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天早上先在中壢音響室聽重灌系統後的聲音,果然差異很大。而 ULTRAstream 模式的聲音就像教授描述的一樣。
相對我的音響,就是『爽!!』可以輕易分辨音樂好壞、演奏好壞、錄音好壞
我覺得在中壢音響室聽音樂就像在允許近看名畫的美術館看油畫一樣,色彩傳真、鮮明,想看的話連筆觸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教授提過一些錄音裡的音色和細節(踏板、觸鍵等等),只要有「導聆」,很容易就能體會。用這樣的系統研究、評論音樂/演奏/錄音,再適合不過。
其實就是一些我自己喜歡的老器材,覺得聲音不合意的就改(感謝邱醫師技術指導)。有些只做小改、有些則改到面目全非。系統的構成大概是這樣的:
*靜電喇叭(Quad ESL '57;我另有一對尚未組裝的靜電喇叭套件,性能可能比 ESL 57 更理想;待實際驗證)。喇叭頻寬不夠的話就加速度快的超低音、還有超高音
*真空管 OTL/OCL 後級(要線路合理的)
*前級、phono 放大用內阻低、電流大的真空管配合現代的先進線路;可以的話電源濾波用好的薄膜電容
*DAC 目前是用兩顆 PCM1798 加晶體輸出級的老機器,可能是最弱的一環。準備裝邱醫師設計中的真空管輸出級 DAC。DAC 應該是我目前系統 LP訊源和數位訊源聲音差異的最關鍵組件。
家裡很少有音響迷朋友來訪(我的器材對很多發燒友來說屬於填海級,沒什麼誘因大老遠跑來聽)。這次請教授過來,其實有點心虛,因為右聲道的喇叭(代打的,原來的有一片低音板沒聲音,待檢修)遇到高音量大動態瞬間還會出爆音 。還好教授不介意。
此篇文章於 2022-08-12 12:24 PM 被 dequad 編輯。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quad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