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要達到平衡本就是要靠智慧.
martin兄現在離開"論壇",所以在此發言既不代表"論壇",也不代表MY-HIEND.
所以這是正確的.
要發表任何言論雖說都是自由,但必須先了解自己現在的角色是否適合.
可列印查看
感覺大家看到"測試"就會立正站好!!!
不要那麼嚴肅
簡單的做就可以有不錯的效果了
這星期六的PK賽會讓大家更明白
martin老大常提到FM老闆的另一個方向思考,用來調整唱片的不足,調整成自己喜歡的
這很有趣沒錯,問題要這樣一自己"主觀認知"調每張唱片(他又沒錄,怎麼知道原來是怎樣),而且還不一定會調到好聽時,我寧願挑好聽的唱片比較快,而且才不會忘了音響系統最重要的是還原唱片本身,榨出唱片的每一個部份訊號,再來才是聲音喜好的問題,這也回歸到我講的要基本測量的部份,不要老是聽爽,對認真的發燒友而言,或是"評論員"而言,那是第2步啦
就算是等化器,也應該來調整套系統,不是用來調每張唱片用的,我只能說FM老闆這種想法很有趣,但不實際
(真是他X的,前面的討論我都還沒時間看...)
沒有數據測試的媒體說是要評論(測試項目多少、精細不拘),我想就是寫小說大家爽就好吧,參考價值很低,除非你跟這評論員很熟,知道他在講什麼,不然光透明一詞,大家就可討論不完了!
早年在~大報社(旁枝)的 U.S.news & World Report 週刊工作過...8)
張繼高(吳心柳)先生..是我當時 社長.也曾在餐聚場合近身接觸交談過..:O
當年 張先生~甫動過"心臟手術"..元氣不如前..對我們這一桌做業務的"小朋友"們...猷然是談笑風聲..很豁達幽默--記得 他說.."開"過心之後..我膽子變小了....我現在是 busy & lazy..(既忙 又 懶)..一陣哄堂...:):D:D
其實..一如報社.廣告營運才是命脈沒錯.
廣告會吸引讀者.也會誤導讀者(當讀者日後覺醒發現時..).
讀者(買報紙)的收入貢獻..只是零頭.|-)
但是那一家"媒體"敢講..不重視讀者群.呢?...共惕之..(blush)(blush)
音響雜誌
"業者"的閱讀率比率應該沒有變低,或是更多,或是不變,但"一般讀者"的閱讀率是越來越低
(1) High End圈越來越小
(2) 音響業者越來越多?(進口、國產...等等)
(3) 網路越來越普及,若雜誌沒有專業特殊長才,我何必去看,更不要說買來看了!
==================
martin老大所言:
但是讀者到底重不重要?當然重要!沒有讀者的刊物,不會有人願意買廣告。
這句話理論上對,但目前音響業主買平面廣告,其實讀者多寡的要素其實不大,似乎也約定成俗無法要求了!
這個好,martin自己說了...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點啦~
正如My HiEnd也有廣告,音響雜誌有廣告也沒啥不對,靠廣告為生,也沒啥不好,
若不是文章吸引讀者,廣告也不會出現。My HiEnd是如此,音響雜誌也是如此。
若某一天,My HiEnd開始干預發言,明顯偏頗,那這裡的人群就散了,廣告就沒了。音響雜誌不也是如此?
若說一定要沒廣告的雜誌才客觀?我倒也不認為應該如此,
雜誌社有充足的經費,才能多做很多事,例如一套Audio Precision,那可不便宜...
紐約時報也有廣告吧?但無損其超然立場。
這邊出沒的大多有些年紀了吧?在職場上的職位也不低,應該都了解這點...
試問,音響雜誌的評論無法樹立權威,是否也是讓音響圈變小的原因?
一般人如何能在字裡行間猜出本意?
數十款最佳推薦...天啊...我該買哪隻?
有人說這樣,有人說那樣,我會不會被騙?
這...若是音響業者在雜誌上刊廣告是為了讓業界人自己看,那大家何必花時間去施壓?
業界不是人人心知肚明?
又何必寫評論?就照一般的廣告內文化的雜誌般,純介紹文就夠囉~
嘿嘿...說不定,現在就直接將雜誌內容改成這樣,訂戶與廣告也都不會變化喔...
又,martin拿掉自己的本名了?
...我倒覺得公開無妨,這世界沒有啥藏的住的祕密,大家也都知道你之前的工作,
你在網站上寫的文字,當然也對自己負責,也會顧及他人。
露姓名,不正表示你言行一致?
不露姓名,若是哪天某個初入門者看了你的文字許久之後才發現你之前在雜誌社,說不定又會亂下啥對你偏頗的評價勒...
哎...做人真難喔...
[QUOTE=小葉;97516]音響雜誌
(1) High End圈越來越小
(2) 音響業者越來越多?(進口、國產...等等)
(3) 網路越來越普及,若雜誌沒有專業特殊長才,我何必去看,更不要說買來看了!
(blush)(blush)..
1.是..但在 本站..甚至本"串"是完全感受不到.
2.是的..因為舉世人口數暴增.."音響業"成等比增加..
3.雜誌畢竟是先出現而且歷史已久..網路算媒體革命~但也還"取代"不了傳統雜誌..
我自己經驗是..網路的東西-最多先只相信一半..另一半要自己找機會去印證..:P:P
引用:
作者: martin http://www.my-hiend.com/vbb/images/b...c/viewpost.gif
這是最難的了。我們真的無法知道描述者到底聽到了什麼。
有些人可能很會聽,但文章詞不達意;有些人很會寫,但是對音響好聲的觀念根本錯誤。以音響評論(無論雜誌或網站)的娛樂性來說,我覺得「會寫」比「會聽」更重要。:o
就算劉先生現在還在論壇,我也不認為他在公領域的發言,就是代表「論壇」,畢竟劉先生是以自己英文名字註冊ID,不是用論壇的帳號發言。會認為他是代表論壇,那是「聽者」自己的公私不分,並非「說者」自己公私不分。
當然,崗位上,私底下,要以什麼角色說話,會不會讓人引發誤解,都是發言者自己要詳加考慮的,但若發言者自己都覺得無所畏懼,坦蕩蕩,旁人又何必乾著急?
再者,無論劉先生有無離開論壇,或者說我有沒有在高傳真,都絕對絕對絕對不可能代表「MY-HIEND」,因為MY-HIEND只是網路上眾多討論論壇之一,並非有共同經營目標,共同審美標準,共同批判價值觀,要作一家之言的媒體吧?難道是嗎?
在這裡,除了站長,官方,並沒有人可以代表MY-HIEND,這等式是有問題的。即便是站長,管方,他所負責的也只是網路討論秩序管理,與網站系統維護的工作,除非這裡有任何商業成分,政治因素,或者其他考量摻在裡頭讓MY-HIEND變得不純粹了?
假設有一天MY-HIEND上有任何討論串讓廠商不滿,廠商的反應通常是「MY-HIEND上面那個XXX,寫了一篇XXX,說我們的東西怎樣怎樣」,重點是那個XXX,而不會有人去責怪MY-HIEND。當然,事後該怎樣處理,廠商通常都會請站長,管方刪除文章,而站方、管方有些人會選擇息事寧人,有些人會選擇維護言論自由,這兩種人我都曾在不同主題的網論討論站,PTT見過,不過,這部分已經離題了。
網路世界的特性,就是百花爭鳴,什麼人都可以加進來參與討論,參與討論者的現實身分,可以選擇隱密,也可以選擇公開,這裡頭沒有任何道德法規嚴格規定,沒有任何階級意識干擾其中,網路世界就是這樣自由平等開放。但也正是如此自由平等開放,人們往往更好奇他者,尤其是意見敵對者的背景,一旦有何爭論時,動輒「人肉搜尋」,翻出個人背景來炒作文章,並希望從他人的背景下手,作程度形式不一的懲罰,或至少給與壓力,要對方將不利己,看不順眼的文章刪去,以便獲得形式上的勝利。這種模式我也看過太多,我的作法就是「與其遮遮掩掩,不如大方承認」。
最後,就算我今天在高傳真寫稿,也不代表我完全都相信高傳真自古以來傳承的那一套價值觀或者什麼。高傳真付我新水,是要來買我的觀點,而不是來收買我的觀點。我之所以可以領到我的薪水,是靠著我的本事,不是靠著我的聽話。我跟蒲總編經常吵架,但我最欣賞蒲總就是他到現在還敢用我,並且願意讓我經常挑戰他。換成別人,早就惱羞成怒了。
『聽話的人成不了大事的。』
對於雜誌經營,我的看法,如果雜誌上的內容是Google上都查得到的,那該本雜誌就不用活了。一本雜誌對於讀者有價值,在於該雜誌有自己一脈相承的觀點與價值觀,又能看出主筆群的不同美學觀點互相對話。至於,一本雜誌對於業界,業主該有怎樣的價值,我認為:培養出自己的讀者群,與人民為伍,替百姓發聲,自然就能取得業主信任。對於「道不同」的業主,就「不相為謀」了。我這樣的天真想法有沒有錯?如果有,但願我這一輩子都不要當業務,當經營者,我作生意肯定賠,還是繼續當打嘴泡,但至少潔身自愛,問心無愧的評論員就好。
CHEERS!!
Tz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