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表列數據..
200hz以上吸音率並不低.
200以下~100hz就明顯比他牌來得優..居然可吸到10khz.!
厚海棉幾乎只對300hz以上有明顯吸收-數字大於1.
下圖..比中圖好聽..對嗎.
可列印查看
看表列數據..
200hz以上吸音率並不低.
200以下~100hz就明顯比他牌來得優..居然可吸到10khz.!
厚海棉幾乎只對300hz以上有明顯吸收-數字大於1.
下圖..比中圖好聽..對嗎.
用這個軟體 http://www.subwoofer-builder.com/qrdude.htm 計算擴散板的有效作用頻段吧~
這倒是,
RPG Skyline1kHz以下雖然吸得不多但倒是蠻平均的, 1kHz以上吸的越來越少就以擴散為主摟, 300Hz附近我猜測可能是材料或是結構本身的共振頻率吧? 所以變的多了, 倒是要注意會不會用太多:o
至於吸/擴用何者或是採用哪種比例, 可能就如上面Kee大所說的要看實際聆聽時大聲是否會吵會亂來作微調了,
http://www.rpginc.com/products/skyli...img/skyac2.gif
請教諸位大大
如果是書架型的喇叭一般而言大約要多少坪數 才能得到最好效果
而是一般三音路的落地喇叭 又大約要多少坪數
看了許多漂亮的音響室 但都沒提到坪數 和長寬高比例
版上真是高手如雲
朋友一間劇院,完工後發現聲音會溢出到樓上,至今無法解決,
若有意能提供協助者請來信,當然,若有委託,
相關之顧問及施工費用必定奉上。
感恩!
Kevin
劇院聲音溢到樓上去.? 樓板太薄或天花板隔絕做得不夠.?
一般經驗是.樓上對自己的干擾比較大.比如它在拍球或跑跳.我們可能就明顯聽到.同樣的.我們大聲放音樂時.樓上來抗議的情形也會高於其他樓層..
但要很有效或徹底的隔音.是非常花錢的.往往要做在最前面.事後彌補會困難非常多.
阻斷聲音干擾.不外乎隔絕.基本一定要密.像隔音窗/門或雙層牆.天花板.甚至屋中屋..
謝謝回複!
是很棘手,一家專業廠商沒處理成,上面有些管路可能造成振動,
目前有人處理看看成效。
謝謝!
隔音的STC rating每個等級都有不同的規範,
是要從房屋建造時就要開始, 建好了要再修改就難了,
一般來說 STC 50這個等級, 每面牆可能就要吃掉15cm了,
很少人能夠達到........更不要說房中房了.......
哇!無解
現有廠商處理,看成效再說了
感謝將軍大!
請大家幫我研究一下這張RT 60 大家所看到的問題是什麼呢? (這是我朋友家昨晚測出的)
請問要如何改善這個空間? 目前後面是用擴散板,,, sp 旁兩側也都用了擴散板( RPG那種)
感謝,,,,
他目前是用FOCAL MAESTRO 喇叭, MBL 9008 AMP, EMMLAB CDP , MBL 6010D
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153/7...1af808ab_b.jpg
懂得不多.矇聽囉.
6根紅柱.分別是125hz~4khz這6個倍頻點的消散時間.為何6點? 以人耳最敏感的4K往下推吧..
3根大於0.35秒應為空間特性.私以為略長了點.
但整體FR頻段值走向是ok的..起伏(凹值)略大了一些.
:o
聆聽位相對於SP直接反射(主要)點吸音偏少..
這會造成直接音的加(疊)強.擾亂到原本樂器的(定位)音像..
與空間梳形效應變大..上上下下.
與(消散偏久)FR加劇成更大的起伏狀況..
簡單說就是如此..
3者是相互促成的..
Chsiang 兄
感謝幫忙, ^^
請問COMB FILTERING 現象通常要如何處理呢? ,,,
目前是喇叭後面用擴散,, 喇叭後面兩角有放corner trap ,, ( 但是diy 塞了點fiber glass 做成有弧度這樣, 約1.5m 高, 1m 寬)
喇叭離後牆約1.5m ,,, 喇叭離側墻約0.8m ,, 側墻有2'x 2' rpg style 擴散板約... 放了約 4片高, 兩片寬
老實說,,我去聽後,,, 他音場定位都還不錯,, 人聲聽起來也不會亂, 基本上是很hi-end 的系統,, 但中間的音場聽起來還是有點compressed.
但聽DAT 的話老實說還是ok 的,, 聽cd 的話, 畫面多少比較起來還是有比較擠壓到中間的感覺.
他坐位後放了兩片 4'x 2' 的1" 吸音板. 房間是老美standard 的地毯房. 9'ft 高. 房間15'ft 寬, 25 長.
平的曲線不是用來聽的
那是用來判準系統與空間的整合程度 是否有音染?
人耳的問題在混音的時候工程師已經考慮進去了, 混音是人耳在混的,
器材理論上要中性, 當然要多中性是一個沒有結論的問題,
空間處理不要輕易跟所謂人耳的特性做連結, 只要照著物理規則去做就對了
不要一開始就把空間處理當成調音, 調音是系統有了一定程度的參考性再來說的,
太多系統什麼都沒有就在那邊"調音", 就在那邊"我是要聽我自己喜歡的聲音"
拜託.......
另外不要再拿人耳對各頻段聲壓大小有不同程度的反應來說嘴了
不要把那張圖當作自己空間低頻轟轟叫是OK的藉口了.......
咱們是要玩High End的, 要求自然也是High End,
不要積非成是........
暴走了~~~
蠻好笑.....你應該看不懂那張圖吧,也沒有去想過那張圖的意義吧!
你應該都沒有想過,有些Hi-End玩家是小空間、大落地型喇叭,這叫
Hi-End?這叫No End,因為花錢的路沒有盡頭。
-----------------------------------------------------------------
Nola Grand Reference 在圓山第一天展出就是小空間、大落地型喇叭。
大理石地板、沒作吸音、門關起來,低音肥的跟什麼一樣,高音剌耳,
就有還是有人說好聽,,相反的TAD Reference One 在王朝展的時候、吸音、
音響室大小適中、低頻自然延伸、超低頻能量足、感受強烈,卻有人
說不好聽,這叫Hi-End,不...!是錢在作怪。
另外,我在想,你到底有沒有聽過極低頻啊、連極低頻是感受不是轟轟叫這也不知道?
我說實話反而生氣了? 哈哈
隨便摟 聽不下去就算了 那些圖的意義 我想我是絕對懂得
要討論就不要假設別人懂還是不懂
他人的系統聽起來怎樣不甘我的事, 個人爽就好, 沒啥好干涉的
但是不要跟我辯什麼平直曲線是不適合人耳這種屁話
也不要跟我說把曲線弄平很簡單, 用什麼方法弄平的, 對聲音會有什麼影響,
用講的都很簡單, 實際上去弄呢? 哪些人弄出平直的曲線了?
講一些五四三的......
Frequency Response弄直了....那其他的要素呢? Time Domain的問題呢?
先把曲線弄直再說吧.......
再說我有說我把極低頻當轟轟叫嗎? 我說的是有很多人把轟轟叫當作低頻很強吧!
我連"極"都沒有用, 你激動個什麼勁啊? 莫名奇妙........
我也沒有討論其他人的喜惡, 或者批評哪套系統阿? TAD 或者 Nola 都很貴的系統, 錢是這兩套系統的問題嗎?
太多人拿一些圖來做一知半解的解釋
我從來沒有說過我是專家 我很懂
但是有些錯的東西我是看的出來的
我很明白告訴你 拿人耳的敏感度來說平直曲線是不好 不正確的 或許你的結果可以被人接受 但是邏輯絕對是錯的
混音的是人, 喇叭設計都要量frequency response, 如果平直是錯 那還量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