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個人的想法是:
音響儘量不要『太早就訴諸個人感覺』,因為這樣一來,很可能從此『土法煉音』。當然個人爽就好也不是錯事,但是因此聽不到更精緻的音樂藝術就太可惜了!
因為音響先要求『能聽到什麼東東』:聽到深度空間?聽到定位?聽到某處有雜音?聽到幾隻樂器在那裡?據此建構『熟悉的唱片播放效果』。
然後,以幾張熟悉的唱片為準,管他理論如何百家爭鳴,只要一放該唱片;ok,可以比較客觀地進行音響科學的驗證了。
因此我一直認為軟體是音響之母,了解軟體,就可以比較容易進行音響科學的調整了。
寫了半天,不過是把很多這裡的音響高手之內在思考方法寫清楚而己.....(blush) (bl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