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end本來就是技術創新的溫床,這個市場有人買單....

家用網路媒體播放不就已經制定好了嗎?

當然要妥協很簡單,當燒友的要求跟一般人一樣就很容易制定了。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其實這也不需要什麼技術背景, 只是簡單的電腦使用者經驗而已, 就看您有沒有定下心來想想看.

換個方式, 用大家可能都有的經驗再解釋一次我期待的 DAC 該有的樣貌, 您就知道 Hi-End 廠商有多搞笑了.

用大家都熟悉的 "印表機" 加以說明最貼切了.
- 現有絕大部份 DAC (也許是全部) 的運作方式, 就像是最早期的點陣式印表機, 電腦送出一行字, 它就列印一行字. 不管是用什麼介面連接至電腦, 也不管是要裝色帶或是墨水匣,它都只是行列式的打印; 也沒見過什麼印表機控制程式可以和印表機直接打交道, 因為無此必要.
- 我殷切期盼的 DAC, 就像是雷射印表機, 電腦送出 <End of Page>指令, 它就會把 buffer 中暫存的頁面資料列印出來. 不管是用什麼介面連接至電腦, 也不管是要裝單色還是彩色碳粉匣,它都只是頁印式的打印; 印表機控制程式也成為必備品, 可以和印表機直接打交道.

為什麼我們的 DAC 就不能等電腦送出 <End of Track> 指令, 再進行 DA 轉換, 開始唱歌呢? 為什麼我們的電腦不能有專屬的控制台介面, 與DAC直接打交道呢? 只因為沒有一個像 HP 的廠商跳出來訂立標準, 領導風潮嗎? 是技術不夠, 還是削凱子削慣了, 怕賺得不夠.

也許這就是 Jitter 造成影響的根源.


這有很難很高深嗎? 我從 Bladelius USB DAC 上看到了影子, Bladelius 專屬的 DAC Control Panel 開始出現在工具選單的小圖示中了, 雖然功能還很陽春, 但我相信不久的將來, Bladelius 應該就會有我期待的東西上市了.

我要的不多,
- 電腦只要能送出 RAW type 的數位音樂檔案 (比如說 WAV 檔好了) 給 DAC 的 buffer, 有人堅持要循序存放及讀取才好聲也成, DAC 收到<End of Track> 指令就開始唱歌.
- 電腦上的DAC控制介面只要能empty buffer, 再不然 DAC 上有個小按鈕可以empty buffer也成.
一切都跟使用雷射印表機一樣容易, 這樣就夠了.


PS. 我不覺得在電腦上進行的無損壓縮檔案(FLAC, APE, ALAC,....)與WAV檔案間的數學轉換也會影響聲音, 因為我是IT人. 我從不期待我的薪水在薪資資料壓縮/儲存/拋轉/傳遞/讀取的過程中, 會被系統誤判, 而在後面多加一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