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ok的啦~~~:O:D
開開開~~~*2~~~~:*:P
不會啦 ~ 那時大家還蠻清醒的啦 (blush)
k先生圖還沒來喔....
補張 久久哥 沒拍到的照片 PLAY BACK 搖控器操作時 發出的迷人藍色光芒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1227
一張太少嘍,通通貼出來吧......
這次我自己沒拍耶
我也沒拍幾張啊 要請久久哥多來幾張啊 :D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1228
小葉版主果然不是蓋的, 明明昨天趴在 "那兒" 聽大號角 , 早上還能醒過來寫出完整的聽感 :D
基本上小葉版主已經把方向都給寫了, 小弟只是愛玩的聽眾啦 :D
dcs scalatti 絕對可以稱之為訊源的王者典範, 只是在pk 時就會有個人的聽感與喜好上的差異, 我自己是稍為偏好 playback designs MPS-5 數位輸出進 dcs 的搭配 , 簡單來說聲音走向是優揚飄逸有厚度的, 雖然與dcs 來比 背景會稍為的亮了些, 但是能量感會比全套的dcs來的大些, 可以明險的感受到, 而 Bladelius Gondul 的高頻厚度略薄了些, 但是喜歡大動態刺激感的聽眾, 應該會滿意降子的聲音 (blush)
寫不完了啦!!! 隨便哈拉已經寫了超過一千字了...才寫到playback,我要求稿費!!!
看來以後我還是要自己照 |(|-
沒交報告的趕快交........:^):^):^)
DCS Scarlatti Full System vs. Playback Designs MPS-5 vs. Bladelius Gondul
為這次PK準備了一張專輯,是歷年John Williams所作之電影主題曲,重新編曲之交響樂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0157
Album: Cinema Serenade
Artists: Itzhak Perlman, John William, Pittsburch Symphony Orchestra
最為喜歡的為第二首Scent of a Woman (Por Una Cabeza),這次我選擇的也是這首曲目,這曲在不同階段裡面包含了細節、氣勢及豐富的頻段,可以很容易的聽出各頻段的均衡度,這是個人追求聲音最主要的部分,雖然這是主要我試聽的曲目,但是後面給出結論也有包含聽其他人試聽的曲目。
在比賽前,參與此次PK賽的部分論壇編輯們在系統上是已經是使用DCS的產品,這當然也是過去比較後才選擇使用,尤其這次是全套旗艦一起發聲,所以主觀上都認為名次已經出來了,後來討論後才了解,其實主角是Playback Designs MPS-5及Bladelius Gondul,DCS Scarlatti是拿來作參考的系統,認為這兩台比較DCS Scarlatti有差多少,或是有沒有機會能超越DCS Scarlatti。
這次PK都無法Clock in到MPS-5及Gondul,MPS-5是採用特殊接頭,無BNC; Gondul是沒有Clock in,所以都吃虧在這一點上。
DCS Scarlatti Full System
SACD transport, DAC, Master Clock, Upsampler.
作為當代最高標準的播放系統,無庸置疑的超強解析,錄音內所包含的細節,完完整整的播放出來,這點我自己是還沒遇過有超越它的訊源,期望Esoteric的新旗艦能超越它,在音色方面有一些主人家調整的因素,所以在這裡我就不詳加敘述了,不過後面會說到Playback及Bladelius播放時在這套系統上音色有變化的部分。
Plackback Designs MPS-5類比輸出
這次比試Playback有點吃虧,第一個原因是代理送來的是才剛開箱的新機,還有待run in,加上遇到兩套帶前級功能的訊源,意思就是可調整音量及輸出大小的機種,Plackback需要前級調大音量才能到達另外兩套訊源的音壓及動態。
MPS-5聲音聽來全頻段較具厚度,整個聽感非常順耳的聲音,但不可避免的還是要講講缺點,但大家要加權一下,因為這是以Scarlatti作為參考的一次PK,再強調一次這是比較Scarlatti的結果。中及中低,低頻方面則下潛力略差,不過表現出非常穩重的中低及低音但密度略差,層次感比較沒有那麼明顯,弱音及高音解析相較Scarlatti表現較弱,空間感規模較小,以Scarlatti為敵手的話,在這裡我給出跟小葉一樣的75%。
Playback Designs MPS-5數位輸出、進DCS
一開聲……有點!!....音色雖然有點接近它自己的類比數出,不過帶上DCS的強力解析能力,居然出現了今天我自己認為最讚的聲音,全頻段最均衡,有與中及低音有一致厚度的高頻,在高頻段的厚度與能量感在跟其他頻段的一致性上,我自己認為是優於DSC全套,這裡不是說Playback能量感大於DCS,是在講跟自身各頻段的一致性,。
DCS整套的聲音在這裡我自己覺得解析超好,空間感很大,但是全頻段帶有銀白色光澤,尤其是中高到極高音,有點星光閃閃發亮的光澤,高頻的弱音有點加強的感覺,這裡所講的不是高音解析不夠的衝,或高音無法自然消散的衝,這個光澤完全跟高音衝是沒有關聯的,大家讀到這裡不要誤會了。
MPS-5當轉盤數位出給DCS,收斂了這種光澤,讓高音部的弱音消散的更自然,空間不見縮小,不過聲音更加的沉穩,中頻略加渾厚,低頻衝力稍微加大,到極低頻,MPS-5是擴而’消散’,DCS是擴而’下潛’。
DCS整套全頻段很接近MPS-5當轉盤進DCS,但高音及高音部; 中音稍微比DCS豐厚; 低音及極低音的弱音表現不同,是屬於不同品味的聲音,客觀來說沒有輸贏,主觀我是喜歡MPS-5當轉盤的聲音,想給他跟DCS整套的表現平分或更高分,但加權考量後,我覺得不會有人這樣使用,就算給出更高分也不太現實,而且我是認為就算是Scarlatti整套也應該可以藉由後端器材或線材搭配來調整出接近的聲音,所以我個人是給出95%,起碼我從Scarlatti聽到多一點的東西,Scarlatti從這個標準再調整或許能搭配出接近但更優的聲音。
Bladelius Gondul類比輸出
跟小葉結論相同,是今天最活潑的聲音,全頻段一致性很高,還是有一點偏重高音的質感,但略輸DCS,透明度很好,動態居然沒有輸給DCS,但是質感稍微輸一點給DCS。
它的類比輸出部分我本來想給出85%,但是播放Tutti SACD的時候,出現了破音,不單單只有高音而已,不知道哪個環節超出負荷了,不一定是Gondul的問題,這可能要再試試看在別的系統會不會也發生一樣的狀況,播放其他的SACD是正常的,礙於不能清楚的知道是不是Gondul的問題,只好先扣15%,先給出70%的表現。
Bladelius Gondul數位輸出、進DCS
聲音明顯的沒有表現出Gondul跟DCS的優點,雖然性能、動態、解析都還是很好,但是音樂沒有表情,中高音頻段(不是中音跟高音)怪怪的,我給出80%。
總結
很奇妙,我的分數居然跟小葉很接近,但是中間討論時其實是跟他有意見不一樣的地方,只怪Playback跟Bladelius這次的對手太強,而且經過TWC兄經年累月的調音,一插上就想跟主人家的DCS系統比較有點不自量力,不過考慮到級數不同及搭配的不公平,能有這樣的表現已經是相當好的,如果Puccini也在場的話,這次PK會更加激烈。
這樣有一千字喔.........有一半以上跟我一樣ㄟ:D:D:D
很讚的pk賽,這樣可以大概感覺到不同器材的個性
(clap)(clap)(clap)
http://www.my-hiend.com/michael99/tw...28_DSF5349.jpg
透過表現「不滅の日本行進曲傑作集 」第11番 ── 行進曲 《軍艦》
個人的dCS Scarlatti Full System vs. Playback Designs MPS-5 vs. Bladelius Gondul戰況,情勢為:
整套的dCS
Upsampler+DAC+Transport+Clock
中、高、低各領域的表現四平八穩,低頻的下潛力驚人。通透感極佳、音像明確,呈現點位於喇叭後方些許,全體的輪廓凝聚感與定位相當理想,高精度系體質表露無遺。另外,dCS在要求精準中依舊不忘讓Scarlatti帶點些許的情感,動態、尾韻呈現得恰到好處,有助於提升聆聽時的音樂性。堪稱擁有民生用領域信號來源中,最上位等級的表現。
Playback Designs MPS-5 類比輸出
此機的類比式出力,比起Scarlatti來說較為弱些。音聲的平衡稍微往中、低域偏移,因此顯得渾厚、溫暖些。低頻的表現稍微有點膨脹、上浮。顯然是擔心高域細節被中低音所淹蓋的緣故,Playback Designs對其有加以些許的處理,讓聲音變得更亮些。不過,由於手法高明,所以並不會讓人有太過做作之感。
通透感不錯,但音像的輪廓凝聚感與定位稍弱些。呈現點比起Scarlatti稍微再更加後退一點。相對於Scarlatti,MPS-5動態和尾韻顯得更加動人,雖然犧牲了些許描繪精度,但卻換來了聆聽上的音樂性。
與dCS比的描述與給分(100%) =>80點
Playback Designs MPS-5 數位輸出進dCS
透過dCS處理之後的MPS-5,力感反而比原本全套dCS要來得更加強悍些。全體的基調大致依舊維持,但混入了不少比例的「Scarlatti」。音聲的平衡依舊稍微往中、低域偏移,溫暖體質還是可以感受得出來,不過情況比起類比式出力時,程度要保守些。低音固然還是有點膨脹,可是卻變得凝聚有力多了。
此種接法最大的差異,在於高域細節被放大了,而且極度明顯,變成有點高、低域對比優先的調子。通透感比起類比式出力來得優秀,音像的輪廓凝聚感與定位也一樣,但依舊不及Scarlatti精確。呈現點介於Scarlatti和類比式出力兩者之間。動態和尾韻與類比式出力時的狀態約莫同等,不過感覺上變得細緻不少。
與dCS比的描述與給分(100%) =>85點
Bladelius Gondul 類比輸出
此機的類比式出力,比起Scarlatti來說,規模感大了不少,也比較強烈。音聲的平衡明顯以中、低域優先,因此頗為渾厚、溫暖。低頻的表現稍微有點臃腫,不過還好夠凝聚,尚不至於拖泥帶水。顯然同樣是擔心高域細節被中低音所淹蓋的緣故,Bladelius對高域的處理手法猛烈,特定細節偶爾還會有破表的演出!刺激感十足。
由於中低域表現優先的設計,因此讓本機的通透感沒有Scarlatti和MPS-5來得好,音像的輪廓凝聚感與定位也沒有前面兩者那樣明確。呈現點比起Scarlatti稍微更加往前逼近一點,已經快要到達喇叭面。相對於Scarlatti,與MPS-5有著同等的動態和尾韻特性,雖然犧牲了些許描繪精度,但卻換來了聆聽上的音樂性。
與dCS比的描述與給分(100%) => 80點
Bladelius Gondul 數位輸出進dCS
接上了Scarlatti之後,Bladelius Gondul的表現,沒想到意外的怪…主要的問題點是在於彷彿被安裝了一層高域音聲的「過濾器」一般,雖然一樣力感十足,但細節卻送不出來,聽起來極為痛苦。另外,音像的輪廓凝聚感與定位比起類比式出力時,精度還要來的更低。不過,呈現點卻後退很多,深度變大不少。音聲的平衡依舊是以中、低域優先,聽來同樣渾厚、溫暖。低頻的表現變得凝聚、有力不少。通透感、動態和尾韻特性,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與dCS比的描述與給分(100%) =>75點
總結
經過TWC兄長年用心調整,今回的測試環境著實優秀。不管現場再生的是怎樣的音樂,都很動聽,也皆可以順利反映出各個機材獨自的特性。
如各位編輯的說明,MPS-5是新機,尚未開聲,如果如蔡克信醫師專欄所敘述,Playback Designs原廠強調開聲後,實力會提升一大截的話,與dcs的 PK應會更精彩。
不知各位編輯以為如何?
沒辦法,playback賣太好...
Round 2 行程已定,請看首頁
Round 3 定在Andychu家與Puccini+clock PK
剛詢問張老師Gondul的部份
原來Gondul的前級要打開,測試在By Pass檔位,輸出100%,建議值是50%左右
另外還有一個設定Multi DAC要在OFF
剛好Gondul因為酒醉還擺在twc家,順便再去check一下 :D
Playback Designs MPS-5使用修改後的Esoteric VOSP
dCS Scarlatti使用Esoteric VRDS Neo
Esoteric's 2 major categories of disc transports include:
1. The VRDS-Neo assembly is manufactured in steel and aluminum, steel and magnesium, and hybrid steel with a bulk molding compound. VRDS is a “Vibration Free, Rigid Disc Clamping System.” VRDS-Neo indicates the latest generation of the VRDS system. VRDS has been in use for over 21 years.
2. VOSP assemblies are manufactured with metal, aluminum, hybrid metals and hardened ABS. This is ESOTERIC's "Vertically Aligned Optical Stability Platform." This assembly provides many benefits of VRDS at more affordable price points. Control boards, tray material and clamping options are selected based on Esoteric product specifications and/or by OEM preference.
想知道差異?可參考這 :D
http://esoteric.teac.com/resources/pdf/TransportsEsoteric0408pq.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