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音響架外觀是採用木紋貼皮,隔層據說是蜂巢鋁合金,被動式版本小弟見過,價格就已經非常驚人了,幾乎比一般器材貴!!
可列印查看
這音響架外觀是採用木紋貼皮,隔層據說是蜂巢鋁合金,被動式版本小弟見過,價格就已經非常驚人了,幾乎比一般器材貴!!
請問Andy兄,您的線材是如何配搭?
请问Andy兄, 电源线方面呢?
恕我多言。整篇訪問只談器材,沒有提及聲音。Leo Yeh 兄有沒有聽他的至愛,Diana Krall 的 A Case of You 和 王羽隹的鋼琴?
左面的喇叭放在牆角,而且兩隻都緊貼後牆,多回響(reflection)嗎?景深(soundstage depth) 和層次 (layers of players) 如何?
Andy Shum 兄有沒有考慮將喇叭放在下面有轆的板上,聽音響時拉出來,聽完便推回去。
我在前面已經說過cd機卡彈了………………
顯然一如往常 沒人認真在看
CD 機壞了還是先拍照刊登,然後才拿去修理?奇怪,沒用唱盤播LP嗎?沒用Nagra DAC 駁電腦播歌嗎?
將軍大人我當然不是在說你啦………………呵
"那唱盤呢?去的時候剛好Andy在等新的盤到,所以遇到空窗期"
前面有說啦
沒盤 怎撥LP??
我覺得家訪是一種....嗯....很特有東方音響媒體的文化,
在歐美或許因為地大, 有執行上的難度, 所以不常見,
部分媒體, "類家訪"的單元, 其實不難看出有另類廣告的嫌疑........這些東西不看的話,
我最欣賞的是Stereo Sound中的唱片演奏家的單元, 在裡面, 他們談的天南地北, 不外乎就是與讀者分享這位唱片演奏家的音響觀, 的心路歷程, 未來的規劃跟終極目標,
談啊談, 就是沒有說到底好不好聽......
其實, 聲音很難描述, 講了半天雞同鴨講都是有可能的,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要真的明瞭是有困難度的,
能更深入的了解主人的音響觀甚至人生觀不是更難得的機會嗎? 究竟好聽到什麼程度......好像只是個小小的加分吧!
各位別想太多了, 就繼續看小葉的報導吧!
在旁邊還有一個很高貴的音響架
來自德國的Copulare Tonbasenbau
這個從我多年前到慕尼黑音響展每年就在固定位置展出
所以我也算相當熟悉,早期還出過iPod Dock
這家的音響架極為奢華,還有各種高雅的造型與不同的顏色
有得還很像歐洲貴族的傢俱
作工也是精品等級,沒想到andy也開落企
目前因為唱盤還在等待中,這個架子上擺的是PS3與Restek的協調器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3a/P1020868ww.jpg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3a/P1020872ww.jpg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3a/P1020873ww.jpg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3a/P1020871ww.jpg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3a/P1020874ww.jpg
沙發背牆有掛上這毯子(牌子我不知),若資深的發燒友一定都知道這塊毯子的厲害,目前已經絕版了,可能原因之一就是太貴了
我曾經也在某個地方看過,andy有兩塊,為什麼只用一塊?因為用兩塊效果會太強!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3a/P1020883ww.jpg
這幅是意大利生產的AUDIO CARPET by ADEON AUDIO. 圖案及布料沿自MISSONI.(wasntme)
掛上的是WALL CARPET, 我另一塊沒有放出來用的是FLOOR CARPET. 由於空間小, 用一塊小的就可以了.
我才覺得不好意思,我一去就卡蛋 *55
Andy Shum 兄,
您可能認識香港的定位李。我今晨到北京道一號的網頁,看到他這樣寫:
""CAS 真係好 Q 毒,個多月以來直頭無想過聽黑膠。尋日摷番 LP 來播,聽了兩粒鐘,發覺竟然沒有太大驚喜!
LP 好與壞,取決於印碟 stamper;數碼錄音好與壞,又何嘗不是取決於數碼 master。
Decca W1 Stamper,與數碼 Conversion Master 兩者比較的話,可以說不相伯仲;但倘若本身是數碼錄音,而下載的是原裝 Master,CAS 便幾乎是贏硬了。
可惜時機未到,靚錄音Master Download 不超過10張,看來是測試水温,作為仙人指路之用而已。 ""
他是CAS新手,但是聽LP有30多年了。
那francisleung兄,你认为CAS是如何呢,能和黑胶比吗?
Andyshum 兄,
同意您個人喜惡的說法。
至於"可惜時機未到,靚錄音Master Download 不超過10張"這一句。我的理解是因為他是CAS新手,因此還未找到不同公司和網站提供的高清母帶可供購買(他沒看my-hiend之故)。我知道的有百多張唱片可買。
popelsa 兄,
我曾經拿12張直刻片在百多萬港元的front end(盤+臂+唱頭+唱放)播放。亦在同一系統(前級+後+喇叭 2百萬港元) 用我的電腦播放。但不是直接一軌對一軌PK,而是在10天前。大型交響曲LP不及CAS,低音和髙音也不及。中音(人聲等) LP畧勝。我當時每一軌(CAS和LP)都寫下聆聽筆記,但不便將那音響系統和主人家身份公開。
現在我的CAS中音提升了,也準備了30張LP可以直接一軌對一軌PK。最難就是找到擁有高級盤的人願意PK,普通10萬港元的front end,我覺得就不用比拚了。
何醫師,AndyShum 兄,
既然兩位有興趣談LP, 我簡單說一些我的意見。
我同意兩位所說玩LP要有一定的功力才會好聲。我確知我自己是低手,所以放棄了。不過我估計那位給我聽那部貴價盤,臂和頭的人,在調校方面高我幾班。
以我所知LP有自身的先天缺點:
1. 母帶本身有高,低音的限制。蔡醫師在第一期雜誌裏有間接說明。
2. 製片工序以及要避免普通用家播放時有跳線的毛病(退貨),這些問題導致唱片音質打折,只剩母帶的幾成。
3. 音場和定位要將就唱針和片坑。例如低音在現場是在左或右,但唱片就一定要放在中心間。
我收集的唱片只有500-600張,基本上只買精品。好的也多買一張做後備,有些是市塲少見的。例如: Reference Recording 最初的,那時Professor Johnson 未加入, 是E M Long 錄音的。Crystal Clear 的前期幾張直刻我也有。它最初是出45轉,厚白膠。所以我不跟隨大家叫黑膠。M & K 初期的幾張直刻我也有,Jam Session 等。我當時是希望買齊一系列。
如果聽LP有30多年了, LP 和入門數位不分上下,
老膠友一定會說,仍需努力.
我後來發現 LP 最大優點就是類比,而發燒耳對非類比十分敏感.
http://static.ddmcdn.com/gif/question487.gif
何醫師,
我對CD 的刺耳度也是非常敏感的。我很少買CD,有些是買來與原板LP作比較。
現在的CAS比較您圖中所顕示的進步多了(您的是2000年時的情況)。例如挪威2L用來錄音的DXD,是24/352.8,取樣是CD 1411kbps的12倍。Unipheye錄的Kodaly 無伴奏大提琴是32/192取樣。我比較過Janos Starker 的企鵝三星名碟(我還多買了一張後備),覺得LP在音質方面輸了。現在也有公司用DSD128 (5.6 MHz)錄音,音質也非常高。我會用它的小提琴獨奏與Perlman 和Oistrakh 的作比較(未找到唱盤機主願意PK)。
新出的播數碼檔案軟件,例如Audirvana Plus,也較其它舊的牌子如Amarra更好。 蘋果電腦的 OS X 播歌的部份可以請人調校。這個alignment of algorithm我完全不明白,有人說我被騙,但我可以聽出逐漸的改善。
從私心來說,我也希望多些人喜歡LP,我可以將所有的LP賣給國內的新進玩家,並送他美國的發燒書,如Sound Advice (Crystal Clear 的 Ed Wodenjak 未出唱片時所發行),他一朝之內可在表面上成為資深的玩家。
francisleung 兄,
曾去過高醫師家聽頂級的數位流,
我和高醫師本人都以為數位流不能全面勝出.
我也沒有在那裏聽到數位流全面勝出LP.
何醫師,
可否請您說明LP是勝在中音,低頻,高頻,平衡度還是其他。
我的私心是多些人喜歡LP。
francisleung 兄,
不在這裏討論了,這是 andy 哥的家訪.
845兄, 有空過來感受一下..(angel)
謝謝你! 以Kraftwerk Mk II + Ref Mk II CDP加上Belcanto S 可真正領略SL的声音, 現在的Kraftwerk Mk II + Ref Mk II CDP 加意大利Diapason Adamantes III 是一種舒服的声音;某用家建议應使用SL的線材和歐式电源插會有更多收獲。
http://i173.photobucket.com/albums/w...ps4328ac8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