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弟很喜歡....但是應該價值不斐吧....
:(:(:(
http://img862.imageshack.us/img862/9067/workspic01.jp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假山疊塢》是中國藝術家展望結合荷蘭建築師團隊 MVRDV 的「垂直村落」計畫,所特別創造的藝術作品。《假山疊塢》不是單純的由遊戲積木疊成,而是運用來自於建築師「垂直村落」計畫中的24個建築元素。展望依據這些建築元素的形式,延伸運用園林山石的理論於此件作品中,觀者可選擇、組合這些元素來構築每個人心中的中國園林烏托邦。對藝術家來說,《假山疊塢》是藝術與建築在詮釋桃花源這一概念上的一次對話,亦是東西方人類終極精神追求的文化象徵。
展望以《假山疊塢》表現他意象中的中國園林烏托邦。園林造景是從假山石開始的,藝術家展望由中國園林的「自然世界」中抽離出來的「假山石」透過西方工業時代創造的不鏽鋼材料來反映其形,藝術家由此展現給人們的就是這種「中西結合」的「新夢想」。《假山疊塢》反映了這種「新夢想」,它從建築空間的利用上抽離出基本元素,藝術家再將這些元素重置於雕塑空間之內,在雙重轉化的過程中發掘跨界作品的藝術價值。作品本身在藝術與建築兩個領域探討了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相融合的問題,試圖尋找藝術美學和建築美學的契合點,並藉由此激發一種思考,即不同領域如何通過對立或補充的方式實現人類精神終極的追求。
我覺得這是蠻合適切入藝術收藏的一個作品
我也買了一個
:o
http://www.motstyle.com.tw/urbanarca...dia_works.html
先前一幅名為《北京2008》的油畫引起網友討論,畫中5位裸女打麻將時的小動作,象徵國際情勢的暗潮洶湧。大陸藝術家艾未未則創作出諷刺意味同樣深遠的《一虎八奶圖》,乍看之下是作者崇尚自然、解放,但細細品味便能發現這幅畫道盡階級間的微妙關係。
《一虎八奶圖》中,艾未未將自己當作主角,灑脫地與其他4名女性全裸入鏡。有網友說,這幅畫是諷刺社會包二奶、三奶、多奶的現象;不過有人反駁,艾未未本身也疑有包二奶,況且畫中人物的動作太古怪,不可能只有如此淺顯的寓意。
照片未經處理,請以藝術眼光觀賞《一虎八奶圖》(圖/取自網路)
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695/i1695774.jpg
有人認為,只要仔細觀察這幅畫,即可看出階級劃分的隱喻。艾未未坐鎮畫面中心,雖然貌似坦率,但手卻巧妙地遮住重點部位,即代表著「黨中央」(擋中央);此外,他的雙手安穩地置於左膝上,也表明了堅定的左傾態度。
畫面最左的長髮女子,戴著眼鏡、翹腿坐在沒有靠背的椅子,象徵「知識份子」有地位、有架子,但卻靠不住;而她撥弄頭髮,始終側身向著黨中央,也說明知識分子再怎麼賣弄,仍被政府牽著走。
照片未經處理,請以藝術眼光觀賞《一虎八奶圖》(圖/取自網路)
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695/i1695775.jpg
最右的女子體態豐腴,掛玉珮、戴手表,是「資產階級」;她有地位也靠得住,雙手向身體右側擺,代表「右傾」立場。在這幅畫裡,黨中央與資產階級相隔甚遠,好比檯面上的關係,但2人還有另外一張單獨合影,則象徵背後的密切往來。
畫中的短髮女子原先沒有地位,僅能站著陪笑,但後來卻被黨中央拉去靠著坐,代表「新聞媒體」受控制。至於從頭到尾只能站在椅後,身體被遮住最多的,則是沒有地位、也時常被無視的「農工階級」。
有網友說,《一虎八奶圖》是艾未未近來最具爭議性的作品,不過並非因為它的裸體呈現,畢竟這些模特兒未經挑選,姿態表情也不帶淫穢色彩;但隱含的諷刺訊息,加上作者艾未來是著名革命詩人艾青之子,仍讓這張藝術作品充滿話題。
他還是去畫畫比較好...
看這個...照片..
傷眼...
艾未未與一億葵花籽
http://2.bp.blogspot.com/_W-QdROns0x...0/AiWeiwei.jpg文字 / 丁燕燕
圖片提供 / 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
原文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文化版(2010年12月28日)
引子
一億顆手工燒製的葵花籽陶瓷舖滿了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內一千平方米的渦輪大廳 (Turbine Hall),曾有幸運的觀眾能赤足踏上這片十厘米深的葵花籽海,感覺彷如沙灘漫步。然而,浪漫詩意只是藝術手段,藝術家艾未未的政治訴求才是作品存在的真正意義。
葵花籽 – 從貢品到藝術品
一百五十噸的葵花籽雕塑從中國傳統貢品瓷器出產地景德鎮裝運至泰德現代展出。這批葵花籽經歷了三十個傳統製作程序,以一千三百度高溫燒製,並全人手彩繪,一顆顆幾可亂真、獨一無二的葵花籽充份展現了景德鎮匠工的千年絕活﹗
或者這些數字背後最值得探究的是藝術家本身的位置。一千年多來,景德鎮的唯一生產作業便是陶藝,儘管經歷多次改朝換姓,這門手藝依然代代相傳,為宮廷提供最精湛的陶瓷器皿。但現在,這裡出產的不是貢品而是商品,加上陶瓷市http://3.bp.blogspot.com/_W-QdROns0x...w/s320/048.JPG場息微,很多匠人面臨失業。葵花籽計劃以全職月薪方式僱用了一千六百名專業匠工整整兩年,艾未未指,整個鎮裡每個人都會有朋友或家人在參與製作。漸漸地,縱然不知道他是藝術家的,也會知道他就是那個要葵花籽的人,「就連計程車司機也在談論」,艾說。目前葵花籽計劃已告一段落,但匠人們正在期待艾的下一個計劃。就這樣,艾改變了整個鎮的經濟工業,而從前孝忠帝皇的景德鎮現亦樂於為這位與政權對立的藝術家服務。正如艾未未所說,由於匠工們習慣製作實用的瓷器,尤其是那些習慣繪畫高技巧的古典圖案的陶繪專家,他們很難理解整個看似簡單而又深奧的計劃。
葵花籽的意義
http://2.bp.blogspot.com/_W-QdROns0x...iportrait2.jpg儘管匠工們不能理解計劃的全部意義,他們亦會知道葵花籽是朋友間分享的零食,無論當年生活多貧乏,口袋裡總有幾顆葵花籽;而無論今日生活多優越,啃瓜子依然是大伙兒的樂趣。艾未未選擇葵花籽作為象徵,還有另一層政治意義。「文革時的宣傳海報都把毛澤東比喻為太陽,而人民側是仰向太陽的向日葵」,艾未未解釋。無論政治有多壓迫、生活有多困頓,分享葵花籽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分享、互助、親切的空間。
一億顆葵花籽是北京人口的五倍,亦是中國互聯網使用者人口的四份之一。作品的大規模生產,一方面批評中國正盲目地為配合市場需要而大量生產,另一方面滑稽地呈現這種重複地累積小量個人的努力而致成為巨大而無用途的社會現狀。艾未未亦喜歡把作品比喻為他喜愛的Twitter —— 汪洋大海中無數的意念和交流訊息,而這些全部來自個人。這個讓參與者以個人身份跟大量不認識的人聯繫的平台,對艾未未來說,會不停地改變社會,「因為這是一種由個人組成的巨大力量。」
一顆紀念品?
作品由十月中展出以來,最具爭議性的話題是︰到底觀眾可否帶走一顆葵花籽留為紀念?艾未未對此模稜兩可,他說︰「如果我是觀眾,我肯定會拿走一顆。」但對美術館來說,最重要的是作品的完整性,帶走葵花籽會破壞作品的整體結構與意義。因此,美術館不鼓勵大家這樣做。觀眾從美術館帶走作品的一部份,並非新鮮事。著名的古巴藝術家Feliz Gonzalez-Torres (1957 – 1996) 以邀請觀眾參與為樂,他把325磅的糖果堆成作品,或把攝影作品大量複印成海報,希望觀眾能把甜美的回憶帶回家。藝術作品因而成為了民主、平等、共享的象徵。從這點出發,筆者認為觀眾應該被允許帶走一顆葵花籽,這樣比較附合艾未未的創作精神。但注意,這裡說的,是一顆,而非一口袋﹗每一顆葵花籽都是獨立製作而成,再而滙為籽海,觀眾珍而重之地保存一顆時,葵花籽亦重拾它的獨特性。同時,美術館預計展覽將吸引約二百萬名觀眾,如果每人帶走一顆,作品還有九千八百萬顆,葵花籽海依舊是葵花籽海﹗
http://2.bp.blogspot.com/_W-QdROns0x...oto%2B2010.jpg但現在要「偷」走葵花籽已成難事,因為作品於開幕後第五天就因「陶瓷灰塵影響觀眾健康」而閉展一天,現在觀眾只能遠觀,不能褻玩了。對於這個新措施,相信艾未未與觀眾同樣感到失望。此等健康及安全事故已成為渦輪大廳的常見問題,如2006年Carsten Höller的24米長滑梯裝置引起觀眾驚慌情緒,而2007年Doris Salcedo 的167米長「地震裂隙」則導致魯莽觀眾「損手爛腳」﹗
艾未未在先前來台討論在北美館開展登機之前
被大陸官方逮捕了
現在仍未釋放
艾未未好像最近被關起來了。唉!
http://img600.imageshack.us/img600/3743/34964590.jpg
賞析:
丁雄泉最大的個人特色,即以光輝明亮、活潑新鮮的色彩描述大自然中的美麗動物、花及女人。他誘人的、魔幻的世界是感官享受之一,吸引觀眾分享他對自然界的熱情。
丁雄泉在巴黎與眼鏡蛇畫派的阿勒辛斯基(Pierre Alechinsky)、阿貝爾(Karel Appel)結為莫逆之後,畫風也深受他們的影響。沒多久他發現,紐約已取代巴黎成為重量級畫家的集中地,於是再度收拾行囊,於1958年在抽象表現主義最高峰時抵達紐約,很快地又與法蘭西斯(Sam Francis)、維塞爾曼(Tom Wesselmann)、歐登伯格(Claes Oldenburg)等結交,互動頻繁並曾一同作展,更自此與法蘭西斯成為終生好友。
此作品正來自於法蘭西斯家族的收藏,畫背有題獻給山姆.法蘭西斯妻子馬格麗特的文字。飽滿明亮的紅色小馬快樂的飛馳於繽紛的花叢和湛藍的天空間,整件作品歡欣鼓動,跳躍的筆觸和鮮明的配色讓整張作品充滿動感與奔放能量。丁雄泉曾說過,「我的畫像蜜糖一樣色彩都是透明的」。
這個作品非常難得
是丁雄泉去山姆法蘭西斯的牧場家中做客時,看到牧場馬的奔跑,即興使用法蘭西斯的工作室,畫出這匹馬,可說是兩大藝術家交流激盪的歷史性作品,隨畫並附有整個作客與作畫的完整DVD,可以看見藝術家作畫時專注的身影,更屬難得,可說是具藝術史意義的一幅畫作
URL=http://img148.imageshack.us/i/88533412.jpg/]http://img148.imageshack.us/img148/9313/88533412.jpg[/URL]
這是李真未曾曝光過的作品
非常難得的套組
中間還有黃金雨坐鎮
:)
http://img862.imageshack.us/img862/5351/28068117.jpg
高行健身為華人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其水墨意境幽遠 發人深省
高行健,畫家、小說家、劇作家、導演,一九四零年生於中國江西贛州,自幼學畫。一九八五年在北京首次舉行個展。他不受傳統和學院派規矩的束縛,自創一格,他的現代水墨畫由此引起注意。同年應德國柏林藝術計劃邀請,赴德作藝術創作訪問,在柏林市貝塔寧藝術之家舉行個展,得到德國報界的一致好評。一九八七年,應德國莫哈特藝術研究所邀請,從事繪畫創作。之後,定居巴黎並在歐洲各國不斷舉行畫展。一九九二年,法國政府授予他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一九九三年,由法國文化部贊助,在巴黎圓環劇院上演了他的劇作生死界,並在布爾日文化中心舉行了他的大型個人畫展。
高行健的畫作以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形式傳達當代思潮,開創出當代水墨的新藝術形式,將畫作以水墨畫技法和美學特質與西方抽象形式內涵融合,水墨黑白的基調,自然地勾繪出光影的幻動,推動情緒與感知的起伏,啟發深層的退省。其光影表現,薰染出靜思的時空,筆觸技法的灑脫流暢,猶如音樂於大氣流動的韻律,而水墨畫留白的美學,讓觀賞者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廣博柔美的畫面也塑造出禪意的浩瀚恢弘,對映人形的渺小以及沉靜的氛圍,綴出淡淡的滄桑感,切實地反映出人生的現實寫照。
在倫敦的著名華裔詩人楊煉說:「高行健在歷時幾十年的漫長、複雜的創作歷程中,做到了『真誠』和『純粹』,而且自覺的實踐,從而真正成為一個精神上的倖存者。」現居香港的著名文學評論家劉再復,評價高行健的創作是「扎根中國文化又超越中國文化,追尋的是人類普世價值」。無論是文字或墨色,高行健在作品中淋漓盡致表達他對生命與藝術最真摯的觀想,而如此超越國域境界的語態,也使他備受世界各國藝術機構所推崇禮遇,包括新加坡美術館、德國路德維克博物館、德國ZKM美術館等,皆在近年舉辦他的大型回顧展。
1940 出生於江西贛州
個展
1985 北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柏林,柏林市立貝塔寧藝術中心
維也納,阿爾特士密德藝術中心
1987 法國,裹爾市文化局
1988 法國,瓦特羅士市美術館
1989 瑞典,斯特哥爾摩,東方博物館
瑞典,馬爾摩,克拉珀如斯畫廊
1990 法國,馬賽,中國之光文化中心
1991 法國,郎布耶,當代藝術畫廊
1992 法國,麥茨,藍圈當代藝術畫廊
法國,馬賽,中國文化中心
1993 法國,布爾日,文化之家
法國,裹爾索戈,紅雀塔畫廊
德國,亞森,法國畫廊
1994 法國,麥茨,藍圈當代藝術畫廊
波蘭,波茨蘭,國家劇院
1995 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1996 盧森堡,正義宮
法國,麥茨,藍圈當代藝術畫廊
法國,裹爾索戈,紅雀塔畫廊
香港,藝倡畫廊
1997 紐約,士麥爾藝術中心畫廊
1998 法國,裹爾索戈,紅雀塔畫廊
法國,藍圈當代藝術畫廊
法國,卡昂,四藝術家畫廊
香港,藝倡畫廊
1999 法國,卡西斯,春季書展
法國,裹爾索戈,紅雀塔畫廊
法國,波爾多,夥伴街畫廊
法國,巴約納,國立劇場
2000 台北,亞洲藝術中心
法國,藍圈當代藝術畫廊
瑞典,斯特哥爾摩,瑞典學院圖書館
德國,巴頓巴頓,富郎克巴熱斯 畫廊
德國,佛萊堡,莫拉特藝術研究所
2001 法國,阿維農,主教宮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2 西班牙,馬德里,索菲亞皇后國立藝術博物館
2003 比利時,蒙斯市立美術館
法國,普羅旺斯,壁毯博物館
法國,馬賽,老慈善院藝術博物館
2004 法國,巴黎,克羅德貝爾納畫廊
西班牙,巴塞羅納,當代文化中心
2005 新加坡美術館
德國,巴頓巴頓,富朗克巴熱斯畫廊
2006 新加坡,iPRECIATION 畫廊
德國,柏林,法國學院
瑞士,伯爾尼國立美術館
2007 德國,科布倫茲,盧德維克博物館
美國,聖母大學,斯尼特博物館
新加坡,iPRECIATION 畫廊
2008 台北,亞洲藝術中心
法國,巴黎,克羅德貝爾納畫廊
德國,卡爾斯魯爾,ZKM 博物館
香港,藝倡畫廊
西班牙,巴塞羅納,讀者圈基金會
西班牙,巴塞羅納,桑塔畫廊
西班牙,拉裏奧,烏爾特博物館
2009 葡萄牙,桑特拉現代藝術館
法國,愛爾斯坦,烏爾特博物館
比利時,布魯塞爾,巴斯田藝術畫廊
2009 比利時,利耶日,現代與當代藝術館
2010 台北,亞洲藝術中心
參展
1989 巴黎,大皇宮,具象批評派年展
1990 巴黎,大皇宮,具象批評派年展
1991 巴黎,大皇宮,具象批評派年展
莫斯科,特列亞科夫畫廊,法國具象批評派畫展
聖彼得堡,藝術家協會,法國具象批評派畫展
1998 倫敦,庫德豪斯畫廊
巴黎,盧浮宮,國際古董雙年展
2000 巴黎,盧浮宮,巴黎藝術展
2003 巴黎,當代藝術國際博覽會
2004 巴黎,當代藝術國際博覽會
2005 巴黎,盧浮宮,巴黎藝術展
2006 布魯塞爾,當代藝術博覽會
蘇黎世,藝術博覽會
2007 蘇黎世,藝術博覽會
很文人畫的味道..............
再一張高行健的畫
http://img34.imageshack.us/img34/15/26198737.jp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本來不知道他也有畫畫
在蘆葦兄介紹之後網上看找了一下
還真是有fu
跟他的文字一樣富有詩意且含意深遠
好!
高行健被對岸打壓
所以畫價有被低估的現象
以他的地位與展覽資歷
早就可以當一線畫家了
URL=http://img839.imageshack.us/i/img0347uz.jpg/]http://img839.imageshack.us/img839/8041/img0347uz.jpg[/URL]
http://img25.imageshack.us/img25/485/img0351md.jp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URL=http://img59.imageshack.us/i/img0355ng.jpg/]http://img59.imageshack.us/img59/8387/img0355ng.jpg[/URL]
http://img821.imageshack.us/img821/5369/img0357r.jpg
http://img130.imageshack.us/img130/1921/img0365l.jpg
蘆葦兄....你買顆不鏽鋼???
這個不用怕被幹..........
猴腮雷.....可以留做傳家寶了......您會放室內還是室外啊?
蘆葦哥....最近景氣有這麼好嗎? 股票漲幅不大啊....可見您眼光好,小子跟你買......出場前要說喔:*:*:*:*
這是蘆葦兄買的哦??........... 大手筆.........
這個會不會氧化阿???????還是更加有fu~~~~~~~
來一個小一點的:)
URL=http://img228.imageshack.us/i/89736378.jpg/]http://img228.imageshack.us/img228/2526/89736378.jpg[/URL]
展望的不銹鋼假山石作品是他最具特色的創造。他在2000年入選日本《藝術手冊》世界最關注的百名藝術家之列,在2003年作品《都市山水》入選威尼斯雙年展首次設立的中國國家館,更在2006年後成為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舊金山迪揚美術館收藏的首位中國藝術家作品。傳統雕塑以體感、量感來體現存有,展望的創作卻始終是對當代生活的回應。在藝評游崴的眼裏,展望「將原本帶著文人傳統基因的石塊經過翻製或變造之後,成為一個個鏡面發光的雕塑物件,被放置在海洋、高山、湖泊與城市角落,其拋光後的表面總是反映週遭場景,卻不透露自身內裡的奧秘,這些假山石隨著場域的不同,映射出不同的社會意義。展望的創作自文人傳統、神話、信仰與世俗生活中汲取養分,描繪了現代與傳統社會在政治、經濟與文化上的斷層與轉變。」
周春芽早期在台灣畫了很多花卉系列
現在在台灣還是找的到
我覺得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2010年年底,周春芽和馮小剛、孟京輝、何訓田等在上海同獲「國家精神造就者」大獎;2011年2月21日,周春芽再次獲得「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權力榜」的年度藝術家大獎。去年,這個獎項被授予了張曉剛。
頒獎主辦單位給的獲獎理由:一、去年六月在上海美術館舉行的「周春芽藝術四十年回顧展」是去年最好的中國藝術家個展;二、周春芽從512地震之後投身慈善事業,他一手創辦的成都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五彩基金會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幫助上百位災區殘疾少年用藝術實現自己的夢想。
周春芽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我是第一次在『當代藝術權力榜』上得獎,記得去年的年度藝術家獲得者是張曉剛,之前我根本沒想過自己會得獎,所以比較意外和激動。」據周春芽介紹,「當代藝術權力榜」的評選每年都有100位藝術界和收藏界人士入選,去年他的名次是20多位,今年躍升到第6位。「今年這個榜的頒獎口號是『向上』,主辦單位可能認為我是去年中國當代藝術家中最『天天向上』的吧。」
中國人喜歡紅色,也喜歡綠色。綠色代表希望和向上的力量。白羊座的周春芽精力充沛,熱心助人。他對後輩不遺餘力地提攜,有目共睹。獲得大獎後,周春芽並未第一時間返回成都,他還要參加吉磊在北京的個展,為這位成都藍頂的新銳藝術家「紮起」。此外,周春芽還在今日美術館敲定了一個重要的展覽,那就是他已經為之付出了兩年的努力,為五彩基金的孩子們做一次大型的展覽。
周春芽說:「這個展覽就是我們五彩基金孩子們在北京的聯展,地點已經定在今日美術館了,但時間還沒定。五彩基金迄今為止已經幫助了包括四川地震災區在內的全國上百位殘疾孩子,兩年時間內,我們組織藝術家和美術老師教他們畫畫,其中還有很多順利考上了藝術高校,這次展覽就是他們兩年來的學畫總結,屆時100多個殘疾孩子的作品都會入選參展。如此大規模的殘疾小孩的美術展,這在全國都是第一次。」如此熱愛生活,樂於奉獻,又忠於藝術的藝術家,未來的可能只會是無限,而不會有盡頭的一天。
動漫逐步成為大陸的全民愛好,漫畫也和其他藝術品一樣,登上拍賣會殿堂。大陸首屆漫畫拍賣會前天在杭州舉行,來自台灣的漫畫家朱德庸、蔡志忠作品倍受追捧,朱德庸今年最新作品「在這個世界裡的自我角落」,最終以全場第二高價人民幣四十萬元(約兩百萬元台幣)被拍下,是起拍價的四十倍,成為本場競爭最激烈作品;蔡志忠作品「道」也以人民幣廿八萬元(約一百廿六萬元台幣)成交。
整場拍賣總成交率達百分之一百,總成交額人民幣一千一百八十萬元。畫家吳山明和卓鶴君合作的一幅水墨動畫「山水情‧上下卷」以人民幣五十六萬元(約兩百五十二萬元台幣)成交,成為現場拍賣作品中最高價。
朱德庸除了「在這個世界裡的自我角落」外,另外兩幅作品「再見,萬人迷」和「我在人群裡」,也分別拍得了人民幣十一萬和卅二萬元的價格。三幅作品合計拍得人民幣八十三萬元。朱德庸說,拍出高價讓他「意外與驚訝」。人在拍賣現場的朱德庸說,成交槌一落下,得標者很快就離開會場,他也不知道是誰標走,但他認為就讓得標者「保有自己的角落」不要打擾。
「在這個世界裡的自我角落」,畫的是一名在電線桿上騎車的人,就算行為怪異也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這幅畫作在台北完成。 這次參與拍賣的作品共二百廿二件,涵蓋了豐子愷、葉淺予、華君武、方成、張樂平、張仃等中國知名漫畫家的作品,也有程十發、吳山明等動畫、國畫藝術家的畫作,還包括蔡志忠、朱德庸、黃玉郎、姚非拉、夏達等漫畫家的舊作,以及來自德國、土耳其、保加利亞等多個國家的漫畫作品。
參與拍賣會的多為個人愛好者和專業藏家,在所有拍賣作品中,程十發的戲曲人物絹本設色團扇價格最高,起拍價人民幣廿萬元;至於蔡志忠的「道」、香港漫畫家黃玉郎的「天子傳奇」畫稿與大陸美女漫畫家夏達的「長歌行」七頁手稿落槌價,均為人民幣廿八萬元。
據了解, 這次拍賣會對作品的估價都比較謹慎,可以肯定的是,原稿的收藏價值遠遠大於目前市場的估價。
朱德庸表示,以前因找不到具公信力拍賣公司,沒有拿出畫作在台灣拍賣過,有了這次經驗,他更覺得把幽默藝術化是對的方向,他原就打算以畫大畫的模式讓漫畫藝術化,參與這次拍賣讓他更有信心。 拍賣會主辦單位西泠印社拍賣公司總經理陸鏡清說,如此成功出乎意料,大陸有著巨大的市場,漫畫作為市場認可的藝術品也在逐漸展現自己的價值。
台灣漫畫家朱德庸最新作品「在這個世界裡的自我角落」,在大陸首次舉辦的漫畫拍賣會上,以人民幣四十萬元成交。
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提供
台灣漫畫家蔡志忠作品「道」,在大陸首次漫畫拍賣會以人民幣卅一萬多元成交。
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提供
很多東西是很有價值的
現在軟實力的價值漸漸浮上了
原稿就越來越珍貴
而且
這應該只是個起點
誠品畫廊 最近要展的李綾宣個人還滿喜歡的,不過最愛那張被買了,真是可惜!
http://www.eslitegallery.com/page2-5...rtid=JL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