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我一定要先強調一件事:
我當然是先聽過 HQPLAYER CUDA 的效果,然後才有一堆猜想,絕對不是沒聽過就亂亂想喔!....:) 而且安裝 CUDA有可能完全毀掉我的乾淨WIN10 OS,所以我是用另一個乾淨的CANDY 8.1進行測試的,測試完只好把 CANDY 8.1刪了。
在這裡我一向主張沒有聽感的純粹思辨是毫無任何意義的,先有聽感,才能進行任何思考.....(angel)
可列印查看
對了!我一定要先強調一件事:
我當然是先聽過 HQPLAYER CUDA 的效果,然後才有一堆猜想,絕對不是沒聽過就亂亂想喔!....:) 而且安裝 CUDA有可能完全毀掉我的乾淨WIN10 OS,所以我是用另一個乾淨的CANDY 8.1進行測試的,測試完只好把 CANDY 8.1刪了。
在這裡我一向主張沒有聽感的純粹思辨是毫無任何意義的,先有聽感,才能進行任何思考.....(angel)
教授,
小弟部分工作就是在搞昇頻,尋找開發更好的演算法。
但是不是在聲音,而是在影像。而且並非把影像昇頻看起來更美更飽滿,而是盡量保留所有資訊的前提下,將影像品質提高以利下一步的科學分析。
正因為如此,小弟很清楚以目前已知任何的昇頻演算法,都會對原資訊產生污染,只是針對不同的目的而有所取捨。
至於演算法的細節,實在很枯燥,不會有人想看的啦。
當然小弟不否認現在最新的昇頻演算法,可以讓聲音「聽起來」就像是高取樣的版本那樣好聽。
但是如果跟真正的原生高取樣版本比較,您可能會發現,雖然高低頻延伸聽起來很接近,但是樂器的音色會變得不一樣,
反而44.1KHz的版本的樂器音色會比較接近原生高取樣版本。
以基音和泛音來做說明的話,44.1KHz就是將聲音超過22KHz的泛音全部去掉,昇頻就是去猜超過22KHz的泛音應該長成什麼樣子。
但是目前的演算法,是無法正確的計算出真正的泛音,所以聽起來還是會跟原生高取樣檔案有所差別。
但是如果播放44.1KHz的聲音,小弟猜測人類大腦似乎可以根據生活經驗自動腦補出正確的泛音結構,所以樂器的音色不太會走樣。
所以,以目前的技術,可以在不減損訊躁比的情況下做到低諧波失真的高品質昇頻,由於多了高頻延伸並補足了泛音(雖然是假的),所以聽起來一定比較好聽。但因為這些假的泛音跟真正的泛音不一樣,所以樂器的音色會被改變,而且由於昇頻演算所造成的前鈴振和後鈴振,會使得暫態反應變慢。這些就是要付出的代價。哪一種才是您要的?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啦~~
另外要補充的是,目前最好的昇頻演算法,就算是最強的GPU也無法做即時運算,必須先把檔案做完昇頻轉換之後輸出成檔案,然後再播放檔案才行。
關於DAC會不會重算,是有可能會(看DAC chip設計)。但是如果HQPLAYER餵給DAC的訊號越接近DAC晶片的最高輸入規格,重算的可能性就越低。
而且就算要重算,也不會是很複雜的演算法,對訊號的破壞會越低。
要測試Nvidia CUDA的fp64威力如何?硬體方面要有些基本盤的規格
一張可開啟fp64雙精確度的GTX顯卡如Titan Black,最好再加一張帶6GB ECC Ram的Tesla 運算卡如M2090(被動散熱)或C20XX(主動散熱)
不過這種卡都是2 slot 會佔去4條pci-e空位而且兩張卡最好空一位以利散熱
關於2090的功耗影音撥放場合約34W
外加diy 9CM小風扇1200rpm本卡溫度約40-50度
Titan Black 以 324Mhz運行約17W 42度 自帶風扇1100rpm
而且這兩張卡都要安裝CUDA專用的Driver後
可以把兩張卡的雙精確度運算力加總~大約是2.3 Tflops
這樣的拼裝式fp64 自然不能與上萬美元的純種運算卡 P100 4.7 Tflops相提並論
不過作為CUDA 的初體驗已足矣~~在上去(Tesla K20)就是進階版了
如果是HQPLAYER的用家,最好是black+K20會有最佳的相容性與CP值
硬體安裝完CUDA8.0後~另外再把所有原先有優先權的執行檔掛上Nvidia控制台上的CUDA指定程式
一定要安裝NVIDIA Nsight HUD Launcher 5.2
再寫個批次檔以連結方式開啟要優化的相關執行檔
即可完整使用受到CUDA加持後的個別軟體所展現之全新性能
回家試了幾次,把Benevo Hub換回之前的Coolgear Hub,打開線電源後,MSP-600-12的輸出電壓就很正常了,看起來是benevo造成的問題,不知是個案或是通案。
但困擾的是,如果用適當接通電源的方式(hub先通12V,再接通5V),Benevo的聲音比coolgear好(我的感覺是比較通透,空氣感)。
所以我還是再換上benevo,只是接下來開機前要先把5V拔掉,等12V正常啟動後再接5V到hub,有些麻煩就是。
我後來又測試了幾次,不知是否受到自己心理暗示的影響,感覺加不加12V沒有之前感受到的差異,可能需要再多聽聽,如果真的差異不大(或我聽不出來差異),我就只接上5V來聽就好,這也是目前不會有問題的方式。
上星期下訂了第二個長芯盛Adaptor
和Yu-Studio的一些轉接頭
昨天終於全到貨
原先的想法是認為去年買的一號長芯盛是壞的
所以拿來替換!
沒想到只接一顆長芯盛Adaptor
始終是有問題的
接PC的情況下:
一號:聲音提升
但是聽一陣子會導致裝置在電腦中消失
重開機後恢復正常
但無法解決
二號:可以持續聽很久裝置都可持續使用
但是時不時有摩擦爆音
有時甚至會挑USB線
出來的聲音整個荒腔走板
接MAC的情況下
不論是一號或二號
裝置都沒問題
但是出聲會有持續的摩擦爆音
但是當昨天Yu-Studio線材全到之後
終於可以嘗試同時上2個長芯盛Adaptor在系統上
到發文的現在
結果令我非常之吃驚
聲音一出頓時感覺
各種人聲或頻率音場都沒有變化 (應該
但是聲音細節實在提升非常多
整個耳朵突然有接收非常豐富聲音的感覺
而且聲音較為先前凝聚
其他部分暫時未感覺出來
在剛接好的時候
我非常擔心長芯盛單接的問題會不會發生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
同時接兩顆聽到現在
不管哪個問題居然是一次都未發生的!!!
實在是另外我太意外
問題就這麼輕易地解決了嗎!?
不過有一個小地方有出現錯誤訊息
全接好的情況下
電腦剛開機會跳出錯誤訊息
在裝置管理員中代表長芯盛的驅動也消失
但實際上不影響出聲
這點也是很奇怪
幸好這個目前看起來無傷大雅
附件 30309
最後不得不說一下
長芯盛Adaptor看起來是有做改版
燈號顏色一號是黃色
二號則是綠色
還有就是散熱程度差距非常多
一號插上電源後不久就會開始變熱
會擔心熱度不是沒有原因
然而二號使用非常久
溫度都還保持溫開水的程度
考慮購入第三個
單以散熱這一個優點
就足夠有原因來換掉舊版的Adaptor
這個訊息真的要加一百萬分!...........(clapping)(clapping)(clapping)(clapping)
第一、我用一個長芯盛沒有你的問題那麼嚴重,只是常常開機時抓不到USB DDC(尤其是樂之邦!),火冒三丈之下才永遠使用『兩個』長芯盛。看起來中間有加 USB 3.0 HUB的恐怕都應該用兩個。
也可能因為我的問題沒有你嚴重,所以 1+1 是有改善但是幅度似乎不太大?
第二、沒想到還有新版?我要再去買幾個回家屯貸了!老實說我有非常不好的預感,就是這種 U3TT商品應該會消失!當然也許到時USB DDC都改走 3.0協定或 3.1了;但是想一想,USB滑鼠與鍵盤不是仍舊 1.0或2.0?這個老舊東東對PC當然沒差,但是對於CAT可是嚴重破壞!!之前隔壁P900派CAT再三強調絕對不可以使用任何 USB裝置,那就是證實 USB 2.0協定對CAT的音質殺手級影響了。萬一日後的 USB DDC一直貼著 USB 2.0不放,我們就要慘了.............(devil)(angry)
先買三個回家屯起來再說......(devil)
爆音一般來說是因為系統latency過高,buffer爆掉所致.
建議下載DPC latency 確認,數值超過50ms就是太高了.
需要針對背景程式與服務做精簡.
順便問一下,兩台是hub前後端都接???
雖然知道將CAT極致化
出聲一定會提升
不過小弟我其實是想要在
方便性及音質之間求個平衡
並不是個極度的燒友:}
因為目前接上兩個後
不論是穩定度還是聲音
都大幅甩開只接一個
DPC latency這軟體
如果以現在的接法有出現問題
會來測試一下
目前完整接法:
CAT --> Yu-Studio USB3.0 分離線 A公轉2A公(+5V) -->
長芯盛[舊版](+5V) --> Yu-Studio USB3.0 分離線 B公轉2A公(+5V) -->
鐵殼3.0 HUB(+5V) --> WireWorld 音響級 USB3.0 A公轉B公 --> Yu-Studio USB3.0 電訊分離轉接頭 A公轉B母+A公(+5V) -->
長芯盛[新版](+5V) --> 音響級 USB2.0 A公轉B公 --> Yu-Studio USB2.0 電訊分離轉接頭 A公轉B母+A公(+5V) --> DAC
兩個長芯盛都是用附帶的變壓器
鐵殼HUB是採用USB分離的方式給電
預計下一步就是玩電源了
HUB把BUS改SELF後採DC (5.5mm-2.1mm) to DC (5.5mm-2.1mm) +12V線性電源
長芯盛的部分預計訂做DC (4mm-1.7mm) to USB A公
接到目前空的USB供電孔上
在更之後就是將USB供電換成更好的線性電供
不過兩孔以上的USB線性電供好像要找訂做了!
備註:
我使用的是
Coolgear 鐵殼 3.0 Hub 4 Port
DC口是5.5mm外徑 2.1mm內徑
Benvo的DC口比較特殊是3.5mm外徑 1.3mm內徑
我買到也是綠燈的長芯盛,只是拿到第一個時,u3tt有時可以有時不行,而且機殼還疑似漏電(或者說震動感?),寄回去卻一切正常,不過對方還是換個新的給我,這顆就很正常了。
此外我也向yu studio訂製usb 3.0 only A公對A公卻不能用,寄回去改了還是不行,反倒是另外買的100元USB3.0線,自行貼掉5V及2.0路徑卻可以用…
喂!DPC latency的程式在 WIN8 與 WIN10都有嚴重BUG,無法測出真正的 latency 啦!!至於要用什麼程式測 WIN8 WIN10,我也不知道,反正確認 WIN10 > WIN8.1 > WIN7 就好了.....(devil)
WIN10 內建可以直接看 DPC latency 的功能,請看YOUTUDE上的一步一步教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V8g8lm1kIU
請教諸位,小弟最近購入長芯盛aoc USB及adapter代替壞掉的康寧光纖,開機後發現無法正常播放音樂(爆音數響後卡死不再播放,用win 10播放設備自帶的測試時也會同樣爆音卡死),重灌dac驅動也無效。目前的設置是長芯盛aoc》長芯盛adapter》belkin USB3.0 hub》USB2.0》dac(只用長芯盛adapter的情況下現用的dac在win 10下無法被抓到),不知諸位是否知道該如何解決?多謝。
原本使用新天新地引進的法國Real Cable網路線,已經感受到質感的提升,這2天換上台灣製作的網路線,OFC 99.99 DIP 22AWG,裝上去沒多久就確定Real Cable要下台一鞠躬了。
訊息量暴增,原本沒聽到的這下全冒出來,兩端延伸更加寬廣,好美,每個音符更加內斂,層次分明,粒粒分明,真是陶醉...趕緊去跟Box回報,也要讓psycho知道這史上最超高CP值得網路線...
p.s. 對了,跟我一樣IT人請問一下,網路線不就是傳01的訊息嗎?怎麼會這樣呢?
DEAR ALL,
請瀏覽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208221990882#auc
有興趣嘗試的大大,請勿跟商家說你是要拿去音響用途,接洽的林小姐對我說,這網路線很貴你確定要下單嗎?
對了,
請挑它們家最頂級的CAT.6A,
大同的無氧銅網路線真的很好,拿來做成喇叭線也是非常厲害。
小弟已經推薦好幾位網兄用大同的22AWG無氧銅網路線自行DIY成喇叭線。
對了,如果要當作網路線使用,CAT6A還不是大同網路線的最高規格,最好是使用CAT6 SSTP,只是您貼的那一家代製網路線的廠商好像沒有CAT6 SSTP。
如果是喇叭線用途,買大同無氧銅22AWG規格的就可以了,不用在乎是否為CAT5還是CAT6,找最便宜的就是了。:D
補一下剛剛找到有賣CAT6 SSTP的店:
https://tw.bid.yahoo.com/item/10G主幹纜...�遮-c64597357
有賣的店家似乎非常少。
雖然不知道實際上大同的cat6 sstp頻寬規格為何,但從cat7的規格全為sstp設計來看,雙隔離對頻寬、抗串音干擾、還有抗雜訊上應該都是有幫助的。
小弟猜測也許大同是因為cat7雖然是ISO標準,但並未被TIA/EIA認證,所以才沒有把線材標示為cat7吧..
純猜測而已,猜錯不負責... (devil)
糟糕,被點名了..
首先,小弟得說,依自己的經驗,兩個位元比對完全相同的檔案,聽感卻不同,不是神話,而是事實。
所以在確定事實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如何去解釋,並且想辦法驗證這些解釋是否正確。
小弟最近身體不適,抗生素從第一線吃到快最後一線了,沒辦法一次打滿長篇大論,下一篇就先從RIP談起吧。
先聲明,一切都只是小弟自己的猜測與想法,跟事實是否吻合,就要靠設計實驗去證明了。
待續....
若病苦至劇,不能忍受者,當於朝暮念佛回向外,專心致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觀音現身塵剎,尋聲救苦。人當危急之際,若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即垂慈佑,令脫苦惱而獲安樂也。
觀音聖號,乃現今之大恃怙,當勸一切人念。若修淨業者,念佛之外,兼念。
未發心人,即令專念;以彼志在蒙大士覆被而消禍耳。待其信心已生,則便再以念佛為主,念觀音為助。
然念觀音,求生西方,亦可如願耳。
念佛念觀音,均能消災免難。平時宜多念佛,少念觀音。
遇患難,宜專念觀音;以觀音悲心甚切,與此方眾生宿緣深故。不可見作此說,便謂佛之慈悲,不及觀音。
須知觀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即釋迦佛在世時,亦嘗令苦難眾生念觀音,況吾輩凡夫乎?
上文節錄自《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感謝各位對小弟的關心,目前雖然還沒痊癒,但病情已經控制住,精神也好多了。
在開始小弟的胡言亂語之前,請各位先試試一個日本人寫的軟體。他的網頁如下:
http://oryaaaaa.world.coocan.jp/bughead/
先聲明,小弟因為家裡沒windows系統,所以沒有用過,純粹因為看到這個有趣的軟體,也符合主題,所以就請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玩玩看。
這人是個鬼才,寫的程式都是別人想不到的...
他寫的bug head emperor播放程式,聽說聲音非常好,但國內討論的人屈指可數,只有看到awuwa兄在此版提過一次,另外在01也只有一兩篇詢問文。
但小弟要說的不是bug head emperor,而是他寫的另外一支小程式,叫做rewritedata。
以前是獨立發展的程式,現在被打包在bug head emperor的壓縮檔裡。
下載點就在他的網頁裡,或是直接點下面連結:
Bug head 7.33
解開ZIP壓縮之後,rewritedata執行檔就在Rewrite data 2.65/x64這個目錄內。
Rewrite data 2.65目錄內有日文使用說明書。
按照說明書的解釋,這軟體是利用加強硬碟內的磁區紀錄訊號,讓聲音變好。
使用後效果是最明顯的,從第四天開始效果開始降低,直到十天後效果就完全消失。
這軟體不只能用在音樂檔案上,還可以用在影像檔上面,讓畫質變好。
從該軟體討論區的討論來看,rewritedata還可以應用在執行檔上,如音樂播放軟體像是jplay,
甚至還可以用在音效卡或是顯示卡的驅動程式上,聲音和影像都會更上一層樓。
當然好的RIP聲音並不會因為時間過去,聲音就越來越差。
所以軟體作者所說的磁區強度,並不能完全解釋RIP的差異性,也無法解釋兩個位元相符的好壞RIP檔案,經過拷貝或是網路傳送,差異性仍然存在。
但至少這表示了,有很多大家本來完全想不到的地方,藏著左右聲音素質的魔鬼。
ps. rewritedata的效果會跟CPU有關,作者建議使用INTEL支援AVX 2.0的64bit CPU,時脈在2.9GHz以上。作業系統必須為windows10 64bit。
ps. 執行rewritedata之前,請先將所有執行中的程式全部關閉,否則會影響結果。
ps. rewritedata會將原檔案刪除,請用新檔名備份原始檔,或是將原始檔備份到其他目錄。使用在驅動程式上,如果出問題,請後果自負。
ps. 如果要對執行檔或是驅動程式優化,記得用系統管理者權限來執行rewritedata (按右鍵選擇以系統管理者權限執行,而不是左鍵點兩下)
ps. 壓縮檔內還有其他好玩的程式,像是AllCoreAnyCures。作者宣稱只要將程式跑一跑,就可以將電腦硬體優化,讓聲音更好。
他XXX的,不好好養病還出來廢話,要請站長水桶你了!(angry)(angry)
看了說明,這是專門用在傳統硬碟的方法,而且在SSD碟百分之一千萬無效!如果在SSD碟聽起有效,那必定是混淆變項必需好好追究。
1、OS與程式在『寫入磁碟』時,都是寫入『邏輯磁區』,所以可能表面上寫入同一磁區,實體上是不同磁區。
2、非常低階的程式,可以直接呼叫『實體磁區』,這時就保證每次寫入的都是同一磁區,才有文章可以做。
3、同一個實體磁區,只有重覆強制塗寫3X次以上,才可以得到物理上最正確的0或1。
4、SSD碟同一實體磁區的重覆寫入次數壽命有限(一般只有3000次!),所以內部硬體會強迫寫入時平均分散到每一個磁區,還有額外容量來避免磁區損壞造成容量下降的窘境;所以這種方法保證在SSD絕對無效!真的有效,那就是SSD用個一個月就爆掉了.....(devil) 所以我才說如果在SSD碟聽起有效,那必定是混淆變項必需好好追究。
5、但是!我後來發現,用什麼方法去重覆寫入,跟音響美學還是有關!JPLAY是最好的例子,CLASSIC引擎與XTREME引擎完全BIT-PERFECT,聲音卻十萬八千里!?同樣的,用什麼方法進行『同一物理實體磁區』重覆寫入,也會像JPLAY一樣,受到程式設計者的音響美學所影響。
6、後來rendzaw研究出『巨量重覆複製法』,可以不必透過軟體就獲得類似效果;結果,還是強烈受到rendzaw本身的音響美學決定了這種重覆寫入音響效果的走向。
7、所以我最後放棄了追求這個理論上可以讓rip差異消失且數位檔案極緻優化的方法........(blush)(blush) 它牽涉到數位播放原理太複雜了難以完全控制。
8、所以,如果音響美學接近rendzaw,不要浪費時間金錢,直接買下他的解決方案是唯一正途;如果音響美學接近上述日本人,當然就可以用他的程式。可惜我不接近,哭哭..........
9、這就是極緻CAT最後令人討厭且昏倒的問題:為什麼理論上絕對正確的CAT最後還是會分門派?理由就是這麼簡單:連最單純的010101複製,用的方法不一樣都會影響聲音,所以音響水準高到某個層次後,CAT組裝者的音響美學就會開始涉入(污染)CAT的性能了!.......(devil)
10、幸好我是先建立『正確錄音』與『正確演奏』的聲音鑑別力,再來當成判準而考慮CAT的建製;所以的確我的CAT理論比較適合多數人......(giggle)(angel);但是如果追求個人極緻,那有可能出現音響美學的分岐導致你覺得『另一派的CAT更正確』。非常正常.....(clapping)
11、所以最好運的人一定是跟我一樣獨尊新天新地唱片的錄音美學與演奏美學的人,跟著我走,百分之一千萬絕對正確無誤。上一個喜歡嘗試的PXXXXX(不虧你)試了一大堆我早就覺得有疑慮的,謝謝他的犧牲,最後通通證明我完全猜對了.......音響到了極緻,還是有美學分岐.....(angel)(angel)
教授,小弟好多了,但還是會多休息,多謝教授關心。
據作者的說法,這程式對SSD也有用,他甚至還寫了rewrite memory的程式。
這程式的做法,是使用MMX/AVX/SSE做記憶體複製,跳過CPU cache,memory buffer, disk cache, 用串流方式,以8K為一個單位直接寫入硬碟。
作者雖然說是原因是磁區強弱的緣故,但我猜他其實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如此。他的確是用低階的方式去存取硬碟/SSD,但只寫入一次而已。
對了,做巨量拷貝,如果用微軟內建的拷貝機制,由於設計不良,會事倍功半。
可以試試看用robocopy(windows內建)或是teracopy,也許就不用拷貝那麼多次。
喔!我看混了,他到底是直接寫在磁區?還是先在記憶體內『重覆寫N次後』才寫入磁碟?還是可以選擇用那一種?看昏了!
如果是先在記憶體內『重覆寫N次後』才寫入磁碟,那的確SSD碟會變得有效沒錯,不過我猜會被rendzaw研究出『巨量重覆複製法』電掉。還有,我看了半天實在看不懂為什麼10天後效果會消失?我拿兩年前正確的RIP檔面對pawaslider那個XX RIP檔,還是直接爆打毫無懸念!真是投降了,這個日本高手應該找到一些我不知道的變項了....(blush)
再看看誰又寫了個程式是重覆寫入CPU內的SRAM?這個效果理論上效率與效果都會最強,說不定JPLAY MINI最後敢放棄『連續記億體(DRAM)』就是偷偷用了SRAM.....(devil)
教授,如果真的是磁區的強度所造成的差異,那麼如果將優化過的檔案(也就是磁區強度已經過加強)透過網路傳到別台電腦的硬碟裡,由於檔案在目標硬碟並沒有經過多次寫入,所以檔案所在的磁區也沒有被強化,理論上應該會變成未優化過的聲音。但是大家將好的RIP檔案傳來傳去,也是明顯可以聽得到音質上的差異。所以小弟才認為磁區的強度,並不是真正被「多次寫入」而讓聲音優化的參數。
上面小弟所提到的 rewritedata的作者,有特別聲明,優化只能針對直接接在本機上的硬碟進行,網路硬碟無效。而且檔案一旦經過任何形式的拷貝,優化就會失效。另外,優化效果從第四天開始遞減,直到第十天左右就會完全消失。這種現象,反而非常符合磁區強度優化在理論上的特徵。
任何被磁化的物質,磁性都會緩慢消失。磁化過程時間越短,而且附近有相斥磁場的情況下,其磁性消失的速度越快。很多人把珍貴的資料放在硬碟內,為了怕資料損毀,所以索性把硬碟從電腦內拆下,放進防潮箱內,以為這樣就萬無一失。沒想到過了一兩年之後,需要用到裡面資料時將硬碟接回電腦才發現,連硬碟分割區都不見了,更別說資料了。硬碟廠為了避免這種磁區磁性隨時間弱化的問題,當硬碟有空閒時,硬碟控制器會自動將每個磁區內的資料一一讀取後再寫入,等於是重新磁化。所以任何讓磁區強化的優化方式,效果都會慢慢的降低,最後又變成跟一般磁區差不多的磁化強度。
最後,小弟提一下之後要說的重點,是一個假說(也就是胡亂猜測的意思(giggle)),而這個假說應該可以解釋目前所觀察到的所有現象。
「任何暫時或是永久記憶體,資料讀取時的時間模式(pattern)會跟當初這筆資料寫入時的時間模式有高度相關性。」
例如某筆資料其中五個磁區當初在寫入時的時間模式為"快快慢慢快",那麼在讀出這筆資料的時候,讀出的速度也是接近"快快慢慢快"。
聽起來很扯,但是硬碟控制器的韌體怎麼寫,到底最底層是如何運作的,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得多。記憶體也是一樣。
在還沒閱讀更多關於硬碟和記憶體底層運作方式的資料之前,小弟也不懂,更無法說明真正的原因。
但這個假說,是小弟目前所能想到最能解釋所有觀察到的情形的猜想。
詳細內容,請容小弟稍後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