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交流有討論才會有蹦出新的點子的機會不是嗎!*34
可列印查看
怎麼辦?我一看到這種『虔貝』就覺得羞恥:人家好好討論分享,就是有這種人,自己看不懂就算了還要自命清高地潑別人冷水!這樣子是比較高尚還是低賤?
真摯地建議 bchsieh:最新的 DSM IV 早就把『網路攻擊人格』列入與暴露狂、虐待狂同等級的變態人格了!所以在網路真心分享的討論,本來就時時可能面對網路攻擊人格的鬧場。此時請千萬不要謙虛退讓,遇到瘋子是不能使用正常人的方法;完全不要理會,否則就直接公開或私下傳述是那一隻,我來負責矯治無妨。最重要的是,為了極少數的肖仔傷害到熱情的討論分享是完全不值的。因此,請繼續分享交流下去,不要中斷,否則這個討論串會玩不下去的........
蘇教授您太看得起小弟了. 小弟從這個討論串學習得多, 貢獻得少, 又何來小弟如果沒加入討論, 此串就會玩不下去的可能呢?
不過, 小弟並沒有要退出討論的意思, 只是一方面工作越來越忙, 另一方面有前輩來悄指教, 小弟會更謹言慎行, 不會胡亂貼文了.
重點是把你那些學術級的精彩分享貶低如此,看了就令人極端不爽!scs 與 mingyang 很客氣地請放話者出來表現一下程度,我可是百分之一確定絕對沒有什麼水準的啦!不需要浪費大家的時間或傷了眼睛。
更重要是,與下篇一起回應:
以本站站長小葉對我的尊重程度,我可非常清楚本站絕對沒有那種『仙貝』與『待老』, 如果有也只是欠電欠扁而己。bchsieh 你要知道我非常尊重小枼也尊重這個my-hiend站,不希望本站被抹黑,當然更不希望有什麼人擺老到讓大家誤以為他是什麼『仙貝』與『待老』,沒得丟光了 my-hiend的臉!何時有這種丟臉的『仙貝』與『待老』了?
依我所知,本站真正的大老們沒有一個敢擺老,所以任何時候敢放話擺老的絕對不是my-hiend站的什麼人,不過是一個無聊的使用者罷了!也請大家千萬不要擔心,一個網站當然一定會有一些大老,但是絕對不可以有擺老,擺老就是欠幹!!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在此討論,只有誰說得有道理、分享得有意義;拿出聽感來否則就閉嘴,還敢擺老只是欠狗幹而己。
我完全不知道是那個傢伙在私下擺老,也不必知道;但是基於對my-hiend站與小葉站長的敬重,第一確定本站絕無大老敢擺老,第二確定擺老者絕對與本站無關、只是欠幹的無聊人士而己。ok,請大家不必再有任何疑慮,好好地繼續分享。再看到什麼擺老悄悄話,脾氣好的就刪掉,要討公道的請公開出來看看誰這麼無聊,一定很精彩!!.....(devil)
ok,不要被無聊人士動搖,大家繼續回歸討論與分享吧......:D
這個討論串很精采啊,雖然我目前沒玩CAT,也想了解CAT可以到達何種程度,請繼續,謝謝!
當初引 bchsieh 兄寶劍出鞘的人是我, 若不經意地給 bchsieh 兄帶來困擾, 實在很抱歉....(blush)
看到 bchsieh 兄提到他個人刻意使用 AES/EBU 介面連接電腦與DAC, 但技巧性地斷開地線. 很有感觸. 會在此討論串提問, 目的有兩個, 希望與 psycho 兄一起研究.
- SPDIF 這種在當時時空背景下發展出的老舊 consumer 等級的 data link layer protocol 及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真的有辦法滿足追求極致的發燒友, 如各位看倌您, 的需要嗎? 若真的不得不礙於現實環境而屈就於它, 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 連定位在 professional 等級的 AES3 介面, bchsieh 兄都還要考慮地線連接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那麼用同軸走 SPDIF 需不需要考慮呢? 還是它天生沒這問題? 倘若沒能控制住 '地線連接' 這項變因, 而在前端做一連串的實驗, 個人覺得, 實在難以下任何結論斷言孰優孰劣. 如果是我, 我只敢說, 在這個 special case 下, 何者聽起來較優.
今天只討論到第一項, 以 bchsieh 兄的博學與好學, 若嘎然而止, 實在可惜.
在 PTT BBS 的耳機板看到 Metrum Octave DAC 討論分享,真的很好奇它的表現??
好奇的是它是 NOS DAC,理論上符合我的最簡 DAC 要求;不敢下手的原因就與本討論串有關了!
在我的體驗中,音響性能真正客觀的判斷,一定要從『錄音』開始。也就是說,如果我都是使用198X之前的老錄音,我絕對不會發現 TDA1541A 是性能『嚴重』不足的,留在 MICROMEGA DUO DAC 就非常夠用啦!同理,到了藍光轉盤這種頂級數位輸出之後,先前辛苦改裝的PHILIPS CDM4、CDM1,通通變成垃圾;欣賞錯誤的加料錄音可能還會有加料美聲,但是只要拿出196X年的198X年出版EMI FRANCE CD之唱片,就可以證明這些老CD轉盤都己經沒戲唱了。
也就是說,分辨音響方向正不正確之前,錄音的方向必需先正確才行;錄音不正確,辨別音響能力就是不正確。
可惜玩音響的發燒友(古典音樂族更嚴重!)還留在那些加料、扭曲的錯誤錄音,而且都是老錄音;在這種先天偏差的情況下,使用高傳真的現代 DELTA SIGMA DAC 本來就會吃大虧,因為音響族不肯正視他們偏好的錄音其實都是錯誤錄音啊!在這種情況下,推薦 Metrum Octave DAC 的立論如果是根據錯誤錄音,那就會讓我懷疑是否可靠了?
有沒有那位燒友使用我推薦的『殺音響唱片』測試過這DAC台的?
大師會看PTT真是令晚輩又驚又喜...
小弟就是分享Metrum Ocatve DAC的原波
如果大師您同意,小弟願意無償把這台DAC寄給大師您試聽(希望不要超過兩週),只有兩個條件:
1. 一定要還我 (最重要也是首要條件~~)
2. 誠實分享您的感想,平凡也好,飛天遁地也好,根本就是騙錢的拿去扔了也好,反正您照實寫就好了XD
反正這台DAC台灣也沒代理商,完全不用擔心寫這個要討好誰或得罪誰
寫在好在台灣還是買不到,還不是要自己去原廠網頁用paypal買,寫在爛也不用怕得罪代理商,反正根本沒有代理商,所以沒人靠這台吃飯...
不過這台DAC到最後都討論不下去,因為全世界到現在還是不知道他到底用哪顆DAC晶片,廠商宣稱是工業級 ladder DAC,剩下就靠想像了。
對了因為我已經答應一些PTT的網友要藉他們試聽,所以沒辦法馬上寄給您,請見諒
正要陪小孩子睡覺,看到這一篇嚇得趕快起來回文.......(giggle)
第一、天啊!是那個混球規定回我文一定要尊稱大溼的?這己經第N次了,音響領域我只是後輩啦!.....(blush)
第二、做為第一代學術網路連線BBS族,做人不可忘本,所以我一直都有看PTT BBS,而且常常拿上面的網路事件當成上課教材。我認為所有網路討論區界面都是中性的,呈現的討論品質才是一切;Metrum Ocatve DAC 的分享與討論,強!好!(clapping)(clapping)
第三、要借我當然最好!我一定會付『租金』的,想要『借聽』那一張第一版CD?(當然只限3B2T)....(giggle)
第四、我寫器材評論與唱片評論一樣,下筆毫不留情,不是好就是壞一翻兩瞪眼,千萬別擔心我會礙於情面不敢寫真話.....:D
第五、歡迎你也來此交流討論喔!.....%304c++
這台DAC小弟也注意一段時間了. 國外的雜誌評論一面倒的叫好, 聽過的人也都說讚.
但沒經數位濾波的NOS DAC先天的問題, 在這台也無可避免, 也就是THD+N跟一般DAC相比起來, 奇差無比. 諧波失真和互調失真和一般delta-sigma比起來, 根本是天文數字. 也就是說, NOS DAC without digital filtering在頻率域的表現, 完全無法跟一般的delta-sigma DAC比.
但是在時間域上, 性能完全就反過來了. NOS DAC without digital filtering 可以重現完美方波和脈衝波, 而delta-sigma DAC 總是會有預振鈴和後振鈴.
所以, 這台一面倒的說好聽, 但THD+N卻又很不理想. 原因可能如下:
1. 相較於頻率域的表現, 時間域的表現對人耳來說更敏感.
2. 大量的諧波失真和互調失真更討好人耳.
ps. 這台在diyaudio也有熱烈討論, 經過比對接腳和電路layout, 幾乎已經肯定是TI的DAC8580. 而數位接收晶片應該是DIR9001.
調音手段?? 有人喜歡並聯的聲音, 有人喜歡單顆的聲音.
從科學的角度看來, 小弟認為並聯的最大好處, 是減少個體差異, 提高輸出精度的手段.
以電容為例, 十顆2000uF, 容量精確度為+/-10%的電容並聯, 相當於一顆20000uF, 但容量精確度提高為3%的電容.
並得越多, 容量精確度就越高.
DAC的輸出也類似. 並得越多, 不同顆DAC的輸出差異會越被忽略, 讓整體產品的一致性更高.
至於聽感如何, 就不在以上的討論範圍內了.
edit:
唉.. 這篇不知道在打什麼, 是因為中午吃飽飯, 腦筋不清楚嗎?
DAC並聯最大的好處, 小弟認為是"提高訊噪比", 所以就可以提高"有效位元深度", 也就是
"動態範圍變大".
看到上面你的看法,差一點要放棄試聽了.....可是,你又同時說它可以再現完美方波,這下子我更好奇了!非好好試聽一下不可!.....:D
此外,我對 DIR9001沒什麼好感,但是如果是『超頻』使用,意謂著後天改裝,這下子我反而能認同,看樣子真的要穿秋水等著試聽了!謝謝 Tosca兄!....(clapping)(clapping)
從學理來說的確如此!可是從實務來說,我的經驗幾乎百分之百,a b test下『並電容』就是保證音色不正確而且嚴重殺動態??嚴謹地說,如果電容本身性能不佳,並電容形同加料,會掩蓋爛電容的缺陷,同時也會掩蓋爛錄音的缺陷。而電容本身體質夠好話,並再好的電容,都是鐵定音色不正確而且嚴重殺動態。
我在猜,會不會電容放電時,放電的速度與強度,會強烈影響聲音?又或者,多顆電容充電與單一電容充電,前者會出現相位失真的問題?再請你教教我們啦!.....(clapping)(clapping)
其實, 並沒有後天改裝, 而是每一顆DIR9001的先天條件不同, 所以原廠只寫一個非常保守的數據. 但是其實大部分的DIR9001都可以上到192Khz, 只是要有很多配合的條件(輸入的數位訊號的jitter要夠低, 干擾要夠小, 訊號要夠強.. 等等).
重點是... 您輸入的訊號應該都是44.1Khz 16bit吧? 那DIR9001就在原廠規範內運作, 並無超頻使用.
小弟在寫的時候, 就有隱約感覺可能會被誤會.. 是小弟沒有寫清楚.
小弟舉電容的例子, 是針對"電容容量的精度", 並沒有要考慮其他的因素.
而且小弟舉的例子, 是相同廠牌和規格的電容相互並聯.
意思就是說, 舉這個例子, 只是要說明, 很多東西並聯或是串聯後, 精度規格會比原規格還好. 沒有其他的意思.. 可能小弟舉這個例子不太好.
其實這是小弟自己的秘技 (不知道是不是獨創)... 因為小弟沒錢購買高精度的零件, 所以常常用便宜很多, 但精度比較低的零件來串/並聯, 達到高精度的目的.
至於濾波電容並不同大小廠牌, 為什麼會對聲音造成影響? 這原理實在沒辦法三言兩語說清楚...
貼一下diyaudio上面jitter網兄實測自己購買的Metrum Octave DAC, 和他原來的Micromega DAC-1相比的圖. 左邊為Metrum Octave DAC, 右邊為Micromega DAC-1:
5KHz 正弦波: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0&d=1351158080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1&d=1351158122
20KHz 正弦波: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2&d=1351158129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3&d=1351158135
19KHz + 20KHz (測試互調失真):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8&d=1351158061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9&d=1351158068
脈衝: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6&d=1351158040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7&d=1351158048
而下圖為Metrum宣傳文宣內的測試圖片:
左上圖是方波測試. 圖中上方為標準OS DAC, 下方為Octave DAC.
右上圖和左下圖分別為不同的OS DAC的脈衝波.
而右下圖為Octave DAC的脈衝波.
http://www.6moons.com/audioreviews/metrum/graph.png
咦?查了一下 DAC8580 的資料,它內建數位濾波與 OVER-SAMPLING,所以它『並不是』NOS DAC 嗎?,那麼,上述波形測試圖,只是單純的多位元DAC與delta-sigma DAC之差異?叫 TDA1541A來比較的結果也會差不多嗎?
果真如此,那就真的有趣了!我更迫不及待等這台 DAC了,而且居然是『好、壞』都有可能,太緊張刺激啦....:D
此外,原來你是『捨不得花錢買高品質電容』....#$^&$^&*$^(.....rendzaw捨不得買高線材,被我狂電了三年還在電;怎麼現在又認識一個技術派呆子?啊錢可以解決的事明明就是最簡單的.....(giggle)
我很肯定我聽得出並電容必定會發生相位偏移而導致聲音不正確的問題,等你有空交流時我們來當場 a b test 看看....;)
DAC8580的oversampling和digital filter都可以關掉. diyaudio上面的討論本來以為是DAC8581 (本身為NOS DAC), 但後來發現layout不符合. 接著比對PCB走線和DAC8580的datasheet, 才確認是使用"把oversampling和digital filter關掉"的設定的DAC8580.
高品質電容當然很好, 而亂並電容也很容易出問題. 但這並不表示並電容一定不好. 如果並得好, 三個臭皮匠, 是可以勝過一個諸葛亮的.
還是稍微說一下小弟對並電容的看法. 就如您之前所說的, 不同電容的放電速度和強度不同, 所以並電容通常會有問題.
但其實就算是只用一顆電容, 不同頻率的放電速度和強度也不同. 唯一比"亂並電容"好的地方, 就是放電速度/強度 vs. 頻率的變化是從低頻往高頻逐漸增強, 到達一定的頻率之後, 又逐漸往下降低. 而亂並電容的話, 這個放電速度/強度 vs. 頻率的變化就是各種不同電容的組合, 也就會變成高高低低, 問題就發生了.
理想的狀況, 應該是放電速度/強度 vs. 頻率的變化越緩和越好, 而放電速度/強度越高越好. 所以如果能夠精確的匹配並聯的電容, 讓最後的結果盡量接近理想的狀況, 要勝過單顆高價電容, 當然就不是難事. 要怎麼精確匹配並聯的電容? 要有一台可以測量電容在不同頻率(至少從100Hz到10KHz)的Z, ESR, ESL的機器就可以了. 只要並出來的結果, 在100Hz到10KHz的Z, 變化比高價電容緩和, 而且在每個頻段都比高價電容低, 就幾乎可以確定匹配成功, 最後用耳朵驗收.
至於線材, 小弟以前也是高價線材的愛用者, 只是現在幾乎都賣光光了. 因為小弟自己對線材已有心得(算是know-how?), 所以自行製作線材. 跟以前的高價線材相比, 自己覺得不會輸就是了.. ;)
新竹黃大不喜歡併電容能簡則簡這時電容的品質應該就很重要,竹東杜先生濾波電容連前級都幾萬uF起跳機殼打開陣仗驚人,他喜歡用ncc的KY工業級的一顆10幾塊不過人家可是去做足功課才選的,那個方法好?聽起來聲音都很好...............(blush)(blush)(blush)
其實我在想的一件事情就是
如果我們不使用數位濾波的那些失真是不是本來就應該要讓它存在
階梯式的訊號看起來很不完美,但是這就是他應該本來就要呈現的,濾波是不是一種加料呢?
你用個數位濾波做的事情是甚麼? 感覺就像是擴大機的整體副回授
把應該呈現出來的真實狀況一整個粉飾掉了
階梯式的訊號原因就是取樣頻率不夠高,這也許是歷史原罪
但是使用數位濾波讓我們耳朵比較好過,卻使得DAC跟數位格式的發展停滯了幾十年
我認為階梯就給他階梯,使用數位濾波感覺就像是,黑膠有炒豆聲那我用個濾波來濾掉
當然聲音會變乾淨,但是整個音質都被破壞掉了
所以不使用數位濾波那個聲音雖然失真很嚴重
但是那是事實的真相,是你的DAC跟訊號取樣不夠好
我看過一個討論串,他說到這些失真到了 HiRes 檔案上面就全部銳減
這也是為什麼不使用數位濾波的 Metrum Octave 撥起 HiRes 檔案的效果
遠大於一般 upsampling 的 DAC
當我們有了 DSD 跟 24/192 的年代了,應該要提倡的就是取消數位濾波
因為看到 rendzaw 的慘劇,所以我對你的看法必需保留,等到能真槍實彈演練一番再來看看你的對不對.....:)
我的學理可能錯誤,但是我的『想像』是:『線』是一種損粍能量的『失真器』,所以越是設計正確的線材,越能減小線材的失真;rendzaw藉由修改機器內零件來達到線材改善效果,那只能改善部份的線材失真,無法完全解決全部的線材失真。所以無論他的器材怎麼改,我的線材一插上去,再來一定是罵他笨蛋!....:D 而加料效果取向的線材,是透過容抗進行改變頻響的大玩笑。
再來,『線』是一種隔離污染的『隔離器』,讓前後端的污染不會相互傳導而加劇;因此如果線材是設計正確,那麼任何器材都應發現相同效果。如果像你一樣是『訂製的』,那麼大概只有在你的機器有神效而己。加料效果取向的線材,是透過『壓縮動態』進行背景變黑的大玩笑。
至上上述猜測正不確呢?以後有機會當場玩看看!....(clapping)
我很認同上述猜想,現在就等著 Metrum Ocatve DAC 的試聽結果了!.....:D
先前測試 NOS 1543 DAC失敗,我猜測是 1543 老晶片的 SLEW RATE太差的結果;這台 DAC 看起來沒有這個問題,有得玩了.... ;)
Metrum Ocatve DAC 聽感初探
這是在 ptt bbs看到的討論,的確也是國外很多論壇推薦的dac,主要因為不同於常態的dac設計理念與宣稱無數位濾波、無超取樣,讓我起很大的興趣。隨後熱誠又好心的 Tosca網友願意借給我試聽,得以一窺真面目,真是太謝謝了!....:D
必需說這台DAC的聽感真的有點超出我的經驗,所以我私下先與 Tosca 相互映證聽感後,才把心得分享寫出來。
對我來說,音響的唯一目的就只是聽感,理論或零件只是解釋聽感的遊戲而己。因此這台 Metrum Ocatve DAC的理論我就不去管了,只論聽感,而聽感也讓我困惑不己,可能會提出很尖銳的議題。
一、對『性能不佳的錄音』來說,這台dac簡直是天籟!雖然我一向反對『加料』,但是如果加料的目的與走向是『逼進真實樂器之聲音』,那麼加料就可以勉強容許的(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這台dac是明確地加料美聲,我第一次可以聽到philips的首版cd中的葛魯米歐那隻小提琴之發聲是『真實』的,而不是電子小提琴。這台 dac 的確加料,但是偏偏可以把philips的錯誤錄音還原成更接近真實的小提琴聲,這種『音樂素養』往上打五十萬級的dac都不過份。
試聽檔: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202PhilipsGru.wav
二、正因為是加料,所以遇到『性能極強的錄音』,那就很慘了!不知道是什麼電子原理,凡是加料的音響系統,很容易就會出現『超高頻』與『超低頻』少一截的現象。請注意一般人很難發現超低頻少一截的,往往只能發現低頻甚至中低頻。所以我的測試法是:
請聽這個殺人放火級的布蘭詩歌錄音: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Carmina02.wav
一開始是最低頻的大鼓輕敲,再來是低音弦撥奏,再來只有定音鼓中度敲,再來是定音鼓加低頻大鼓一起重擊。能不能清楚聽到這些不同的『低頻之音色』?這才能映證超低頻有沒有少一截。
再者,最近有聽過現場nso音樂會的都知道,低頻大鼓重擊下去,絕對不會有像『阿姐鼓』那種『轟隆轟隆轟隆....』的回音的!那是加料。低頻大鼓一敲下去,很快地就可以聽到其他低頻樂器的聲音,才是正確的。有趣的是,使用這台dac,原本正確的低頻大鼓,變成阿姐鼓的『轟隆轟隆轟隆....』聽感了,這說明了它有類似echo的加料現象。正因為如此,對我來說這是『聲音會拖』的聽感,因為低頻明顯拖泥帶水。
三、原本被我判定是加料音響的器材,通常是直接關機不再聽了;可是這台dac還真是讓我疑惑:為什麼三d聲音舞台完全通過驗?樂器的定位水準也是一流?加料的聲音居然可以有正確的聲音舞台與樂器定位或形體,這是相位失真極低的明證。至此我猜想這台dac大概就是:設計理念非常科學而正確,但是最後調音階段,因為根據的唱片錄音有問題,所以調出來的音響變成加料音響。
四、於是進行各種數位轉盤的測試:最佳的CAT、次級CAT、改裝的藍光轉盤、原廠藍光轉盤、PHILIPS CD50轉盤(CDM4).....最後應該間接實我的猜想。因為這台 DAC 對前端數位轉盤的反應實在靈敏:它可以把數位轉盤的性能放大到很誇張,但是同時卻又修飾加料錄音的聲音。這到底是什麼科學術造成的?我就實在完全想不通了!
五、我同時比較的,是 MICROMEGA DUO DAC(使用TDA1541A)與新竹店家rendzaw改裝的diy ESS9018 DAC,前者是老晶片後者是最現代的晶片。前者的聲音是三台中最粗糙的,感覺就好像是44.1K 沒有磨平一樣,頻寬也是最窄。MICROMEGA DUO DAC應該也是加料美聲,也是往真實樂器聲音的方向加料。然而,加料的美學不同,就造成與這台DAC南轅北轍的差異:
使用 PHILIPS,Metrum Ocatve DAC >>>>>> MICROMEGA DUO DAC;
使用前述布蘭詩歌,Metrum Ocatve DAC < MICROMEGA DUO DAC;
使用 Metrum Ocatve DAC,CAT >> 改裝藍光轉盤 >>>>>> CDP。
使用 MICROMEGA DUO DAC,CAT >= 改裝藍光轉盤 >>> CDP。
至此我己經敢推論:Metrum Ocatve DAC 的科學設計理念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它的調音理念則是不敢領教。新竹店家rendzaw改裝的diy ESS9018 DAC 的價格約在六萬以下,以大欺小(Metrum Ocatve DAC)當然不公平!...:P 但是若說十萬以下最佳推薦,我個人傾向是因為它的調音方式滿足多數『習慣了加料錄音』的耳朵.....:)
目前的聽感大概如此,先放上來大家分享交流,說不定聽了一星期後又翻盤了....:P
有沒有可能是Marketing的考量? Ocatve 賣700多歐就登頂的話, Hex 2000多歐就沒人買了吧! 700多歐聽完美的中段還是超值的.
『USB解決方案』創新應用,這可能是全國首創
USB 外接硬碟 => 第一段USB電源分離線 => USB 3.0 HUB => 第二段USB電源分離線 => 藍光播放機
有圖有真相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9&d=1352169444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8&d=1352169444
1、線性電源內部已加裝過電保護器,遠離燒機惡夢
2、線性電源上那一條 DC 頭,是多餘不用管它
3、外接硬碟是 sata 介面需要 12V + 5V 供電,我維持原本供電方式(交換式)
4、外接碟硬的 USB 3.0 B 母座 接 B 公頭 轉 USB 3.0 B 母座 + DC 座
5、USB HUB 的 USB 3.0 B 母座 接 B 公頭 轉 USB 3.0 A 母座 + USB A 公(這個轉接頭是之前就做好,如果重做我會把供電 USB A 公 改成 DC 座)
6、藍光機的 USB 2.0 A 母座 接 A 公頭 轉 USB 2.0 B 母座 + DC 座
7、USB HUB 上我接了一個 640G 3.5吋 傳統硬碟和一個 8G 隨身碟,藍光機皆可正常讀取
OK 看圖說故事講完了
接下來嘗試不同接法
1、把接在藍光機轉接頭的 DC 座 故意不供電,藍光機一樣可讀取外接硬碟
2、把原本接藍光機不帶電的 USB 2.0 A 公頭,換接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一樣可存取外接硬碟
3、把第2點同相方法接 XBox360 就偵測不到硬碟
4、外接硬碟轉接頭 DC 座一定要供電,不然抓不到硬碟
上述不同接法心得
1、藍光機轉接頭的 DC 座不供電就可正常讀取外接硬碟,再灌線性電源進去大概沒幫助(目前我現況已改不供電)
2、如果認同DC 座不電且連接的USB 線沒有固定方向,把音響習慣用 A 公 → B 公 USB 線 變 B 公 → A 公
如此連藍光機轉接頭都省了,我外接硬碟到 USB HUB 這段就是這個方式
3、對電腦主機已優化很好(例:890派)或可外接硬碟專門播放機 都可嘗試看看,都很有可能有幫助
最後最重要聽感
......留給 psycho 兄好了
......公信力問題.....之前發言曾提起此概念沒引起注意與回應
我必需用到設備 psycho 兄都有,多一些轉接頭而已,要測試聽感不成問題
浪費大家時間看這篇文,偷偷透露一下"它"讓我系統升了一級,為證明一切可到府試聽
為了超值又要性能只好給她動動手,
http://carmans.myweb.hinet.net/myav/g890.jpg
http://carmans.myweb.hinet.net/myav/g890-1.jpg
眞她x底難拆*24
請教一下
如果想這樣接
PC->分離式USB訊號線->Metal USB HUB->Hiface2
這個HUB已經有獨立供電 USB分離線只把訊號端接上PC 電源端不接東西 這樣可以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