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wei123wei123 查看文章
我的CEC改的已經不錯拉,老師要不要看一下我怎麼改的,
雖然都是普通把戲,但是已經是矽膠皮帶傳動,
加上一堆避震,還打算改一下無磁螺絲,聲音會更棒,
這簡直是調音經驗大綜合... 問題是要如何『試聽』啊?....:)

引用 作者: jlhsiao 查看文章
跟女人一樣, 愛上了,就是沒辦法 :P
你要是五年前跟我說我會喜歡古典樂, 我打死也不會相信..
我最近發現我的系統只能開到一個音量, 再大聲音色就會變得很死板.. 看來等以後有空要拉條專線, 然後把那台1000瓦的隔離變壓器處理掉..
我的經驗的確是:音響級數到達某種極緻時,低瓦數(350w)隔離變壓器會被突顯動態壓縮的遺憾;沒想到連1000瓦的隔離變壓器你都會覺得有壓縮?....:O

至於古典音樂,我想合併在下面一起談。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我想一切源於對音樂本身的追求吧!
[恕刪]
音樂是值得一生的良伴,值得去細細品嚐的!:o
『對音樂本身的追求』是關鍵,合併到下面一起講。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其實古典音樂本來就是以前的“流行音樂”!Strauss的圓舞曲和1980
年代的disco其實在“實用”和“市場”的角度是沒什麼兩樣的。說的難聽些,Mozart如果生在現在,他大概也會寫rap或rock。
kevintran 這個看法在很多古典音樂討論區都引起很強烈的爭論過,我在此想要籬清『對我們』最有意義的一些面貌...:)

就音樂的本質論來說,古典音樂並不是『流行音樂』,它一向意謂著當時往往只有貴族才負擔得起的『精緻藝術』。現在的流行音樂要對比巴哈、莫札特當時的流行音樂,應該對比『民謠』、甚至『葛立果聖歌』才是較為恰當的類比。

然而,就我們本身是屬高級知識份子的『階級』的社會結構意義而論;莫札特當時的高級知識份子『階級』最流行的就是古典音樂沒錯,相對的是現在的高級知識份子『階級』流行的是rap或rock也是事實。就此而論,似乎也可以把古典音樂當成當時的『知識貴族專屬之』流行音樂。

因此仔細考察其中的關鍵,我認為 remo、kevintran、jlhsiao 的分享都揭示到關鍵答案:大家都想要尋找『更精緻』、或在同樣價錢下買到『更精緻』的唱片,然後就走向了古典音樂。

問題是,古典音樂並不是『精緻』的保證:分享這麼多心得後大家應該都知道了,比起流行音樂來說,其實古典音樂界更多粗製濫造、演奏其差無比、錄音亂來的無意義唱片。因此,走向『精緻』網友之所以轉向古典音樂,不是因為古典音樂很精緻,而是運氣好、遇到古典音樂界中『相對精緻很多』的唱片。

所以從上述網友的分享看來,其中的關鍵並不是古典音樂的本質,而是大家走向精緻、追求精緻(包含音響),自然而然被古典音樂中比較精緻的部份吸引了。萬一運氣不好,接觸到的是古典音樂中極度粗製濫造的那一塊,會出現『流行音樂比古典音樂還要高貴精緻』我都不驚訝!...

當然了,因為古典音樂自發生以來就是標榜精緻藝術,所以相對說,就『純音樂』美感它的確有『較高的機會』找到比較精緻的音樂。只是『精緻』的定義會因音樂類型而不同:搖滾樂要求最淋漓盡致的情感抒發、傳統國樂獨尊『意境』、『神韻』的描繪、古典音樂卻是走向純音樂的最大訊息量(和聲、音色、對位、曲式.....)。

因此在我這麼多的音樂體驗中,傾向凡是精緻的音樂就是好音樂;但也因為精緻,所以音樂型式幾乎決定了它的精緻取向:好比說欣賞搖滾樂一定需要動態、暫態強烈的音響系統,同樣的,精緻的搖滾樂其音樂型式一定跟精緻的古典音樂天差地遠;如果古典音樂走向情緒強烈的表達,很容易破壞掉精緻的音色藝術或對位法;如果傳統國樂走向曲式或樂團等音色藝術,往往自身的意境與神韻就很容易不見了。

所以前幾位網友會走向古典音樂中精緻的部份,依我猜測正是注意到純音樂的型式美感;如果音樂欣賞方向改變,是很有可能會走向其他不同類型的精緻音樂。正因為如此,所以我猜大家應該會發現流行音樂的『精緻取向』與你們正在欣賞的古典音樂之『精緻取向』是截然不同的走向。當然別懷疑,莫札特時代高級知識份子『階級』流行的古典音樂,可不見得有這種『精緻』的水準!更別說現在,古典音樂圈中也沒有多少人有這種欣賞能力;因此,別懷疑,非專業音樂欣賞者走向真誠,是有可能比專家還要更具有深度的音樂素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