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3769 條

混合查看

  1. #1
    註冊日期
    2008-02-19
    文章
    246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2 Posts

    預設

    http://tw.myblog.yahoo.com/early_bir...v=750&next=675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hreadid=400509

    最近在找新的喇叭架,找到一篇文章,myav有人買45-60-75-60,

    結果一般說高音要與耳同高,那麼一般坐在椅子上約100公分,那麼喇叭架都要75cm以上,

    但是用75CM喇叭架+書架聆聽,卻有感覺低音不夠飽滿的感覺,

    結果最是切合的喇叭架是60cm,但是那是用鐵製的,

    本來要買胡桃木喇叭架但是太貴,於是想起老師用板凳,家中有51cm,

    聽起來低音過多,最後要買66cm的古椅,用來替換原來的台製喇叭架,

    http://tw.page.bid.yahoo.com/tw/auction/b45928526

    因為玩重低音小弟就放棄拉,本來想買一對類同軸但是要達到音準的,機乎沒有,

    有的是高音不準,usher的dancer be則是低音太爛,沒有音準,

    起馬也要花30000,但是都不能通過聲音正確的測是,

    先打這些心得

    66cm的古椅,終於可以讓我好好聽音樂,

    雖然低音少一點,但是可以聽見正確的音色跟音場,

    另一點可以省一點錢再換玩具.

  2. #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還是錄音(轉錄)藝術決定一切

    這陣子趁著小宋唱片在奇摩拍賣上進行1元起標,標了一些日版LP,結果又發現錄音(轉錄)藝術決定一切的重要性....



    這張福特萬格勒的貝多芬交響曲選粹LP,跟 EMI Reference 系列 CD 是相同的錄音。我知道EMI Reference 系列的第一版 CD 現在有多值錢,我自己也有一套。可是它是EMI UK 英國版,英國轉錄就是傾向加料,CD加料地更嚴重。雖然雜音少很多,但是真實的聲音也少了一大堆。

    先撥放LP的貝多芬第三《英雄》第一樂章,不得了!這張日本版LP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崇拜福特萬格勒,製作特別嚴謹?整張LP表現出 EMI FRANCE頂級MONO錄音的最高水準:前後深度層次分明,左右定位還算可靠;第一小提琴完全超出左側喇叭甚遠,低音大提琴與大提琴完整分離且距離右側喇叭很遠。基本上,除了第一小提琴大小聲變化時定位會走調外(這令我懷疑可能是後製加料),這張LP的播放效果,徹底打敗我手上所有的CBS、RCA、DECCA與PHILIPS的任何『立體聲LP』!:O :O

    這張還是日本版最新的版位,理論上版位應該最糟。

    接下來放相同錄音的第一版英國版CD,完蛋了!第一小提琴與低音大提琴黏在一起,音場不超過兩隻喇叭,甚至根本像集中在中線。深度定位還算可以,但是所有樂器聲都是假假的,明顯修飾過度。這張CD,完全聽不下去,比正確轉錄的192X年錄音還要糟糕太多。

    這是我第一次經驗到,相同錄音的LP與CD相比,CD可以輸到這麼離譜的地步;別忘了,在我的音響系統中,正確轉錄的同一錄音之下,CD多半贏LP。想來想去唯一的理由,就是『轉錄水準』相差太多,EMI Reference 系列 CD 的轉錄一定是錯誤轉錄。

    這還是說明了,錄音(轉錄)藝術決定一切....:)

  3. #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先撥放LP的貝多芬第三《英雄》第一樂章,
    我真是老年痴呆了,貼錯唱片圖....

    正確:


    錯誤:


    不過,也使用過這張LP的貝多芬第一號交響曲與 EMI REFERENCE 英國第一版CD 相比,一樣,錯誤轉錄的 CD 遠遠遠遠被 LP 幹掉。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