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共2頁 12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3829 條

混合查看

  1. #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管弦樂的極緻且昂貴之音響體驗

    管弦樂的極緻且昂貴之音響體驗


      升級到兩百萬等級的音響器材又有專屬音響室,因為線材一直在進化所以沒有穩定到可以重新審視過往的最佳管弦樂錄音推薦唱片;最近終於把所有線材通通香寶寶化 ── 不能再升級了!再升級要換擴大機與換喇叭了;這下子才可以安心好好重溫過往的管弦樂錄音推薦唱片,結果,還的聽到滿滿的感動!卻也發現『超值』與『昂貴』終究有無法渝越的天限......然而當成一個人生永遠的理想目標,未必不可行,因此此還是寫出來讓有幸可以如此昂貴且極緻的愛樂同好共饗吧!

      過去推薦管弦樂錄音且分享聽感,受限於追求『超值且極緻』,的確可以正確地分辨出那一張唱片是絕對正確的錄音,並且可以排名各張唱片錄音水準的高低順序。現在就算音響系統己經是『昂貴且極緻』,錄音水準的高低順序幾乎不會改變,不過每張唱片能聽到的東西更多更複雜了,反而造成錄音水準的高低順序變得很難判斷。

      簡單來說,從『正確性』來運行『超值且極緻』,基本上就是放棄了純粹的音質美感與享受,更接近如科學家般發現了『正確(錄音)』而狂喜。缺點就是不夠媚俗不容易入門,優點就是真的保證三萬元音響系統與兩百萬元是沒有方向差異的。而這樣子運作的『正確性』聽感,無論是音響硬體或軟體,幾乎都是以『暫態(反應速度、動態對比、頻寬變大....)』為第一指標。當然了,音響要素那麼多,憑什麼『暫態』獨獨可以當成『正確性』的唯一指標?我的答案非常簡單:正是我的親身體驗,證明只要以『暫態』當成『正確性』的唯一指標,便宜音響就可以得到無限接近昂貴音響的正確聽感了;有極相似的音樂播放工具,我們分享古典音樂才有可能走向普遍客觀化。

      然後,同樣是基於科學探究的興趣:從超值的正確音響進階到昂貴的正確音響,會多了多少音樂旨趣呢?於是,這篇文章就以管弦樂的錄音重新經歷一遍。

      一切都從這張Timpani偉大的小牧神唱片開始,以此獻給天上的林主惟先生,都是從他開始的:



      買到新版(再版)唱片的樂友說不定反而到賺到,我慎重懷疑新版可能播放效果反而比較好!

      這張唱片開始揭示了『正確的管弦樂錄音』,弦樂在前、木管在中、銅管在後。不過在昂貴的音響系統中,它出現了幾個問題:第一是樂器音色的質感不足,居然被比它早一點錄音的克哈斯管弦樂曲集全面擊敗??我慎重懷疑會不會是新版比舊版好?再者是樂器的定位比較容易漂移:以前以為是音響價位不足或沒有專屬音響室,現在確定是這張唱片原本就有一點缺陷。所以樂器獨奏時(尤其是木管)會搶到舞台前面,那是這張唱片的天限了。最後當然是頻寬不夠大,有趣的是,原先的超值音響無限放大這個缺點,現在的昂貴音響反而縮小這個缺點?當然也有可能這套昂貴音響不知在那裡偷偷加料了....然而,原先超值音響被無限放大的『暫態不極緻』問題,在昂貴音響變小;但是原先分辦不出來的音色質感問題與樂器定位問題,現在反而放大地一清二楚;如此說來,應該可以歸究是超值音響『過份』專精於『暫態的正確性』造成的偏差了。

      再來仍然是皮爾奈,而且是該作曲家中我個人最喜愛的管弦樂作品:



      正是由於這張唱片與上一張對比,才發現昂貴音響系統把『暫態不極緻』的問題變小,而原先的超值音響是天差地遠呢!然而,最讓我驚奇的是:原本在超值音響覺得兩張唱片的深度空間相差有限,在很多超昂貴音響系統試聽也如此;但是在我現在的昂貴音響,深度空間相差『很多!』,這張唱片的深度定位與左右定位不會漂移,而音色質感兩者天差地遠!不只是錄音差距,更是因為法國國立樂團的合奏水準真的遠遠勝過盧森堡愛樂太多了!就算拿出錄音效果頂尖的克哈斯管弦樂曲集,從弦樂合奏到木管質感仍然被徹底打爆,只能說正統的法國國立管弦樂團完全是古典音樂世界中最絕對的存在了。

      因此雖然這張錄音己經不是頂尖了,但是夠完整地記錄著法國國立管弦樂團的極緻演奏效果;隨著音響越昂貴,挖出來的訊息越多,越讓人沈醉於如此美好的音樂聲響。

      這裡要呼叫先前活躍的老網友remo,先前不是驗證過『cd唱片的拋光密技』嗎?結果現在數位播放系統如此極緻的情況下,『cd唱片的拋光密技』完全無效了!哭哭.......

      再來變成德布西很知名的《夜曲》(Nocturnes)管弦樂曲:



      這張唱片變得很龜毛!....它仍然是錄音水準明顯高過上一張的好錄音,主要就是贏在『清晰度』,在超值音響時期就推測是暫態變佳的聽感結果。現在的昂貴音響,卻因為錄音性能提高,毫不客氣地暴露兩個缺點:第一個是盧森堡愛樂的演奏水準就是比不上法國國立樂團,聲音質感就是輸給上一張。更糟的是這張唱片在無限提升暫態性能時,音質相關的錄音性能相對不足了。結果造成我的音響室只要供電污染多一點(例如說雙CAT開機太久了),這張唱片就會變得非常難聽!只有音質污染的問題減到最小,這張唱片才能變得好聽。很好,它變成我音響室的音質檢測器了....:)

      同時也出現另一個嚴重問題:如此極緻的昂貴音響體驗下,己經聽過音樂水準遠遠高過德布西的皮爾奈,再回頭聽德布西,會怎麼辦?答案真是令人傷心:當然是會開始嫌棄德布西的音樂水準不高了!!真的,被昂貴音響的音樂聲響洗禮後,對音樂本身的水準開始隨著古典音樂家的作曲水準而進步,既然要求皮爾奈這麼超級複雜又精緻的聲響,就會嫌德布西的《夜曲》真的太簡單了。真的,真正的音響水準,就是會帶出真正的古典音樂素養。

      還有更誇張的,就是曾經瘋狂熱愛的布列頓左手鋼琴協奏曲,HORTUS 710大戰系列:



      沈迷這張唱片時,訊源己經升級到45萬的 AUDIOMAT DAC,但是卻窩在四坪的臥房使用JMR舊旗艦 Offrande,結果就被騙了。到了專屬音響室,但是只使用15萬的KORA 150,還是被騙;現在全套兩百萬元到位,才發現真相。

      真相就是,這個大戰系列的HORTUS錄音,應該都是非專業而隨機的。它的絕對優點是使用最新的機器與不加料,所以暫態的優勢無懈可擊,演奏水準更是客觀無比。然而,它終究不是真正專業的錄音,比起HORTUS自己的專業錄音或TIMPANI,它就是有舞台深度略不足、音場高度與寬度略壓抑、不同音量聲音略亂一點......整個合起來,就是整體錄音效果只有小牧神的水準,還被克哈斯管弦樂曲集打爆......不過最大的優點就是暫態!暫態只要正確,欣賞音樂或演奏水準都變得很容易,再加上演奏水準實在太偉大了!所以這張唱片成為當時心目中超級名片。

      然而,在昂貴音響的揭露中,真是太殘忍了!它無情地把布列頓的管弦樂作曲技巧呈現出來,就是一個『普通』(甚至是平庸);別說比不上克哈斯與皮爾奈了,還完全被德布西打爆,這真是太殘忍了......正如同世界上最偉大的樂團一定是法國國立樂團,其實世界上最偉大的古典音樂樂曲也只有法國人寫得出來;不只管弦樂,杜卡斯的鋼琴作品更是轟到讓我從此嫌貝多芬的全部鋼琴作品太簡單太無聊了......昂貴音響系統有它的科學水準,當然會反映在真正科的古典音樂素養,只是怎麼只有聊聊幾個人做得到?

      當然這張音樂仍然很好聽,演奏是極緻,錄音是不錯,但是再也不會是最佳推薦了,哭哭.......

      最終的答案,仍然是天下無敵的『小睡神』Florent Schmitt: Le petit elfe Ferme-L’oeil, Op. 73。絕對正確的作曲技巧、絕對正確的錄音水準、絕對正確的演奏表現,只可憐了音響室被轟到牆壁龜裂......



      總之就是從暫態到頻寬、三D定位、深度層次、每個樂器的聲音質感....全面通通最高分,只有演奏技巧中的合奏效果略略比不上 HORTUS的天下第一巴黎帕度魯樂團,不過後者錄音水準卻比不上前者,殘念。

      如此正確的錄音水準下,演奏水準又世界第二強,如此好好審視 Schmitt的作曲水準,真正發現他的嚴謹結構與拉威爾及杜卡斯同等級,音色的豐富度與複雜度又與皮爾奈、克哈斯同級,於是,昂貴音響無論如何曝光,就是挑不出這張唱片有什麼問題,它只好成為至今為止永遠聽不膩的偉大唱片了。

      正因為音樂素養己經被昂貴音響提升到不同的境界,回頭開始欣賞早就被新天新地同好聽到爛的克哈斯Jean Cras,才發現自己一下子就完全陷下去了,太好聽了!怎麼一個帝國主義時代兇殘的海軍司令可以寫出這麼天真純潔的天使音樂?這實在遠比莫札特還要天才太多太多了!



      如果說杜卡斯的鋼琴奏鳴曲讓我開始嫌棄貝多芬與布拉姆斯,那麼克哈斯就是讓我開始懶得聽莫札特與舒伯特;真的,如果音樂旨趣同樣是天堂般的天使之音,那麼更豐富的聲響才得到更快樂的音樂旨趣啊!請聽這段鋼琴協奏曲的第三樂章中段: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Deq...ew?usp=sharing

      全部樂器停止,唯獨一隻英國管持續吹相同的一個音約1分半,只有鋼琴交替建構的多重合奏如賦格曲般,卻又彷彿赤子之心持續向上頌贊著。這麼天使般的天堂音樂怎麼會是帝國主義時代的海軍司令寫出來?

      也是這張唱片才讓我嚇一跳,明明是比『小牧神』還早期的錄音,錄音效果怎麼這麼頂級!?所以重新聽先前推薦的管弦樂唱片,才發現昂貴音響己經與超值音響出現明顯差距了,因而催生出這篇文章,好久沒有長篇大論了!....

      總之,當我孤獨地走在『正確性』的路上,只有這裡與新天新地相伴著成長;然後音樂素養開始同步飛昇,到了昂貴音響之後,驀然回首,自己的古典音樂欣賞竟己經超越多年前的自己,彷彿重現著法國作曲家努力超越華格納、努力超越德布西......一樣的喜悅!

      這樣的音樂體驗實在是太美好了,幸好一直走在『正確性』的道路上。同時也想著,就算無法到達兩百萬這麼昂貴的音響,隨著音響科學與錄音科學的進步,後人會不會也終究能窺看到這種景致呢?

    (END)

  2.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3. #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管弦樂的極緻且昂貴之音響體驗
    剛剛把濃縮版與測試聲音檔放在 PTT,被黃醫師提到的擴大機很感興趣:
    Dayner 原始文章: [閒聊] Benchmark AHB2來踢館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247.A.35F.html


    作者psycholife (psycho)
    看板Audiophile
    標題Re: [閒聊] Benchmark AHB2來踢館
    時間Mon May 4 15:29:41 2020

    ※ 引述《Dayner (台大攝影社20聯展)》之銘言:
    [恕刪]
    : 只能總結三個字來講AHB2:
    : "精準""精準""好想買"

    看到這麼誘人的擴大機實在忍不住了!本來很想恭請賢達讓
    我測試一下,又怕冒昧,所以把我心懸的測試公開在這裡,
    也感謝有興趣的同好們共同測試。

    針對 Dayner分享的聽感,完全是我玩音響以來最重視的聽感
    。但是最近卻開始發現另一個重要指標。可惜的是,這個指標
    至今沒有任何超值、便宜的方法可以達成,所以也只能放在暗
    處自爽......但是看到 AHB2這台擴大機如此精准,Dayner的
    聽感又令人相信,所以可以把這個很昂貴的判準提出來了。

    原始文章落落長事先警告,我會把濃縮版放在下面: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199#post241199

    簡單來說:

    超值而高傳真的音響系統,最重要的是『暫態』;但是到了昂
    貴而高傳真的音響系統,開始有其他考量,『我個人的猜測』
    是:相位失真。

    以下列出六個聲音測試檔:

    1、這是著名的小牧神,以這個為『最低標準』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ycho/001_1C1174.wav

    2、這張的聲音舞台深度、不同樂器的深度層次,樂器聲音質感,
     都應該大勝第1。『暫態正確』的超值器材,有可能無法發現兩
    者的深度層次『差距非常大』。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ycho/002_1C1117.wav

    3、這張與第2相比,就是『暫態更正確』但是『樂器的聲音質感』
    輸一大截的示範。原先使用超值的器材,會覺得第3大勝第2。現
    在的『高價器材』,開始反轉了......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ycho/003_1C1173.wav

    4、這張最慘!原先超值的器材,只能聽出它的暫態正確性太強,
    『聽不出』這張錄音有很多缺陷。簡單來說,它是相位失真較大、
    跟不上它的暫態正確之錄音,極可能是音樂會的存檔錄音。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_HORTUS710.wav

    5、對比第1是最低標準,這個第5是至今為止完美無瑕的最高標準。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ycho/005_1C1212.wav

    6、這是1999左右的錄音,暫態正確性當然被第3第4狂電,但是在
    高價系統中,它的相位失真遠低於第3第4,所以在我目前的系統
    中,只要不談最正確的暫態,這張第6全面勝過第3第4。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ycho/006_2C2088.wav


    以上聽感測試,在我以前走超值音響階段時,當然鐵定是:

    5>4>3>2>1=6,一切都是以暫態為優先。

    現在音響系統走向高價,慘了!出現了其他標準了!而且這個標
    準會強烈影響到音樂欣賞與錄音好壞的分辨,完全躲不掉。

    目前是:5>2>6>3>4>1

    其實,先前也被某個大魔王拿一台儀器級約十二萬元的dac電過,
    的確在暫態正確性上贏過了 maestro 3 reference。但是當時就覺
    得似乎有其他音響指標是明顯輸很多的,只是當時還沒有如上述完
    整的測試,先放在心上。

    直到最近,才把完整測試法提出來。以此就教各方專家了,但是我
    私人最感興趣的是:

    AHB2這台擴大機如此精準,面對這個測試會如何呢?

    (END)

    P.S. 如果用家不嫌鄙陋願意來中壢音響室指教,我當竭誠歡迎!!

  4.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5. #3
    註冊日期
    2008-08-24
    文章
    269
    Thanks
    1,129
    Thanked 256 Times in 114 Posts

    預設

    能否請教授把1-6分別是哪幾張CD分享出來?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剛剛把濃縮版與測試聲音檔放在 PTT,被黃醫師提到的擴大機很感興趣:
    Dayner 原始文章: [閒聊] Benchmark AHB2來踢館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247.A.35F.html


    作者psycholife (psycho)
    看板Audiophile
    標題Re: [閒聊] Benchmark AHB2來踢館
    時間Mon May 4 15:29:41 2020

    ※ 引述《Dayner (台大攝影社20聯展)》之銘言:
    [恕刪]
    : 只能總結三個字來講AHB2:
    : "精準""精準""好想買"

    看到這麼誘人的擴大機實在忍不住了!本來很想恭請賢達讓
    我測試一下,又怕冒昧,所以把我心懸的測試公開在這裡,
    也感謝有興趣的同好們共同測試。

    針對 Dayner分享的聽感,完全是我玩音響以來最重視的聽感
    。但是最近卻開始發現另一個重要指標。可惜的是,這個指標
    至今沒有任何超值、便宜的方法可以達成,所以也只能放在暗
    處自爽......但是看到 AHB2這台擴大機如此精准,Dayner的
    聽感又令人相信,所以可以把這個很昂貴的判準提出來了。

    原始文章落落長事先警告,我會把濃縮版放在下面: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199#post241199

    簡單來說:

    超值而高傳真的音響系統,最重要的是『暫態』;但是到了昂
    貴而高傳真的音響系統,開始有其他考量,『我個人的猜測』
    是:相位失真。

    以下列出六個聲音測試檔:

    1、這是著名的小牧神,以這個為『最低標準』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ycho/001_1C1174.wav

    2、這張的聲音舞台深度、不同樂器的深度層次,樂器聲音質感,
     都應該大勝第1。『暫態正確』的超值器材,有可能無法發現兩
    者的深度層次『差距非常大』。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ycho/002_1C1117.wav

    3、這張與第2相比,就是『暫態更正確』但是『樂器的聲音質感』
    輸一大截的示範。原先使用超值的器材,會覺得第3大勝第2。現
    在的『高價器材』,開始反轉了......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ycho/003_1C1173.wav

    4、這張最慘!原先超值的器材,只能聽出它的暫態正確性太強,
    『聽不出』這張錄音有很多缺陷。簡單來說,它是相位失真較大、
    跟不上它的暫態正確之錄音,極可能是音樂會的存檔錄音。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_HORTUS710.wav

    5、對比第1是最低標準,這個第5是至今為止完美無瑕的最高標準。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ycho/005_1C1212.wav

    6、這是1999左右的錄音,暫態正確性當然被第3第4狂電,但是在
    高價系統中,它的相位失真遠低於第3第4,所以在我目前的系統
    中,只要不談最正確的暫態,這張第6全面勝過第3第4。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ycho/006_2C2088.wav


    以上聽感測試,在我以前走超值音響階段時,當然鐵定是:

    5>4>3>2>1=6,一切都是以暫態為優先。

    現在音響系統走向高價,慘了!出現了其他標準了!而且這個標
    準會強烈影響到音樂欣賞與錄音好壞的分辨,完全躲不掉。

    目前是:5>2>6>3>4>1

    其實,先前也被某個大魔王拿一台儀器級約十二萬元的dac電過,
    的確在暫態正確性上贏過了 maestro 3 reference。但是當時就覺
    得似乎有其他音響指標是明顯輸很多的,只是當時還沒有如上述完
    整的測試,先放在心上。

    直到最近,才把完整測試法提出來。以此就教各方專家了,但是我
    私人最感興趣的是:

    AHB2這台擴大機如此精準,面對這個測試會如何呢?

    (END)

    P.S. 如果用家不嫌鄙陋願意來中壢音響室指教,我當竭誠歡迎!!

  6. #4
    註冊日期
    2013-08-15
    文章
    154
    Thanks
    334
    Thanked 445 Times in 125 Posts

    預設 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古典音樂美感的經歷(長篇連載)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剛剛把濃縮版與測試聲音檔放在 PTT,被黃醫師提到的擴大機很感興趣:
    Dayner 原始文章: [閒聊] Benchmark AHB2來踢館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247.A.35F.html

    恕刪

    P.S. 如果用家不嫌鄙陋願意來中壢音響室指教,我當竭誠歡迎!!
    剛剛測試了一輪,聽之前沒有看教授的點評,
    我怕影響到自己的聽感XD
    大部分試聽檔的CD我都有,但沒這樣擷取片段來比較,
    真的不知道原來差別有些蠻明顯的,先謝謝教授辛苦擷取片段啦!

    底下稍微紀錄一下當時的OS

    1. 熟悉的小牧神,感覺到在累積能量,
    結果大爆發時竟那麼軟

    2. 第一秒鼓聲我嚇一跳..各部聲音豐富又有條不紊的座落在喇叭之間,銅管和打擊樂器深度比小牧神好不少喔

    3. 鼓聲右方的撥弦(豎琴?)輕微但清晰,接著更右邊有提琴類撥弦了!再來左邊也有撥弦了!喔耶大高潮來了,這才像大高潮!而且我喜歡這首的木管的空氣聲。

    4. 喔喔是教授愛的,我一直不愛的左手鋼協,但這次聽還是輸上面幾首啊囧

    5. 喔喔這張我也有,怎麼不知道這麼好聽啦!每聲部清清楚楚,交織出的聲音簡直太美。叮叮叮的樂器(三角鐵?)有畫龍點睛的感覺,而且特別是18秒和20秒,那個「叮」下去真的不是單音而是好繽紛,真的不會形容...太愛了,特別回去聽的好幾次

    6. 鋼琴琴音也很豐富,比起4我比較喜歡這首,而且21秒左右的銅管木管聽得出來各自和交融的聲音,不錯不錯我喜歡

    排名一下是5最優,4、1都很普通,236各有所長,36的高潮比起來我比較喜歡3的
    好像跟教授有點類似又有點不同XD



    小弟也是用AHB2 啦,配上Orfeo jubile


    Sent from my iPhone using Tapatalk
    此篇文章於 2020-05-04 10:27 PM 被 k900733 編輯。

  7.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900733 For This Useful Post:


  8. #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900733 查看文章
    3. 鼓聲右方的撥弦(豎琴?)輕微但清晰,接著更右邊有提琴類撥弦了!再來左邊也有撥弦了!喔耶大高潮來了,這才像大高潮!而且我喜歡這首的木管的空氣聲。
    [恕刪]
    5. 喔喔這張我也有,怎麼不知道這麼好聽啦!每聲部清清楚楚,交織出的聲音簡直太美。叮叮叮的樂器(三角鐵?)有畫龍點睛的感覺,而且特別是18秒和20秒,那個「叮」下去真的不是單音而是好繽紛,真的不會形容...太愛了,特別回去聽的好幾次
    [恕刪]
    排名一下是5最優,4、1都很普通,236各有所長,36的高潮比起來我比較喜歡3的
    [恕刪
    小弟也是用AHB2 啦,配上Orfeo jubile
    Sent from my iPhone using Tapatalk
    第3: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ycho/003_1C1173.wav


    他是盧森堡愛樂樂團,特色就是『樂團的合奏能力』完全比不上法國的國立樂團。k900733你極可能就是我最害怕的情況:從你的聽感看來,AHB2 配上 Orfeo jubile,果然發生『樂器合奏效果』的分辨力變差的問題,哭哭,看起來純粹科學產品想要完全HI-FI還是有落差.......

    我再來找找看有沒有更嚴苛的判準?

    P.S.第5有多麼好聽,要從第7軌的後半開始聽,然後不間段地進入第八軌,發個悄悄話過來,我傳完整的WAV檔給你.....:P

  9.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6
    註冊日期
    2013-08-15
    文章
    154
    Thanks
    334
    Thanked 445 Times in 125 Posts

    預設 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古典音樂美感的經歷(長篇連載)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第3: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ycho/003_1C1173.wav


    他是盧森堡愛樂樂團,特色就是『樂團的合奏能力』完全比不上法國的國立樂團。k900733你極可能就是我最害怕的情況:從你的聽感看來,AHB2 配上 Orfeo jubile,果然發生『樂器合奏效果』的分辨力變差的問題,哭哭,看起來純粹科學產品想要完全HI-FI還是有落差.......

    我再來找找看有沒有更嚴苛的判準?

    P.S.第5有多麼好聽,要從第7軌的後半開始聽,然後不間段地進入第八軌,發個悄悄話過來,我傳完整的WAV檔給你.....:P
    謝謝教授啊!小睡神這張我有,晚點我再來聽聽第七第八軌!

    教授先別失望,還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可能性就是,
    其實那些差異都有被表現出來,也有被我聽到,只是我沒有意識到而已。
    比如說3要聽出質感不及其他首,但我不知道「質感」好壞所對應的相對聽感為何,自然不知道怎麼從這個面向去比較。
    而小弟這邊是說「36的高潮比起來比較喜歡3的」,因此是以「動態對比」來評判。
    如果教授能針對1-3的質感對應的聽感多加說明一下,對小弟會更有幫助,這邊先謝謝了!

    但就算真的有表現出來,能不能達到教授要求又是另一回事了XD,
    所以也希望教授能順利徵到用家來家訪一下最好啦!

    小弟出國後都無法家訪,五年來只能閉門造車,
    這次的聲音測試真是有趣又有幫助!

    PS. 剛剛重新聽完2的整張CD,就聲音「美感」而言,
    確實是明顯勝過小牧神和試聽3的片段,
    但仍是不知道怎麼表達
    此篇文章於 2020-05-05 04:55 AM 被 k900733 編輯。

  11.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900733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900733 查看文章
    謝謝教授啊!小睡神這張我有,晚點我再來聽聽第七第八軌!
    [恕刪]
    PS. 剛剛重新聽完2的整張CD,就聲音「美感」而言,
    確實是明顯勝過小牧神和試聽3的片段,
    但仍是不知道怎麼表達
    那一天回台灣來的時候,歡迎來中壢音響室訪問喔!.....

    剛剛看一下你的音響系統:x700(或800?) => mini DRC(?) => RME ADI-2 DAC => Benchmark AHB2 =>Orfeo jubile。

    真有意思!你的喇叭是勝過我明顯一截的,數位端當然是我大贏,而DAC與擴大機都是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DRC我經驗不足不知道。

    結果你對於所謂的質感、樂器音色的合奏效果.....似乎不敏感?當然也可能是個人感受問題,不過我仍然認為可能是『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之天限。

    以第2與第3的對比來說,『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第3一定>>第2,完全不必討論。在我的中壢音響室也一樣,只要把AUDIOMAT SOLFEGE降級成十萬元級的晶體擴大機(MARANTZ PM-80羅啟良改裝版),就可以呈現這種結果了。

    但是在我中壢音響室的完整系統,不談樂團本身的實力只談錄音本身,會發現第3非常的『特意』:小提琴與木管『不演奏』時,好像完全消失了;等到演奏時,才突然衝到舞台的正確位置。相對的第2則『極為自然』,小提琴與木管『不演奏』時,會感覺他在原處等著,等到演奏時,從舞台的正確位置『自然地發出聲音來』。

    我對第6評價超高,也是因為這種『自然感』直接狂電第3;論頻寬與暫態都是第3狂電第6,但是這種『演奏舞台』的自然感完全是第6大勝。

    其他法國錄音的管弦樂,例如ERATO版巴黎歌劇院樂團的華格納,暫態與頻寬贏過第2一截、勉強比得上第3。但是『演奏舞台』的自然感還是輸給第6,也輸給第3。原先我認為這張唱片是少數可以電掉TIMPANI的唱片,現在知道差多了.....
    (不談演奏,若談演奏水準,巴黎歌劇院樂團直接把第2與第5那兩個法國國立樂團踢到外太空!)
    https://www.prestomusic.com/classica...-from-the-ring

    試聽檔: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ATO9341422.wav

    所以現在改從『自然感』來探討『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是否有天限?而且我認為這天限並不是修飾或加料,而是更難以測量的一種HI-FI性能。

  13.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8
    註冊日期
    2013-08-15
    文章
    154
    Thanks
    334
    Thanked 445 Times in 12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那一天回台灣來的時候,歡迎來中壢音響室訪問喔!.....

    剛剛看一下你的音響系統:x700(或800?) => mini DRC(?) => RME ADI-2 DAC => Benchmark AHB2 =>Orfeo jubile。

    真有意思!你的喇叭是勝過我明顯一截的,數位端當然是我大贏,而DAC與擴大機都是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DRC我經驗不足不知道。

    結果你對於所謂的質感、樂器音色的合奏效果.....似乎不敏感?當然也可能是個人感受問題,不過我仍然認為可能是『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之天限。

    以第2與第3的對比來說,『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第3一定>>第2,完全不必討論。在我的中壢音響室也一樣,只要把AUDIOMAT SOLFEGE降級成十萬元級的晶體擴大機(MARANTZ PM-80羅啟良改裝版),就可以呈現這種結果了。

    但是在我中壢音響室的完整系統,不談樂團本身的實力只談錄音本身,會發現第3非常的『特意』:小提琴與木管『不演奏』時,好像完全消失了;等到演奏時,才突然衝到舞台的正確位置。相對的第2則『極為自然』,小提琴與木管『不演奏』時,會感覺他在原處等著,等到演奏時,從舞台的正確位置『自然地發出聲音來』。

    我對第6評價超高,也是因為這種『自然感』直接狂電第3;論頻寬與暫態都是第3狂電第6,但是這種『演奏舞台』的自然感完全是第6大勝。

    其他法國錄音的管弦樂,例如ERATO版巴黎歌劇院樂團的華格納,暫態與頻寬贏過第2一截、勉強比得上第3。但是『演奏舞台』的自然感還是輸給第6,也輸給第3。原先我認為這張唱片是少數可以電掉TIMPANI的唱片,現在知道差多了.....
    (不談演奏,若談演奏水準,巴黎歌劇院樂團直接把第2與第5那兩個法國國立樂團踢到外太空!)
    https://www.prestomusic.com/classica...-from-the-ring

    試聽檔: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ATO9341422.wav

    所以現在改從『自然感』來探討『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是否有天限?而且我認為這天限並不是修飾或加料,而是更難以測量的一種HI-FI性能。
    謝謝教授邀請,有回台一定安排時間拜訪學習一下。

    前端已經從Sony x700改成Allo Digione signature啦
    (又是一個HiFi性能超值的機種,沒辦法我在美國鄉下買器材只能靠量測數據兼具用戶口碑來決定,這台量測jitter超超低)

    剛剛就『演奏舞台的自然感』這面向來努力比較一下236,
    但仍然感受不出來從不演奏到演奏時是在原地自然發聲或是突然冒出來發聲,看來系統還是有不足處啊!

    不過在比較236的過程中,發現3和26有個差異處,
    是我一直都有在這次試聽和其他唱片感受到,但我不確定和自然感有沒有關...
    就是背景「黑度」,3的背景比26「黑、寧靜」。
    這個「黑度」不知道怎麼形容,也可能是背景雜訊高低。
    以小弟愛的貝多芬op.132 打個比方,ZZT全集就比B record黑很多。
    當樂段某處所有樂器都靜止不發聲時,兒子偷偷按下暫停,
    B records那張會馬上察覺到播放停止了,
    但zzt全集那張則不會察覺,要過了幾秒想說奇怪下個音符怎麼沒出來才會發現播放早就停了。
    Solstice的背景普遍也比較「不黑」(我不是指椅子聲咳嗽聲東西掉落聲XD)
    ZZT則普遍比較黑

    打了落落長,有胡言亂語處也請多多包含啦

  15.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900733 For This Useful Post:


  16. #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恕刪]
    以第2與第3的對比來說,『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第3一定>>第2,完全不必討論。在我的中壢音響室也一樣,只要把AUDIOMAT SOLFEGE降級成十萬元級的晶體擴大機(MARANTZ PM-80羅啟良改裝版),就可以呈現這種結果了。

    但是在我中壢音響室的完整系統,不談樂團本身的實力只談錄音本身,會發現第3非常的『特意』:小提琴與木管『不演奏』時,好像完全消失了;等到演奏時,才突然衝到舞台的正確位置。相對的第2則『極為自然』,小提琴與木管『不演奏』時,會感覺他在原處等著,等到演奏時,從舞台的正確位置『自然地發出聲音來』。[恕刪]
    所以現在改從『自然感』來探討『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是否有天限?而且我認為這天限並不是修飾或加料,而是更難以測量的一種HI-FI性能。
    目前確定第3的『不自然感』果然是被昂貴且正確的音響系統抓到是『加料』無誤!!我的音響系統也未免太可怕了....

    一直在想第3的『不自然感』如何科學描述?現在確定,它就是源自『多麥克風錄音』,也就是每類樂器都有專屬麥克風進行該種樂器的特色錄音,後製時再根據音樂的要求進行整體混音。這在學習新天新地的歷程中一向被視為嚴重的錯誤錄音,會造成音場與舞台的嚴重扭曲。由於該錄音方法成本最低、最方便製造商品,所以市場上絕大多數錄音皆如此。正因為與商品主流契合,所以樂器定位錯亂、音場扭曲、響度戰爭、動態壓縮、人造殘響、樂器音色失真.....通通包在一起。更由於往往是不尊重音樂的垃圾產品,所以混音也不會尊重真正的樂器應有的位置。

    不過當時也發現:還是有些『多麥克風混音』,因為對音樂比較尊重,所以可以避免上述所有問題,最後只剩下一個物理絕對無法避免的問題:就是『相位問題』,麥克風收音位置是在樂器本身位置、或是在觀眾席,相位是完全不同的;而不同位置的樂器其發聲對觀眾席的相位差,與該樂器本身位置的相位差,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所以只有極少麥克風的錄音,才能絕對地減小相位失真;『多麥克風混音』無論多麼高明,相位失真就是躲不掉。

    所以第3的『不自然感』就是抓到昂貴且極緻的音響系統應該要能鑑聽出來的『相位失真』!也就是說,能清楚明辨『超高性能的多麥克風混音』之錄音,會有相位失真的聽感。請注意!!一般的多麥克風混音很好抓,是因為它亂混音,樂器定位錯亂、音場扭曲、響度戰爭、動態壓縮、人造殘響、樂器音色失真.....通通有問題,所以很好抓。

    第3試聽檔一開始銅管的主旋律,來自遙遠的音場後方,再來過木管後,銅管重新演奏,就會覺得是在音場較近處。以前以為是『音量大小』不同造成的錯覺,現在的昂貴且極緻的音響系統分辨出它是『後製』的,所以反而覺得不自然。

    決定的證據就是這個樂章一剛開始:
    https://www.my-hiend.com/ftp_image/p...010_1C1173.wav

    約9秒開始銅管出現了,有沒有發現後製失敗、定位在極右邊,深度位置也偏前方?

    結果這樣子的音響性能提升,也導致對錄音的『自然感』要求更嚴苛,有些唱片的對比當場反轉了:

    以下是我2011年的文章:古典音樂的進階欣賞:管弦樂之合奏能力 之一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646#post160646

    當時仍然只是超值而緻緻的音響系統,所以覺得 ZZT 的錄音 比 CYPRES 正確。現在的昂貴且極緻的音響系統,真殘忍,直接抓出ZZT的錄音是『不夠自然的』,就是多麥克風後製混音造成的。奇怪!?當初也聽得出ZZT是後製的,但是完全不覺得『不自然』;現在音響更昂貴了,反而抓出ZZT比不上CYPRES;CYPRES沒有ZZT那麼清晰,但是自然感就是大勝了一截。以現在的音響來說,當然覺得CYPRES的錄音勝過ZZT,當初買過五十張CD大全集的同好們都賺翻了.......

    幸好!重視暫態正確的聽感仍然是正確的,即使錄音水準的判斷被翻盤,但是演奏水準的欣賞仍然完全正確:CYPRES的合奏效果就是沒有ZZT那麼好。所以,只重視暫態正確的超值且正確的便宜音響,仍然可以得到至高的音樂素養!完全沒有問題。

    看起來更加肯定我抓到的是純粹自然科學的HI-FI性能指標之一,只是具體操作型定義只能問問bc大魔王這種高手,我自己只能『猜』大概是相位失真?然而直接從聽感現象看來,它的確是個非常明確的HI-FI性能指標。終於可以把『音質美感』這種容易變得主觀的音響聽感找到科學證明了!爽!!.....

    這個指標真的太昂貴:我把dac從45萬元降級到約10萬元(cosel 600w+3個大電容+nano dac,它的性能上打10萬絕對沒問題),馬上回到『超值且正確的便宜音響』,ZZT大勝CYPRES。猜想把香寶寶線材通降級成REAL-CABLE次旗艦,應該下場也差不多。最有趣的是:Audiomat Solfege有一個特殊功能,可以把五級管放大切換成三級管放大,聽說這樣子對於追求音質的人比較爽......且讓我來看看音質有沒有比較爽,結果,ZZT>CYPRES!!??喂喂喂,明明CYPRES的音質才是正確的耶!!怪不得玩音響以來我一直聽不懂什麼叫音質,原來連約定俗成的『三級管音質比較好』都只加料假象呢!....

    可以說,唯有花到兩百萬元,追求音質才有正確性可言,幸好我找到了......

    (END)
    此篇文章於 2020-05-11 12:13 AM 被 psycho 編輯。

  17.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8. #10
    註冊日期
    2008-08-24
    文章
    269
    Thanks
    1,129
    Thanked 256 Times in 114 Posts

    預設

    音場深度 5=2>3>1>6>4
    音場寬度 5>2>3>1=6>4
    樂器質感 5>>6(鋼琴加分)=2>3>1>4
    樂器分離度 5>2>3>1>6>>>>>>>>>>4
    音場穩定 5=6>2>3>1 (4的樂器都糊在一起了)
    自然程度 5>2>6>3>1>4
    好聽程度(個人喜好) 5>2>6>3>1>>>>>>>>>>>4

    不好意思,我自作主張多了幾個評判的方向。

    1、3都有定音鼓會忽然跑到前面的問題,4的所有樂器整個黏在一起,不曉得怎麼聽...
    6很好聽,但是有種人站在鋼琴前面(鋼琴在樂團左前方)聽的感覺,而且樂器分離度不太好,鋼琴的質感還不錯,但其他樂器就完全不行。
    5的部分就如同教授講的完美,還好我有買!

  19.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awaslider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