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可愛的貓.....
http://min.us/i/baUnTx1yoMW3y
http://i.minus.com/jbaUnTx1yoMW3y.jpg
趙無極就不用介紹了
這幅趙無極1950年代的瓶花水墨非常少見
並且雅緻
可以看出趙的作品的確氣質非凡
http://i.minus.com/jfz0TQjdz2rlj.jpg
4733上緯
加到投資組合
11:11 79.8 79.8 - ▲5.2 2,459 74.6 75.0 79.8 75.0
買進皇田9951 賣出廣華
:}
這一張千佛洞由35張小作品拼成
其中運用了各種不同的技法
應該是劉國松老師拼貼作品中的第一名了吧??
http://i.minus.com/jbtSQHEjLFiJ7I.jpg
一個東西南北人:台灣藝術家劉國松
陳惠黛 / 羅芙奧季刊第八期 2014/02
當代水墨,可說是2013年華人藝術市場的熱門話題,舉凡博物館展覽、畫廊、藝博會、拍賣會,紛紛將目光轉向當代水墨的範疇,而其中最受收藏界關注的畫家之一,即是屆八十二高齡仍活躍藝壇的台灣畫家劉國松。
劉國松,1932年出生於安徽,祖籍山東青州。1949年隨著國民政府來台,出身師範大學系統,性格不羈,好為人師,身兼畫家、美術教育家、藝術評論家等多重身份,參展獲獎無數。創作生涯超過一甲子,早年享譽國際,畫價行情愈老愈看俏。「一個東西南北人」是劉國松對藝術與人生自況的寫照。
有一幅創作於1969-70年的彩墨畫《子夜太陽》,在2013年10月5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628萬港元(約2,455萬台幣或809,869美元)成交,創下藝術家全球最高拍賣紀錄。近幾年他在一手市場的定價從平均每「才」(900平方公分)10餘萬台幣,快速躍升到每才36萬台幣。不久前在台北藝術博覽會上,一幅延續「西藏組曲系列」風格,1,661.8公分的長卷巨作《世界屋脊》,引發多位劉迷的搶購,據聞該作屬非賣品,未來將典藏於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所建造的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
不僅如此,台港兩地在2013年秋冬之交,至少五家畫廊先後推出劉國松個展或回顧展:台北的高士畫廊、新竹的名山藝術(10月)、香港的漢雅軒、台中的現代畫廊(11月);以及台北的首都藝術中心(12月)等。北京、山東、香港、台北、舊金山的秋季拍賣會,劉國松的畫作吸引收藏界的關注。
1960 年代:首位被美國畫廊代理的台灣畫家
其實,劉國松是第一位被世界各大美術館收藏的當代水墨畫家。1963年的作品《雲深不知處》在第七屆「五月畫會」展出時為香港藝術館購藏,這是劉國松生平第一幅賣出的畫,且為藝術館所收藏,對他來說有莫大的鼓舞。1966年初透過在美國洛克斐勒三世基金會的資助,前往美國旅行一年,拉古那藝術中心美術館個人畫展,展出作品全數售罄。期間又結識重要博物館、畫廊負責人、藝術評論家與收藏家,並遊歷歐美18個國家,視野大開。1967年《紐約時報》給予畫展好評之後,美國羅德斯畫廊正式與劉國松簽定代理合約,這對台灣畫家來說也是開了先例。
頂著世界參訪與重要博物館展出的光環回到台灣,劉國松獲得「十大傑出青年」的勳章。1969年知名鼻煙壺與中國當代水墨畫收藏家與代理人「水松石山房」代理了劉國松的作品,更大大推動了他的國際聲譽及市場。1970年透過美術史學者李鑄晉的推薦,他到香港中文大學擔任美術系教授與系主任,客居香港21年。1998年紐約古根漢美術館「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驚豔西方世界,而劉國松當時是唯一被邀請的台灣在世藝術家,和趙無極、趙春翔等大師以抽象畫並列參展。
從1960年代後期至今,劉國松的作品至少為全球87間博物館所典藏,包括2010年大英博物館透過倫敦古豪士畫廊,收藏了1970年的「太空畫系列」作品《日月浮沉》。這不僅是對劉國松個人的肯定,亦說明了西方重要博物館開始重視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劉國松的榮耀紀錄有勞伯樂的支持,更主要是來自藝術家的天分、努力與機運造就。
以水墨材質進行創作的當代藝術家
綜觀劉國松的創作生涯,不斷尋求變化,他的名言是「先求異,再求好」。從早期1950年代學生時期寫實風格(1951-1955),轉向抽象(1958年起),發展出個人特色的創作,進入「大筆觸」狂草時期(1963),開始對自然宇宙好奇所發展的「窗裡窗外系列」,赴瑞士受雪山美景感動的「雪山系列」(1968),及見到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新聞照片得到靈感後開展出的「太空畫系列」(1969-1973)、「水拓系列」(1973)、「四序山水圖卷」(1983)、「西藏組曲」(1987年起)與「九寨溝系列」(2000年起)等作品,均可見個人創意,自信雄偉、氣勢豪放的藝術表現。
二次大戰後台灣現代繪畫運動風起雲湧,當時滿腔熱血的年輕藝術家劉國松,加入五月畫會,雖學西畫出身,但有感於不應一味附麗於西方、盲目創新,對傳統文化萌生使命感,於是積極推動水墨的現代化,走一條中西合璧的道路。他堅持水墨與抽象的原則,提出「革筆的命」、「革中鋒的命」等大膽論述,不拘泥於筆法,探索紙張媒材、創造皴法的實驗精神,其觀念創新不惟影響台灣美術界,1970年代影響香港,1980年代後甚至在水墨畫原鄉中國大陸獲得迴響。
基於對水墨畫的熱愛,劉國松投入畢生精神研究,創造出四種水墨技法,分別為「抽筋剝皮皴」(1960年代)、「漬墨法」(1961-63年)、「拓墨法」(1973年)及「水拓法」(1973年)。劉國松曾說:「中國畫從宋朝以後就沒有發明任何的技法,我發明了四種不同的皴法,這些都是我實驗所發明出來的一些新的技法。」而創作取材雖然來自於生活,然其視野宏觀宇宙,探討自然對於心靈的影響,劉國松的圖畫從具體的山川樹林泉石的描繪,轉向抽象且莊嚴的意象,深獲國內外學術機構與收藏家的喜愛。
收藏市場分佈及脈絡
劉國松精彩的人生閱歷,使得其收藏家遍佈各地。1960年代在美國博物館或畫廊的展覽作品大多在當地售出,因此1970年代之前的作品,有部分至今仍在美國收藏家手裡。偶而在美國中國書畫交易的畫廊或拍賣會,有機會找到劉國松早年作品。
前文提到,劉國松與香港的緣分深厚,第一位買下他的作品,就是香港藝術館,而代理過他的「水松石山房」也長年旅居香港,為他引薦不少國際買家。無論來自英國的「水松石山房」以及香港頂級收藏團體「敏求精舍」會員之一的「退一步齋」,都是收藏劉國松的重量級收藏家。1989年美國運通銀行香港分行落成,建築師邀請劉國松為大廳五層樓高牆面創作一幅高1,952公分、寬366公分的巨畫《源》,成為全世界最高的中國水墨畫。
1990年代後,劉國松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風光地回到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為他舉辦回顧展及研討會,隨即又獲頒「李仲生基金會現代繪畫獎」成就獎。除了博物館展覽,陸續有高雄積禪50藝術空間、台中現代畫廊、長流畫廊、璞藝術、羲之堂、首都藝術中心、名山藝術、索卡藝術中心等都曾經紀或展出他的作品,台灣擁有不少劉國松的粉絲及收藏家,例如台中某資深藏家過去曾是劉國松的鄰居好友,為支持其創作,手中收藏不少畫家的精品,最具代表性。而以羅芙奧為首的台灣各家拍賣會,多年來每季都推出劉國松的畫作,行情一次比一次好,買家主要為本地收藏家。
來自倫敦的古豪士畫廊,或香港的漢雅軒,各自擁有不少國際藏家,他們是近期和劉國松合作密切的海外藝術經紀人。1980年代,劉國松透過作家聶華苓的介紹,結識大陸知名作家蕭乾、艾青和王蒙等人,間接認識畫壇前輩吳冠中,從1983年起在中國美術館等各地博物館舉辦展覽與座談會,持續多年。2007年成為首位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辦個展的台灣藝術家。2013年4月故鄉的山東博物館12號展廳成立「劉國松現代水墨藝術館」專館,並舉行盛大展覽,榮耀故里。
雖然商業市場早期尚未在中國形成,但持續的展覽、座談會或博覽會,劉國松在中國仍是具有相當知名度。2011年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八十回顧展,包括政協主席賈慶林、國台辦王毅皆出席展覽,傳媒熱烈報導,據聞山東、北京和遼寧的收藏家購買下展覽中的部分精品。近期北京主要拍賣行亦開始徵集劉國松畫作。
劉國松曾獲得台灣藝文界最高榮譽─國家藝文獎,與中國藝文界最高榮譽─華人藝文終生成就獎。在今年兩岸三地的藝術市場上,劉國松的作品成為搶手的對象,各檔展覽都開出紅盤,而觀察拍賣市場裡劉國松的最高成交紀錄,超過半數都在2013年所締造的。未來,他的作品市場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一個東西南北人:台灣藝術家劉國松
陳惠黛 / 羅芙奧季刊第八期 2014/02
當代水墨,可說是2013年華人藝術市場的熱門話題,舉凡博物館展覽、畫廊、藝博會、拍賣會,紛紛將目光轉向當代水墨的範疇,而其中最受收藏界關注的畫家之一,即是屆八十二高齡仍活躍藝壇的台灣畫家劉國松。
劉國松,1932年出生於安徽,祖籍山東青州。1949年隨著國民政府來台,出身師範大學系統,性格不羈,好為人師,身兼畫家、美術教育家、藝術評論家等多重身份,參展獲獎無數。創作生涯超過一甲子,早年享譽國際,畫價行情愈老愈看俏。「一個東西南北人」是劉國松對藝術與人生自況的寫照。
有一幅創作於1969-70年的彩墨畫《子夜太陽》,在2013年10月5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628萬港元(約2,455萬台幣或809,869美元)成交,創下藝術家全球最高拍賣紀錄。近幾年他在一手市場的定價從平均每「才」(900平方公分)10餘萬台幣,快速躍升到每才36萬台幣。不久前在台北藝術博覽會上,一幅延續「西藏組曲系列」風格,1,661.8公分的長卷巨作《世界屋脊》,引發多位劉迷的搶購,據聞該作屬非賣品,未來將典藏於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所建造的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
不僅如此,台港兩地在2013年秋冬之交,至少五家畫廊先後推出劉國松個展或回顧展:台北的高士畫廊、新竹的名山藝術(10月)、香港的漢雅軒、台中的現代畫廊(11月);以及台北的首都藝術中心(12月)等。北京、山東、香港、台北、舊金山的秋季拍賣會,劉國松的畫作吸引收藏界的關注。
1960 年代:首位被美國畫廊代理的台灣畫家
其實,劉國松是第一位被世界各大美術館收藏的當代水墨畫家。1963年的作品《雲深不知處》在第七屆「五月畫會」展出時為香港藝術館購藏,這是劉國松生平第一幅賣出的畫,且為藝術館所收藏,對他來說有莫大的鼓舞。1966年初透過在美國洛克斐勒三世基金會的資助,前往美國旅行一年,拉古那藝術中心美術館個人畫展,展出作品全數售罄。期間又結識重要博物館、畫廊負責人、藝術評論家與收藏家,並遊歷歐美18個國家,視野大開。1967年《紐約時報》給予畫展好評之後,美國羅德斯畫廊正式與劉國松簽定代理合約,這對台灣畫家來說也是開了先例。
頂著世界參訪與重要博物館展出的光環回到台灣,劉國松獲得「十大傑出青年」的勳章。1969年知名鼻煙壺與中國當代水墨畫收藏家與代理人「水松石山房」代理了劉國松的作品,更大大推動了他的國際聲譽及市場。1970年透過美術史學者李鑄晉的推薦,他到香港中文大學擔任美術系教授與系主任,客居香港21年。1998年紐約古根漢美術館「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驚豔西方世界,而劉國松當時是唯一被邀請的台灣在世藝術家,和趙無極、趙春翔等大師以抽象畫並列參展。
從1960年代後期至今,劉國松的作品至少為全球87間博物館所典藏,包括2010年大英博物館透過倫敦古豪士畫廊,收藏了1970年的「太空畫系列」作品《日月浮沉》。這不僅是對劉國松個人的肯定,亦說明了西方重要博物館開始重視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劉國松的榮耀紀錄有勞伯樂的支持,更主要是來自藝術家的天分、努力與機運造就。
以水墨材質進行創作的當代藝術家
綜觀劉國松的創作生涯,不斷尋求變化,他的名言是「先求異,再求好」。從早期1950年代學生時期寫實風格(1951-1955),轉向抽象(1958年起),發展出個人特色的創作,進入「大筆觸」狂草時期(1963),開始對自然宇宙好奇所發展的「窗裡窗外系列」,赴瑞士受雪山美景感動的「雪山系列」(1968),及見到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新聞照片得到靈感後開展出的「太空畫系列」(1969-1973)、「水拓系列」(1973)、「四序山水圖卷」(1983)、「西藏組曲」(1987年起)與「九寨溝系列」(2000年起)等作品,均可見個人創意,自信雄偉、氣勢豪放的藝術表現。
二次大戰後台灣現代繪畫運動風起雲湧,當時滿腔熱血的年輕藝術家劉國松,加入五月畫會,雖學西畫出身,但有感於不應一味附麗於西方、盲目創新,對傳統文化萌生使命感,於是積極推動水墨的現代化,走一條中西合璧的道路。他堅持水墨與抽象的原則,提出「革筆的命」、「革中鋒的命」等大膽論述,不拘泥於筆法,探索紙張媒材、創造皴法的實驗精神,其觀念創新不惟影響台灣美術界,1970年代影響香港,1980年代後甚至在水墨畫原鄉中國大陸獲得迴響。
基於對水墨畫的熱愛,劉國松投入畢生精神研究,創造出四種水墨技法,分別為「抽筋剝皮皴」(1960年代)、「漬墨法」(1961-63年)、「拓墨法」(1973年)及「水拓法」(1973年)。劉國松曾說:「中國畫從宋朝以後就沒有發明任何的技法,我發明了四種不同的皴法,這些都是我實驗所發明出來的一些新的技法。」而創作取材雖然來自於生活,然其視野宏觀宇宙,探討自然對於心靈的影響,劉國松的圖畫從具體的山川樹林泉石的描繪,轉向抽象且莊嚴的意象,深獲國內外學術機構與收藏家的喜愛。
收藏市場分佈及脈絡
劉國松精彩的人生閱歷,使得其收藏家遍佈各地。1960年代在美國博物館或畫廊的展覽作品大多在當地售出,因此1970年代之前的作品,有部分至今仍在美國收藏家手裡。偶而在美國中國書畫交易的畫廊或拍賣會,有機會找到劉國松早年作品。
前文提到,劉國松與香港的緣分深厚,第一位買下他的作品,就是香港藝術館,而代理過他的「水松石山房」也長年旅居香港,為他引薦不少國際買家。無論來自英國的「水松石山房」以及香港頂級收藏團體「敏求精舍」會員之一的「退一步齋」,都是收藏劉國松的重量級收藏家。1989年美國運通銀行香港分行落成,建築師邀請劉國松為大廳五層樓高牆面創作一幅高1,952公分、寬366公分的巨畫《源》,成為全世界最高的中國水墨畫。
1990年代後,劉國松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風光地回到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為他舉辦回顧展及研討會,隨即又獲頒「李仲生基金會現代繪畫獎」成就獎。除了博物館展覽,陸續有高雄積禪50藝術空間、台中現代畫廊、長流畫廊、璞藝術、羲之堂、首都藝術中心、名山藝術、索卡藝術中心等都曾經紀或展出他的作品,台灣擁有不少劉國松的粉絲及收藏家,例如台中某資深藏家過去曾是劉國松的鄰居好友,為支持其創作,手中收藏不少畫家的精品,最具代表性。而以羅芙奧為首的台灣各家拍賣會,多年來每季都推出劉國松的畫作,行情一次比一次好,買家主要為本地收藏家。
來自倫敦的古豪士畫廊,或香港的漢雅軒,各自擁有不少國際藏家,他們是近期和劉國松合作密切的海外藝術經紀人。1980年代,劉國松透過作家聶華苓的介紹,結識大陸知名作家蕭乾、艾青和王蒙等人,間接認識畫壇前輩吳冠中,從1983年起在中國美術館等各地博物館舉辦展覽與座談會,持續多年。2007年成為首位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辦個展的台灣藝術家。2013年4月故鄉的山東博物館12號展廳成立「劉國松現代水墨藝術館」專館,並舉行盛大展覽,榮耀故里。
雖然商業市場早期尚未在中國形成,但持續的展覽、座談會或博覽會,劉國松在中國仍是具有相當知名度。2011年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八十回顧展,包括政協主席賈慶林、國台辦王毅皆出席展覽,傳媒熱烈報導,據聞山東、北京和遼寧的收藏家購買下展覽中的部分精品。近期北京主要拍賣行亦開始徵集劉國松畫作。
劉國松曾獲得台灣藝文界最高榮譽─國家藝文獎,與中國藝文界最高榮譽─華人藝文終生成就獎。在今年兩岸三地的藝術市場上,劉國松的作品成為搶手的對象,各檔展覽都開出紅盤,而觀察拍賣市場裡劉國松的最高成交紀錄,超過半數都在2013年所締造的。未來,他的作品市場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李君藝老師是劉國松的得意學生
他的畫是先用墨染在自己刻的印章上
再用印章反覆的用各種不同濃度的墨印在紙上
非常費工
這福百花齊放每個小單位都是一個花的印章
組成了這一幅花的畫面
真的不容易
http://i.minus.com/jo5cRTUa1t5Uy.jpg
先求異,再求好 ─ 李君毅的藝術創作
劉國松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講座教授)
過去二十年來,我曾不斷地在香港、大陸和台灣,甚至美國和澳洲講述我的教學理念,漸漸地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同與支持。我認為中國繪畫的教學思想,是根據「為學如同金字塔」的教育理論而來的。所以傳統的國畫老師一再地向他的學生們強調,書畫先要把基礎打好,基礎打得愈廣闊,將來蓋得愈高,才能出人頭地。換句話說,學畫先要臨摹過去各家各派的技法,把它們都學好了,然後再求個人的創造。基礎不學好是不能談創造的。我把這種教學思想稱為「先求好,再求異。」也是李可染所說的:「用最大的力量打進去,再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打進哪裡去呢?指的是「傳統」呀!其實,打進傳統已經不容易,由傳統中打出來就更難了。我們就以大陸來說吧,每年由美術學院、畫院、大學、師範學院、師專的國畫部門學成的有多少人呢?我想用火車來裝也裝不完,每個人的基礎斬比台灣的要紮實、要好得多,可是有幾個是有創造性而出人頭地的呢?吳冠中、李可染又都是西畫系畢業的。這種情況在台灣更明顯,陳其寬和余承堯都沒有進過國畫系,沒有臨過古畫,也沒有學過文人畫,可說沒有一般人所謂的中國畫基礎,但結果都比有臨摹出身的畫家更受到了中外美術界的讚賞。這還不夠傳統畫家反省的嗎?
我有鑑於此和自己的教學實踐,遂提出了「先求異,再求好」的教學理論,並付諸於實行。我先要求學生們由「一筆走天涯」的文人畫封建思想中解放出來,進而介紹幾種水墨畫的新技法給他們練習練習,然後鼓勵他們一定要能舉一反三,探索、試驗、創造自己的新技法隨後再一再地重複的練習。等到把自己創造的新技巧練習好了,能運用自如了,個人的畫風也就建立起來了。過去的金字塔因建築技術差,一定要地基廣闊,才能蓋得高,可說是堆起來的。可是現代的摩天大樓有哪一棟是有那樣廣闊的地基的?都像一個柱子一樣,上下一般粗,個個建得比金字塔還高。因為現代建築的地基是往下扎,只求深,不求廣,地基打得愈深,大樓也就建得愈高。所以現代畫家不在於能畫的種類與方法多,而在於你畫的與別不同,並且把它做得「專、精、深」。你的技巧愈獨創、愈新,將來建得愈高,愈出人頭地。這就是「先求異,再求好」的真義所在。
通過「先求異,再求好」的教學實踐,我培養了多位備受藝壇注目的現代水墨畫家,其中最突出的是我在香港中文大學教出來的學生李君毅。當年我在中文大學藝術系擔任系主任時,每學年所有開出來的課程,都請其他老師先選,我負責教剩下的。有一年,我教大一的素描,一個生化系二年級的學生來選修,他就是李君毅。他完全沒有學過畫,但結果畫的素描卻是全班最好,更是我多年教學中少見的可造之材,所以就找他到辦公室來閒聊。李君毅告訴我他從少便對藝術非常熱愛,但家人一直反對他往這個興趣發展。由於香港是個金錢掛帥的商業社會,做專業的藝術家很難生存,家長都不願意讓兒女讀藝術,我也因此從不勸人學畫。不過李君毅在藝術方面的特殊才華,叫我不禁有孟子所說「得天下英材而育之」的衝動,忍不住還是要勸他轉系。而當我知道他父母堅決反對後,更邀約他父親來校面談,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用我這不太靈光的三寸不爛之舌,終於把他給說服。
李君毅轉到藝術系二年級,就來上我的水墨畫課。我的水墨畫課程是不臨摹的,而是讓學生做實驗,目的是使他們了解不用筆也可以畫畫。我在課堂上講解我的理論、看法,還把我寫過的文章〈革中鋒的命〉發給他們看。我還跟學生說,畫得跟我愈像,分數便愈低,鼓勵他們一定要去實驗自己的新技法。李君毅於是買了酒瓶塞子那種軟木材質,把它切成大概一兩公分大的方塊,拿來醮墨拓印在宣紙上,形成畫面規整的方格結構。他一開始是印山水畫,全幅黑白的沒有上顏色,效果非常特別。李君毅最後畢業時,卻印了一張很大的毛澤東像。老遠一看,好像是用照相寫實的觀念來完成,但是走近仔細看,畫面都是由小方塊構成,方塊中間有白線條,然後每一個方塊裡面還分別有「毛」、「澤」或「東」三字。這些字有的是正的,有的是側的,有的是倒過來的,所以整張畫都是「毛澤東」。李君毅還在毛畫像的兩邊配上左右對稱的兩幅山水畫,感覺就像中堂兩邊擺了對聯,而整組三連屏則形成一個「山」字結構。他的這件畢業作品可謂一鳴驚人,其標題是《萬歲,萬睡,萬萬碎》,在內容上有很深刻的諷刺意味。結果李君毅在畢業展覽中把其他同學的油畫、裝置藝術、版畫或雕塑統統打倒,不但得了全班第一名,而且中文大學是英國學制,學校還頒給他「一等榮譽」的學位,是我們藝術系很多年都沒有出現過的。在評審的時候,除了系裡的七位美術教授投票外,還有兩位美國和加拿大的校外考試委員,那兩位女教授看到李君毅的作品後驚為天人。後來這件作品被香港知名的「退一步齋」收藏,而哈佛大學美術館幾年前也委託他再畫一組毛澤東三連屏讓他們典藏。
我常常提醒學生,作為一個畫家和作為一個科學家沒有甚麼兩樣。科學家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在實驗室裡不停的做實驗,實驗成功了才有所發明,有所發明才能成其為科學家。畫家也是一樣,他必須全心全意地在畫室中不停地實驗,實驗成功了才有所創造,有所創造才能成其為畫家。如果一個人只跟著古人的筆法走,或是老師叫他怎樣畫他就怎樣畫,那又何異於科學家的助手呢?助手就是完全聽從科學家的指揮,他自己是沒有甚麼發明或創造的思想和理念。李君毅深深地明白這個道理,他完全沒有臨摹過國畫,卻通過實驗新的技法而成功地開創出獨樹一幟的水墨畫風格。他自從發明了用軟木方塊拓印的方法後,便一直鍥而不捨地去完善這種技巧,建立起專屬於他個人的一片藝術天地。經過二十多年反覆不斷地精益求精,他已能純熟駕馭手中的軟木方塊,精確地表現山水、人物或花卉等不同的題材。李君毅同時也不停地深化作品的思想內涵,追求我所說的「專、精、深」的藝術境界。
很多人以為我提倡「先求異,再求好」的教學理論,是徹底反對去學習傳統,其實這是一個絕大的誤解。我非但不反對,而且還鼓勵學生去了解和吸收傳統,只是他們不能盲目地進行模仿,而是要因應個人創作上的需要,去挖掘傳統裡有用的養分。像李君毅雖然沒有學習過傳統國畫,但他感到作品有不足的地方時,就會去研究古今名家的畫作,因為那是發自於內心的需要,所以學習起來就特別容易吸收。李君毅是一個很有思想的藝術家,除了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技法外,在繪畫的表現內容上也相當有深度。為了要更深入掌握傳統藝術的精神,他特別去美國修讀中國美術史的博士學位,研究明代文人畫家沈周。所以在李君毅近年的水墨畫創作中,具有更豐富的傳統因素,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他對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重新詮釋。譬如他把描寫黃山的詩文刻在軟木上,然後蘸墨拓印出黃山的形象。在其畫中優美的山石雲霧間,隱隱浮現出整齊排列的文字,可說是把中國詩書畫印融為一體,並且賦予新的時代意義的重要作品。
李君毅現在藝術上的成就己經是有目共睹了,他曾經到世界多國舉辦個人畫展,特別是在紐約和倫敦的展出,獲得了國際藝術市場和學術界的強烈迴響。他的作品已經被各國重要的博物館或私人收藏,有些藏家預先付錢向他訂畫,還要等好幾年才收到作品。李君毅本來已經在美國安居樂業下來,但我和師大藝術學院前院長李振明,都覺得台灣美術界極需要他這樣的人才,所以我們兩人就去游說他回台來貢獻所學。他終於決定回來台灣師大任教,為本地墨畫的發展增添一股強大的力量,跟我們一起為建立水墨畫的新傳統而努力奮鬥。李君毅是我最引以為傲的得意學生,為什麼我常常在公開的場合說他是我的理論最忠實的實踐者?因為他就是「先求異,再求好」最成功的代表。
這張紅色的陳蔭羆也算是精品....
http://i.minus.com/jPy1DT17jFvVf.jpg
【公告】上緯企業 2014年2月合併營收2.67億元 年增84.24%
防霾害!上緯2月營收年增84% 大陸煙囪脫硫商機上兆元
2014/03/04 11:20 鉅亨網 記者胡薏文 台北
上緯 (4733) 樹脂產品應用範圍擴大,除了風力葉片之外,大陸因霾害嚴重,工業煙囪為主要空污來源之一,採用樹脂在煙囪內壁建立保護層,排煙脫硫效果優異,上緯上季新接大陸2座電廠煙囪改善工程,業績貢獻可逾3億元,法人指出,大陸光是發電廠煙囪即多達1萬多座,商機上看兆元!上緯2月業績也逆勢成長,達到2.67億元,月增6%,年增84%,年初業績即展現爆發力道。
上緯因樹脂在風電、煙囪脫硫應用,搭上這波大陸霾害防制商機,2月即使因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減少,
但下游客戶提貨逆勢成長,讓2月業績達到2.67億元,月增6%,年增率更是高達84%,業績成長幅度速度超出預期。
法人指出,大陸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為工業煙囪污染排放,風電屬於乾淨能源,今年大陸對於風力發電建置,也積極加碼,而另一方面,也要求大型工業降低排放,大型煙囪更是主要「列管」範圍。
上緯指出,大陸大型煙囪,早期是以水泥磚塊砌成,如排放物中含有硫的成分,將侵蝕煙囪管壁,透過樹脂特性,在煙囪內壁建立保護層,脫硫排煙效果相當優異。而每座大型煙囪所需的樹脂用量,業績貢獻將可達1.5億元到2億元,而大陸光是發電大型煙囪即多達1萬多座,上緯目前才剛開始起步,客戶反應相當熱絡,後續超大商機爆發可期!
4733上緯
加到投資組合
13:13 84.8 84.8 - ▲5.5 6,156 79.3 80.4 84.8 80.4
李克強: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精實新聞) 2014-03-05 14:40:06 Blog談新聞 評論(0) 上則 下則精實新聞 2014-03-05 13:06:27 記者 余美慧 報導20140305_123_0.jpg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5)日表示,要努力建設生態文明
33
Ads by Google
Red Dot Award For Conceptwww.red-dot.sgglobal. prestigious. recognised.company. university. designer.http://imgcache.cnyes.com/cnews/css_...icon_black.png
精實新聞 2014-03-05 13:06:27 記者 余美慧 報導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5)日表示,要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鍋爐5萬台,推進燃煤電廠脫硫改造1,500萬千瓦、脫硝改造1.3億千瓦、除塵改造1.8億千瓦,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600萬輛,在全國供應國四標準車用柴油。
李克強並指出,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發展智慧電網和分佈式能源,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加強天然氣、煤層氣、頁岩氣勘探開採與應用。
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實施建築能效提升、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發展清潔生產、綠色低碳技術和循環經濟,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強化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加快開發應用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
李克強表示,要實施清潔水行動計劃,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推進重點流域污染治理。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加大節能減排力道,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今年能源消耗強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都要減少2%。
畫家陳蔭羆1913年出生於廣東中山縣,1925年完成中學學業後隨父親移民美國加州。1934年,他進入奧蒂斯藝術學院(Otis Art Institute)接受正式的繪畫與素描訓練,並在此校獲得學士與碩士學位。陳蔭羆1941年開始在洛杉磯的藝壇嶄露頭角,翌年於洛杉磯郡立美術館舉辦個展,是第一位受邀在此舉辦個展的華裔藝術家,受到各界好評。1947年返回中國,曾與中國書畫家黃加壁與趙少昂一起鑽研書法,中國的書畫傳統與背景,促使他朝創新現代中國化的方向走。1950年返回美國後開始發展出其獨特的現代中國抽象表現風格。
陳蔭羆的藝術生涯始於1940年代初期,此時期的作品多以社會寫實風格為主,作品中充滿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及對家國的關懷。1950年代初,陳蔭羆返美後在創作中希望凸顯自己的華人身份和文化血緣,又對當時美國抽象表現畫派的美感形式產生共鳴。他在中國文字與古文物中找到許多靈感,如青銅上銅綠腐蝕與石碑上斑駁風化所產生的歷史文明湮滅感。此時期的創作始有了豐富的層次與肌理變化。作品技法是將黑底白字的書法字帖層層糊裱到畫布上,再透過壓/擦/刮/磨等方式,將字的形貌破解,並透過一次次的補充書寫和色斑灑染,將字紙的存在真相掩蓋。於此,畫布上的所有元素交融成為一種上/下難分、圖/底莫辨的原始狀態。在60年代的作品中,中國的文字符號雖依稀可見,整體形式上已頗能直接呼應抽象表現主義的精神旨趣。到了晚期的抽象畫作,更讓我們充份體驗到其精妙的色感和亂中有序的佈局能力。在此階段,文字符號已全然消失,點、線、色的書寫運用也變得更純粹、自由和有機化。那紗白的線條,貫串在色點繽紛的畫面上,或綿綿不盡,或斷斷續續,或重重疊疊,色斑與律動線條的完融搭配,一如音符與旋律般互相呼應。陳蔭羆的抽象畫路,先從文化情感及歷史記憶的符號塑造入手,慢慢走向自由形構及豐美質感的視覺提煉。畫中的書寫、文字符號已淬煉出更自由且抽象的線條與結構。
3541西柏
加到投資組合
11:17 74.0 74.0 - ▲4.8 2,254 69.2 69.5 74.0 69.5
楊泳梁的作品依舊是創意十足
http://i.minus.com/jSJRfQeDczfmt.jpg
与杨泳梁的访谈
分享: 翻译: fr
由 Yang Yongliang (杨泳梁) 发表 2011年四月25日 | 写第一个评论!
类别: 访谈
关键词: 杨泳梁
摄影师: 杨泳梁
杨泳梁 (13)
© 杨泳梁
与杨泳梁的访谈。
廖育卉:对您来说,什么是摄影?
杨泳梁:对我而言,摄影是一种记录方式,通过记录表达或者不表达个人的观点或者情感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技术,随着时代变化而快速更行变化的一种技术,我的创作手法虽然使用到了这种技术,但是他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摄影”。
杨泳梁 (12)
© 杨泳梁
廖育卉:您是否可以写一段个人简介?
杨泳梁:1980年出生于上海嘉定,年幼师从香港中文大学导师杨洋,接受国画,书法等中国传统艺术学习近10年。
1995:上海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1999: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分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2004:创办个人的设计工作室,担任设计总监职务。期间众多的试验短片和个人作品在国内行业比赛中获奖及提名。不少作品在杂志上刊登,及为行业杂志撰写专栏文章。
2005:开始现代艺术(现代水墨,现代摄影,录像艺术等)的试验与创作。
2006:于上海复旦视觉艺术学院任教。
杨泳梁 (11)
© 杨泳梁
廖育卉:说说您个人的一些与摄影有关的故事或者经历?如何走上摄影的道路?
杨泳梁:大学毕业之后,由于大学学习的专业的是设计,之后就与同学,一起开创个人的广告和动画公司,之后放弃商业,开始自己的艺术探索。
杨泳梁 (10)
© 杨泳梁
廖育卉:您如何评价您的工作?您给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定义?
杨泳梁:从手法上讨论,我的作品是一种复合多种技术而实现的作品,它既包含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审美情趣,同时又以一种全新的摄影以及图像合成技术来实现。这一切来自于创作者我的复杂知识结构与背景,从小认知中国传统的美学与文化,之后学习西方的美学以及实用美术。所以这个必然性导致了作品的必然诞生。
杨泳梁 (9)
© 杨泳梁
廖育卉:您可以谈一下您的拍摄技巧及手法吗?
杨泳梁:数码摄影,数字合成。
廖育卉:您以上描述的技术技巧及手法在您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吗?还是您更重视作品本身和它所传达出的信息?
杨泳梁:至少我目前的作品来说技巧还是占相当比例的,我认为艺术和本身是一种平衡关系,技术不够观众无法体会到你的作品的本质,但是如果技巧过了,又艺术界和商业界的关系容易让人忽视作品的本身。所以这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杨泳梁 (8)
© 杨泳梁
廖育卉:对您来说,中国现代摄影是否与西方不同?如果不同的话,中国现代摄影与西方现代摄影有什么相异之处?您又如何解释它们之间的差异?我们是否可以用“中国派”来称呼中国现代摄影,还是对您来说,当今的摄影已在全球形成了一种综合化和一体化?
杨泳梁:这需要从两方面来阐述,一方面从技术的角度以及形式而言,以及创作手法 。摄影术原本就是基于西方的科学以及审美甚至是哲学而产生的产物,因此在这个前提下的探索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从这一点来大范围讲,中西方应该是很接近的。
但是从内容来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正经历着,在历史上的纵向以及横相都未曾经历过的特殊时期,在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发展着,其内容的差异性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杨泳梁 (7)
© 杨泳梁
廖育卉:对您来说,中国现代摄影最近几年来有什么转变?您又如何描述中国近期的摄影历史?
杨泳梁:其实我的作品很难以狭义的摄影身份去归类,其实我也不是非常了解中国近代摄影史到底发生了什么,取而代之我从更广义的艺术以及社会的范畴取谈以下这个观点。
杨泳梁 (6)
© 杨泳梁
中国社会经历了无数次的动荡与变迁,从文化角度上,一次次的断层不断出现,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差异性以及不平衡,是一个有别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一方面这种情况诞生了极其矛盾与不平衡,艺术家都是敏感的生物,会对周边的事物产生“过度”的反应,这种“过度”反应就是诞生艺术的精神来源,而这些矛盾与不平衡正是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之源。
从不利的方面而言,中国的传统文化屡糟破坏,这种破坏出现在历史的朝代更替,外来文化的影响上,出现在意识形态的变化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建设上。中国人很难看清楚自己文化的脉络与源头,发展和轨迹,应次中国艺术家更难寻找到一条属于中国文化继承的艺术形势。艺术形式就很容易变成抄袭艺术以及无聊艺术,艳俗艺术的温床。
杨泳梁 (5)
© 杨泳梁
廖育卉:您有什么摄影希望或梦想?
杨泳梁:对外部的环境我不报忧任何的幻想和期望,这个不是以个人的意志所转变的,我相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对自己的每一件作品负责,就可以了。
杨泳梁 (4)
© 杨泳梁
廖育卉:对您来说,选择住在大城市是否是发展摄影事业的基本条件?或-例如通过因特网-居住地域已不再是一个束缚的选择?
杨泳梁:我认为事业的基础在于本身,外部环境只是一个外因。正如你所说现代科技带来的外因已经是相当强大了。
杨泳梁 (3)
© 杨泳梁
廖育卉:以您的看法,对一个摄影师来说,拥有博客或个人网站重要吗?您认为博客或个人网站需要安装多种语言,如:英文吗 ?您认为因特网如何促成了或能帮助中国现代摄影的发展?
杨泳梁:以我的个人经验而言,只要你的作品足够强大,在现在的信息时代,人才已经很难被埋没了。
廖育卉:您如何描述中国的艺术界及摄影界?在中国经常有艺术、摄影展览,节庆,活动等吗?您可以描述专业界和商业界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杨泳梁:现在的艺术界及摄影界已经很难被完全分隔了,只是使用的媒介和手段不同。至于艺术界和商业界的关系,我只知道现在的艺术越来越接近商业。
更多消息请参阅杨泳梁的网站。
杨泳梁 (2)
4733 量燈再創新高了
4733上緯
加到投資組合
13:30 93.0 92.9 93.0 ▲6.0 4,229 87.0 88.0 93.0 87.6
http://www.xq.com.tw/z/sjn/jpg/GetNe...djjpg?a=139896中國中央政府力圖解決空氣汙染問題,也使得去年第四季風力發電核准裝機的速度超出預期,風電葉片樹脂廠上緯(4733)在大陸風電需求升溫,以及碳纖維產品打入大陸前三大汽車品牌供應鏈帶動下,2月營收較上 月成長6%,較上年同期則大幅成長84%。
上緯受惠中國大陸風電需求回溫,碳纖維零組件打進大陸車廠供應鏈,以及傳統樹脂切入大陸工廠煙囪結構強化等新應用領域,2月營收不淡,達到2.67億元,較上月成長6%,較上年同期則大增84%;累計前二月營收5.18億元,年成長33%。
展望今年,上緯預期,去年下半年起,中國大陸風電裝機需求已逐步回溫,預期大陸風電需求將繼續升溫。另外,在耐蝕樹脂等傳統樹脂的應用方面,上緯切入大陸煙囪結構強化等新領域,主因為大陸環保法規轉趨嚴格,帶動了煙囪排煙脫硫的新商機,且去年下半年已有數個案子簽約並開始出貨。1支煙囪約使用200-300噸樹脂材料,可創造約1.5億至2億元的營收。
而在碳纖維的布局方面,上緯積極進攻車用市場,目前已打入中國大陸前三大汽車品牌供應鏈,亦有美國車廠前來接觸洽談,預計上緯碳纖維產品今年將從內裝應用開始,逐步擴大應用範 圍,在汽車領域的布局將正式開始發酵。
上緯預期,隨著中國大陸風電樹脂需求回溫,且上緯為客戶西門子推出新一代風電樹脂配方,料有助上緯毛利率提升,再加上大陸煙囪的新案持續成長,以及在碳纖維的佈局,預期今年業績成長看好
李真2013年新作----烟花
http://i.minus.com/j3KyXWD8x3JNr.jpg
謝謝wjhuang 師父~看上緯漲好多現在有休息~如果現在空手還能進上緯4733嗎:D
3541再亮燈,強~
%304f今天跳下去加碼裕日車了
%304f++
386......................................
聽說董老師畫畫前都會先打坐一番
果然還是氣質出眾
帶有一份高雅恬靜
http://i.minus.com/jbnRxP841wS0rP.jpg
9938 出清囉.......................
(blush)
精實新聞 2014-03-19 19:55:47 記者 侯良儒 報導
汽車窗簾廠皇田(9951)於3/19公告2013年度財報。該公司去年營收達26.9億元、年增26.59、創下歷史新高。毛利率達到41.97%、較2012年(38.83%)提升逾3個百分點。全年營業利益6.03億元、年增約51.5%,稅後淨利達5.27億元、年增近60.2%;每股稅後盈餘達7.04元,亦為歷史新高。
皇田2013年營收及獲利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主要係受惠於新客戶(BMW)訂單挹注,加上中國大陸既有客戶 (北汽現代、天津豐田、長安福特)推出新改款車型銷售良好所帶動。公司董事會並已於日前決議每股將配發3.6元現金股利,以3/19收盤價133.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2.7%。
針對去年營收創高,皇田說明,主因是去年新車銷售創高的中國市場中,公司既有客戶北汽現代、天津豐田、長安福特,紛推出新改款車型如Santa Fe、Rava 4、Kuga、Tierra。另方面,皇田去年重新成為歐系大廠BMW的二線(tier 2)供應商後、也供貨給3系列與X5車型,因此帶動整體營收明顯成長。
至於獲利增長幅度更勝營收,皇田指出,除了受道出貨量成長帶動外,營收規模提升亦促使整體製造單位成本下降,因此推升毛利率及獲利表現。
展望2014年,皇田指出,去年第四季客戶的新車效應可望延續到今年上半年,而且下半年又將進入新一波新改款車型上市潮,預料今年來自於美系、歐系、日系客戶訂單,都將貢獻公司業績,相信今年不論營收或獲利均有機會保持成長。
目前皇田主要產品包括汽車窗簾事業、電動庭園工具事業、濾材事業,營收占比分別為95%、2-3%、1-2%。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東晉.陶淵明〈飲酒詩〉之五
紫色的花/盛開/苦楝樹/嫩葉的顏色/靜了下來 (平井二郎)
雨罕下的/這個山麓/樟樹的嫩葉/每搖一次就聞到/隱約的香味(尾崎孝子)
「紫色的花」、「樟樹的嫩葉」、「隱約的香味」,俳句中的「季語」總是蘊含著一種人們對於幼時記憶或心靈故鄉的一種懷念眷戀之情。而這種觀物寫生的細膩心意及表現手法,亦在藝術家董小蕙的作品中,透過莊子哲學裡無為的審美情趣與思維,表露無遺。
董小蕙,生於1962年,畢業於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以懷舊抒情的「老院子」系列與充滿哲思意涵的「黑桌靜物」系列受到國際矚目。今年六月上旬,其作品更被邀請至美國華府歷史古蹟「雙橡園」展出,讓往來的重要國際友邦人士與僑胞,對台灣的藝術和藝術家有進一步的認識。
早期赴歐美遊學,董小蕙承續了莫內(Claude Monet, 1840 -1926)、波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等印象派畫風表現;爾後專注於老莊哲學的探研,作品含蓄內斂,呈現「物我合一」的東方精神。2006年,藝術家得知所居住生活的日式平房和老院子將面臨拆遷的命運,有感於靜謐院落中各種植物隨性生長的野趣與四季光暈的變化,希望透過描繪其日常周遭之景觀,以表達其欲藉「物」以遊「心」的目的,抒發平淡幸福與懷舊珍惜的心境,體現莊子「清靜無為」的美學意境。
至今創作30餘年,董小蕙為了追求更自由的心靈空間,在技法與結構上仍不斷精進與挑戰自己,將東方傳統哲思融入以西方媒材為創作形式的藝術表現中。在構圖上,以平面性的方式將物象錯落有致地安排在畫面中,並藉由色塊、光影與線條的互動,使物象產生動態的延展。油彩「薄塗」技法的層層疊染,賦予中國筆墨性的造型效果,勾勒出豐富靈動的自然生機。畫家近年更致力於大型構圖之「拼合組畫」創作,其目的在於鍛鍊結構能力,將老院子主題朝向有如中國畫之聯屏與冊頁的混合發展形式。畫作有二連作至五連作不等,每幅畫作可獨立觀看,亦可合併串成連續性的畫面結構,產生如音樂性起伏的韻律感,象徵生命泉源的湍湍不息。對觀者而言,是一種由空間次元轉換到時間次元的視覺過程,充分展現藝術家嚴謹周密的結構能力。
藝術家表示,使用西方的媒材與邏輯結構,創造出富含中國文化底蘊的作品內涵,此正是台灣這塊土地所孕育出的文化成果。而畫家筆下的靜物,不但超脫了物象外在的描繪,轉成心靈觀照的過程,對「存在感受」的當下印證,也相應了生命樸實、單純、靜謐的實踐與追求。
第一張董老師的水果靜物
很有豐盛的感覺
http://i.minus.com/jn52xabXfhCBR.jpg
證交所重大訊息公告
(4733)上緯-公告本公司處分不動產事宜
1.標的物之名稱及性質(如坐落台中市北區XX段XX小段土地):座落鹿港鎮上林段0102-0000地號
2.事實發生日:103/3/20~103/3/20
3.交易數量(如XX平方公尺,折合XX坪)、每單位價格及交易總金額:
交易數量72,753.37平方公尺,折合22,007.89坪,
每坪為新台?2.15萬元整,交易總金額約47,317萬元。
4.交易相對人及其與公司之關係(交易相對人如屬自然人,且非公司之關係人者,得免揭露其姓名):自然人且非本公司之關係人
5.交易相對人為實質關係人者,並應公告選定關係人為交易對象之原因及前次移轉之所有人(含與公司及相對人間相互之關係)、移轉價格及取得日期:不適用
6.交易標的最近五年內所有權人曾為公司之實質關係人者,尚應公告關係人之取得及處分日期、價格及交易當時與公司之關係:不適用
7.預計處分利益(或損失)(取得資產者不適用)(原遞延者應列表說明認列情形):處分利益約為新台幣1.8億元
8.交付或付款條件(含付款期間及金額)、契約限制條款及其他重要約定事項:
第一期:本契約成立時給付新台幣3,000萬元
第二期:約於103年3月31日前給付11,195萬元
第三期:尾款應於103年6月30日前付清
9.本次交易之決定方式(如招標、比價或議價)、價格決定之參考依據及決策單位:
交易決定方式:議價
價格決定之參考依據:鑑價報告
決策單位:董事會授權董事長
10.專業估價者事務所或公司名稱及其估價金額:
威名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
估價金額:418,150,000元
11.專業估價師姓名:張志忠
12.專業估價師開業證書字號:不動產估價師證書字號(91)台內估字第000032號
13.估價報告是否為限定價格、特定價格或特殊價格:否
14.是否尚未取得估價報告:否
15.尚未取得估價報告之原因:
16.與交易金額比較有重大差異原因及簽證會計師意見:不適用
17.經紀人及經紀費用:無
18.取得或處分之具體目的或用途:改善財務結構及充實營運資金
19.本次交易表示異議之董事之意見:無
20.本次交易為關係人交易:否
21.董事會通過日期:不適用
22.監察人承認日期:不適用
23.本次交易係向關係人取得不動產:否
秦艾的水墨畫在當代中
有自己的風格及清新的氣質
http://i.minus.com/jzH43pqW9oVpl.jpg
精實新聞 2014-03-24 11:12:02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霧霾與空污問題激勵中國大陸風電需求升溫,激勵上緯(4733)風電葉片樹脂出貨升溫,排煙脫硫煙囪結構強化業務也持續成長,加上上緯處份彰濱工業區閒置土地,約1.8億元的處分利益將在上半年入帳,在大陸環保商機夯和業外獲利進補下,上緯上半年業績看俏。另外,上緯今年將發放現金股利1.8元、股票股利0.5元。
中國政府力圖解決空氣汙染問題,使去年第四季起風力發電核准裝機的速度超出預期,因中國大陸風電需求回溫帶動,以及上緯為客戶西門子推出新一代風電樹脂配方,有助上緯毛利率提升,帶動上緯風電葉片樹脂出貨升溫。
除了風力發電之外,因大陸環保法規轉趨嚴格,帶動了煙囪排煙脫硫的新商機,上緯的傳統樹脂應用也切入大陸煙囪結構強化的領域,去年下半年已有數個案子簽約並開始出貨。1支煙囪約使用200-300噸樹脂材料,可創造約1.5億至2億元的營收。
另外,上緯上周決議處份位於彰濱工業區的閒置土地,該土地為早期為了建廠而購置的土地,但之後因評估建廠效益不如預期 而成為閒置土地,因有買主主動詢價,該公司決定處分位於彰濱的這塊素地,預計處分利益約為1.8億元,將在上半年入帳,為上緯上半年獲利帶來業外進補。
上緯預期,隨著中國大陸風電樹脂需求回溫,且上緯為客戶西門子推出新一代風電樹脂配方,料有助上緯毛利率提升,再加上大陸煙囪的新案持續成長,以及在碳纖維的佈局,預期今年業績成長看好;另外,加上處分彰濱土地的業外挹注,上緯上半年獲利預期將較去年同期大躍進。
上緯年報尚未公布,去年前三季營收為26.51億元,稅後盈餘1.71億元,EPS 2.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