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聲明......
我完全瞭解教授想要的是什麼, 正如 tetsuka 所言, 和我(們)已明顯不一致.
我也瞭解, bc謝兄之所以會提示這麼多的細節, 是因為他對 [原始 Ian's FIFO 架構] 的訴求重點與要件 (如前文所示), 瞭然於胸.
有感於教授所謂的爭論, 目前有雞同鴨講的傾向, 特為前文澄清!
可列印查看
在此聲明......
我完全瞭解教授想要的是什麼, 正如 tetsuka 所言, 和我(們)已明顯不一致.
我也瞭解, bc謝兄之所以會提示這麼多的細節, 是因為他對 [原始 Ian's FIFO 架構] 的訴求重點與要件 (如前文所示), 瞭然於胸.
有感於教授所謂的爭論, 目前有雞同鴨講的傾向, 特為前文澄清!
LSP000前輩您好,
如果不在乎聲音好壞,只要過了Ian's FIFO,就算是後端加了I2S -> SPDIF,「理論上」應該也可以完全消除數位前端差異。
如果小弟沒誤會的話,chinpunto兄當時帶了兩種Ian's FIFO去教授家測試,一種是McFIFO,另一種是PiFIFO。
PiFIFO最大的問題,小弟認為應該在於dirty side和clean side距離太近,造成兩端之間的電磁輻射干擾。
McFIFO如果電路板佈局不當,也有可能會有相同的問題。
山姆兄今日也在新天新地討論區貼文說dirty side如果用了不好的電源,聲音還是會有躁感,
小弟目前認為是電磁輻射所造成的影響。
搞不好連McFIFO電路板上的dirty side和clean side之間都應該要加上屏蔽。
小弟的to-do list又多了一項:
McFIFO的clean side不接電源,測量clean side的訊號端是否可感應到dirty side的訊號。
也就是dirty side的電源on/off,在clean side不接電源的情況下,可以在clean side的訊號端(driver之前)測量到差異。
如果量得到差異的話,就表示McFIFO的光耦隔離IC的兩側之間得放隔離板了。
雖然說最最重要的仍然是等 chinpunto『先烈』拿最完美的 ian's fifo來測試,不過看起來有些測試目的還是得先討論清楚:
第一、先請罪,我知道 bc大魔王為了討論能集中焦點,完全放下 ian's fifo本身音質佳不佳的問題。但這真的是『工程人(理組)』跟『科學哲學人(文組)』的巨大差異!!bc大魔王認為應該把每個變項都徹底控制,自然可以得到正確答案。我卻認為我己經有完全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 ian's fifo的玩家對聲音的分辨能力大有問題!類比系統的分辨能力差,當然會誤以為 ian's fifo可以消除數位播放差異了。
好!為了讓討論焦點可以更為集中,ok,我再也不討論 ian's fifo 本身的聲音真的不佳這個問題囉!!!
我們就集中在 ian's fifo到底能不能消除數位播放的差異,ok??
既然如此,同樣的就不能懷疑從ian's fifo之完美 i2s 轉成 spdif,這個步驟當然不能歸因成無法消除數位播放差異的原因!!連最容易出錯的類比系統問題我們都要先放下了,然後卻去計較 i2s 轉 spdif會如何?
唯一要嚴格控制的變項,沒錯,ian's fifo之完美 i2s 轉成 spdif 一定要徹底電源獨立,一定要電池供電,保證這個轉換過程不會引入任何外在因素。
否則,直接從ian's fifo之完美 i2s 進入 dac,對不起,這台dac的水準遠遠比 ian's fifo更不可靠!!!再說一次,我原本是確定『消除數位播放差異』的原因就是因為dac類比端之後的分辨能力太差造成的結果,這己經表明dac類比端之後是絕對不可靠的了。所以要再質疑 i2s 轉成 spdif 有問題,那就完全不必討論下去了。
第二、我的音響系統的敏感度,texxxx與 chinpunto都見識過:只要插上任何插座,馬上污染聲音!所以從最嚴格的角度:只要ian's fifo有任何東東是要插電的,它就會立刻強烈污染我整個音響系統。同理當然可證,任何我的音響系統器材有插電的,也會污染 ian's fifo系統。因此唯一最無疑義的就是 ian's fifo全套徹底電池供電,才能杜悠悠之口。
第三、電池供電的確會讓 ian's fifo性能變差,但是這可是我方讓步喔!!因為性能變差通常是『越造成無法分辨差異』吧?還是有誰的音響經驗是:音響越高級,越覺得psycho彈的鋼琴跟蕾菲布一樣好聽?
不開玩笑了,以我的黃金雙耳再上音響系統的分辨力,電池供電之性能再差我也不怕的,真的分辨不出來一定認輸.....(clapping)
第四、我稍微重述一下 samshu 的實驗結果,他的試驗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是極少數比我的音響更強悍的音響系統(他的喇叭比我高了兩級!!!):
clean side 端是最頂級的交換式電源,那個什麼daixxxx的。
從播放器到 dirty side 端,不管是 hdmi的線材更換、播放器品質(供電與避震)、dirty side本身的供電品質......通通都會影響clean side 端的播放結果。所以我才更肯定,就算是電池供電的 ian's fifo,照樣可以讓我聽出最後結果來。
第五、chinepunto請看 bc大魔王 說的:
『就表示McFIFO的光耦隔離IC的兩側之間得放隔離板了。』
bc大魔王你行行好,直接教chinpunto怎麼做隔離板吧?不然他又要再跑一次中壢音響室了!我能把他污染成正確錄音派是很開心,但是他每次都要搬三百公斤的器材來實在不忍心.............
第六、除了chinpunto,還有誰真的在玩?還是通通在觀望啊?.....(devil)(devil)(devil)
其實如果是玩藍光轉盤的燒友,這個 ian's fifo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了,只是不太簡單就對了。
(END)
k900733 的代答無誤喔!....(clapping)
很感謝 arnoldonomics 的解釋!!我有空再多補充一些。
我是認為『鋼琴抖音』最挑剔的是錄音而不是演奏技巧,所以 舊版賽伐克 與 Timpani 要能聽到『鋼琴抖音』效果,因為錄音水準不夠,真的很難聽出來!相對的,timpani 2012的 Cras鋼琴曲集 錄音,鋼琴抖音效果就一清二楚隨便都聽得出來。
舊版賽代克就交給k900733提供了,Timpani 賽伐克如下:
https://www.my-hiend.com/ftp_image/p...erdana-tim.wav
再給一個 1970舊錄音 ACCORD廠牌 ACCORD200322:
https://www.my-hiend.com/ftp_image/p...erdana-ACC.wav
bchsieh兄沒說還沒發現LT3045這麼難設計
https://www.digikey.com/product-detail/en/linear-technology-analog-devices/DC2491A/DC2491A-ND/6234795
怪不得這個系列的成品板價格貴得嚇人
偷個官方設計說明第三頁來用一下
附件 33353
他們好像沒有把輸入電容直接廢掉,如要加似乎真的很多事情要注意,不然就會有干擾問題
如果買其他現成套件dc距離不遠,可以直接把輸入電容廢掉嗎?
抱歉,小弟插縫隙,分享之前bchsieh兄與gangster.tank兄討論過的隔離變壓器。
小弟是新天新地藍光機派的,目前的器材與喇叭都是跟box買的。由於家裡的專線只有一條,每每到stsd走一次,總是覺得密度差店裡一截,明明擴大機、DAC與喇叭也都幾乎到頂啦奈阿餒?當看到這討論隔離變壓器與gangster.tank兄的分享時,小弟就手癢,先買了一個隔離變壓器,哇!diy後,密度與聚焦都跑出來了,於是再買一個串聯起來,又好上不少,剛開始很緊,run了三個月,沒有ganster.tank兄提到高頻差一點的問題。小弟的系統是220V, 夾檔是小弟手繪的接線方式,過程中,感謝bchsieh兄的耐心解答,diy不難,但要如bchsieh兄所提,要小心,用電表確認無誤後才上系統。https://uploads.tapatalk-cdn.com/202...5dcecbe20a.jpg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G3125 發送
感謝stchen兄的隔離變壓器心得分享,當初雖用了聚焦、立體感好上許多,但高頻延伸就GG。
且聽感如教授所述「吃動態」,但當初是懷疑連接線用的不夠好,由於懶惰就沒繼續測試。
後來我在更換外接HDD上慢慢又將聽覺靈敏度給提升。
發現如果是把電腦當訊源,只要沒把DDR4的時序玩透調整好,就會聽不到該機真正的「HIFI性能」,經過長期聆聽,我完全可以分辨出來時序不同聽感。
調整時序越低越好,有時候電腦雖然時序高,聽起來好像「動態好、Q彈」,其實細節都還沒出來,HIFI性能還不足,雖然可能也好聲,其實該機真正的實力還完全沒發揮。
調整過程中,一開始會聽到越來越直白但偏薄的聲音(把第三時序幾乎壓到極限),這時候細節會慢慢壓榨出來。
可是我並不滿意,直到我慢慢調整「第一時序11-11-11-26 → 11-11-11-14 」以及 「第二時序 tRFC 260 → 220 」在保留HIFI直白性能同時,動態慢慢回來甚至超越以往,進而提升臨場感、立體感。
換言之,只要耳朵沒辦法聽出時序變化或還沒調整記憶體時序的,其實音響系統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降低時序只有正面作用沒負面作用,如果有,那是因為調整不夠全面(從第一時序到第三時序)。
聲音會越來會直白、有越多細節,以至於覺得是數位聲。
但若全面調整後,情況會大逆轉,聲音動態大增、臨場感大增。
反之亦然,有時候是動態跟厚度似乎好了,但沒細節,這樣也聽感奇怪不自然。
只有直白細節跟動態厚度一起完美,才會感受到真正HIFI性能。
對DDR4調整時序這塊,我已經是超有把握,長期訓練出來的。
如果教授還沒調整...(devil)(DDR3也一樣)
henry1266兄您好,
之前在比較各種不同的LT3042/LT3045穩壓模組時,就有討論過LT3042/LT3045在電路設計和周邊零件選用上的優缺點,
真的要設計得完美,的確複雜又困難。
所有的LT3042/LT3045穩壓模組都是預設前面接的是「變壓器+橋整+電容」這種傳統電源,自然不會有超高頻雜訊,所以輸入濾波電容不會拿掉。
但如果前面用的是交換式電源,輸入濾波電容一定要拿掉,才能有最好的濾波效果。
您可以使用示波器重現LT原廠在application note上的實驗,
在拿掉輸入電容之前先比較一下模組的輸出入波型,然後拿掉之後再比較一次,應該就可以知道差異在哪裡。
感謝stchen兄的分享。(clapping)(clapping)(clapping)(clapping)(clapping)(clapping)(clapping) (angel)(angel)(angel)(angel)(angel)(angel)(angel)
其實是因為某位潛水的網兄來悄詢問隔離變壓器,卻擔心DIY變壓器很困難。
小弟才請stchen兄在百忙之中將他的寶貴DIY經驗分享出來,真的非常感謝。
如果各位網兄還有任何疑問,請大方的直接貼文將問題說出來,相信能夠得到讓您滿意的答案。
教授您好,不同的隔離變壓器差別非常大,從形式(環型和EI型)、繞線方式、還有鐵芯的選擇,全部都會影響表現。引用:
作者: psycho
飛魚兄您好,您說出了一個重要的關鍵...
之前小弟也有在貼文中稍微暗示......
線性電源和交換式電源的優缺點,之前已經討論過非常多次,就不再贅述了。
而Audiomat的DAC,在類比部分只使用濾波但不使用穩壓,除了後級以外,很少有人會使用這樣的線性電源設計。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容易設計出速度快的供電(但穩壓如果好好設計,供電速度其實並不會慢,只是成本會非常高),
但是缺點就是對電源品質極為敏感,也就是飛魚兄所說的,PSRR很差。
放在充滿交換式電源的環境,小弟估計應該會出現很多干擾。
之前小弟有提過,在混音界很早以前就發現,一個高頻延伸不足的錄音,
只要加上極高頻的低強度雜訊,就可以讓人耳聽起來覺得高頻延伸非常好。
換句話說,就是腦補。
也就是很可能人類依據過去的聽覺經驗,透過超高頻雜訊,將錄音訊號內本來沒錄到的高頻在大腦內補上去了。
這裡可能就是音響哲學觀上的差異了... 這是教授的專業 (angel)
小弟個人的觀點在前面幾篇貼文有提過,就是越接近錄音訊號越好。
但小弟記得教授之前有提過,教授的音響觀是有腦補沒關係,只要腦內接受到的是接近真實樂器的訊息就可以了。;)
教授您好,
小弟使用的隔離變壓器如夾檔。小弟從隔離變壓器出來後接給WAGO與史奈得的法規插座,都是使用香堡裸線,接到電供的電源線是ATL法規公頭與香堡寶。https://uploads.tapatalk-cdn.com/202...67fa7276a4.jpg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G3125 發送
其實整個討論看來最倒楣的一定是我!....(blush) (blush)
因為 samshu 把 ian's fifo 拿來測,我才知道我的jplay雙cat贏 最完整的藍光轉盤方案贏一大截,然後經過擴大機與喇叭後居然高頻還輸給七萬元的 JMR BLISS JUBILEE???過完年我就要把我的擴大機與喇叭通通請出音響室了!看看,我才是最倒楣的......(angry)
我的確沒調整,歡迎你直接來中壢音響室調整看看啦!!請一頓飯.....(clapping)(clapping)
啊啊啊,bc大魔王你討厭,不是才宣告過不要討論 ian's fifo本身音響性能超級『x』免得失焦,你怎麼又把這個話題拉回來??....(devil) (devil) (devil)
第一是邏輯問題:我的整套音響非常容易受到干擾,『不代表』這樣的音響系統無法分辨 ian's fifo的基本聲底啊!
我只要讓 dt2的干擾 與 ian's fifo的干擾 同時大略存在,就可以公平地比較啦??
第二是你這種技術人的問題:腦補不是哲學,腦補是百分之百絕對自然科學的知覺心理學喔!!忘了現在是那個商業大王提出要把音響直接輸入大腦皮質進行高傳真音響重播的?其實相關技術早在四十年前就發展過了,這是純粹的自然科學。
以你說的『添加』超高頻問題,其實就是大腦皮質在偵測高頻細節時,會『自動產生』『知覺上』的超高頻雜訊(反映在腦波測量上)來幫助偵測高頻細節。越善長偵測高頻細節的黃金雙耳,『自動產生』『知覺上』的超高頻雜訊之現象越顯著。這還直接關聯到 chinpunto提出的耐力問題:沒錯,『自動產生』『知覺上』的超高頻雜訊之現象,也是幫助偵測高頻訊號恢復知覺疲勞的重要方法。
所以你從工程學來說,音響系統可以扺抗電源污染非常重要,我也不否認。
但是從純粹自然科學的知覺心理學來說,你『根本』不知道,『扺抗電源污染』到底有沒有不小心把嬰兒連洗澡水一起倒掉?舉最最誇張的例子吧!假設現場演奏中近一百人的腦波對聽者進行了電磁污染,錄音過程當然隔離了這個『高傳真資訊』,然後音響重播瞎貓碰到死耗子,難以扺抗電源污染的音響器材剛好重現了一部份『百人的腦波對聽者進行的電磁污染』,結果,事實真相上就是難以扺抗電源污染的音響器材,比沒有污染的音響器材更加的『高傳真』!從知覺心理學角度,誰敢保證絕對不會發生這種真相??
其實知覺心理學對工程技術絕對性的力量就是『影片』,為什麼發展4k30p、而不是1080p60p?理由太簡單了,這完全是知覺心理學決定的;我先前談似動運動的知覺心理學講座就說過了.......;) 最後到底會先追求16k30p?還是4k60p?同樣的,一切都只能由知覺心理學決定,工程技術人員是沒有商量餘地的。
那就要請 chinjpunto先把安裝好的 ian's fifo貼上來檢驗了,不然誰知道他做得正不正確?不要再害人家搬三百公斤上下四樓了!......(devil)
其實一直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不只是我,越來越多實驗 ian's fifo的人,都覺得 bc大魔王你的判斷太不可思議。但是我以全世界第一黃金雙耳的身份,掛保證 bc大魔王的耳朵絕對不輸我,設計的器材也保證方向正確。但是真的就是做不出 ian's fifo有 bc大魔王提出的願景,哭哭............
同時我們也無法信任別人的 ian's fifo聽感,因為他們的類比系統或耳朵都沒有經過知覺心理學高手的認證...........
剛剛才知道新天新地幫我人又給我出大包了!原先 samshu 與 box 興奮 ian's fifo可以簡單取代 hami大黑盒,結果出大包......原來!目前測試最佳的交換式電源 darxxxx,居然有兩種等級兩種型號??
所以先前是拿 低等級的darxxx + hdmi大黑盒 與 高等級的darxxx + ian's fifo clean side,如此當然 ian's fifo贏了!!剛剛 box把 高等級的darxxx + hdmi大黑盒 ,然後告訴我:兩者的差異有限,ian's fifo又那麼麻煩,hdmi大黑盒還是留下來了..........
我是認為最終還是得請 bc大魔王 拿 你設計的 ian's fifo 甚至是 ian's fifo+dac 來中壢音響室,我們才有辦法真正的科學對話啦!......(angel) (clapping)
教授,誤會大了...
一開始FifoPi和大黑盒的比較是FifoPi使用的條件都輸大黑盒,但FifoPi仍小勝大黑盒喔!
詳述在新天新地。
另外Dairtron 5V是之後我和Box陸續添購的。
補充一點:Box店裡的條件都比我的好,他在我這兒聽過後,再回去和大黑盒最佳條件比較,或許會覺得大黑盒輸不多。
Hi BC兄 & 教授
我的隔離變壓器是EI的不是環形,5V都是線性電源,另外當日的FifoPi 電源與地的連接圖如下圖。
BNC端是單端下Dozen地(Audiomat RAC也有變壓器隔離),市電AC過隔離變壓器後是完全隔離的,另外第一次測試RIP 差異的時候,所有IC都有貼EMI防電磁輻射干擾貼片(FifoPi 光耦隔離IC也有貼),所以RIP差異應該跟地隔離和EMI雜訊沒關係,以Ian Fifo架構來說,這令人無法理解。
測試當日02:30後,又把EMI防電磁輻射干擾貼片撕掉,聲音好像沒差別?(可能耳朵疲勞了)
我猜測FifoPi的演算法應該有些無法地方有cover RIP的差異的地方,還是人耳太過敏感? (消除RIP的差異標準太高?) 記得Ian的好像有在論壇提到過他的PifoPi播放roon跟本機檔案相比也會不一樣 ( Link一時找不到),所以我想RIP 差異應該不是如想像的容易。
至於Ian Fifo音色部分,當日因為時間關係,只有測試FifoPi, 並沒有測試McFifo,也沒有測試雙Fifo,另外DiyAudio上有人改FifoPi的Dirty side 的 DC (並25F法拉電容),據其PO文也有很大的改善。( #4916 link: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digi...ml#post5796546 )
附件 33362
Hi BC兄
以我的聽感來說,教授的系統極高頻的低強雜訊確實是比較高,可能腦補的成分不敢說沒有,現實與虛幻的界線我不清楚,但是我也被腦捕到是真的。(angry)
不過對我而言,有一點我與教授不一項的是"中頻",雖然教授一再強調,超高與超低頻,但是目前我理想的終極系統是"U3TT極高與極低頻+IanFifo的中高頻+中頻+中低頻","IanFifo的中高頻+中頻+中低頻"的好處是讓我整個硬碟2TB的音樂都能播放出一定的水準,"U3TT極高與極低頻"則讓人對無加料的音樂產生感動,特別是超低頻(一種酥麻感?),不知道有沒有達成的可能?
另外相較於IanFifo要放出U3TT的"極高低頻",又或是以U3TT要放出IanFifo的"中頻",我猜測U3TT會更難達到IanFifo的"中頻",所以目前我的系統還是會暫時建立在IanFifo來改進。
另外您有提到您的McDualXO是用5Vx1+3.3Vx3,想請教您是是用同一個變壓器嗎? 5V轉3.3V LDO是3個模組,還是1個分接3 ?
會這麼問是我正考慮是不是要測試 McFifo (獨立線電5V) + McDualXO (線電獨立5V+線電獨立5Vx3各轉DozenX3的3.3V)+TransportPi(線電獨立5Vx1轉DozenX1的3.3V),再加一台獨立電源後成本實在有點高,再加上我能測試的"安靜"時間不多,所以正考慮要不要"盲狙"。
我是固定1.2V 2200mhz時脈下才逼,因為我的x299主機板對於高頻記憶體好像不穩定,乾脆放棄高電壓高時脈的方式。
當然記憶體軟體我是沒跑過,無法肯定這是絕對穩定,不過如果聲音聽起來沒有浮動太大以至於能明顯覺得不對勁就可以。
其實要更低還可以,但就是要更高的電壓,高電壓在散熱無法解決的狀況下,會很快出現躁感。
小弟想起之前bchsieh兄之前有提到環形變壓磁干擾很大的問題
我假設一個電箱>>器材中間需要10米電源線的環境
電箱>>8.5m電纜(psocc之類次一級的線材)>>環形隔離變壓>>1.5m電源線(香堡)>>器材
vs
電箱>>環形隔離變壓>>8.5m電纜(psocc之類次一級的線材)>>1.5m電源線(香堡)>>器材
我看大家都是情境一的排插使用模式比較多,如果是情境二加在專線的源頭,讓變壓遠離器材,不知是好是壞?
電箱
>>8.5m電纜(psocc之類次一級的線材)>>環形隔離變壓1>>1.5m電源線(香堡)>>器材
>>8.5m電纜(psocc之類次一級的線材)>>環形隔離變壓2>>1.5m電源線(香堡)>>器材
vs
電箱
>>環形隔離變壓1>>8.5m電纜(psocc之類次一級的線材)>>1.5m電源線(香堡)>>器材
>>環形隔離變壓2>>8.5m電纜(psocc之類次一級的線材)>>1.5m電源線(香堡)>>器材
怕太亂大家看不懂,其實我更想討論的是上面這種數位類比切開成雙迴路的配置(比較像是教授那種配置),變壓放前放後的差別
pawaslider兄您好
Daphile也可以像JPLAY一樣雙機播放的,而且Daphile雙機化後聲音的確會再提升的。
雖然小弟目前只有使用Daphile單機播放,不過日本音響BLOG主他現在系統就是Daphile雙機。
他在BLOG中提到Daphile雙機的設定方式其實相當簡單,就是接DAC的的Daphile的Media server設定為internal
而控制播放的Daphile的Media server設定為External並把IP指向接DAC的Daphile就可以了。
PS:另外提醒一下pawaslider兄您的站內信箱已滿,所以小弟沒有辦法回覆您的問題。
幫教授您調整DDR3的系統是沒問題,也可以趁此機會去見識一下教授的音響系統。
不過教授您需要先幫我確認您的主機板是不是超頻主機板,記得沒錯的話,就是要Z系列的。
越是超頻取向的主機板就越好調整,且參數也越細緻。
當天要調的話,我會將Control PC跟Audio PC的記憶體時序全部記錄下來,以免調整完教授有不滿意的結果,可以隨時復原,若是比較好的BIOS就不必如此麻煩,可以將原始參數做成一個profile隨時套用。
然後看是要先調Control PC還是Audio PC,正常來說是「1個」時序調完就要重開機並放音樂來聽看差異,但這樣教授跟我都會起笑,因為會耗費非常非常長的時間,因此若要調整我就1個1個時序降,每個慢慢調整後就可以來測試,如果教授聽感上沒有問題的話,基本上應是穩定的就不再測燒機軟體。
至於吃飯,就7-11隨便買個沙拉吃就行了(blush)...因為我有糖尿病也不能隨便亂吃,只能吃菜跟肉,哭哭。
我倒是很想知道,教授家有沒有手沖器具(最好有溫度計),有時候想喝杯咖啡,如果有,我當天可以帶1/4磅日出藝妓(SF-10)過去泡來喝(devil)。
上週幫忙對於PCHifi有興趣的同事裝了一台電腦,本來目標是華碩的ROG Strix Z490i-gaming,但中國的售價和台灣差距實在大到買不下手,而H470的主機板中國都還沒有現貨,所以轉往B460晶片組下手。
List
M/B:ASUS ROG STRIX B460i-Gaming
CPU:i5-10400F(SRH79)
PSU:Corsair AX1600i
SSD:Intel 705p+545s
RAM:芝奇幻光戟
本來沒有抱很高的期待,也想說入門先聽個響,過陣子要升級雙PC播放的時候再來組一台好一點的Audio PC。
沒想到在我的系統測試了一下,竟然比我前幾年裝的技嘉Z170 Gaming GT+i7 6700K要好上一截!
目前我自己的Audio PC使用的PSU也是同樣的AX1600i,所以前幾年老的中高階主機板很有可能都比不上
現有的中階主機板,那麼使用雙PC播放的成本可以一下子降低很多,我也準備兩台都更新了!
還有,華碩的主機板在做系統微調的時候,比起技嘉的主機板要穩定而且方便很多很多。
在微調記憶體時序的時候,到了不開機的瓶頸時,技嘉主機板會直接黑幕給你看,而華碩的主機板則仍會開機跑
safe mode讓你調整到可以開機進系統的程度,所以想在BIOS玩一些花樣的樂友,強烈推薦華碩主機板喔!
其實我現在比較推AMD+X570的平台XD
然後AX1600i實在太貴了,我下次要換應該會選
海韻TX-700 fanless
小弟在此弱弱的說一聲,今天晚上小弟又稍微測試了一下DAC對不同RIP版本聲音差異的消除比較。
雖然只有小弟自己一個人測試不夠客觀,但是小弟的Ian's FIFO DAC似乎已經將RIP差異完全消除了...
這個星期小弟花了一些時間調整基板將dirty side的地和AC的地完全分離,現在DAC的dirty side和clean side和AC的地都是分離的。
剛好昨天bchsieh兄又提到McFIFO的dirty side和clean side如果測量有汙染的話,最好在光耦隔離IC的兩側之間置放隔離板。
小弟這裡沒有儀器可以測量McFIFO的dirty side和clean side是否有汙染,但是心想將兩側給隔離開來應該也不會有甚麼壞處才是。
於是小弟今天又花了一些時間使用日立金屬隔離紙將McFIFO光耦隔離IC的兩側給隔離開來。
晚上小弟先使用上網用的PC來控制Daphile的音樂播放,感覺上RIP差異幾乎是聽不出來了但是心裡又覺得好像有極微小的差異。
後來小弟改用電池供電的平板來控制Daphile的音樂播放以避免對市電造成干擾,結果這下子真的感覺到RIP的聲音差異完全消除了。
當然因為只有小弟自己一個人測試所以不是很客觀,也有可能是小弟的器材不夠敏感無法表現出太微弱的聲音差異。
而且小弟對自己的耳朵並不像教授那麼的有信心,所以請各位網兄對小弟的心得不要太過於在意。
小弟會再找時間來測試使用電池供電的WIN10電腦棒透過電池供電的平板來遙控播放,主要是要再來測試不同的bitperfect
播放軟體的聲音差異是否也能夠完美的消除掉。
那你試試兩個方向,
1.其他不動下單獨CPU調成3.3Ghz
2.其他不動,單獨將ram調回1600mhz,再放寬CL讓系統可以穩定運作
你用的ram應該也是高階模組,1.2V 1600mhz下CL應該也不會太難看,
其中2如果你已經試過了就不用了,單純只是建議讓ram跟CPU成整數倍,
減少互調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雖然詳細原理我也不懂,
但之前發現這個聽感經驗後請教BC謝兄,他是提到這個干擾來源.
另外針對Ram相關設定,我目前的經驗是:
1. 1T mode比2T好太多,2T的負面效果比放寬CL多太多(intel平台不知道有沒有Gear Down Mode,如果有,也選擇停用)
2. 不採用除頻模式(維持CPU:RAM=100:100),開啟除頻的負向效果跟2T一樣慘烈
3. 最主要的前四項參數(CL TRCD TRP TRAS),前三項在維持一致下調到穩定運作的下限,第四項(TRAS)則根據SPD的倍率做微調,
但基本上CL TRCD TRP在最低下限的時候,TRAS能穩定的極限大概也就是SPD預設好的倍率值附近,畢竟那是原廠tune過的結果.
4. 其他細項時序我會用Auto,超頻主機板通常都會幫你調到不錯的參數,自己調不見得比較好(最主要是效益也不大了)
5. 調完記得開機跑記憶體延遲測試n次,照理說應該要降低,否則表示你調過頭,傳輸錯誤率太高拖累延遲(這情況通常你穩定性測試也會過不了)
6. Spread Spectrum之類的功能記得關掉,那會直接讓訊號品質劣化
7. VRM switching frequency拉到最高(我知道你已經調了,給其他人參考用)
8. VRM電源管理模式選擇啟用最大相數以及電流優先
剛剛我把CPU調整到3.3Ghz了(電壓什麼都不動)。
1.我本來就堅持用1T mode。
2.我也是用CPU:RAM=100:100。
3.這部分我用聽感測試,發現TRAS 14還不錯,太高動態會跑掉。
4.其他細項時序系統調的聲音沒我調的好,系統給的還是寬鬆了點。
5.我用memtest64跑n次沒發現錯誤。
6.ASUS X299好像找不到?如果你有請告知大約在哪裡。
7.VRM switching frequency我拉到1000。
8.VRM電源管理模式,我的上面只有最大效能及電流容量100%、140%、200%、240%。
另外tREFI也有差,太大的話雖聲音駐留的比較久,但聽起來拖泥帶水且鬆散,我自己是用2200/2*7.8=8580。
也測過8580*2=17160、8580*3=25740...,越高聲音殘響越多但越鬆散。
轉述果然會失真,怪不得我會懷疑:再怎麼樣 FIFO怎麼可能會輸給大黑盒???
這個架構真真是嚇死人!!!原來當天的三百公斤是這樣子裝置的??
這下子還有比這架構更正確的 ian's FIFO嗎?或者上述架構有什麼問題?
其實我一直搞不懂:數位播放時,會產生雜訊倒灌而污染類比器材,為什麼一直討論地線?難道完全不會從火、水線污染?
如果問了白痴問題請包涵!!....(blush) (blush) (blush)
現在看到上述架構圖,地線的隔離應該是完美無缺了吧?
歡迎歡迎!我有全套手沖器材大概是中階:helor 101手磨、溫度計、手沖壼通通有,最愛藝伎豆了!
到底有沒有人測試過 AMD+X570平台 的聲音啊!?歡迎分享!!!
tetsuka辛苦啦!!.....(clapping)(clapping)(clapping)
我會建議不要測 rip差異,那個不大準。我前面說的:改變 jplay 播放引擎、用jplaymini或foobar200、外接硬碟copy到ssd(這個可能無法測),這三個比較能準確測出數位播放的差異。
小弟今天再弱弱的說一聲,小弟今天又測試了DAC對不同的BitPerfect軟體聲音差異是否能夠消除。
一樣的因為只有小弟自己一個人測試不夠客觀,雖然有點麻煩不過foobar2000跟Jplay mini的聲音差異似乎也被消除了...
今天小弟的測試環境是WIN10電腦棒使用電池供電且不接螢幕然後接上DT2光纖輸出到DAC,然後用來遙控操作電腦棒的是
電池供電的平板。然後foobar2000輸出直接使用DT2的ASIO不透過JplayASIO,Jplay 6.2的設定值就使用教授提供的最佳
設定值。測試用的音樂檔放在安裝在電腦棒上的SD卡中另外電腦棒跟平板都使用Wifi連線,就理論上整個播放系統都已經從市
電上隔離開了。
但是一開始測試透過平板來遙控電腦棒播放時,雖然foobar2000跟Jplay mini的聲音差異非常接近但是仔細聽還是聽得出來。
這時小弟拿出USB鍵盤接上電腦棒然後關閉平板的WIN10遙控畫面,接下來就在看不到畫面下直接使用USB鍵盤切換軟體和播放。
在不透過平板遠端搖控電腦棒下再次測試之後,居然兩套軟體的聲音來到了幾乎聽不出差異但心裡覺得還是有微小差異的狀態了。
再接下來小弟把WIN10電腦棒的DT2給拆下,然後改用USB線直接接上DAC的USB端子。一開始測試仍然先用平板來遙控
WIN10電腦棒,但這時兩套軟體的聲音就已經來到了幾乎聽不出差異但心裡覺得還是有微小差異的狀態了。再接下來一樣的
只使用USB鍵盤來直接操作電腦棒,這時候小弟的聽感終於出現跟RIP差異消除時同樣的完全聽不出差異的狀態了。
對於為何DT2已經使用光纖輸出隔絕了電氣干擾了,但是為何在消除兩套軟體的聲音差異方面還輸給了直接連接到DAC上
USB DDC也讓小弟百思不解。小弟目前猜測或許在DT2的SPDIF訊號在DAC轉換為I2S訊號時讓McFIFO的Dirty side產生
較高的噪訊,而在DAC上安裝的USB DDC因為有內建電氣隔離所以等於I2S訊號在進McFIFO前多了一層隔離讓McFIFO的
Dirty side產生的噪訊減少了一些。
總而言之小弟以上的心得請大家當個參考聽過就算,畢竟只有小弟自己一個人測試實在不夠客觀且搞不好有自己腦補也說不定。(wasntme)
也希望小弟的測試心得能夠讓chinpunto兄和教授接下來的Ian's FIFO測試準備的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