!
cecer兄說的沒錯,現在的數位音源有夠厲害!
像我聽鼓聲這麼多年,我還是經常的被騙!我要抓鼓聲,先知道它是真人打的還是編曲老師直接做出來的,可以讓我有心理準備,但每每初聽聲音,覺得是人打的,在抓音的過程才發現...
這時候辨別真假,變成不能用聲音,而是要用“演奏邏輯”!
不過像鋼琴,基本上它就是人彈的,只要聲音好,再加上製作人把歌曲環境塑造好,似乎真的更難聽得出來...(sweat)
-
-
2011-04-20, 09:56 AM
#273
 作者: 小葉
電子鋼琴最困難的就是自然的琴鍵敲擊完後的琴體共鳴殘響.....
我大都聽高音鍵來分辨 通常電子鋼琴的共鳴殘響 還是人工味很重
-
-
2011-04-20, 10:01 AM
#274
鼓跟鋼琴是不太一樣的邏輯了
鋼琴琴身的自然共鳴與殘響(泛音)比較無法模擬出來,難度很高
鼓的部份本體的這部份相對比較不明顯,用電子鼓來模擬比較容易些
不過我覺得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於演出與彈奏的內容 (音樂)
若只輕輕敲一個音,無論是鼓或是鋼琴,都不容易判斷
若是一次來多個快慢、輕重的音,我想差異就會出來的
以上是樂器本身的差異
再回到錄音層面
錄音的加料或不好的方式又有可能會將前面樂器的差異與辨識程度變小
好的錄音應該是要能很輕易的呈現出這樣的差異
再來是音響重播
不好音響,也會讓這樣的差異變小無法分別
最後是聆聽的人
沒有真實的認知能力,也是枉然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4-20, 10:03 AM
#275
其實無論那個音,都很明顯.......
現場一彈就知道
但關鍵就是,你不能只輕輕敲個音,沒有表現出這一段
那當然很難分
也不能只彈一個音,連續或一起時,這種自然融合的難度,電子琴是非常難的
 作者: JPL
我大都聽高音鍵來分辨 通常電子鋼琴的共鳴殘響 還是人工味很重
-
-
2011-04-20, 10:19 AM
#276
-
-
2011-04-20, 10:26 AM
#277
這次轉檔上有點狀況
因為母帶的差異蠻明顯的........
只好先停一下 :|
 作者: chsiang
我都還狀況外,大家就玩完了
哈哈........
-
-
2011-04-23, 04:46 AM
#278
 作者: CHENNING
ftp://www.chj.idv.tw/CHJ/DFF_0041_001t-3.rar
解壓密碼 :CHJ
格式 : 16Bit 44.1Khz
修正左聲道聲音過大(鼓)右聲道聲音有點小
建議:
鼓往後移再來是鋼琴,SAX在最前面,打鼓的請打小力點!
單點式錄音都是以單點式進行,100%“味精無添加”製作。單點式錄音必須以“一Take過”現場拾音,而“一Take過”意思就是表演家沒有後期補音的機會。表演家必須付出精湛的演奏技巧,完美同步地將音樂靈魂注入曲譜,對表演家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而“味精無添加”之好處是能夠保留最大之動態範圍,在音效層面上,音樂的感染力最重要是建立於動態範圍上,動態範圍越大,感染力便越強,表示聲音壓縮較少。
現場樂器及麥克風之擺位必須準確到位不同於錄音室多軌錄音方法,錄音師必須憑藉自身耳朵及錄音經驗,利用一對「全方向性」專業麥克風,以「無指向性」地擺放表演家與樂器的位置,務求準確地捕捉每粒音階靈魂。「無指向性」意思是指錄音師根據樂器之發聲區、樂器本身可提供之音效、音場效果,去處理表演家之演奏或演唱位置,其效果很多時是出乎表演家意料之外的,單點式錄音自然真實地反應出錄音現埸環境、音場、樂器定位等效果,這正是單點錄音的強頂!
「無指向性」意思是指錄音師根據樂器之發聲區、樂器本身可提供之音效、音場效果,去處理表演家之演奏或演唱位置...
哇!再不能同意您更多了 ,因為這正是我想的,只是...不會講...:P
-
-
2011-04-23, 07:42 AM
#279
兄講得已經算不錯,給您加分,或許您是高手級人物
不過我必須嚴正說明一下,不然又有人會以為我是什麼都不懂的人,其實是正好相反的
1. 左右聲道的調整事後我自己也有試過聽聽看(我也試過MONO聽看看),雖然我已經知道結果,這樣的聲音完全沒有意義了,雖然大小聲會一致,但已經失去原味與單點錄音要有的東西,以人聲原本在中央,若將右邊聲音加上,人聲就會往右移,另外樂器的音場與位置都會跑掉,這也是單點錄音不後製最大的挑戰,現場調整一次到位。
2. 您的建議我在現場早已經調整過N次,所有在場的人可以證明,也有錄下我調整的聲音,另外若兄指SAX要在最前面是不對的,無法調整到最佳位置的原因是相對可用空間太小(沒預料到不夠),所以下次我們會換大一點的場地
3. 單點錄音的好處與難度與精神在那,我早已說過與明白,不然我也不會挑戰這麼高難度的東西,甚至人聲也要unplug
4. 至於最後一段錄音方式的說明,我想可能不對或是我還沒到那程度,因為我已經試過您說的方式,結果跟您講得不太一樣,或是跟我想要的不一樣,甚至相反!
 作者: CHENNING
ftp://www.chj.idv.tw/CHJ/DFF_0041_001t-3.rar
解壓密碼 :CHJ
格式 : 16Bit 44.1Khz
修正左聲道聲音過大(鼓)右聲道聲音有點小
建議:
鼓往後移再來是鋼琴,SAX在最前面,打鼓的請打小力點!
單點式錄音都是以單點式進行,100%“味精無添加”製作。單點式錄音必須以“一Take過”現場拾音,而“一Take過”意思就是表演家沒有後期補音的機會。表演家必須付出精湛的演奏技巧,完美同步地將音樂靈魂注入曲譜,對表演家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而“味精無添加”之好處是能夠保留最大之動態範圍,在音效層面上,音樂的感染力最重要是建立於動態範圍上,動態範圍越大,感染力便越強,表示聲音壓縮較少。
現場樂器及麥克風之擺位必須準確到位不同於錄音室多軌錄音方法,錄音師必須憑藉自身耳朵及錄音經驗,利用一對「全方向性」專業麥克風,以「無指向性」地擺放表演家與樂器的位置,務求準確地捕捉每粒音階靈魂。「無指向性」意思是指錄音師根據樂器之發聲區、樂器本身可提供之音效、音場效果,去處理表演家之演奏或演唱位置,其效果很多時是出乎表演家意料之外的,單點式錄音自然真實地反應出錄音現埸環境、音場、樂器定位等效果,這正是單點錄音的強頂!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4-23, 07:46 AM
#280
很多變數與原因不是我能完全控制的,這也是蠻刺激的部份
總言之,自己玩過一次就知道......
我只能說我使用文字無法表達太多的東西
我很遺撼!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