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好奇
不曉得曲線圖是不是代表了聲音的完整面貌
假設A組的音響是A曲線,B組的音響是B曲線
如果A和B曲線完全一致
對聆聽者來講,這兩組音響的聽感,也是完全一致的嗎
一直很好奇
不曉得曲線圖是不是代表了聲音的完整面貌
假設A組的音響是A曲線,B組的音響是B曲線
如果A和B曲線完全一致
對聆聽者來講,這兩組音響的聽感,也是完全一致的嗎
請問,我的器材並不是很好
可以報名來測試嗎?
希望能借由測試以進一步瞭解到改善的方向
如蒙不棄,萬分感謝!
謝謝回應
有機會來安排測試嗎?
http://3.bp.blogspot.com/-O03yoHjO8W...600/photo1.jpg
原本這趟的目的是去聽聽Ayre QB-9,目的當然是找個像話的DAC來搭配DRC,果然沒失望,這隻async USB DAC jitter確實很低,這下DRC有個價格不至於高到嚇人的DAC可用囉~
回正題,嚴格說來,不算是jellku/io8277的系統,擴大機是他的沒錯,喇叭不是他的,不過同一款,空間呢,也不是他的空間,而是借同好的空間,到底是怎麼回事就請他自己回答囉~
這空間是個公寓的客廳+餐廳,照片中看到的自然是客廳部分,後面有個更寬且深度近似的餐廳,聆聽位置是張三人座沙發。
接著還是看看這次測試DRC的結果,直接點,看看校正前後的差異,
左聲道,紅:校正前,藍校正後,綠:輸入訊號
impulse response,全頻段
http://4.bp.blogspot.com/-m8catTdplp...00/IR+full.png
原本的impulse response實在是非常雜亂啊...
DRC處理後的改善非常明顯。
改看能量圖
http://2.bp.blogspot.com/-yTNQhz6Mco...R+full+ETC.png
改善量還真不少,大致為5dB左右。
再看中頻能量圖
紅:校正前,藍校正後,綠:輸入訊號
http://3.bp.blogspot.com/-ijtyiKs7ve...IR+mid+ETC.png
這就更驚人了,約10dB。
再看低頻能量圖
http://2.bp.blogspot.com/-7vf5qTqaWV...IR+low+ETC.png
也在5dB以上。
看振幅頻率響應
http://4.bp.blogspot.com/-RcfVJUHia-...R+mag+full.png
高頻補起來了,低頻上段改善也不少。
相位頻率響應
http://4.bp.blogspot.com/-GhsFXHn1OE...phase+full.png
1KHz以上比較平直。
是個瘦長的公寓客廳,喇叭擺在短邊,另一頭當然是聆聽位置,是3+1+1沙發組的1部分,
橫寬約3m多,縱長約7m,聆聽位置左後是約2m長的玄關,右後緊貼著置物櫃。
喇叭背後整個ㄇ字形牆面到頂全都做成一維二次餘數擴散板,左側牆正中是電視,右側則是機櫃、沙發與置物櫃。
器材
喇叭:B&W 802D,
前級擴大機:Audionet pre 1 G2,
後級擴大機:Pass Lab X250。
http://1.bp.blogspot.com/-5qKuJxw2bU...526w+N802D.jpg
原先喇叭擺的位置主人說沒低頻,因此嘗試著喇叭退後50cm,報告在另外一篇 (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jsb-n801d.html ),
來看看這位置的impulse response,紅:左,藍:右
http://2.bp.blogspot.com/-ZS6IkxekdA...00/IR+full.png
很明顯的五根反射音,當然這是源自於喇叭背牆以外的五個空間界限面。
http://2.bp.blogspot.com/-OMeEcl99pE...R+full+ETC.png
振幅都不低啊~這大概是我見過最髒的impulse response了...
http://4.bp.blogspot.com/-BL1OXGTRCq...600/IR+mid.png
中低頻段看來左聲道遠比右聲道差,該是因為左聲道一片空曠容易反射,右聲道則是沙發。
http://4.bp.blogspot.com/-KShW666jB_...600/IR+low.png
低頻也是左聲道比較差,而且拖的比較慢,該與聆聽位置左後方那玄關有關。
http://1.bp.blogspot.com/-J-APtxLUGF...R+mag+full.png
二個駐波相當明顯,右聲道中低頻也凹了一大段。
http://1.bp.blogspot.com/-QP7le_BVjf...FR+mag+low.png
借空間之力,低頻延伸至25Hz,挺不錯。
駐波頻率在56與85Hz最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