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 投票者
-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
做過1~3次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
2011-01-21, 08:53 AM
#901
 作者: martin
略
但是我的疑問還是不變:到底發燒友要用什麼儀器、測量什麼,能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好的重播品質?什麼是耳朵聽不出來卻有重大意義的聲音差異?(「耳朵聽不出來的聲音差異」還真是個有趣的詞)
名振兄,小弟意為如此與他網兄對言,那不會有結果,因為他網兄已將測量的用意與目的言的很明了.
再者,若「耳朵聽不出來的聲音差異」,這問題是弔詭的,首先若是耳朵聽不出來的聲音差異,我們縱使在測量中測出其問題,若咱們都是廠商,基於成本考量,這部分就可以忽略它而不進行改善,但是有些廠商也可轉向借機做商業行銷操作,他說他改用的什麼材質,使得這部分改善,因此他家的產品更特別或更以提高售價以賺取更多的利潤(因為一般民眾不清楚這部分是否聽得出來).再者,以國家法令基於安全的原則下,有些東西是耳朵聽不出差異,但是還是必需測量的,如電器用品的電檢.安檢,相信一台擁有國際電規的amp,小弟對兄進行單盲或雙盲試驗時,電源是使用110v還是220v的電壓,相信您我皆聽不出來.
回到測量的面向上,感觀的世界是難有確切值的,往往就是因感觀的相對體感,如果網兄diy過spk應就會了解,若小弟在桌上擺了20顆高音與20顆低音單體,要請兄台製作出一對2音路的喇叭,請問若不經良善的測量,光用耳朵的感官,能製作出較良善的喇叭否?能設計製造出合理良善的分音器?能找到較佳的分頻點?
如同小弟把桌上擺10杯冰水,您伸手去摸可以感受到各杯水對你體感,但是你無法得到確切值的,這10杯水有個問題要解決,就是要將它加熱到30度c正負1度c的溫度,此時您會發現您若無良善的測量您會難以找出問題與解決問題,而30度c正負1度c的溫度是個確切值,至於對於您個人的體感是如何,抱歉,這就難以得知,因為這得對您個人進行多像測試與研究,了解您個人的體感特性,與其您個人在觸碰此水前是否有那些行為,如您在觸碰此水前碰過70度c的水,那您可能覺得這30度c正負1度c的水是冷涼的,若是您在碰此水前,是先碰過0度c的冰水,您可能感受到這30度c正負1度c的水是溫暖的.對於大眾感受,就得經由大量的試驗,並表明測試條件,後經由統計與分析與及生理特性...等的歸納,才較能得知出這30度c正負1度c對大部分的人在何種條件下,感受性較多為如何,也才能慢慢形成一種模型.
需認清測量的用意與角色及感觀所需扮演的角色及用意,才不會一直落入偏於一執之中.更不會進入所謂的「大辯論」之中,現今的許多電聲.建聲專家都了解測量與實聽都需兼備,相輔相成,不偏於一.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21, 08:54 AM
#902
"假設"High End音響是
50%現有科技可測、50%現有科技不能測 (當然這比率只是我隨便舉例)
那麼科技可測的部份基本上正確率是很高的,我們應該要重視
科技不能測的,只能靠有經驗的發燒人耳來進行聆聽
我的重點
(1) 若是"單靠"人耳來效正音響,那麼其必須要有基礎的訓練才能取代科技可測的50%,避免這部份的錯誤率,在這之前,調校音響時,請不要忽略儀器的力量
(2) 人耳聆聽進行效正,此非單純喜好的調效而已,而是必須要具有豐富經驗,對聲音有一定認知的人來進行
如長期間使用High End音響聆聽音樂
聽過許多許多的系統
聽過許多許多的現場演出
對錄音有一定的認識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21, 09:16 AM
#903
 作者: THXman
名振兄,小弟意為如此與他網兄對言,那不會有結果,因為他網兄已將測量的用意與目的言的很明了.
再者,若「耳朵聽不出來的聲音差異」,這問題是弔詭的,首先若是耳朵聽不出來的聲音差異,我們縱使在測量中測出其問題,若咱們都是廠商,基於成本考量,這部分就可以忽略它而不進行改善,但是有些廠商也可轉向借機做商業行銷操作,他說他改用的什麼材質,使得這部分改善,因此他家的產品更特別或更以提高售價以賺取更多的利潤(因為一般民眾不清楚這部分是否聽得出來).再者,以國家法令基於安全的原則下,有些東西是耳朵聽不出差異,但是還是必需測量的,如電器用品的電檢.安檢,相信一台擁有國際電規的amp,小弟對兄進行單盲或雙盲試驗時,電源是使用110v還是220v的電壓,相信您我皆聽不出來.
回到測量的面向上,感觀的世界是難有確切值的,往往就是因感觀的相對體感,如果網兄diy過spk應就會了解,若小弟在桌上擺了20顆高音與20顆低音單體,要請兄台製作出一對2音路的喇叭,請問若不經良善的測量,光用耳朵的感官,能製作出較良善的喇叭否?能設計製造出合理良善的分音器?能找到較佳的分頻點?
如同小弟把桌上擺10杯冰水,您伸手去摸可以感受到各杯水對你體感,但是你無法得到確切值的,這10杯水有個問題要解決,就是要將它加熱到30度c正負1度c的溫度,此時您會發現您若無良善的測量您會難以找出問題與解決問題,而30度c正負1度c的溫度是個確切值,至於對於您個人的體感是如何,抱歉,這就難以得知,因為這得對您個人進行多像測試與研究,了解您個人的體感特性,與其您個人在觸碰此水前是否有那些行為,如您在觸碰此水前碰過70度c的水,那您可能覺得這30度c正負1度c的水是冷涼的,若是您在碰此水前,是先碰過0度c的冰水,您可能感受到這30度c正負1度c的水是溫暖的.對於大眾感受,就得經由大量的試驗,並表明測試條件,後經由統計與分析與及生理特性...等的歸納,才較能得知出這30度c正負1度c對大部分的人在何種條件下,感受性較多為如何,也才能慢慢形成一種模型.
需認清測量的用意與角色及感觀所需扮演的角色及用意,才不會一直落入偏於一執之中.更不會進入所謂的「大辯論」之中,現今的許多電聲.建聲專家都了解測量與實聽都需兼備,相輔相成,不偏於一.
DIY 的測量當然很重要,
hi end 成品需不需要測量?
hi end 成品多半有數據了,
看使用者的目的吧.
-
-
2011-01-21, 09:37 AM
#904
然而現在單純使用人耳進行High End音響調效的發燒友,能大致符合我前面說的2點非常少
也就是說都在"玩假的"
-
-
2011-01-21, 09:57 AM
#905
 作者: hojuiyang111
DIY 的測量當然很重要,
hi end 成品需不需要測量?
hi end 成品多半有數據了,
看使用者的目的吧.
成品是否需要量測當然看目的,對成品進行量測可以了解其特性,若進行的量測是較精良的,那也可知產品是否可能有虛標的情況.再者成品所提供的數據只僅就其願意公開的部分.
-
-
2011-01-21, 10:01 AM
#906
 作者: 小葉
然而現在單純使用人耳進行High End音響調效的發燒友,能大致符合我前面說的2點非常少
也就是說都在 "玩假的" 
站長,您真"殺".這種話語會出於站長的手筆,令人難以想像.:O
小弟不敢這樣想,也無能說出這樣的話.
-
-
2011-01-21, 10:06 AM
#907
 作者: 小葉
然而現在單純使用人耳進行High End音響調效的發燒友,能大致符合我前面說的2點非常少
也就是說都在 "玩假的" 
敢說出這"三個字"不簡單 :O[不敢說呀!](sweat)但"真"亦難得 8)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
-
2011-01-21, 10:06 AM
#908
-
-
2011-01-21, 10:37 AM
#909
 作者: 小葉
"假設"High End音響是
50%現有科技可測、50%現有科技不能測 (當然這比率只是我隨便舉例)
那麼科技可測的部份基本上正確率是很高的,我們應該要重視
科技不能測的,只能靠有經驗的發燒人耳來進行聆聽
我的重點
(1) 若是"單靠"人耳來效正音響,那麼其必須要有基礎的訓練才能取代科技可測的50%,避免這部份的錯誤率,在這之前,調校音響時,請不要忽略儀器的力量
(2) 人耳聆聽進行效正,此非單純喜好的調效而已,而是必須要具有豐富經驗,對聲音有一定認知的人來進行
如長期間使用High End音響聆聽音樂
聽過許多許多的系統
聽過許多許多的現場演出
對錄音有一定的認識
人耳調音會有問題?
想太多...
這期 stereo sound 大費周章測了三支 speaker ,
三支 speaker 曲線全不同,
測了又如何?
還不是選好聽的帶回家.
hi end 成品沒什麼好測的.
用什麼測,怎麼測,在那裏測,怎解讀?
任何一個環節均會有不小的誤差,
還有,要多少錢?
-
-
2011-01-21, 10:45 AM
#910
人耳調音當然會有問題,不然我去幫何大調好不好....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