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看版面這位大大~
是走明線的~~
這樣是不是直接接到電源盒(有訂做好在賣的)就好??
不要用壁插~還比較方便?
連電源箱那邊的Q環~也可以請店家幫你作好~
:^):^):^)
明線是比暗線好拉........
但超過5.5連轉個小彎都很難了........
之前常聽人說把水地相接做接地, 這次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了
http://img.diytrade.com/cdimg/156739...1303801109.jpg
這張圖是電表座, 一般可耐電流100A
在中央用紙封住的入線孔上方有一鐵片,
電工在接進屋線的水線時, 會另外纏接一股大約是8平方的地線接到這個鐵片上
這是台電的接地, 所以水地共接來做接地就是撘這個台電的便車,
不過據我了解, 這樣做是不允許的,
日後會有什麼問題也很難說....
老舊公寓台電的主線路只到22平方而已, 所以拉再高也沒有用:D
而且由於電表後的空間根本不夠無法施工, 表前線只能接台電外露出來讓人接線的地方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5789
這裡的22平方兩火一水是粗銅線做纏接的....要把自己的表前線接在這還蠻費工的, 看水電工光這步做了30~40分鐘....
專線接好後, 電源線都接好的樣子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5790
再來就是聲音了......
報告一下這幾天的心得:
1. 音場整個後退兩步, 彷彿可以感覺到麥克風收音到聲音源這段距離的感覺
2. 低頻並沒有因為專線而變多變腫, 這原本是我最擔心的, 現在反而低頻鬼打牆的現象消失了, 延伸層次都更優...
3. 樂器/歌手的立體感, 終於了解這個了.....
4. 立體感出來了連帶高頻的延伸與泛音都更明顯清楚了....
總之以前一些怪腔怪調的地方好像都消失了,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總覺得聲音還不算很穩定
(專線也要run?!)
聽久一點之後再來報告.......
祗要是往正常方向 就是一點點也都是值得 恭喜
實驗一下,
把地毯移走, 換上RPG......空一塊地讓自己可以放腳......:D:D:D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6714
聲音當然更好了,
還好腳長好走路, 不然自己分量不輕, 不敢踏在這些板子上,
真是走火入魔的神經病.....:D:D:D
旁邊的狗狗累掛了~~~~
音域稍微平衡了之後, 低頻不再因為擁腫肥大之後,
低頻的紋理, 層次, 細節, 質感又是更難的課題了.......該如何著手呢?
Mono-mono? 喇叭線? 後級電源線?
感覺空間處理應該是到了現階段的極限, 應該很難再有提升了......而且也好像不是問題的根源了
黃金比例的迷思,
黃金比例這個概念的來源源自於殘響室的設計,
目的是要把房間共振模態做均勻的分佈,
這個觀念用在音響室也是對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殘響室的做法是把喇叭掛在房間的角落, 而麥克風掛在對角的另一個角落
唯有如此, 所有模態才會同時被激發,
但是沒有燒友的喇叭擺位以及聆聽位置是這樣的吧?
合理的比例是必須的, 但黃金比例的數字不必死守.
同理, 有了黃金比例的房間跟好聲也不必然畫上等號.
****************************************
以上與大家分享, 若有錯誤也請各位提出討論:)
呼叫馬哥哥~~~~來下單摟!!
真是閃..............
除了第一反射點外, 還要注意所謂的Crosstalk-reflection, 請看下圖:
http://www.ambiophonics.org/images/image002.gif
一個聲道發出聲波後, 兩支耳朵都會收到聲音,
當左聲道發出聲音後, 打到右側牆, 反射讓右耳聽到時間夠短, 能量夠強,
可想而知, 音場一定亂, 定位一定不準,
一般而言, 第一反射點在喇叭到耳朵的1/2處, 而cross-talk反射點約略位在第一反射點往人靠的30~60公分處,
所以處理側牆, 請從1/2處開始往後延伸至少50公分, 高度以高音單體高度為中線上下延伸
問題是,
即使是專門的聲學材料都有可能吸收頻寬不夠, 那怎麼辦, 還可以巧妙運用反射面,
舉例, 又是這張圖! 沒辦法, 這張圖真得很有學問:
http://www.soundstage2.com/tours/roc...listening2.jpg
請注意看兩側的BAD Panel是有角度的,
如此一來低於BAD Panel能作用的頻率(或是能作用但效果較差)就能夠過反射角的控制來降低crosstalk的影響,
站上許多前輩的音響室也有做聲弧都是類似的原理
因為有時候能量是很珍貴的, 不見得一定要吸收
黃金比例這個概念的來源並非源自於殘響室的設計.
:)
其相關的概念.觀念.一些知識可見在下之文.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t=4524
:)
聽音樂要談理論、幾何、數學、微積分、…,太累人了!:(
音樂用耳朵、用心聽就對了!:)
比起純談理論~~實例的探討會讓人更有興趣
所以小弟很愛看這篇及家訪單元的文章~~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可以挖掘:)
請廠商報價一下, 不過真的很貴......
Diffusor + Bass Trap.....很聰明的設計.......
http://www.realtraps.com/diffusor_II.jpg
Realtraps 的好東西!但的確貴:P 相當喜歡它能與 2'x2' 的 MondoTraps 組成一個 6' 高的組合。上面主要擴散,下面吸低頻。
http://www.realtraps.com/cust_bove2.jpg
我考慮了一段時間,最終沒買。主要是擔心將來換小房間不適用,因 Realtraps 建議須6' 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