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膠帶我有, 不過不是3M的,
那些板子都不太平, 所以會繃開......
silicon還沒買, 不知道要不要走到那一步:D:D:D
這幾天跟原廠做了些討論,
低頻陷阱放牆角的原因是因為當低頻穿過陷阱後會做第一次吸音, 等到反射後會再次穿越陷阱做第二次吸音, 因此放在牆與牆的交界是最好的選擇, 而後面一定要有間隙才會有好效果.
因此做了一些修正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4012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4013
效果是正向的, 低頻的處理若是開放空間, 最佳者應該是連同開放空間的角落也要一起處理
現在看圖-懂了..real trap是落地型的.
比喇叭高了不少..小空間似乎只有角落最適合放.
原理不外乎.減低穿過量..再減少回反射量..
聰明設計..體積也不小就是了..哈.
管風琴8)..猴理嗨..:O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008
這是..阿姐鼓七曲-轉經3分48秒處..朱哲琴獨白高潮後..
大爆發段的-頻段訊訊號"強度"瞬間分佈圖..:|
峰頂頻段在 30hz..前23hz.後43hz依然強勁...聽不到的11hz也很強..!
若系統+空間發不出來或聽不到此效果..就有改善空間..
因為CD裡面..訊號就是長這樣ㄚ..
由最頂端30hz處~約-20dB值..最谷端抓-2khz好了.算64dB值.
44dB動態?差距.是嚇壞人的大了..換算比例是-超過2萬多倍了.
若府上噪音值很低..45dB?.那放個90dB音量就可以充分享用啦..
這也可以用來比喻說明..
我們偶爾會被--突如其來輸出嚇到.如沒有心理準備時.
系統大音量~突然聲音冒出來..或被人嚇一樣..
ps.此圖來源為 drunkenlife..:P
若未出再版片.應該不太好買勒...
不是書喔....買了才發現會不會是一區的DVD阿.....如果是那就鳥了.....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389
最近好忙, 因為家中多了新成員:)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390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388
恭喜chsiang兄囉:)
真是恭喜..
做爹爹了..!!!
恭喜恭喜! 多個人陪您聽音響了!
真是恭喜老爺,賀喜夫人啊
新的燒友傳承不熄...........讚!
(clap)(clap)(clap)(clap)%15++%15++%15++%15++
恭喜chsiang兄....大家會一起來培育這位音響小小的
有許多資訊的文章, 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裡面KlausR.的回覆
http://www.audioasylum.com/cgi/vt.mpl?f=rives&m=6590
今天又加了一座音響架以及後級的架子, 平常聆聽時的樣子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701
打開閃光燈看清楚一點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702
前陣子也加了一張像樣的地毯, 好處是定位清楚, 高音不躁
音響架加了整個音樂的氛圍又更好了, 原本以為在這個不怎麼樣(其實應該說爛)的空間聲音應該就這樣了吧, 沒想到還能進步, 真令人意外:):D:P
空间处理,进来学习了。。。:)
今天有機會到前輩家裡觀摩,
一來慶幸自己沒有偏離正途太多, 二來要警惕自己不足的地方還很多,
空間的確是再重要不過的因子,
正確的聲學效果我認為只是其中之一,
夠黑的(空間)背景也是很重要的因子,
背景夠黑, 不用大聲也能聽到很多細節, 音量得到控制, 則音場就不會失控,
最貴的器材是空間, 空間的重要即使不能排第一名, 我想一定也是在前三名內吧...
音量 v.s. 形體 v.s 音場, 三者平衡才是最優的聲音......
今天真的是大開眼界!!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816
今天才真正了解到,
這是一張極困難表達的一張片子, 對音量控制的要求幾乎達到一個嚴苛的高標準(sweat)
多於最佳音量一點點歌手的形體就突然膨大, 歌聲變得刺耳, 音場整個崩潰.....
小於最佳音量聲音又突然變得病懨懨的......一點活力都沒有......
那找到最佳音量就好了嗎? 還是錯.....
歌手的嘴吧大小要跟真人一樣, 而真正的形體是由歌手嘴吧出去之後擴散開來而產生形體感.....
系統解析度不夠, 背景不夠黑, (不管甚麼因素造成的)中高頻段不平衡, 全死.......
系統哪個環節出問題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問題很大.......哀.......怎麼差那麼多啊!!
用這一片的標準去檢視所有人聲, 哇靠.....我以前到底在聽什麼啊???
原來我的系統只有身體, 沒有靈魂.......;((sweat):|
砍掉重練吧......
再次嘗試調整!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702
先把除了訊源的電源線(Ruby Hill II G7)都換回銅線:
*. 排插電源線從Argento換成Neotech NEP-3200
*. Argento插在Mirage上
喇叭擺位再次調整:
*. 左聲道往右移3~4cm左右, 離側牆再遠一些些
*. 兩喇叭的距離與喇叭到我兩耳朵的距離比例調整為87%, 原比例為90%(兩喇叭距離窄)
*. Toe-in角度加大, 幾乎對正我, 不過還是相交在我身後, 目前看到喇叭內緣約3cm左右.
恩! 整體效果不錯! 再接再厲!!
何大,
左喇叭角落我是用 Realtraps出的Mondo trap 疊上一個Mini trap, 高度加起來幾乎到天花板了, 這兩個東西原理相同但是厚度不同,
所以對低頻的吸收是Mondo trap較佳, 不過疊在一起切齊, Mini Trap後面空間較多, 另外在我左後方的牆腳也是一樣的處理方式.
由於我的環境右邊算是半開放空間, 所以可以看到右聲道後面有放我自製的低頻陷阱,
黑色塑膠袋(60cm X 120cm)裡面放了15cm後的岩棉, 以兩包L形的方式放在牆角, 貼齊牆面.
(其實右喇叭的角落沒有太大問題, 我這只是算是廢物利用吧:D)
以上報告:)
http://www.ultraaudio.com/twbas/pics...teningroom.jpg
Rockport 老闆 Andy用了38片的Flatfussor, 我加起來也有20片了. (還有8片RPG還沒給我!)
不過他用的是大片(60cm X 120 cm)的, 我用的是小片 (60cm X 60cm)的:D:D:D
貼布的大套當然要用比較多.....
這遍寫為何需要濾掉電源中的高頻雜訊, 我覺得蠻精采的!
http://www.monoandstereo.com/2011/06/why.html
(可以請有練過的小葉哥哥來翻譯嗎?: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