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共255頁 第一第一 ... 2161697071727381121171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701 到 710 共計 3829 條

混合查看

  1. #1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Quote: Psycho 說
    YA!我猜應該就是阻抗匹配的問題了.... 至於增益問題,我認為我前述的聽感正是證明了增益的問題反而不是最關鍵問題... 理由是,MC檔時使用擴大機音量8:00方向,這是增益匹配最糟的位置!早在我還使用有音量控制的CD PLAYER時期,就實驗過了;不管CD PLAYER的音量控制是多少,擴大機的音量在1/3到1/2是最佳匹配。同樣的觀念也被廣泛應用在汽車音響上,稱為 level match。
    [/End Quote]

    Psycho大,我把這段移到這裡來免得亂了另外一個版面。

    忍不住要吐嘈一下 別生氣喔!
    您上面這段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音量旋鈕,一般來說(除了級進的,或用IC輔助的)都是一個“刷子”在一片塗了“電阻”的塑膠片滑來滑去。可想而知,這個塑膠片的頻響未比是平直的(這也是為什麼平價音響在不同的音量有不同的頻響)。如果您用的是好的級進式音量控制,這個問題就不那麼明顯了。因為訊號只經過一,兩個高級的電阻,而不是在導電膠膜上跑。
    另外,“level match”是有定義的。一般來說,我們要輸入一個固定頻侓的訊號(一般是1KHz),然後量輸出的音量(可以用dB表量喇叭或用電表量負載的電壓)。好的喇叭廠會把單體拿來配對,這是配對方式之一. 您的“level matching”似乎粗糙了點

    這陣子忙得沒時間聽音響。我兒子每天用我的音響打電動(xbox 360)。 剛好幫我run新買的電源線! 我兒子的朋友還告訴他,“在你家打,聲音比較好耶!”(flex)(flex) 這禮拜六,一定把拿張Tosi拿出來聽聽看(唉!買太多了,都沒時間聽)。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3. #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Psycho大,我把這段移到這裡來免得亂了另外一個版面。

    忍不住要吐嘈一下 別生氣喔!
    您上面這段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音量旋鈕,一般來說(除了級進的,或用IC輔助的)都是一個“刷子”在一片塗了“電阻”的塑膠片滑來滑去。可想而知,這個塑膠片的頻響未比是平直的(這也是為什麼平價音響在不同的音量有不同的頻響)。如果您用的是好的級進式音量控制,這個問題就不那麼明顯了。因為訊號只經過一,兩個高級的電阻,而不是在導電膠膜上跑。
    另外,“level match”是有定義的。一般來說,我們要輸入一個固定頻侓的訊號(一般是1KHz),然後量輸出的音量(可以用dB表量喇叭或用電表量負載的電壓)。好的喇叭廠會把單體拿來配對,這是配對方式之一. 您的“level matching”似乎粗糙了點
    [恕刪]
    戊~~~~我被擊中,一槍斃命!....

    咦?等一下,我當然知道可變式電阻的音量控制與級進式的學理差異,問題是它的影響力不可能造成原始文章那麼大的聽感差異啦!....:)

    實證方法很簡單,我這台羅啟良唱放剛好有兩段的mc放大倍率切換,一個標25db放大較小,一個標36db專門對付0.05mv這種變態低的超低輸出mc唱頭。ok!同一顆mc唱頭,使用36db檔當然擴大機音量要轉極小,使用25db檔就可以轉大一截。ok,兩者相比,當然完全沒有原始文章那種mm檔與mc檔那麼大的差異,絕對不會發生高頻被削掉的『不正確』現象。所以,問題不在音量控制器,甚至不是在gain....:P

    至於我的 LEVEL MATCH 觀念粗糙,那當然了,因為我然覺得阻抗匹配比GIAN匹配還要重要,所以 LEVEL MATCH觀念粗糙造沒關係,反正不重要.....好好好別氣死,我承認是在強辯啦!.....

    原始文章在: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567#post87567

  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5. #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大鍵琴宰殺音響唱片論

    大鍵琴宰殺音響唱片論


    很早就從新天新地那裡被教導『大鍵琴』非常難錄音成功的觀念了,但是直到玩LP,才知道大鍵琴宰殺音響與唱片的能力有多麼可怕!.....:O

    大鍵琴要『好聽』,其實還蠻容易的:以下兩張都是 MONO 的 LP,在我的LP系統下,1969 的 CD 根本不是對手。理由也很簡單,因為這兩張MONO LP是正確錄音,而那張『Deutsche Harmonia Mundi 』(絕不是Harmonia Mundi FRANCE 喔!)則是錯誤錄音。





    這套cd是錯誤示範,因為空間殘響加料過多:


    但是聽過我推薦的 FY/SOLSTICE 的大鍵琴錄音後,我馬上發現上述錄音通通存在一致性的嚴重問題:大鍵琴是撥弦,『不可以』跟鋼琴這種敲弦一樣;『敲』偏向清脆感,高頻會『薄』一點;而『撥』是彈跳感,高頻會『厚』一點。當然這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不可以跟音響系統本身就偏厚或偏薄扯在一起。

    rendzaw又教過我(學光光了!:P),他試過一吋鈹高音的tad震膜與兩吋鈹震膜,明顯可以聽出兩吋的高音比較厚實。經過我使用的 FY/SOLSTICE 的大鍵琴錄音去痛宰,明明那隻TAD的高頻只有20K而己,卻可以輕易通過高頻的殺音響測試,甚至還在超低頻頻宰了我的PEL...;( 從此學會了,正確的大鍵琴錄音專門宰殺音響系統在高頻的『正確之厚度』。

    但是錄音能達到這種境界嗎?

    這張1987的 Harmonia Mundi FRANCE 輕易通過高頻的『正確之厚度』,只是太殺音響,當初我三萬五仟元音響硬是完全誤判以為它錄音不佳......


    OK,所以這是科學性能,重視錄音藝術的唱片,一定可以通過。真糟糕,我的LP沒半張可以通過,連A. Charlin的原版LP都非常勉強.....倒底LP能不能通過這估判準?好狗運我買到了這張FY/SOLSTICE 的 LP:


    一聽之下.........慘了慘了,完全通不過!!:O :O :O.....是我的LP音響被宰?還是LP硬體先天在這一點比不上CD?又要去黃大那裡測試了.....

    就算是我的音響系統被宰,這也只能說明大鍵琴對LP硬體的要求實在高地太不像話;所以名列宰殺音響的第一名,大鍵琴當之無愧!....

  6.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7. #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大鍵琴宰殺音響唱片論
    上星期五終於記得去 rendzaw 黃大那裡測試這個大鍵琴宰殺音響的大問題,得到驚人的結果.....

    首先當然先播放最正確的大鍵琴唱片,新天新地的這張CD,


    附帶一提:rendzaw最近的力作:cd-rom與usb之 cd player,一台一萬八還是兩萬我忘了;使用它拿來當dac或usb dac都是超值到嚇死人,我己經真金白銀買了一台回家享受,不久會寫詳細評論;向大家鄭重推薦!....:)

    ok,己經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大鍵琴聲音,再來放這張LP:


    黃大一聽之下,大罵怎麼這麼難聽?高頻很奇怪.......我聽起來也是如此...:P

    再來放這張 MONO,當然黃大不知道它是MONO...:P :


    黃大連連稱贊:這張好,聲音很活,比上一張好太多.......當然被我立刻吐槽!這張LP聽起來『沒有高頻』,聽不出來嗎?可憐的黃大對大鍵琴音色不夠熟悉,當然被騙;於是我重新播放正確的CD,OK,A B TEST之下,這張LP『沒有高頻』的現象非常明顯。

    再來是這張:


    這次輪到我的LP系統被宰了....;( 早就知道DECCA的錄音就算是MONO也一樣有問題,但是在我的LP系統聽不清楚。到了黃大這裡,一清二楚!錄音加料導致中頻嚴重扭曲,從我家的『好聽』到了黃大這裡變成『難聽到爆』,再一次證明了頂級音響系統會痛宰有問題的錄音。

    重頭回去播放FY那張LP,一樣很難聽。

    在我心目中,黃大的LP音響系統是最頂級的鑑聽級LP系統之一,尤其是那顆碳纖維合體唱頭完全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FY/SOLSTICE的錄音絕對不會有問題,可以難聽,但是不能聽起來是扭曲的。依我個人判斷,連黃大的LP系統,都躲不過大鍵琴LP的宰殺。這個意思意謂著,玩LP的音響族大概永遠無法正確判斷大鍵琴的音色了。

    再者,原來我的LP系統被宰的程度遠超過我的想像,連DECCA錄音的缺陷都聽不出來?我的LP系統也不算多差,唱盤不論,至少唱頭痛宰SHELTER 901、唱放痛宰十萬元級的JADIS;相對於CD PLAYER只要兩萬元級的黃大新推出的CD-ROM&USB 就可以輕易判斷錄音問題,玩LP真是太辛苦了!

    再偷偷講一句大逆不道的話:以我的LP系統做測試,使用正常針壓,根本聽不出那張MONO LP的高頻比FY少了一大截;使用超低針壓才能輕易判斷。我是強烈支持超低針壓密技的,大鍵琴LP可以當成最佳示範....

    最後是對古典音樂欣賞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黃大並不以古典音樂自我標榜,當然對大鍵琴的『音色』不熟悉,結果對於高頻嚴重缺一大塊的MONO錄音產生嚴重誤判。其實這意謂著,只重視『好聽』而不重視『音色的正確性』,對古典音樂的欣賞能力是非常危險的陷阱。同時,也是再次確認我與rendzaw在最進階的音響判準有很大的分岐:rendzaw重視中頻的絕對正確性,所謂的聲音很開、聲音很活......幾乎都可以歸結在中頻。而我對中頻不是很敏感,而對高頻特別敏感,缺了一點點高頻對我來說都是罪大惡極。

    當然了,所謂的正確高頻,並不是加上超高音這種高頻;例如rendzaw一對8500元而己的小喇叭、我的ortofon 105,通通存在著相同正確的高頻;前者好像只有18khz?後者只有25khz;但是通通可以通過大鍵琴cd的宰殺。所以我的正確高頻不能從數據去定義,要從『殺音響的唱片』來定義....:)

  8.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9. #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頂級唱片的法國觀點

    頂級唱片的法國觀點


    話說,自從我發現最精緻的古典音樂是在法國,而不是幻想中的德國,而且無論是演奏或樂曲皆如此。但是這個觀點如此地與眾不同,所以我一向儘量不去碰觸這個議題,而從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分享;例如說,錄音水準。以rendraw與scs這些音響同好來說,我完全不必去辯論法國好不好,我只要讓他們知道:任何LP,只要是法國樂團、法國演奏與法國錄音的,多半是錄音正確的頂級LP;相對的,只要是英國演奏、英國樂團與英國錄音的,多半是地雷,ED1是地雷的機率一樣高。若是德國,運氣約1/4,而且永遠不可能像法國一樣強。因為美國是科技大國,所以雖然美國錄音藝術水準不足、美國演奏非常不可靠,但是美國轉錄與美國出版的法國唱片就非常可靠,甚至有可能贏過法國原版。

    OK,古典音樂的LP千千萬萬如何挑選?上述原則己經講得太多、快要害我自己再也買不到便宜地頂級LP了.....:P :P

    其實CD也是一樣,只要是法國樂團、法國演奏再加上法國錄音,別說是新天新地的唱片,就算是NAXOS這家我反抗了二十多年的唱片公司,照樣符合這個基本原則,最後還是終於破功買下了三套NAXOS........

    NAXOS 古典*Ravel Daphnis Et Chloe Petitgirard 拉威爾 達芬尼與克羅伊 8.570075
    NAXOS 古典*Poulenc Organ Concerto,Concert Champetre Lefebvre 蒲朗克 管風琴協奏曲,鄉間協奏曲 8.554241
    NAXOS 古典*Debussy Pelleas Et Melisande Delunsch 德布西 佩麗亞與梅麗桑 3CD 8.660047-9

    要說明這三套CD的真材實料,以下解析度不大夠的圖片是我的排名順序,最左邊是小牧神CD,這是右邊所有唱片都無法跨越地高門檻;再來由左而右逐漸越來越爛,到了EMI克路易坦的ART轉錄版(與GROC差不多爛)為止;再爛的CD我就懶得拿出來談了。


    小牧神只不過是『psycho包』中最入門的唱片,新天新地至少有幾百張唱片的錄音水準都比它強,只是太殺音響了在此先不提。

    圖太小看不清楚?OK,放大:


    再來是 VALIOS 的孩童與魔法與HAMUNNAI MUTI的波麗露,比不上小牧神的原因是『活生感』『現場感』輸了一點。

    再來就是讓我跌破眼鏡的NAXOS Ravel 達芬尼與克羅伊!....:O

    我猜測它應該是多軌錄音,所以造成樂團的三D層次明顯比不上左邊,甚至完全比不上EMI FRANCE。但是它錄下完全如臨現場的鮮活感,這是我首度在多軌錄音可以聽到這種活生水準!直到2006這個錄音,多軌錄音終於勉強可以與ORTF一戰了...:P

    錄音沒有問題下,法國樂團加法國演奏,當然一定是最美好的音樂啦!所以當初忘了誰要我推薦最佳 達芬尼與克羅伊的版本,就是這一張!一張199.....

    再來是我上次推薦最佳的EMI FRANCE,奧芬巴哈;很可惜,1970的錄音被2006的錄音K下去。其實我願意承認1970這張偉大錄音師Challen的作品有很多藝術等級的優點是2006naxos所比不上的,但是錄音是科學,我只談最客觀的hi-fi性能、最像現場的錄音,所以這張唱片排在這裡。

    再來是目前還有機會可以買到的荷蘭版EMI FRANCE CD,有ifip;特別挑這一張,是因為從這一張開始,在我的音響系統中,LP與CD開始各有優點。如果是上一級,LP一定被CD狠狠打趴。

    再來請看:


    (明天續完,小孩子哭鬧了!(sweat)(sweat)(sweat))

  10.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6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我想你可能是對的。我得再聽一次。

    昨晚聽第一和第二曲。第一曲(前面)的小提琴聲好像沒有body的感覺(沒有那個“厚度”),第二曲的小提琴聲音就“正常”了。想一想,除非錄音師搞鬼,我還真不知道要怎麼拉出那種聲音:|:|

  12. #7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Psycho兄

    您所說的客觀 "基於傳統東方文化的習慣,大家總會希望不要太窄化、太偏頗而成為一個『客觀的人』。",其實這是變相更為主觀的形態。

    所謂的客觀是態度,尊重百觀千態的態度,就算對這件事有成見也能不要習慣性的把自己放在對立面,好比反對黨般為反對而反對,無論如何要找詞彙或語言反駁,不能否認您所提及的軟體都需要極好性能的音響系統才能完整播放,或在達到您習慣的音量時完整的播放。

    不過您習慣的聽法或您檢測音響性能的時候,例如音量,就已經不是人人都能接受這麼大音量來播放,對很多人來說如此的音量已經無法讓他們以愉悅的心情來聽音樂了,您耳朵的耐力是公認的。

    您想自成一套聽法流派,當然要尋找符合您聽法的系統,不管您所提出的論證或科學正確與否,但是最重要的是播放出來的聲音,一定有人喜愛、有人不喜歡,不管如何,不喜歡您的系統重播出來聲音的人或是聽過您所稱讚的系統,或是不能認同您的聽法,所以就有了成見,進而反駁您所有的論點,這才是您跟別人爭論的主因吧。

    主要想說大家聽音樂的出發點跟目的不同,我是認為兩邊都偏駁了,都沒有考慮到各自都只能代表部分人對於音樂的需求,積極想改變對方對音樂的看法及聽法。

    客觀的人是不會想改變任何人對事情的看法,進而無限想說服對方,積極尋找認同感(認同感是主觀的問題點及紛爭的起點)。

    小小看法,請Psycho兄不要見怪。

  13.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恕刪]客觀的人是不會想改變任何人對事情的看法,進而無限想說服對方,積極尋找認同感(認同感是主觀的問題點及紛爭的起點)。
    小小看法,請Psycho兄不要見怪。
    Andy 客氣啦!怎麼可能見怪?我有這麼兇嗎?......

    不過我有點點搞不懂:我的原則一向是,只在『自己的範圍』講話,不會輕易去『別人的範圍』放話。例如說,這個『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古典音樂美感的經歷(長篇連載) 』討論串很明顯是我全力經營的,所以當然可以合理、合法與合情地彰顯『我對事情的看法』。這不是說不准別種觀點,而是說我可以大膽在這表現我的各種觀點而不必顧慮其他;想批判我的觀點當然也可以,基於這裡我必需保護我的觀點(否則這個世界就不存在如此另類觀點了),我當然得全力反駁了。當然了,如果不是『我的範圍』,例如說,大家在別處推薦好聽的唱片;雖然我覺得大有問題,但是因為不是我的範圍,當然沒必要硬逼別人接受,所以我才不會去發言或批評什麼的........

    我一直以為我是『不會想改變任何人對事情的看法』的呢!.... 怎麼反而跟你說得很不一樣?.....

  15. #9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Psycho兄,我不是批評您想刻意的改變任何人,我是在表達我對'客觀'兩字的認識,您說的中國人.....什麼的.......比較像'謙虛'或是'打腫臉充胖子'或是'夜郎自大'之類的,不可以將此類人形容為客觀。

    科學應該要更 '客觀' 的看待事情才不會鑽牛角尖啦。:*:*:*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Andy 客氣啦!怎麼可能見怪?我有這麼兇嗎?......

    不過我有點點搞不懂:我的原則一向是,只在『自己的範圍』講話,不會輕易去『別人的範圍』放話。例如說,這個『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古典音樂美感的經歷(長篇連載) 』討論串很明顯是我全力經營的,所以當然可以合理、合法與合情地彰顯『我對事情的看法』。這不是說不准別種觀點,而是說我可以大膽在這表現我的各種觀點而不必顧慮其他;想批判我的觀點當然也可以,基於這裡我必需保護我的觀點(否則這個世界就不存在如此另類觀點了),我當然得全力反駁了。當然了,如果不是『我的範圍』,例如說,大家在別處推薦好聽的唱片;雖然我覺得大有問題,但是因為不是我的範圍,當然沒必要硬逼別人接受,所以我才不會去發言或批評什麼的........

    我一直以為我是『不會想改變任何人對事情的看法』的呢!.... 怎麼反而跟你說得很不一樣?.....

  16. #1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Psycho兄,我不是批評您想刻意的改變任何人,我是在表達我對'客觀'兩字的認識,您說的中國人.....什麼的.......比較像'謙虛'或是'打腫臉充胖子'或是'夜郎自大'之類的,不可以將此類人形容為客觀。

    科學應該要更 '客觀' 的看待事情才不會鑽牛角尖啦。:*:*:*
    那就是我被搞迷糊啦!.....

    我知道我所提的是中國文化『面面俱倒』的做人道理與背後深層的『主動打壓異議份子』的文化習慣,但是太多人把這種文化習慣當成科學上的『客觀』了,所以才順著使用這個詞語....:P

    原來 AndyChu 對這些科學哲學議題這麼感興趣.....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