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衡線burn-in了24小時後,剛剛接上了試聽,簡單來說,真的就像burn-in過熟化的感覺,兩端的延伸更為輕鬆自然,細節的表現更為豐富,如果說burn一次要500,我想這個錢一定是值得的,只要線材的本質不差.....
可列印查看
在平衡線burn-in了24小時後,剛剛接上了試聽,簡單來說,真的就像burn-in過熟化的感覺,兩端的延伸更為輕鬆自然,細節的表現更為豐富,如果說burn一次要500,我想這個錢一定是值得的,只要線材的本質不差.....
"短時間"、"有效地"熟化線材
我們都知道新的線材都要經過一陣子的熟化才會比較好聽,不過由於撥放音樂本身的頻寬本來就有限制,研究指出,樂器可以產生到20kHz的高頻,但很少高於40kHz,且大部份的麥克風對20kHz以上的訊號都沒有收錄,使用burn-in的CD也有限制,因為其要符合44.1kHz的red book標準,根據Nyquist的數位理論,實際最高可達到的只有一半,也就是22.05kHz,再加上CD唱盤裡的濾波,20kHz已是大部份的重播上限。也因此線材的潛能在此情況下未能完全發揮,因此如何能在"短時間"、"有效地"熟化線材是發燒友值得注意的...
Proburn所產生的頻寬(橘色)與CD的相比(藍色)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09c/proburn1.jpg
Skin Effect
在收音機發明後,線材製造商發現了接觸導體的材料會影響線材的聲音表現,但都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不過19世紀晚期,Nickola Tesla找到了答案,Tesla是第一位以科學方式發現,人體通過高伏特與高頻率(高於2kHz)是不會有不好的影響,因此將這稱之為"skin effect",也就是訊號是從皮膚表面通過,而不是從人裡面經過。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09c/proburn2.jpg
線材也一樣,高頻從表面通過,因此對於High End的線材而言,除了導體的純度很重要外,其外皮與電介質(wrapping/dielectric)亦非常重要。然而線材製造商在生產過程中在導體與電介質中產生了壓力、靜電,而對線材的表線產生了永久的影響,線材的表現也無法發揮到最大。
因此有兩個挑戰要解決: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可以有效地burn-in線材?
小葉兄:
以下這張CD不知您有沒有使用過的經驗,看他的商品介
紹,或許沒辦法在短時間看到效果,但卻能較一般CD更全
面性的熟化線材.:O
http://playsound.shop.rakuten.tw/200000000176198/
聽過變化之後,應該會很想敗一台.........
簡單比喻
水管通過之後,過幾個月當然還要再通....
答案其實很清楚啦
你要的只是"親眼看到論文發表".....:^)
來,先做這樣的實驗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09c/proburn2.jpg
這樣說好了
就目前您的想法
1. 線材需要burn-in嗎?
若1.的答案是,請回答2
2. 為什麼?
若2.的答案非是永久持續的效果
那麼.....就有您自己會相信的答案了
不然我寫信詢問一下原廠好了 :*
好險沒我的事.....:P:D
我可以介紹幾本電子學,電磁學跟物理學的書籍...(blush)
我搬板凳來...........:P
因為沒人想吵~~大家都拿板凳等著看好戲 :*
搞不好原廠會說.........
For good sale......:D
(緊酸) :P
這個我也不太內行啊~~我只會凹免費試用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