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B是人類定出來的,這是一個分貝加法中的經典簡單問題:)
甘夏..仗義解圍..哈哈!!
雖然說大家都習慣看振幅頻率響應,卻不見得與聽感有很大的正相關,
以葉sir家的振幅頻率響應為例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full.png
要聽出60與160Hz那二個駐波很容易,但卻很少人會注意到100Hz左右那嚴重的凹陷,
然而所有空間都有這種問題,看起來都很類似,那單是看圖,哪個系統+空間比較好?
而且那種凹陷,除非連續幾個湊在鄰近,一般要聽出來,應該不容易...畢竟音樂並非單頻
若是看impulse response,葉sir家這張全頻段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前IR+full.png
就能看出來空間迴盪音很嚴重...
換成ETC表示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前IR+full.png
以dB方式表示,那數字大家會比較有感覺...
其實這全頻段的還算好,人耳對高頻段並不是那麼敏感,重點在中頻,
濾除2KHz以上後得到的中低頻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前IR+mid.png
更是慘啊...降的很慢很慢...
想想看,音樂中若是發出一個中低頻的猝音,你在空間中聽到的卻是如這張一般的一堆音,那會是怎樣的聽感?
經過DRC校正後(綠色)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右IR+mid.png
改善至少6dB!
聽起來差異當然很大,最明顯的就是人聲的形體感凝聚的多,聽得出形體大小,包含所謂的厚度,而非校正前的蓬鬆感、平面感;
當然,歌聲中的感情也細膩很多,這也是因為壓低了間接音,直接音占的比重大,細節就突顯出來了。
若是以一般frequency domain的EQ來處理空間,尤其是一般只針對250Hz以下的駐波,就無法達到這效果,之前曾與Onkyo的環繞擴大機的自動校正功能比較過。
一般要聽出來,應該不容易...畢竟音樂並非單頻,這句給了我一個啟發,先說下:玩音響最重要是將音響的音域音頻給調整好,有儀器測也是玩玩測的好了解了器材及空間有測數據,但這數據正確嗎?有實用參考用途嗎?因人而異也因測試器材而異,但是最後還是用耳[個個人不同之喜好"聽敏銳"]來決定。音響音樂真的無界嗎?如果~真不知該怎說,聽不出來 這|(|-
我如說這話:一竿打翻一船人:就像測試圖一樣多的太多少的太少,音域音頻完全不均衡,所以都是聽到音域缺音很多又高音[中音]太多[尖銳]低頻少了[切斷]或蒙混,唉!多說無易 各位就當無聊的話看看笑
如果說,在所有條件都相同下,只差那個100Hz左右的凹陷補上了,聽的出來嗎?
我想大家應該都聽的出來
不過,上段的詳細意思是,"注意到沒?"
也就是說,沒比較,就那麼新來乍到,坐下來聽,甚至聽的不是自己熟悉的音樂,
我想,一般人應該很難,至少我自認沒辦法由聆聽音樂這樣的形式發覺這點...
我自認縱使聽的是自己很熟悉的音樂,可能也都不容易...
也就是說,我無法一聽,就說"低頻上段有某個頻段音量太低"
這個例子還算很特殊,100Hz鄰近比較大的範圍衰減的很嚴重,一般的狀況只是很窄的頻段,那應該更難...
相對之下,要注意到某個頻段音量太大,例如駐波,那就容易多了,隨便一個人都注意的到
(這種差異,是否也是人耳遮蔽效應的顯現?)
若是多數人皆如我一般,那麼這句
是否可以說不算錯誤呢?
回過頭來,這也正是測量vs聽感這個老問題,
那些形式的測量,與聽感有比較大的關連性?這是大家一直在探究的問題
空間(家具.擺設位.對稱.墊材.壁面材..)所導致聲音誤差~遠大於"可以上檯面"的測量儀器(EQ.DRC.類似器材)與..正常功能的音響設備~多多吧..?
專用空間..測出來結果糟糕的..應該不會少.大多數人有樣學樣.照或仿音響廠商/店家做的專用空間..只要自我感覺良好就ok啦.當然視覺住感也要顧.
耳朵也是學習器官.多聽/比過更好更順聲音..自然功力分辨會進步.有測量有數據可以輔助耳朵..並加速進步..是一個方法~比自己摸索好.
下午嚐試以自己方式想法.去調整等化器各段頻率~消減or補償..結果是:機器設定遠比自己聰明|-).依個人感覺喜好去調..會狀況讓某幾類型音樂好聽.但一遇不適合類型就完了..廠機替用家設定的.還是適用大多數啦.:)
上回的工廠裡測試的右聲道參數對比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09/drc_25.html
六個反射點都很容易找,也很容易處理,
但這所謂的處理,不脫吸音與擴散,
如之前討論的,不純搞吸音,是因為吸音材料吸收頻譜偏高頻,結果就成了高頻掉很多
因此才會搞擴散,但擴散怎麼做,也很難擴散到波長比3.4m還要長的100Hz以下的低頻,
而且擴散後只是壓低峰值,實際上能量還是在室內衝撞,成了背景噪音
所以才會搞DRC這種東西,偏重處理中低頻,高頻交給吸音材料處理
精準的說,音量小很多,聲音擴散越遠,能量越低
不是因為慢好處理,而是因為音量小,可以不太明顯
慢反而糟糕,以唱歌用的echo調整來想就知道,越是慢,越是明顯
時間差短的間接音聽來會讓聲音顯得厚
這點我當然是完全不同意囉~
STAX耳機就是例證
嘿嘿,就在等你跳出來啊...
AndyChu系統校正前後比較,左聲道
校正前:紅,校正後:綠,校正後
impulse reponse全頻段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ull+linear.png
ETC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左IR+full.png
中低頻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左IR+mid.png
低頻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左IR+mid.png
振幅頻率響應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full.png
相位頻率響應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full.png
整理一下
AndyChu家測試的相關討論
由這裡開始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pos....postcount=1609
大約10頁
10/24週日下午要跑台中一趟,想順便看看是否台中還有其他人願意晚上借我空間和器材測試DRC...
這測試是幹嘛?
先收集器材加空間的impulse response,因此也會得知振幅及相位頻率響應,
可據以調整喇叭、聆聽位置、空間吸音擴散材料
接著找出一組可用之DRC參數產生個filter,用來對音樂進行運算,
再來便是試聽,聽聽看,沒有駐波,壓低了間接音,你的音響能有多好,
你會非常訝異!竟然有那麼好!
要發言超過10篇才可Thanks...
整理一下,之前在另一串的討論
由這裡開始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931#post100931
總共十頁...
坪林陳伯DRC測試--校正前後--右聲道
校正前後,impulse response,紅:校正前,綠:校正後,右聲道,
全頻段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ful+linear.png
ETC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右IR+full.png
中低頻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右IR+mid.png
低頻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右IR+low.png
振幅頻率響應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mag+full+.png
相位頻率響應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full.png
整理一下,之前的典型長方形空間系統,喇叭與聆聽位置分處長邊的二端,各約離牆1m左右,
大致上非常對稱的空間,地板設計比較特殊,有階梯式的架高。
impulse response,左:綠,右:紅
全頻段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ull+linear.png
典型的長方形空間,反射一大堆...
不過,左右聲道非常對稱。
全頻段 energy vs time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前IR+full.png
最高的反射音可達impulse的-4dB,另外二根也可達-7dB,相當嚴重
中低頻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前IR+mid.png
很慘...50ms時,只降了12dB...
低頻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前IR+low.png
果然...嚴重
振幅頻率響應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full.png
60Hz那根駐波高達13.5dB!
細部高頻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high.png
兩聲道幾乎相同,非常漂亮
5.5K左右那個凹陷很奇怪...
中高頻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FR+mag+mid.png
1.2K那根似乎太高了...
低頻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FR+mag+low.png
30與60該是縱向的駐波,160該是橫向的駐波。
100那個凹陷很嚴重啊...
相位頻率響應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full.png
預期中的慘...
細部高頻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high.png
很特殊...難道分頻點在5.5K?
不過,仍舊左右聲道非常對稱,這喇叭廠商控管非常嚴謹。
中高頻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mid.png
低頻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low.png
空間反射多,難免...
整體而言,老樣子,長方形空間的特性便是如此...
要談專業,該去找thx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