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sus類比大勝oppo 95原始機數位輸出接es9018 dac,
可列印查看
其實我一聽到原廠未改的三星藍光機,就知道 CDP 己經徹底完蛋了....:P 也不是說 TRDS 或 CDPRO2(這個是真的很鳥)或其他超高價轉盤沒救,而是那麼極緻的架構如果用在藍光轉盤上,保證完全剁掉CDP,也就是可以等著頂級HIEND廠推出 TRDS-BLUE、CDPRO2-BLUE。
而現在還沒有這個趨勢,我認為答案非常簡單:因為買超高價音響的人對軟體的要求太低!如果每個人對唱片水準的要求都跟我一樣高,這些HIEND廠早就被迫推出藍光轉盤了!.....:)
rendzaw 會被藍光轉盤說服就是這個原因。他如果還停留在LP世界中的低等級錄音,才聽不出藍光那裡好哩!就是因為讓他見識到LP中的高等級錄音,然後見識到新天新地的CD,然後才能見識到藍光轉盤的威力。
剛剛看到 chsiang 與 kevintran 討論小孩子聽古典音樂的現象,誰對誰錯我到是沒有肯定答案,不過在價值觀上比較偏向 kevintran,在感情上極度偏向 chsiang。
在這裡的重點是:幸好我的小鬼同時讓我滿足價值觀與感情!....%304c++
都己經滿兩歲半了,我家小鬼還是不大願意講話,只會偶爾冒個關鍵字與學人講話而己,快要被診斷成語言能力發展遲滯了。
可是我一點都不操心,因為他聽過兒歌後,可以咬字清楚地把整首兒歌從頭到尾『直接背唱出來』,不用聽、不用提示、完整地從頭到尾有調有詞地唱出來。
這時讓他聽他所愛的古典音樂,沒錯!一瞬間遇到比較好哼唱的樂段,不論快慢,我家小鬼就會把音樂主旋律完整地唱出來,變成人聲協奏曲了。至於背唱出來,無法測試,還在想辦法。
也許就是音樂能力太強了,所以語言能力變爛?不擔心,讓他自由發展就對了;我也沒有逼他聽古典音樂,是他自己跑過來開音響、按cdp選擇曲目,然後就又唱又跳的;會不會最後變成只會唱歌的『啞巴歌手』?一切靜待分曉.......%304c++
小psycho從小就有睥睨天下的霸氣, 長大一定比老爸還......惹人厭......
哈哈 開個玩笑 psycho大不要千萬不要介意啊~我大女兒快一歲半了, 我都還是習慣看書照表操課,
時間到了, 要是有進度落後難免都要替她緊張........天下父母心~~
養老大的時候大部份的父母都是很緊張的。有句俗話,“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 (哈!那我就是照豬養的。)
教師節愉快.....
Psycho大常說,“錄音決定一切”。我今天晚上發現,錄音雖然決定了原始的資料,但是後製卻決定了成品的好壞。
附件 20469
前一陣子買到這套馬勒第三(Horentsein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唱片。封面實在有夠難看,還以為是印刷廠套色套錯了。
左邊的CD買了超過20年了,當初當然是看了某個評薦買的(忘了在那看的)。聽了CD版,老實說一直沒覺得有什麼特出之處。剛開始的定音鼓也有些虛弱,我一直以為原來的錄音就是這樣。
今天晚上把右邊這套唱片好好地洗乾淨。第一樂章一放;欸!這個定音鼓怎麼這麼震撼,後面越聽越好聽。拿出CD來比一下。欸!低音不見了!這是同個錄音嗎?再聽第五樂章(合唱團唱叮噹叮噹的那段)。什麼?連合唱團都從右邊換到左邊去了!好好一個錄音就這樣給後製(或是再製)給搞砸了。
唉!不曉得還有多少類比錄音在轉成CD的時候,被mastering engineer搞的不像樣了。
《音樂會評論》2012/09/29《牧神與愛神》,明明最好的是賽姬
NSO與呂紹嘉的黃金組合,己經多次驗證是遠遠超越市場上流行古典音樂唱片裡的欺騙演奏與欺騙大師了;因此從現在起不再嘗試提醒回到正確演奏的『扭曲的古典音樂族』,簡而言之,別拿流行的古典音樂唱片那些垃圾演奏與垃圾錄音來污辱真正的音樂了!有這種高水準的現場演奏,不必去聽唱片了 ── 除非你有能耐發現真正高水準的唱片。
因此再來的音樂會評論,我又想回到『心靈躍升』的人文精神觀點,想要與NSO及呂紹嘉同時經歷音樂人生的自我挑戰、否定與再進化。就此立場,音樂會評論勢必走向嚴苛了。
多次欣賞呂紹嘉與NSO,經常發現『熱身問題』。不知是音樂廳的物理特性還是樂器發聲問題?甚至是自己的耳朵有生理限制?總之,第一首音樂往往有『熱不起來』的嚴重問題!在熱不起來的情況下,每個不同樂器聲部的『透明感』就會大減,而在德布西這首最最需要透明感的《牧神的午後》遇到這種問題,簡直是致命的;在我聽來,連獨奏長笛的音色或穩定都遠遠不及下半場。因此,雖然這首音樂是流行唱片中罕見的『正確演奏』,然而音響效果是不佳的,寧可回家聽音樂.......:P
再來的小號協奏曲是改編自柴可夫斯基著名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相對於其他三首曲目,這首音樂的管弦樂技巧太過於簡單,因此欣賞角度完全放在小號。獨奏家的表現極佳,是一場快樂的音樂會。
--------------------------------------------------------------------------------
法朗克的《賽姬》交響詩是本次演奏最令人感動到瘋狂的成功演奏,連我那個被正確錄音與正確音響感化多年的國中生女兒都聽得出偉大。賽姬的故事隨便查一下google就會知道,其中的愛神邱比特可說是不大會保護愛人的小男人。因此,完全不必知道故事內容,單憑第一、二曲一派地平和優美,就知道來亂的愛神根本沒出現;等到第三、四曲出現陰暗與激昂時,就知道被母親掌控到無能的小男人所代表的焦慮與挫折通通冒出來了。沒錯,第一曲的標題 Sommeil de Psyche 大概就是睡眠中的賽姬,第二曲 Psyche enlevee par les zephyrs 約略是賽姬與西風神(載賽姬去找愛神的是這位西風神,可惜天真無知的賽姬這時不知道會被惡婆婆虐待),第三曲 Les jardins d'Eros 應該是花園裡的愛神,第四曲正是 Psyche et Eros,賽姬與愛神,聽起來作曲家應該有頌贊他們的愛情成功了。
其實我只是故意誇張而己,重點一直都在音樂本身。必需為NSO的弦樂聲部用力鼓掌鼓到手掌發痛!這首音樂本身固然優美,但是如果不是弦樂聲部有意識地合奏出音色融合的效果,單憑旋律線本身是不會這麼優美的!我個人主觀認為法朗克不像舒伯特是那種信手都是優美旋律的歌唱高手,甚至其主旋律往往不好聽;因此把法朗克的音樂搞成主旋律獨大的演奏,只會讓我們覺得法朗克難聽到而己。NSO與呂紹嘉再來要挑戰的法朗克d小調交響曲正是這種主旋律極難聽的最佳示範,到時就可以發現被擁有合奏意識的管弦樂團可以處理地多麼好聽了。
也許正因為這首音樂的主角是弦樂聲部,沒有太操勞銅管與木管,因此每次木管與銅管加入時,音色的強弱總能恰到好處不會突兀;先前有點失望的長笛,到了這首音樂突然就正常起來;用我國中女兒的話來說就是:咦?長笛不會刺耳了,很優美喔!
如此成功的『賽姬』,那裡有什麼重要的愛神啊?明明最好的演奏就是賽姬、全部的賽姬。
賽姬的人文內涵就是『心』或『心靈』,因此追求神秘參與式的心靈躍升境界是有意義的。然而正確的聲音還是根本,光只有後半段的衝突與激昂,那只是淺薄的黑白鬥爭而己;賽姬代表的美貌不是美貌,而是心靈渴求的『至善』;因此它不是一個愛情故事,更應該是一個心靈躍升的心路歷程。C. S. Lewis 把這個故事改寫成長篇小說《裸顏》,可以說是對個故事最有意義的解釋;有興趣於這種人文渴求的網友們可以閱讀原著或參考:陳韻琳著:『裸顏 Till we have Face』。就此而論,法朗克應該有意識地在弦樂聲部中,使用音色合奏效果表現出代表完全純潔的至善境界,因此弦樂聲部的美感成為這首音樂的基礎。
--------------------------------------------------------------------------------
再來的拉威爾的《達夫尼與克蘿伊》第二號組曲,照例又要遇到『後繼無力』的問題了。其實也要佩服呂紹嘉,公認的超級難曲居然放在最後,考驗NSO團員的耐力就是了。可惜真是通不過,這組音樂實在『太難了!』,而且是從第一個音符開始就難到結尾;如此狠操團員,精力不足的話還真的難以表現出完美的結果。
《達夫尼與克蘿伊》第二號組曲的第一首《破曉》,一開始木管的快速音群是超高難度的『複調』和聲,兩種樂器之間的和聲是多種調性的,如此才能聽出拉威爾嘗試超越前輩的驚人作曲技巧;再來分別由豎琴或鋼片琴來應和這條像流水般的旋律,到此己經聽不到應有的音色效果了。如果說前一首《賽姬》需要的樂團音色明度是10,這首音樂大概需要30!這個考驗真的是非常非常難,必需說目前的NSO與呂紹嘉還是通不過。
音色的融合感不大夠,再來是呂紹嘉最善長的詮釋;可是,拉威爾是『不能詮釋的音樂』,呂紹嘉時真的有點倒楣了。
第三曲是終曲,樂曲本身的結構就己經不太流暢,跟日後的鋼琴協奏曲或左手鋼琴協奏曲相比,同樣是表情劇烈轉折,最後期的作品還是遠比這首前中期的實驗性作品強之太多;可以說整個《達夫尼與克蘿伊》全曲原本就是『傷於纖巧』:太過度精緻了反而有不夠流暢的缺點,當然這是拿拉威爾跟拉威爾自己PK的結果。
在樂曲本身不夠流暢的缺陷下,突然出現各個人物的主題旋律要如何流暢地加入樂曲,那真是超高難度的挑戰!可惜NSO與呂紹嘉這次沒有通過,我女兒說:怎麼拉威爾的音樂最後變得斷斷續續的??不過還是別太嚴苛要求,我女兒是拿 Desire-emile Inghelbrecht 與 ORTF樂團 當成比較基礎,要求太高了.....:P 不過,這也真的表明這個目曲是多麼可怕的超高難度。為什麼執意要挑戰不可能的任務?我反而願意給更多掌聲。
--------------------------------------------------------------------------------
原則上,法國音樂對演奏、指揮與欣賞的要求都會非常高,尤其是演奏水準的要求真的非一般所能。想像華格納當年聽了一大堆樂團,卻只有聽到法國樂團才驚異於『居然有樂團可以正確演奏出貝多芬的原始樂譜!』,就可以知道被這種高強樂團寵壞了的法國作曲家,會對管弦樂團的要求嚴苛到什麼地步了。我必需說,在流行的古典音樂市場上,能正確演奏出德布西或拉威爾的樂團,大概用手指來數都嫌太多隻。
但是無論如何,不能詮釋的音樂不能詮釋,善於詮釋的呂紹嘉遇到不能詮釋的拉威爾,真的吃虧吃太大;連我最喜愛的福特萬勒格指揮這個《達夫尼與克蘿伊》第二號組曲,都會變成最爛的演奏版本之一;可見如果要成為真正全能型的指揮,面對超高難度的法國音樂之挑戰,還是得進行一些根本的改變,否則是會有能力極限的。
只願 NSO與呂紹嘉能越戰越勇,讓台灣在爛掉的古典音樂市場之外,能夠有一個真正的古典音樂發聲場所。
(END)
嗚嗚嗚,牧神的午後就已經讓我感動不已,沒看psycho大的解說還真不知道有這麼多眉角…………
列日愛樂50周年紀念CD輯裡,就有Franck的Psyche。買回來剛聽的時候,還看成是“Psycho”(giggle)(giggle)
(devil)我只是要補充:喂!我說『錄音決定一切』時,通常是寫成『錄音(轉錄)決定一切』喔!你說的現象我早就寫過N次了.....:D
所以,無論我瘋CAT瘋到什麼地步,無論數位轉盤播放強到什麼地步,如果非得要回去聽這些老舊錄音的話,真的要乖乖去玩LP吧!因為LP不會像CD一樣加料加到起肖......(giggle)
當然新天新地有很多老舊錄音的全新轉錄,對我們來說是珍寶;但是,聽不出那些最新錄音>>>>>>>老舊錄音的,那有可能聽出『最新轉錄』>>>>>>>>『老舊轉錄(包含LP)』??所以我最後的結論是:一但耳朵習慣錯誤錄音,基本上就幾乎沒救了;我特意讓我的兒女絕對不接觸古典音樂中的任何錯誤錄音,等著看他們長大後會不會是更可怕的音響高手!.....(devil)
昨天遇到我推廣『正確錄音』以來最最悲慘的例子......(giggle)
臨時有空,去竹東杜先生家訪,見識到全鋁帶平面喇叭 APOOGE 可以發出如此凌厲的暫態與動態,尤其是『超低頻的暫態』==> 你絕對沒看錯!比起來,我多次聽過的全平面喇叭,超低頻的暫態往往不夠合格。當然在當天測試之下,知道問題全發生在擴大機,因為平面喇叭吃功率吃得太狠了!
正因為狂吃功率,杜先生己經使用最頂級最昂貴的廠機了,還是被喇叭痛宰;火大了自行設計最夠力的擴大機,不錯,終於不會軟腳、失真、破裂聲了,可以好好聽音樂啦!─── 結果遇到了新天新地可怕的錄音。
正因為杜先生跟我一樣都是重視聲音的正確性,從而最重視無限的暫態與動態延伸;因此在他的系統上,新天新地的頂級錄音之暫態與動態毫無保留地呈現,結果,連聽個小提琴都會破音,管弦樂大合奏更是一場災難....但是,偏偏在沒有破音時,那種聲音的確跟我氣味相同,是我最喜歡的聲音無誤!....(clapping)(clapping)(clapping)
第一次看到『正確錄音』可以讓音響系統死得這麼難看的,當然了,這也說明了市面上的擴大機似乎有一個共同的缺陷(或盲點),否則怎麼會花了近百萬元的旗艦擴大機都無法承受全鋁帶喇叭的壓榨?我不認為這只是單一案例。
假設是因為超低阻抗造成的結果。問題是,全鋁帶喇叭固然長期超低阻抗讓擴大機受不了,但是擴大機會不了,難道不正表示即使遇到『瞬間的超低阻抗』,擴大機乍看沒事其實己經失真嚴重了?這個現象也許直接對應到『最正確的暫態反應』之要求,也許能通過全鋁帶喇叭壓榨的擴大機,其用來推我自己的喇叭時,暫態反應會強到讓我爽翻了天......(devil)(devil)
所以,scs 多謝你了!杜先生要把他那台超級五瓦借我玩,何時拿來讓我爽一下?....:D :D
30瓦推阻抗一歐姆apogee scintilla不但沒燒一般音壓下還推得出極低頻很厲害了,他也試過暴力級的廠機,推是推的動但是聲音不喜歡,杜先生已經在動手裝100瓦的到時光景可能會不一樣,現役30瓦推B&W802D嚇嚇叫,也拿去推過M800差一口氣不過卻比主人的krell 350W A類有更好高低頻延伸,鋁帶平面喇叭聲音非常自然好聽但是很難找到
合適的後級來搭,五瓦後級會送去黃大那裡有空你再去拿,我也要謝謝你身先士卒燒機燒錢介紹這麼多好玩的東東,我的CAT終於有了初步的方向,目前找到兩個方案.一豪華一精簡,當然!去張羅個電動吸錫槍是一定要的http://www.my-hiend.com/vbb/images/icons/icon11.pnghttp://www.my-hiend.com/vbb/images/icons/icon11.pnghttp://www.my-hiend.com/vbb/images/icons/icon11.png
方案一
http://www.myseed.com.tw/mini-itx.php?num=41&typ=2
方案二
http://shopping.pchome.com.tw/?mod=i...AAAV5F&ROWNO=5
我一向強調古典音樂與音響發燒的背後都需要真正的科學素養,這個藍光轉盤的研發故事最能代表科學精神的展現了.....(angel)
話說發現並買下一台Samsung 三星 2D藍光播放器 BD-E5300當成傳統轉盤後,就把整個問題丟給音響專業店家 rendzaw 去傷腦筋。很快的,我們發現最重要的原則:如樂之邦與CAT一樣,藍光轉盤也是『電腦性能』超強而『音響性能』嚴重有問題的3C產品,所以非常欠改!改完後的三星轉盤,還讓極緻CAT差一點死在半路上。
可以說,林主惟的確有極高明的音響素養,因而能在眾多品牌中以不知為何的直覺或知識判斷出『原廠未改』的情況下,這台三星藍光轉盤是超值又極緻的。但是科學會進步,等到 rendzaw一投入研究,不再只看原廠未改,而是從『後天可提升性』來看原廠藍光機;結果讓『改裝版』的藍光機出現突飛猛進的大幅進步,而且不必停在三星,最後居然又是電腦性能最強的 pioneer 藍光機一統江湖。也就是說,pioneer 原先電腦性能最強,但是音響性能爛到爆!只有透過改裝讓音響性能恢復正常,這下子pioneer藍光機的強大電腦性能立刻打敗群雄、一統江湖。
請再次注意!不要用原廠來比,要買原廠而不改裝,至今還找不到『任何一台』比三星藍光機好!只能說這一台原廠矇到了音響性能了。
『後天可提升性』的意思是:原廠本來的聲音可能很普通,但是加以改裝把先天限制解鎖後,馬上性能突飛猛進。我在改裝汽車的領域也看到如此現象:同樣是兩仟西西的引擎,A引擎原廠150匹,後天可改裝到250匹並且連續使用十年都不會壞;B引擎原廠180匹,後天才提升到200匹就爆引擎了。那一顆引擎好?當然是A,這就是『後天可提升性』。
研發真的是最花錢的,rendzaw 發現這條路後,先賭 LG,馬上發現以『後天可提升性』來說,三星不見得天下第一。於是大膽賭 ASUS藍光,一試成功!進了幾台改裝成功並且販售。同時測試 OPPO 93,似乎不錯,正想研發下去時,剛好有朋友拿 PIONEER 來試,不得了發現電腦性能明顯贏過 ASUS,改裝後居然天下無敵?再進一台 PIONEER BDP-150 加以改裝,慘了!先前的ASUS必需削價出清了!!
以這樣子的研發動力,PIONEER BDP-150 一台 6000元,改裝版一台賣五萬元我都不覺得過份哩!單單成本就是一台 三星、一台 ASUS,就算不算 OPPO,成本可遠遠超過 6000 好幾倍了。如果真的尊重科學精神與專業研發,我得再次向大家宣導:要大力支持廠商的研發成本,科學社會才能有真正的進步。至於一台究竟要多少,請自行向 rendzaw詢問,我只負責對該機器的聲音水準掛保證;唯一不保證的是,如果日後又發現有某家的藍光機電腦性能更強的話.............
幸好最後是pioneer,因為它可以 ntsc/pal,也可以SACD,當然播放任何地區的DVD都毫無問題,我向新天新地買的法國原版DVD終於可以播放了!.....:D
而從這樣子藍光機進化過程,我越來越發現:原本數位音樂最重要的真的是轉盤!dac越來越不重要.......
PIONEER BDP-150 的 DAC 部份大概是這些藍光機中最爛最簡化的,成本可能不到幾百元而己;可是前端藍光轉盤的數位訊號太正確了,居然可以讓這麼爛的DAC發出與 ESS9018 DAC 只略差一點的聲音。
PIONEER BDP-150 的數位訊號雖然正確無比,但是變成 SPSDIF 的同軸馬上變爛、爛到讓後端接上 ESS9018 DAC 這麼頂級的 DAC,也沒有什麼提升效果。當然了,ESS9018 DAC本身是最簡 DAC,更加劇這個問題。
使用 CAT + JPLAY + 樂之邦 03 USD 之後,數位訊號雖以最爛的 SPDIF輸出,但是本身實在太強了,所以一接上 ESS9018 DAC,馬上把 PIONEER BDP-150 類比輸出打得潰不成軍,表明其 DAC 真的很爛無誤。
以上的 PIONEER BDP-150,通通可以代換成 LG藍光機、ASUS藍光機,結果很類似。
因此在這些經驗中,最關鍵的就是『數位轉盤』的『數位訊號輸出』,相對來說 DAC 簡直不需要花太多錢。以 PIONEER BDP-150 改裝機來說,它本身的類比輸出就最超值了,加上 ESS9018 DAC完全是浪費錢。相對的,如果隨便拿一台高價cd轉盤接 ess9018 dac,只怕會被這台 PIONEER BDP-150 改裝機本身的類比輸出徹底打好玩的!
這一切,都表明了在現今的『電腦性能』水準太高的科技產品中,『數位訊號輸出』是最重要的。先前我們誤以為dac的類比很重要、換op調音色.....都是因為前端(如cd轉盤)的『數位訊號輸出』太爛了而導致的假象。
當然了,在我看來 rendzaw的研發進步,就是因為接觸到新天新地這些偉大的『正確錄音』導致的結果;因為錄音本身完全沒有加料,音響的電腦性能有任何問題都會一清二楚,如此加強音響性能才不會不小心失去電腦性能。如果有本討論串的愛樂友懶得搞CAT的,那我強烈推薦這台大概售價三萬元略多一些的機器,『不需要』買DAC了,從此訊源的水準就是『極緻』,不要跟CAT比就好......(giggle)
這樣子就可以安心欣賞我介紹的正確錄音了.......(angel)
正因為有這種正確的音響,加上正確的錄音,現在 rendzaw 最愛聽的就是 ZZT 的浦朗克雙鋼琴協奏曲,而且可以清楚辨認出其中的音色藝術、包括兩位鋼琴家使用不同的音色來表現不同樂段。這種音樂欣賞能力,我在古典音樂圈還沒看過幾個人有這種能耐,結果,只憑正確音響與正確錄音,就可以讓一個沒怎麼在聽古典音樂的傢伙擁有這麼超高難度的古典音樂欣賞能力了!古典音樂的科學素養基礎,概可想見!!
請教個問題:音響廠商不要有音樂素養,但評論音響的有音樂素養能分辨音色正確性,有矛盾?
我認為要確保聽到FY Solstice的原音必須聯繫Corbou夫妻並將所有後制監聽設備與線材甚至電源和空間的環境完全複製一套才能確定聽到可能一模一樣的聲音,也是他們與演奏者要我們聽到的真正絕對正確音色,其他的正確都可能是僅存在我們的想象中。
不矛盾......;) 前者的音樂素養『不是基於音響科學』,而是基古典音樂圈的多數流行觀點,所以是錯誤的,當然不能有。後者是先有正確的音響科學,然後才接觸古典音樂,得到真正的古典音樂素養。雖然用字都是音樂素養,內涵則是相差十萬八千里!.....:D
這又是哲學問題了......(blush)
我們當然不可能得到與 Corbou 絕對相同的正確聲音,但是不能因此就『放棄』而改走妥協加料的聲音;無法與Corbou 絕對相同的聲音,還是能明確區分成:像Corbou的正確聲音 與 不像Corbou的錯誤聲音。音響系統只要能得到『像Corbou的正確聲音』,就可以快活一輩子了;但是即使花了數千萬元的音響系統,要退化或劣化成『不像Corbou的錯誤聲音』卻是輕而易舉,所以才需要隨時以最嚴苛的角度小心防止哩!.....;)
啊?
難道 我去博物館看名畫,還要要求跟畫家一樣的眼睛條件才能欣賞 ! !
然後要有那樣的眼睛視力才能判斷其最基本的好壞*28
玩這台後天可提升性超強的 PIONEER BD-150,因為幾乎什麼都可以放,因此能進行很多有意思的簡單比較:
1、CD 與 SACD?
我手上唯一聽得下去的 SACD,只有同樣在新天新地買的 RCO LIVE 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的錄音。現在終於有像樣的 SACD機器了,趕快放一下聽看看,結果...................
唉!錄音決一切啦!如果說我手上有1001張CD的錄音比這個RCO LIVE的錄音更強悍,那麼這台 SACD機器就是明白告訴我SACD一點路用都沒有,錄音輸給1001張,SACD照樣還是輸給1001張!只要新天地那些正確錄音不出版SACD,SACD對我就是永遠沒有意義.....(angry)
2、CD(44.1K) 與 DVD(48K)?
我們常常說 CD > DVD,那當然是胡說八道!錄音才是一切,一市面上的DVD是往AV方向加料(誇張高低頻),CD則是往LP方向加料(修飾高低頻),所以這種比較當完全沒有意義。
現在是同一台 SACD/DVD/CD 兼容機,最公平了;結果是: DVD=:=CD,因為原始錄音在頻譜圖上看起來幾乎一樣,那麼CD就會 =:= DVD,兩者沒有差別啦!
3、CD 與藍光?因為沒有錄音夠正確的藍光片,本題作廢..........(blush)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
rendzaw 發明 Led 照射法可以強烈改善 cd轉盤的讀取效果,同樣改裝在本機並且有開關可以切換,結果:
led 開,造成 cd 進步、sacd 也進步,怛是卻造成 dvd 與 藍光片 退步。老實說,我還是現在才知道sacd與dvd的讀取光束不一樣?我原先以為一樣哩!....(blush)
話說回來,雖然 Samsung 三星 BD-E5300仍然是原廠機最理想的轉盤,但是它的挑片率也實在太高了!比起來pioneer bd-150強之太多太多.......只可惜沒有改裝過的 bd-150 完全不能聽.....(blush)
這個ESS9018有BUG的論點,我早己知道;從純粹科技的角度,它究竟有什麼BUG我也不懂;但是如果回到另一討論串我與 bchsieh 花很多時間籬清的心理知覺問題,答案就很簡單了。
物理刺激與心理刺激『不是』一對一對應,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的知覺系統『決定』那一種物理刺激必需絕對不能失真、那一種物理刺激可以失真無妨。因此如何做實驗就做實驗,不能做實驗,只好回歸自己的音響聽感要求,看看這個bug是否嚴重影響聽感。
而我在完全不知道 ESS9018 的大名之下,就可以直接決定 WEISS 202 與 W4S DAC2 是聲音非常正確的 DAC,所以至少對『我的聽感』來說,ESS9018的聲音沒有問題、聲音非常正確,那就夠了!....(giggle)(giggle)
我個人用了好一陣子,放正版CD都沒有問題。我有用它放過一兩張藍光和DVD,好像沒問題。CD-ROM之類的沒試過。
應該是三星bd-5300比較會挑片,還會有限區,
最近手頭比較緊。不敢買東西。不然,我也包一包Real Cable的線了。順便提一句,那些線的價錢和很多發燒線比真是太離譜了。http://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ic.php?f=6&t=1911
PS:月初才向主惟買了一箱CD,正在慢慢消化中 (現在正在聽Jean Cras)
2012 年 10月 27日 NSO法蘭西系列 -《酒神與海妖》,至今最滿意的音樂會!
運氣太好了,不但聽到這場音樂會,還坐在音效最正確、最豐富的三樓正中間第一排。原來 NSO 也是 CCR,居然讓外國人來指揮,會發揮出比呂紹嘉帶領時更強之太多的實力,慘了!這些曲目的唱片錄音,我通通聽不下去了!!
chsiang 你沒有來聽,太可惜了!我要向你炫耀....(devil) 有一個搖滾族的 Mell 老大居然跑來聽,不怕睡著了?而且還好狗運我旁邊有坐位可以讓他下半場跑過來享受好位子....:D
沒什麼時間所以簡單寫:
第一首拉威爾的《庫普蘭之墓》原作故意使用小編製樂團,音色要求非常細膩,要回到巴洛克的『單純音樂之美』千萬不能加上太多浪漫式感情。指揮家費比恩‧蓋柏特意詮釋地非常輕快而愉悅,在詮釋己經很有說服力了;同時又讓一向第一曲會熱不起來的NSO表現出驚人的音色強弱之控制力,真的回到巴洛克了!我第一次看到NSO的音樂會第一曲會謝幕兩次的。
同樣的詮釋風格下,走向聖桑的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其實的聖桑的音樂原本就是慧黠的,帶點輕鬆幽默的純粹美麗,也非常適合這首音樂。大提琴獨奏表現不錯,不過還是樂團的控制力最讓我鼓掌叫好。
下半場就是精彩的大曲目了,德布西《夜曲》是較早期的作品,六聲音階的現代作風仍不明顯,因此欣賞的重點是管弦樂的配置技巧。盧賽爾的《酒神與亞麗安娜》曲集是超高難度曲目,這部份得日後詳細說明。一開始的中提琴就足以嚇死人了,無怪結束後第一個被指揮請出來致敬。
這兩首大曲目都要求銅管必需同時有小聲演奏時的柔和與強奏時的嘹亮,很奇怪呂紹嘉指揮時總會出現幾個音符太衝的缺點,到了費比恩‧蓋柏手上就完全不會發生?而且似乎NSO變耐操了,《酒神與亞麗安娜》如此高難度的樂曲,居然可以全力演奏到最後一個音符都沒有失控,實在比先前的《春之祭》進步太多了。
總而言之,這次音樂會的巨大優點是:
1、中提琴聲部變得非常強!該出現就領導、該幕後就退下,與大提琴合奏時也不會被蓋掉了。
2、長笛進步到驚人的程度!被操了嗎?
3、英國管與雙簧管的音量大小配合無間,再也沒有英國管搶風頭的問題了。
4、喔!優美又有氣勢的法國號,太美了!
5、小號被操得很慘,不過失誤極少,與其他樂器的配合更是融洽!到底是被這位費比恩‧蓋柏怎麼操的?
可怕的是,以我這麼願意主動尋找法國指揮家來聽的習慣,我完全沒有聽過 費比恩‧蓋柏!居然仍然有這麼可怕的『正確演奏』之水準,何況是其他我聽過的,少說也有三四十個『現存』的法國指揮家都是這種等級。為什麼現場見真章之下,很多唱片的指揮都是『垃圾』?德布西《夜曲》我有一大堆版本,有的還是更頂級的法國一軍樂團呢!結果巴倫波英、海汀克、巴畢羅里.......我還是不要說評價了....:P
原本非常非常尊敬呂紹嘉,這音樂會真的對他稍減崇拜之情;因為他處理法國音樂真的還是有不適合或力有未逮之處。如果跟唱片比較當然贏太多,但是跟這場音樂會的高明指揮一比,『音色營造』就輸了一大截;而法國式的慧黠與幽默的詮釋情感,又更是不適合了。不過還是很尊敬呂紹嘉,終究他的演奏沒有『亂來』,也許因為他先操過了NSO,NSO才有辦法讓費比恩‧蓋柏表現出如此可怕的音樂超高 準吧?
這場音樂會沒去聽的人,實在太可惜啦!.....:D :D (giggle)
哈哈 我去聽昨天的德勒斯登,我孤陋寡聞,真的是現場看過一次才會對華格納肅然起敬,這等複雜的管弦樂手法,我還是得用視覺輔助才能知道究竟在幹什麼,或許也說明了音響調整還有待努力
昨天的現場真的很震撼,很感人……
上面那兩場我也都有去聽。我也比較喜歡法國那一場,夜曲跟盧賽爾非常精彩。
德勒斯登雖然技巧卓倫,但是華格納跟布拉姆斯實在聽太膩了............
他又用非常穩重的方式演出,真是不意外中的不意外...........安可曲才有火力四射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