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投票者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38 24.68%
  • 做過1~3次

    18 11.69%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66 42.86%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32 20.78%
第19頁,共198頁 第一第一 ... 917181920212969119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81 到 190 共計 1972 條
  1. #181
    註冊日期
    2007-07-19
    文章
    30
    Thanks
    21
    Thanked 42 Times in 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首先恭喜你已經可以當家作主.
    二來更賀喜高傳真不需要"兩聲道音響"的廣告!!

    但也請你必須清楚一點:
    MY-HIEND裡雖可無話不說!!
    但,
    高傳真永遠不等於MY-HIEND.
    當然,高傳真永遠不等於MY-HIEND
    這就像是將軍不會等於MY-HIEND一樣非常易懂的邏輯阿
    因為等式的兩造沒有相等的任何可能性與條件阿!

    只是我不太理解將軍怎麼會忽然生出「高傳真永遠不等於MY-HIEND」這個結論?
    本以為將軍是出自好意提醒我簽名檔最好別掛出高傳真的連結,以免廠商誤會
    我也解釋了我會在這公場域發言,自然不擔心什麼誤會不誤會的。
    但現在解讀起將軍的話來,似乎不是這個意思
    應該別有用意,相當深奧隱晦阿。(搔頭中)

    看來簽名檔得換個別的,
    才能在MY Hi-End暢所欲言,討論音響大小事。
    是這個意思嗎?
    來,立宏力共看賣。

    還是少發言,繼續潛水
    謝謝將軍的指教了。

    CHEERS!!

    Tzara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zaralin For This Useful Post:


  3. #182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zaralin 查看文章
    當然,高傳真永遠不等於MY-HIEND
    這就像是將軍不會等於MY-HIEND一樣非常易懂的邏輯阿
    因為等式的兩造沒有相等的任何可能性與條件阿!

    只是我不太理解將軍怎麼會忽然生出「高傳真永遠不等於MY-HIEND」這個結論?
    本以為將軍是出自好意提醒我簽名檔最好別掛出高傳真的連結,以免廠商誤會
    我也解釋了我會在這公場域發言,自然不擔心什麼誤會不誤會的。
    但現在解讀起將軍的話來,似乎不是這個意思
    應該別有用意,相當深奧隱晦阿。(搔頭中)

    看來簽名檔得換個別的,
    才能在MY Hi-End暢所欲言,討論音響大小事。
    是這個意思嗎?
    來,立宏力共看賣。

    還是少發言,繼續潛水
    謝謝將軍的指教了。

    CHEERS!!

    Tzara
    你是有智慧的人,因為你已經摸到重點.
    但請不要介意,我對你毫無惡意!!
    因為,在某些狀況下,經營者是很辛苦的.
    請多諒解!!

    StevenCheng將軍

  4.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5. #183
    註冊日期
    2008-02-03
    文章
    4,078
    Thanks
    842
    Thanked 768 Times in 58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usk 查看文章
    打字滿累的!
    嘿嘿~~都睡了~~~寧靜的夜晚~~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6. #184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usk 查看文章
    打字滿累的, 黑膠唱片的RIAA牽涉到的是"等化-還原"的標準, 刻片時被等化處理但在播放時再依原等化曲線做還原處理, 跟此處在討論的等化器的用意是不同的

    另外用不同的RIAA曲線放唱片,那不是在玩“等化”曲線, 而是嚴重的錯誤

    至於用EQ去做電子分音的事, 我不知EQ能處理到每一hz的音頻訊號?!:O 就我所知EQ僅能處理特定頻率的增益或衰減, 至於要當高/中/低通濾波.....?!
    麻煩您打那麼多字.

    當您用不同的RIAA等化曲線的時候,您是已知要用那個曲線(唱片封套上明白的標著?),還是您需要試試看,那幾個可能的曲線得到您心目中的”正確“聲音?如果是後者,那對我來說就是”玩“. 您的定義也許和我不同. 我要是沒記錯,Cello的調色盤不就是拿來”還原“出聽者心目中的”正確“的聲音?那和拿等化器去調,目的有何不同嗎?

    我想很多的等化器都是以全頻(以1/3 個 octave)從20Hz到20KHz (我的耳朵牌的就是). 如果只能處理特定的頻侓,那等化器就沒什麼大用了不是?如果,您想的是Cello 的調色盤,或是FM的前級,那也許是對付某些特定頻侓.我沒用過這些貴貴的玩具,我不知道.

    EQ沒法處理每一個Hz. 但是,您不需要處一個Hz一個Hz去處理啊!?:^) 您要作個2KHz的高通,只要把2KHz以下的訊號的增益變成負的(-20,-40,或-60),2KHz以上的不去動它就好了啊!?不用全頻等化器,是因為等化器不是為拿來作這個用,用起來效果不够好. 不切實際

    我記得一位大學教授曾問過我們,如果我們需要煮飯,我們是去發明一個電鍋?還是去設計一個機器人,劈柴,升火,埋鍋造飯?這是一樣的道理.

    我想我是沒法兒說服您,那我們只好”agree to disagree“了.:( 不浪費您的時間了!抱歉!

  7.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8. #185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何大

    ㄟ...你是在說專業評論吧! 好像沒有一家專業評論不帶商業色彩的,不全然可信吧

    所以才有my-hiend的用戶分享,借由這個分享來了解產品使用心得、空間裝潢、調音心得,由於這裡95%都是用戶在分享討論,應該比較具可看性吧,而且這裡並不真正算是評論,而是分享心得。

    這裡有初中高階的用戶,大家可以自由的提出主題討論,看到膚淺的言論,可以一笑置之,看到刻意誤導的言論可以發言指責,內容大家自己過濾就好,畢竟網站越來越多人,人多難免口雜。

    所以小葉才會開始舉辦集體試聽,大家面對面討論,互動以求互相進步,文字描述本來就會有誤解,沒見過面,不認識對方也不會知道對方跟自身的差異,才會有互相在網路指責的問題。
    其實專業評論,

    我大多看的是器材的硬架構及設計理念,

    聲音的描述就參考就好.


    集體試聽其實比較像是聚會,

    人多了,聲音就走掉了,

    不過聚會其實對參加者意義很大的,

    聽聲音的差別加上燒友的交流,

    幫助很大的.



    發言討論是好的,

    有討論才會有人氣,

    小小火藥味,會使網站更熱鬧有趣.

  9. #186
    註冊日期
    2007-07-06
    文章
    3,191
    Thanks
    346
    Thanked 827 Times in 411 Posts

    預設

    RIAA等化曲線只有一種標準等化曲線, 並沒有所謂的不同的RIAA等化曲線, RIAA就是一個標準值

    至於您提到 "需要試試看,那幾個可能的曲線得到您心目中的”正確“聲音" 這又是錯的了, RIAA標準製定前 三大廠在製作唱片時因沒統一標準 各家有各家的等化曲線, 因此若要真實播放出各家軟體的原貌需套用原曲線以還原, 而非亂拉曲線只是讓自己聽的爽而已

  10. #187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整個討論串看下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以攝影為例好了,在我有限的經驗裡面,我沒有看過有任何攝影系統可以把眼睛所看到的東西,毫不扭曲、一五一十地紀錄下來。那如果百分之百「現場重現」攝影辦不到的話,那又為何要攝影?我以為有兩個問題要思考:


    1.究竟「現場重現」辦不辦得到?
    2.除了「現場重現」外,攝影的意義又在哪?


    在我自己的見解中,第一點的答案否定的。第二點的答案是如果攝影除了「現場重現」以外沒有意義的話,那繪畫這個東西是不是更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同樣一片落葉,有的人很近拍,拍的上面的紋路一清二楚。很寫真,細節很多。有的人稍微拉遠一點拍,把旁邊一朵新發的芽也給拍進去了,很有意境,很有禪意。重點是兩張照片中的落葉是不是還是同一片阿!


    沒有親身去過大峽谷的話,難道就不能透過其他媒體欣賞大峽谷的美嗎?就算去過了,我以為更健康的想法是「原來大峽谷的美也可以這樣欣賞!」錄音不也是一樣嗎?現場重現辦得到嗎?有需要嗎?就算有幸親身參與一場錄音演出,如果能夠秉持著「阿!原來這樣欣賞也很好聽!」,不是更能從不同的觀點欣賞這場演出嗎?


    有時候看電影,聽音樂,甚至是賞畫品酒,我們都會去看影評樂評,聽導聆等.那為何換了音響就好像只有唯一標準?能夠用更加包容的想法去看音響的人、事、物才更能讓我們找到自己要的聲音,不是嗎?

  11.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188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dhuang 查看文章
    個人看法:
    看到martin兄的解釋,有點了解有些網友不贊成系統用EQ
    1.廠商在製造器材(包含訊源,前後級,到喇叭追求的是頻率響應(也就是直接音)是否平直
    哎呀呀...只好在此繼續離題討論這個囉...
    這項之前是martin提出的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如果空間影響因素這麼大,為何喇叭廠還要花大錢去租無響室來測出一個平直的曲線?
    這句話,似乎互相矛盾...
    若不是因為空間影響很大,何必需要有無響室這種東西?
    越是大廠越願意花錢在無響室上,是不是可以說,喇叭廠都認為空間影響實在太大,需要有個環境能排除這問題?

    martin的意思該是說:“既然空間會造成那麼大的問題,花那麼多時間與金錢在無響室搞出平直的曲線豈不是白做?”,是嗎?
    由實際應用的觀點,我們可以想想,每個顧客的空間都不同,因此空間響應都不同,同一個頻段有的人的空間+聆聽位置是突出,有的是凹陷...
    那麼喇叭廠該怎麼辦?也只好做個喇叭是中間的吧?也就是在無響室中是平直的吧?
    正如擴大機前面有CD player,後面有喇叭,前後都有自己的音色,那這擴大機該做成啥音色才好呢?
    也只能做個中性的吧?擴大機有中性,喇叭應該也有中性吧?喇叭的頻率響應也該有中性吧?

    喇叭廠商做出在無響室平直的產品,消費者使用時,依據他自己的空間再進行額外的修正(所謂EQ是也),
    倘若喇叭的響應不平直,那空間修正要花的工夫就更多,這樣往往會因此損失解析度。
    例如某些頻段凹陷,後面修正就必須拉高該頻段音量,相對就壓低其他頻段的訊號振幅,因此損失解析度。
    引用 作者: sdhuang 查看文章
    個人看法:
    看到martin兄的解釋,有點了解有些網友不贊成系統用EQ
    2.使用耳朵聽到及空間測得頻率響應是直接音+間接音的結果,空間測得頻率響應不平直主要是間接音造成,如果是為修正間接音造成頻率響應不平直,而從直接音進行修正,因兩者到我們耳朵還有時間差的問題,此種修正反而造成另1種失真
    這是泛指一般的frequency domain針對振幅頻率響應的EQ吧?也就是以各個不同頻段的band pass filter構成的EQ。
    以這種形式,確實會有問題,丟個定頻率的sine波去測,看起來很漂亮,但音樂卻非如此,而是一堆的猝發音的組合。
    丟猝發音去測,就會看到動態掉了...
    若是改用time domain針對impulse response方式做的空間校正呢?說仔細點,就是一種echo cancellation手法,
    這是在音樂中加入與間接音振幅相反的訊號,藉以消除間接音,其結果,看起來也像是一種EQ。
    我最近在玩的DRC就是如此,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09/drc.html

    另一個離題的,關於將軍與Tzara的討論...
    最近讀何飛鵬的"自慢",提到
    剛開始做出版時,書賣不好,只好想盡各種辦法來賣書...
    但一切的努力,多屬白費,生意雖然有多做一些,但因而增加的成本似乎更高...
    事後,我終於弄清楚...
    因為我沒做出讀者需要的產品,所以書賣不掉,只要我想法改變、做法改變,做出真正滿足讀者所需要的產品,這不是最簡單的方法嗎?
    音響雜誌的存在的最基礎是?有讀者。
    非免費的音響雜誌呢?有訂戶,有購買者。
    倘若音響雜誌的內容惡名昭彰呢?訂戶何在?購買者何在?
    這說法當然很理想,或許實際的狀況是,單靠訂戶無法維持音響雜誌的存活,必須再靠廣告。
    試問,內容惡名昭彰的音響雜誌,讀者群必然小,誰要刊廣告?

    倘若能禀持中立客觀立場,盡量呈現器材的優劣,一方面,讀者群可能會增加,
    另一方面,值得的器材也不致於被淹沒在虛有其名的器材之中,豈不是對整個業界有正面的影響?
    更進一步,也讓外行人能更快速的進入音響迷的天地,更擴大市場呢?
    哎...我說的太理想了是嗎?
    若不是存此心,你我何須在此花那麼多時間討論呢?

    或許將軍的意思是,Tzara不該空開的提及廣告主透過業務與主管施壓,
    這狀況,或可看成Tzara樹立自己的超然形象,卻犧牲了雜誌社的形象,非職場中人應為...
    竊以為,這樣說,也沒錯啦...
    只是,如今的台灣音響圈的狀況,二本主要雜誌的訂戶,有多少不是所謂的音響迷?
    大家不老早都知道雜誌內文模擬二可、報好不報壞、甚至歌功頌德這回事?
    Tzara公開的說出來,大家心裡想的應該都是"果然..."
    雜誌社有這麼一個人讓大家知道,是好?是壞?
    另一方面,Tzara那篇該是五月發表的吧?過了三個月了,蒲總沒要Tzara砍掉那篇,Tzara也繼續在雜誌上寫文章...
    或許蒲總也不反對Tzara這立場吧?或許這立場也是蒲總真正想走的路?

  13.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189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以我的瞭解,雜誌不靠廣告不用想活下去的

    讀者對雜誌的貢獻度很低

  15.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16. #190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以我的瞭解,雜誌不靠廣告不用想活下去的

    讀者對雜誌的貢獻度很低
    我以前的瞭解也是這樣,而且是全世界皆然
    現在身不在此業則不敢說,也許環境已經變了也說不定 :P

    但是讀者到底重不重要?當然重要!沒有讀者的刊物,不會有人願意買廣告。

    http://www.high-endaudio.com/
    此站分析了很多音響雜誌的問題,很值得一看。

  1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