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共2頁 第一第一 12
顯示結果從 11 到 15 共計 15 條
  1. #11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我沒有以任何科學依據,只依照我個人實際聽到的來說.
    截至目前為止,我聽到音場第一深(第一名)是高雄張會長家,
    那真的深到我都自嘆不如.:O:*
    其次是寒舍.
    至於其他就暫不討論.
    而這2個空間:
    那次和何大一起去時,我曾經步丈量了一下張會長的空間,
    SP離後牆約5M.
    而寒舍的SP離後牆約3.5M.
    供參考!!
    這是個有趣的題目,值得獨立一題討論,我另開一題吧

  2. #12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穆忠傑家短邊1/3, 1/3擺法(紅) vs hb家長邊擺法(藍)
    http://1.bp.blogspot.com/-1b1pePpiXZ...R+mag+full.png
    http://4.bp.blogspot.com/-DL7iNoFiwp...g+full+ETC.png
    上回舉這二個比較,看來,一般動圈式喇叭就算擺在短邊,且採取1/3喇叭, 1/3聆聽位置方式也很難壓低間接音相對於直接音的振幅啊...

    再拉回原題,看JS王家(紅,短邊擺法)與hb家(藍,長邊擺法)的比較,看振幅頻率響應

    看來紅(短邊擺法)反而比較平啊...怎麼回事啊?

    看看那條綠色的水平線(這圖對準二條線的3~7KHz部分),若以此線來看,藍色(長邊擺法)中低頻只凸出了幾根,同樣的凹陷也是只有幾根,因為振幅高的間接音少,因此突出與凹陷也就那幾個,這聽起來會有些怪怪的,總覺得中低頻段有些不平順;
    而紅因為間接音很多,就冒出一大堆的突出與凹陷,看起來反倒顯得平整,但累積的結果就會成了中低頻整個比高頻多很多(高頻容易被反射物吃掉),這聽起來會顯得暗與渾。

  3. #13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綜合而言,哪個好?
    顯然互有優劣,
    重視細節,那該擺長邊,雖然有些駐波會挺明顯;
    重視平順,那該擺短邊,雖然中低頻整個糊成一團。

  4. #14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請教drunkenlife大, 這種中低頻糊的平順是真平順嗎?

    感覺是種"負負得正"的做法?

    是否只能反映在量測上? 而非"事實"?

  5. #15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這種中低頻糊的平順是真平順嗎?
    感覺是種"負負得正"的做法?
    確實啊~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是否只能反映在量測上? 而非"事實"?
    測的出來的,就聽的出來囉~
    JS王家聽來就沒有很嚴重的駐波,而HB家的駐波就很明顯

    流行樂聽的多,就會覺得HB家受不了,轟轟響~
    若專聽些小品,低頻量少,反倒覺得HB家清晰的多哪~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