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noldonomics兄您好,小弟這塊已經很久沒追了,還有非常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以後有不懂的地方還望您不吝指導。(angel)
可列印查看
以上引述的剛好都證明 Psychoacoustics 完全不是 知覺心理學......;)
『看起來』,所謂的Psychoacoustics它只做到,以受試者的聽覺反應(有沒有聽到3D、有沒有聽到失真...)來進行研究,加上統計學也一樣。
我說過這只是1890年代的水準,因為你怎麼知道受試者的『聽覺』究竟是什麼?上述資料明顯就是針對受試者的內省報告,頂多加上研究者『自認為』受試者很重要的聽覺變項如3D或失真等等....知覺心理學不會這樣子測量人的聽覺。比方說192K HZ,使用 Psychoacoustics這種方法保證完全測不出受試者可以隨便聽到384K、768K。
知覺心理學(所有的科學心理學都一樣)會詢問:我要們要研究那一種『聽覺』?是偵測『雜訊』的聽覺?是偵測『音樂訊號』的聽覺?還是偵測『聽起來差不多』的聽覺?第一個看起來很像Psychoacoustics,第二個才是真正的音響心理學,第三個就是MP3技術。人類的聽覺可以輕易變成偵測特定現象的幾萬種聽覺,究竟要研究那一種?
以為聽到了聲音就是聽覺,這就是1890的水準,所以我才說那不是『psycho-』。
而人類很有趣!現在如果目標是偵測『雜訊』,任何人(包括我的黃金雙耳)馬上大幅削弱其『音樂訊號』的聽覺能力,每個人都會變成完全不懂音樂的笨蛋,然後就會變成偵測『雜訊』的高手。同理,從工程學會認為psycho怎麼偵測雜訊的能力那麼低?就是因為徹底放棄偵測『雜訊』與偵測『聽起來差不嘛』這兩種聽覺,所以我的黃金雙耳才會這樣可怕啊!換句話說,人人都可以變成我這最高等級的黃金雙耳,只要你願意為了『音樂訊號』的聽覺能力而徹底放棄其他聽覺能力就行了。
因此從知覺心理學來說,越一元、越封閉、越是絕對不包容的人,反而他的聽覺才是最正確的。只是,他必需小心他的聽覺是真的走向音樂?還是不小心走向偵測『雜訊』?甚至更衰到偵測『加料美感』?
我分享那麼多不同類型人類來音響室的聽感,就是要再三確認我越一元、越封閉、越是絕對不包容的聽覺,有沒有維持在正確的音樂知覺道路上。
而上述這樣最基本的知覺心理學思考能力,我在號稱 Psychoacoustics的研究上完全看不到,所以才覺得怪怪的啊!相對的,老實說我非常有把握,任何人只要把我記錄下來的討論串徹底相同走一遍,我百分之百保證他會跟我一樣是可怕的黃金雙耳。因為我一直以來分享的都是基於科學心理學的實作內容,只是大家未必看得懂什麼是實驗心理學方法論。
所以簡單多嘴幾句:
1、我早就放棄不再看 ASR,裡面的問題是非常錯誤的!不過又不像加料錄音那麼嚴重且到處害人,所以就不必再多提了。
2、JMR 主事者宣稱是根據什麼理論設計喇叭,我會認定都是話術..:P 就算是他真心誠意講的也是話術。一個作品之所以完成,會有非常多的『隱含知識』是絕對講不清楚的。講得清楚,這世界上就不應該只有一個JMR喇叭,而是到處都有JMR級的喇叭。這種『隱含知識』無法說清楚的現象,不但是現代科學哲學的重心,也早就成為高等認知心理學的最重要研究課題。所以,就算JMR作者公開宣稱卡拉揚的錄音與演奏都是世界之最,我也是聽聽就算......:D
最後,為什麼突然扯到心理學?非常簡單,因為從心理學方法,己經可以理解 ian's fifo的『現象』了。
(end)
對教授文章的迴響。
有一本書叫做《反脆弱》(Anti-fragile),裡頭的一個主要概念就是:
「我們不一定要完全了解,也可以做對。」
甚至可以說「很多時候我們做對,其實只是矇對的。我們事先根本不知道這樣做是對的。」
我先聲明,我對Pyscho的論點沒有任何意見。
只是提到Psychoacoustics 現在能找到的資料跟教授所說的似乎沒有什麼太多關聯。所以,也許Psycho可以提供一個適當的英文名稱,這樣比較不會混淆。不然,大家都是雞同鴨講。
我也對任何人都沒有意見,我只是從實驗心理學的立場,認為太多號稱 Psychoacoustics 的資訊都是錯的,直接把 Psychoacoustics的資料套用在音響聽感上更是完蛋。這麼單純地分辨知識而己,怎麼會雞同鴨講??
到是建議 Psychoacoustics 改名成 Studioacoustics,才不會造成誤導........(blush)
根據這幾天聽感,當關閉「Spread Spectrum」後,中頻凸出會大幅減少,三頻更趨近平衡。
另外,在Tweaker's Paradise裡的「CPU BCLK Slew Rate」可以調整1.5V/ns~4.5V/ns,最低是1.5V/ns,我才小小將他上升到2.5V/ns,顯示出非常強烈的中頻凸出,雖然聲音聽起來好像有厚度,但聽起來就像明緯電供。
「CPU BCLK Frequency Slew Rate 」跟「 CPU BCLK Slew Rate」,調整好後,聲音的微動態好了許多,用chinpunto兄的說法就是聲音該快就快,該慢就慢不拖泥帶水,同時細節更多、三頻更均衡。
如果主機板夠新,且等級夠是超頻主機板的網兄,請務必試試看。
不是相同的唱片,而且要我無中生有來判斷你的rip是否夠水準,這個太難了啦!!....(blush)(blush)
而且你最早的rip不知道丟到那了,也不能下戴了,只以當時的『記憶印象』來猜測喔!
先前你的rip,我是聽了後大驚失色,怎麼會爛到無藥可救?而這次的rip,就沒有那麼爛的印象了。
而從這個rip與我的dsk4052相比,因為rip的水準仍然有差,只能用猜的!猜測是覺得應該dsk4052的演奏與錄音都好一截。
為何說rip水準有差?不知為何,隔壁串 dearflight 在問女高音問題提供的音樂檔,我剛剛才發現就是 alpha 215 我早就買過的唱片。兩個rip一比,除了offset外資料完全一樣,結果簡直是完全不同的唱片..........怪不得我上次試聽他提供的下載檔,連使用了兩百萬音響,都沒有發現那個音樂檔我早就聽過n次了!你看,兩者的差異有多大?
所以我不敢保證我覺得dsk4952錄音較好,會不會是你的rip仍然不合格?
同時我也覺得奇怪:alpha 215是 2016年7月7日的rip,我都還沒有現在的音響室!!是使用asus外接藍光機,rip到當時的cat之外接硬碟上;那時是在自家臥房,頂多是有香堡大接地盒的電源處理,還沒有到處香堡線呢!只憑我當時的cat,就可以這樣子狂電你們的rip?rip真的完整夾帶著我們的音響空間與cat的優化資料??
正因為這樣的比較,我才懷疑你這次的rip仍然不合格。下次一定要使用我有的唱片啦!不然是無法隔空診斷的。。。。(devil)(devil)
dearflight 看到這裡,如果有空的話請享你rip的方式,真的是相差太多了!會建議你凡是有向新天新地買的唱片,通通來向我『買』psycho級的 rip檔。售價嘛.......再看看囉,應該是新天新地『多買一張唱片』抵兩片RIP.........(devil)(devil)
天啊!RIP差異這麼嚴重,目前為止還無藥可救,如果新天新地唱片行倒了,在台灣大概永遠無法聽到真正的音樂了......:~~~~
P.S. 線上音樂檔就算了,那是我所聽過最爛最爛的RIP.......
psycho 我是沒有在 rip 的啦,我都是 CD 放進藍光機裡面就聽音樂了。
因為你之前說沒有這一片,所以我才用我電腦的 Windows Media Player 直接轉成 wav 檔案,讓大家聽一下。
不過不管數位檔品質如何,我講的聽感問過一些人,其實都有。
那感覺就是在逼近高音的時候,可能女高音就用了更多的力氣,聽感是除了 " 音量突然變大 " 以外,還有一點 " 失控 " 的感覺
我覺得 arnoldonomics 兄解釋的很清楚,畢竟檔案用電腦一看,動態和頻率響應是看得出來的,應該朝向錄音或者後製的時候,到臨界值的失真,這可能性比較大。rip 不好,應該不至於連動態和頻響圖都產生巨幅改變了吧。而且我平常聽也不是聽 rip 檔案。
以前看過一些對於 rip 方式不同造成差異的爭論和討論,後來發現討論串裡面常常各說各話,信者恆信,後來我就沒有認真追了,畢竟自己是直接聽CD的。(giggle)
我個人使用過一次Windows Media Player跟EAC的rip差異,那也是一個巧合而已。
因為以前不知道有EAC的存在,只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來把CD抓出來。
蠻久之後使用了EAC,然後發現這這些以前就有抓過。兩相對照之下,真的差很多。
這還是不處理過電源的電腦,以及普通等級的唱片,我猜測這種落差在殺音響的唱片中可能更明顯。
很可能是個人經驗,但這個經驗讓我本人不再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內建轉檔。
不過知道有rip差異之後,這個問題就更頭大。所以我才期望ian's FIFO會是個解答。
依照我的聽音樂習慣,我是願意用粽子串解決播放差異,rip差異。
因為我是一邊使用電腦一邊播音樂。沒辦法像教授那樣開著電腦只聽音樂。
剛發現現在的usb線開始用同軸做線芯了,40Gbps!
附件 33377
教授您好,我是傾向於dsk4052的演奏與錄音都好一截,因為我的唱片跟新天新地提供的試聽檔比對,是更勝一籌,也就是我認為這張唱片本身就演奏與錄音差一點。
因為先前用WD 7200轉,外接後,教授您曾經說我的rip非常正確,不可能降低了「互調失真」、關閉「展頻」、「鉅細靡遺優化時序」後,還會更糟才是。
除非,WD 10000轉這顆HDD讓我翻車了。
提供ZZT_ZZT353這張唱片在還沒「降低互調失真、關閉展頻、鉅細靡遺優化時序」前的檔案給教授聽看看。
而7200轉這個就是您之前評價非常正確且還能殺音響的RIP檔案,看看是否10000轉翻車了。
晚些時候,我在提供「降低互調失真、關閉展頻、鉅細靡遺優化時序」後的檔案給教授聽看看。
(使用第二軌)
WD7200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0bi...ew?usp=sharing
WD10000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_F...ew?usp=sharing
同場加映傳說中那顆5900轉的rip檔案: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ICl...ew?usp=sharing
以上全使用EAC rip。
親愛的教授
有時間能否也幫忙聽一下我現在rip的版本能不能聽了?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_F...ew?usp=sharing
同樣是zzt353的第二軌,使用外接光碟機(電訊分離)的方式用eac rip的檔案。
後來想到還有一個可能就是SATA轉接裝置也有差,以前教授說最正確的rip時我是用下面這個:
https://24h.pchome.com.tw/prod/DRAB2...6?fq=/S/DRAB2H
凡達克NexStar® GX USB 3.1 Gen 2 Type-C 3.5” SATA HDD/SSD 硬碟外接盒(NST-371C31-BK)
但是它有個缺點就是,如果熱插拔會燒掉,跟數字時代2一模一樣,後來我就用大陸的USB3.1 to SATA轉接裝置,但熱插拔不會燒掉。
如果是「轉接裝置」的鍋,那我可能還要買一個這個回來rip。
dearflight兄您好
基本上不同方式RIP下來的檔案使用軟體來分析動態和頻響圖是不會出現任何差異的,不同的RIP檔出現的差異是出現在類比輸出的聽感差異。
但是小弟相信在使用正確的方式錄下不同rip的類比輸出錄音檔後,再來分析錄音檔的動態和頻響圖應該一定會有差異出現的。
在上次小弟跟Higuma兄和新天新地的SAM兄到教授測試Ian's FIFO時,那時候也有使用教授跟Higuma兄的不同版本RIP檔來比較。
新天新地的SAM兄當時是第一次的實際的比較不同RIP檔的聲音差異,兩個RIP檔的聲音差異之大讓SAM兄幾乎不敢相信是同一張CD所RIP下來的。
所以小弟也相信有不少發燒友在將CD RIP轉檔之後說聲音還是比不上CD,可能也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出在CD的RIP檔水準還不夠好。
玩 rip 差異會煩死人啦!....(devil) 總之,目前用什麼cat播放,就用什麼cat rip,那就大略可以了。
因為太晚了不能使用兩百萬音響測試,使用三萬元音響,foobar2000呼叫jplay asio進行『單一CAT』測試如下:
上三個通通下載到SSD碟,跟我 2015年1月25的 rip 從外接硬碟複製到相同的SSD比起來,gangster.tank 的 WD7200明顯較差,WD10000與 pawaslider 與 我的 2015 rip都相差不多,可能要用到兩百萬音響才知道優劣。
而我的 2015年 rip是先從外接硬碟複製到 ssd,才跟你們的rip差不多。如果直接從外接硬碟播放的話,完全狂電SSD裡的任何RIP。
所以還是使用外接傳統硬碟進行播放比較重要.....(giggle)
再來不要測試啦!測試 RIP差異是會氣死人的......(devil) (blush)
其實使用傳統轉盤才更會氣死,我早就使用 PHILIPS CDM4 玻璃頭做過壯烈的測試了!CD唱片放置在12點鐘位置、3點鐘位置、6點鐘位置、9點鐘位置,聲音完全不一樣!!而且,這次開啟CD重新裝入CD唱片放置在12點鐘位置,下次『再開啟CD』『再重新裝入CD唱片放置在12點鐘位置』,聲音還是完全不一樣!!也就是說,傳統轉盤不是沒有RIP差異現象,而是要嘛性能太差聽不到、不然就是如上太複雜沒規律性只好假裝沒聽到.......(giggle)(devil)
正因為 RIP 差異實在太龜毛了,所以我強迫自己要求到一個程度就放棄了!不然會活活氣死.........(blush)
誤會了,是指只要是從傳統硬碟播放的話,任何放在SSD的RIP都會輸,也就是說,RIP差異比不上放在外接傳統硬碟與SSD之間的差異。
提示這個是因為覺得RIP差異太麻煩了.....(blush)
剛剛加了一個測試:把最差的rip WD7200,copy到外接硬碟,然後重新開機。變成所有rip都是在 SSD,再加一個 WD7200 在外接傳統硬碟。結果,當然是 WD7200 在外接傳統硬碟的聲音最佳!一開始 第4、5秒的突大聲之動態對比就贏過 SSD上的任何RIP了。
所以我才要一直強調:RIP差異不重要,先把其他數位播放問題都搞定,閒閒沒事再去搞 RIP差異。
我發現你們怎麼都太注重 RIP差異了??有沒有把音樂檔放在傳統外接硬碟??這個傳統外接硬碟有沒有接1500W??有沒有大電容?有沒有使用USB解決方案(不要用U3TT!)?這些都比RIP差異重要耶!!
查一下兩個內接盒的轉接晶片,以及你有沒有啟用UASP模式.
然後類似的外接盒,我推薦AKITIO
https://www.akitio.com.tw/desktop-storage/sk-3501-u31
或是Raidon(我目前用這個,但只有到USB 5G)
https://www.raidon.com.tw/RAIDON2016...ion+GT1670-SB3
或是Stardom(Raidon的另一個牌子,產品更新比較快)
https://www.stardom.com.tw/STARDOM20...OD+i310-B31%2B
最後測試!
提供「降低互調失真、關閉展頻、鉅細靡遺優化時序」後的檔案。
唱片:ZZT_ZZT353第二軌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3If...ew?usp=sharing
怕太麻煩,如果教授沒有興趣就不用測試了(blush)
因為我是數位播放玩到後面發現什麼互調失真、展頻、降低時序有差,才又rip聽看看,結果也是有差異,而且那種差異居然會很接近數位播放。
註:我在聽rip差異的時候是用外接HDD+JPLAYmini測試比對的,但通常由於HDD外接供電非常好加上CAT又優化得體,任何檔案都會是外接HDD的聽感,然後在這當中比較差異。
我說的『討厭』是:明明很不想玩,但是看到你們的討論,忍不住就是想試試看!討厭啦!!!
咦?嚇了一跳!!??為什麼這個rip是第一名?我的rip也被打敗了???也就是說,你的cat的瓶頸不是在供電、而是在內部優化??
可是我的rip只是使用 z97ud7+g3458+2400-ddr3 而己喔!你要問我的cat進行了什麼內部優化,我早就忘光光了!唯一可肯定的是使用candy8.1進行 rip。
投降了!找不到原因!.............(angry) (angry)
這個 rip 甚至可以與最爛的wd7200放在外接傳統硬碟一戰!也就是 ssd 上的本rip 只輸給最爛的wd7200放在外接傳統硬碟一點點點........
當然了,如果把這個 rip 放在外接硬碟,重新開機,重新play,哇!完美!~~~~~~~(clapping)(clapping)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giggle)
其實,Higuma一直以來都分享很多人沒想到的細節,比如教授分享過的Windows 7、8、8.1 64位元系統服務的優化指南這個,主要用於關閉不必要的服務,是CAT最最最基本的優化,還有一些服務是按這個文章做也關不掉的,通常後面會有亂碼。
需要去regedit裡面改,就是「電腦\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服務名稱」,這個服務名稱在服務內對著該服務按右鍵→內容→「服務名稱:」才是真正註冊表內的,在註冊表內點擊該服務名稱,將機碼「Start」改成「4」就能真正關閉該服務。
因為服務越少越HIFI。
Windows10作業系統當然有Candy10、LTSC兩種選擇,我個人更傾向推薦後者,畢竟是官方且好取得,我討厭Candy那種裝神祕的作風。
而教授也證明了,我使用LTSC的rip檔案聲音非常正確。
後來,我又跑去BIOS遊玩。
教授您沒想到的是,DRAM跟CPU的「互調失真」關係,當然這也是Higuma跟bchsieh提起我才去嘗試的,結論是真的很有差異。
我自己本身就已經知道DRAM的在任何頻率下,原廠給的「時序」必定寬鬆,只要電腦能穩定運作就好,它才不會幫你調到最優呢!
因此,我就非常細心的一步一步去調整,隨著時序越來越低、越來越緊,聲音就越來越HIFI,而且這種體會是只有親身下去一個一個嘗試,才能「聽」出來。
前面這兩項已經非常好了,而更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提到「展頻」這個詞,我一開始也以為沒有,而且上述兩項調整後,真的也大幅進步不少,我以為終點就在這了。
展頻在主機板內叫做「Spread Spectrum」,其實展頻分很多種,我們這邊關的是「CPU BCLK」的「Spread Spectrum」,當然我看其他BIOS還有VRM的「Spread Spectrum」,同樣是Disable會更好。
關了之後大驚失色,中頻突出大幅減少,為什麼我有自信覺得這樣比較好?因為我從來沒在生活中聽到過「暖」聲(也許少數情況會產生),而未優化前WD10000轉的rip檔案跟優化後的WD10000轉檔案相比,使用JPLAY撥放,顯示優化後的WD10000轉檔案較「中性」,我認為是較「正確」。
故而認為這樣的設置是自然且中性的,同時,HIFI性能不斷提升。
CPU BCLK Frequency Slew Rate 要調 Ultra Fast。
CPU BCLK Slew Rate 越低越好。
這兩個設定也同上,只有高階主機板才會給調。
在Intel主機板內,只有最頂級的超頻主機板才會提供很細緻的設置,這帶來了很高的可玩性,通常是X299這種才有很細。
以上調整說白了就是盡量精簡系統,而精簡系統做不到的就是BIOS的調整,關閉BIOS用不到的東西就如同關閉Windows系統內不必要的服務一樣,而BIOS能做到的更多,還能調節記憶體頻率、時序、電壓,CPU也是。
我不斷的壓榨Windows系統的效能,因為在聽感上,居然是不斷地給予我新的驚喜,我一直以為我走到了數位播放的終點,如果今天我沒分享,有可能大家覺得電供搞好就好。
可是事實是,電腦遠遠沒有你想的這麼簡單,它其實很笨重很肥,就是因為它很笨重又肥,它才有超強大的效能去支撐它運作,只是我們把電腦用於音響用途,經過適當的優化,我們讓它瘦身後,它就會以一種難以想像的方式讓你獲得全新的聽感。
目前軟體層面,在這種極限瘦身+極限BIOS優化下,還能有作用的是Razer Cortex的系統加速器→遊戲加速器,就是很奇怪的能硬生生又壓出一點HIFI性能出來,如果有類似的軟體就更好了,感覺這個調的還不夠多。
我在RipCD的時候也有開Razer Cortex,不需要利用Razer Cortex去執行EAC,直接開裡面加速器讓它優化即可。
因為開了動態會大一點、細節會多一點,大約5%。
這種極限壓榨的結果,當然有利於數位播放,但我又沒辦法讓各位聽到,最後發現rip的結果無限接近數位播放的結果,那就用rip簡單的來分享。
如果確認這樣聽起來是正確的,那麼就不擔心調低時序有什麼副作用了。
是說DDR3 2400也是非常厲害,但我的是DDR4 4266實際跑DDR4 2200,因此時序可以低電壓也是,畢竟是特選記憶體顆粒。
要買記憶體就是買頻率高、時序低的,通常很貴,但不會後悔。
主機板同理,買最好的,以便能進行最多最細緻的調整。
CPU頻率買越高越好,核心不用太多,太多頻率高不起來,比如有人想調DDR4 2200,那CPU就可以基頻3.3GHz或4.4Ghz(但這很難電壓低的狀況下辦到)。
ripCD有很大程度被電腦本身「性能」影響,即使外部硬碟再好、供電再優也一樣,唯一辦法是透過BIOS調整。
小弟在前兩天將CPU和RAM的工作時脈設為整倍數可以減少互調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的情報提供給日本音響BLOG主。
他在聽到這項情報後馬上就下去測試,結果對聲音的改善效果之大讓他嚇了一大跳。
他拿了Daphile PC將RAM固定在DDR4-2400後,分別將CPU設定為1.2G、1.7G、1.8G來測試聲音的差別。
測試後果然CPU 1.2G的聲音最流暢且失真最少,1.8G的暫態比1.2G好一點但是感覺聲音有一點失真,1.7G的聲音最差完全不能聽。
然後他測試後也發現用來操作Daphile播放用的PC,不管有沒有調整CPU和RAM為整倍數對聲音都不會出現影響。
另外因為這項情報他才想起之前將Daphile PC換為DDR4-2999後反而聲音變差這件事。
當時原本Daphile PC的設定剛好就是CPU 1.2G和DDR4-2400,而換上DDR4-2999後因為CPU限制所以實際工作時脈是DDR4-2666。
在當時他一直想不透為何換上更高價更好的RAM後反而聲音變的更差,現在他終於知道這是互調失真所引起的聲音劣化。
最後他也測試了CPU 2G和DDR4-2000的組合,不過他自己比較後還是比較喜歡CPU 1.2G和DDR4-2400的聲音。
他說或許有人會覺得CPU 1.2G和DDR4-2400的聲音來得不夠刺激,但是他覺得那是因為失真減少後的結果。
因為他現在Daphile使用的RAM是DDR4-2666設為DDR4-2400使用的,他現在開始糾結在使用原生DDR4-2400的RAM
會不會比DDR4-2666降為DDR4-2400後的聲音來得更好。(wasntme)
小弟是告訴他如果DDR4-2666降為DDR4-2400後跟原生DDR4-2400的RAM聲音出現差異的話,聲音差異受到不同記憶體顆粒的
影響應該會來得比降頻來得大上許多。不知道大家對於DDR4-2666對上原生DDR4-2400這一點上有甚麼看法?
我自己測試CPU/DRAM=0.8GHz/DDR4 1600是覺得暫態不夠好,聲音活生感少了許多,我再測試看看。
至於有沒有失真很多,我是覺得失真很少。
記憶體方面,買原生2400不如買超頻體質的特選顆粒,而且是遠遠不如,因為時序方面差太多,朋友的原生2400,很難低時序又穩定,我的第一時序硬生生比朋友少1且低電壓穩定。
不曉得日本blog主若設定2.4/2400這樣的組合如何?電壓也是低電壓嗎?特別是CPU,我的是0.85V。
我測試了CPU/CPU Cache/DRAM=1.1GHz/2.8GHz/DDR4 2200(1100MHz),發現雖中頻結像表現較好,但高頻跟低頻延伸還有速度感就是少許多。
原設定是CPU/CPU Cache/DRAM=3.3GHz/2.8GHz/DDR4 2200(1100MHz)。
後續把CPU Cache改為2.2GHz對頻,發現聲音會類似CPU 1.1GHz的聲音,但幾乎沒有高頻跟低頻延伸不夠的問題,速度感也還可以。
即CPU/CPU Cache/DRAM=3.3GHz/2.2GHz/DDR4 2200(1100MHz)。
CPU Cache越高也是越HIFI,好像0.85~0.9V無法3.3GHz,可能需要1.0V或更高,感覺不太划算。
CPU Cache Ratio改22~28有時候開機代碼給我卡在4F Qcode,後來把華碩多核心增強改為Auto或Disable,至少一次,它才會「動起來」,估計是BIOS BUG。
速度感最好的是CPU Cache 2.8GHz那組,最糟的是CPU 1.1GHz這組。
CPU Cache 2.2GHz聽起來聲音滿正確的,就是稍嫌速度感不足。
我私下請 gangster.tank 幫我 rip『小睡神』cd,剛剛在兩百萬音響上播放,天啊!!我 2016年1月的rip輸到太平洋去了..................:~~~~~
而且最可怕的是,一般而言,好的rip是清晰度較佳,通常是反映了供電品質或設備的性能。而這次 gangster.tank 強調的是『CPU跟RAM的工作時脈確定為整倍數』,理論上是減少互調失真,邏輯上表示它的聽感會是高頻的細節變多。結果這個rip還真的是!論動態或清晰度我的rip不會輸,但是每個木管樂器獨奏時的音色轉折,那就是 gangster.tank的rip 完全壓著打了!
看起來我的兩台CAT都該升級啦!也感謝 bc大魔王、Higuma 與 gangster.tank 及其他一大堆合作的燒友們共同努力,又找到一個走向 hi-end 的電腦播放重點了!!...(clapping) (clapping) (clapping)
關於最近討論的主題,小弟以前有整理過一些重點(angel),請參考: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461#post18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