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08-02, 03:07 PM
#5701
 作者: psycho
咦?不知道 你使用的隔離變壓器 與 chinpunto 使用的是不是同一種??
chinpunto 使用的隔離變壓器,在我這裡很明顯吃動態,而且是插在110v卻造成我的220v專線吃動態。老實說我對隔離變壓器的經驗是非常糟的,不知道 stchen 和 chinpunto 的是不是同一種?如果是,那就麻煩了!
我怎麼覺得我的中壢音響室專門『殺音響(器材或配件)』?...... 
Hi BC兄 & 教授
我的隔離變壓器是EI的不是環形,5V都是線性電源,另外當日的FifoPi 電源與地的連接圖如下圖。
BNC端是單端下Dozen地(Audiomat RAC也有變壓器隔離),市電AC過隔離變壓器後是完全隔離的,另外第一次測試RIP 差異的時候,所有IC都有貼EMI防電磁輻射干擾貼片(FifoPi 光耦隔離IC也有貼),所以RIP差異應該跟地隔離和EMI雜訊沒關係,以Ian Fifo架構來說,這令人無法理解。
測試當日02:30後,又把EMI防電磁輻射干擾貼片撕掉,聲音好像沒差別?(可能耳朵疲勞了)
我猜測FifoPi的演算法應該有些無法地方有cover RIP的差異的地方,還是人耳太過敏感? (消除RIP的差異標準太高?) 記得Ian的好像有在論壇提到過他的PifoPi播放roon跟本機檔案相比也會不一樣 ( Link一時找不到),所以我想RIP 差異應該不是如想像的容易。
至於Ian Fifo音色部分,當日因為時間關係,只有測試FifoPi, 並沒有測試McFifo,也沒有測試雙Fifo,另外DiyAudio上有人改FifoPi的Dirty side 的 DC (並25F法拉電容),據其PO文也有很大的改善。( #4916 link: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digi...ml#post5796546 )
0802-ok3.jpg
此篇文章於 2020-08-02 03:50 PM 被 chinpunto 編輯。
-
The Following 9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inpunt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8-02, 04:27 PM
#5702
 作者: bchsieh
飛魚兄您好,您說出了一個重要的關鍵...
之前小弟也有在貼文中稍微暗示......
線性電源和交換式電源的優缺點,之前已經討論過非常多次,就不再贅述了。
而Audiomat的DAC,在類比部分只使用濾波但不使用穩壓,除了後級以外,很少有人會使用這樣的線性電源設計。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容易設計出速度快的供電(但穩壓如果好好設計,供電速度其實並不會慢,只是成本會非常高),
但是缺點就是對電源品質極為敏感,也就是飛魚兄所說的,PSRR很差。
放在充滿交換式電源的環境,小弟估計應該會出現很多干擾。
之前小弟有提過,在混音界很早以前就發現,一個高頻延伸不足的錄音,
只要加上極高頻的低強度雜訊,就可以讓人耳聽起來覺得高頻延伸非常好。
換句話說,就是腦補。
也就是很可能人類依據過去的聽覺經驗,透過超高頻雜訊,將錄音訊號內本來沒錄到的高頻在大腦內補上去了。
這裡可能就是音響哲學觀上的差異了... 這是教授的專業
小弟個人的觀點在前面幾篇貼文有提過,就是越接近錄音訊號越好。
但小弟記得教授之前有提過,教授的音響觀是有腦補沒關係,只要腦內接受到的是接近真實樂器的訊息就可以了。 
Hi BC兄
以我的聽感來說,教授的系統極高頻的低強雜訊確實是比較高,可能腦補的成分不敢說沒有,現實與虛幻的界線我不清楚,但是我也被腦捕到是真的。
不過對我而言,有一點我與教授不一項的是"中頻",雖然教授一再強調,超高與超低頻,但是目前我理想的終極系統是"U3TT極高與極低頻+IanFifo的中高頻+中頻+中低頻","IanFifo的中高頻+中頻+中低頻"的好處是讓我整個硬碟2TB的音樂都能播放出一定的水準,"U3TT極高與極低頻"則讓人對無加料的音樂產生感動,特別是超低頻(一種酥麻感?),不知道有沒有達成的可能?
另外相較於IanFifo要放出U3TT的"極高低頻",又或是以U3TT要放出IanFifo的"中頻",我猜測U3TT會更難達到IanFifo的"中頻",所以目前我的系統還是會暫時建立在IanFifo來改進。
 作者: bchsieh
教授您好,級間變壓器只能讓您的擴大機聲音密度提高,但無法解決功率不足所造成的失真。
小弟的clean side電源,只是明緯普通的交換式電源,而且還不是大瓦數的,加上之前提過的MPS高頻DC-to-DC降壓模組,
然後再過兩次LT3042+NPN擴流。
總共四組電源,供電給McFIFO的5V和三組3.3V(XO clock、driver、reclock)。
[/COLOR]
另外您有提到您的McDualXO是用5Vx1+3.3Vx3,想請教您是是用同一個變壓器嗎? 5V轉3.3V LDO是3個模組,還是1個分接3 ?
會這麼問是我正考慮是不是要測試 McFifo (獨立線電5V) + McDualXO (線電獨立5V+線電獨立5Vx3各轉DozenX3的3.3V)+TransportPi(線電獨立5Vx1轉DozenX1的3.3V),再加一台獨立電源後成本實在有點高,再加上我能測試的"安靜"時間不多,所以正考慮要不要"盲狙"。
此篇文章於 2020-08-02 07:09 PM 被 chinpunto 編輯。
-
The Following 9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inpunt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8-02, 04:56 PM
#5703
 作者: gangster.tank
感謝stchen兄的隔離變壓器心得分享,當初雖用了聚焦、立體感好上許多,但高頻延伸就GG。
且聽感如教授所述「吃動態」,但當初是懷疑連接線用的不夠好,由於懶惰就沒繼續測試。
後來我在更換外接HDD上慢慢又將聽覺靈敏度給提升。
發現如果是把電腦當訊源,只要沒把DDR4的時序玩透調整好,就會聽不到該機真正的「HIFI性能」,經過長期聆聽,我完全可以分辨出來時序不同聽感。
調整時序越低越好,有時候電腦雖然時序高,聽起來好像「動態好、Q彈」,其實細節都還沒出來,HIFI性能還不足,雖然可能也好聲,其實該機真正的實力還完全沒發揮。
調整過程中,一開始會聽到越來越直白但偏薄的聲音(把第三時序幾乎壓到極限),這時候細節會慢慢壓榨出來。
可是我並不滿意,直到我慢慢調整「第一時序11-11-11-26 → 11-11-11- 14 」以及 「第二時序 tRFC 260 → 220 」在保留HIFI直白性能同時,動態慢慢回來甚至超越以往,進而提升臨場感、立體感。
換言之,只要耳朵沒辦法聽出時序變化或還沒調整記憶體時序的,其實音響系統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降低時序只有正面作用沒負面作用,如果有,那是因為調整不夠全面(從第一時序到第三時序)。
聲音會越來會直白、有越多細節,以至於覺得是數位聲。
但若全面調整後,情況會大逆轉,聲音動態大增、臨場感大增。
反之亦然,有時候是動態跟厚度似乎好了,但沒細節,這樣也聽感奇怪不自然。
只有直白細節跟動態厚度一起完美,才會感受到真正HIFI性能。
對DDR4調整時序這塊,我已經是超有把握,長期訓練出來的。
如果教授還沒調整...  (DDR3也一樣)
所以你是先固定時序再去調電壓 時脈?
因為一般都是先確定時脈跟電壓,再開始逼CL,
所以能調的範圍很有限,尤其還要能穩定跑過測試軟體。
如果你是在固定電壓時脈下還能穩定調低時序,那肯定
是比較好。
-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iguma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8-02, 05:16 PM
#5704
我是固定1.2V 2200mhz時脈下才逼,因為我的x299主機板對於高頻記憶體好像不穩定,乾脆放棄高電壓高時脈的方式。
當然記憶體軟體我是沒跑過,無法肯定這是絕對穩定,不過如果聲音聽起來沒有浮動太大以至於能明顯覺得不對勁就可以。
其實要更低還可以,但就是要更高的電壓,高電壓在散熱無法解決的狀況下,會很快出現躁感。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8-02, 06:10 PM
#5705
 作者: bchsieh
其實是因為某位潛水的網兄來悄詢問隔離變壓器,卻擔心DIY變壓器很困難。
小弟才請stchen兄在百忙之中將他的寶貴DIY經驗分享出來,真的非常感謝。
如果各位網兄還有任何疑問,請大方的直接貼文將問題說出來,相信能夠得到讓您滿意的答案。
小弟想起之前bchsieh兄之前有提到環形變壓磁干擾很大的問題
我假設一個電箱>>器材中間需要10米電源線的環境
電箱>>8.5m電纜(psocc之類次一級的線材)>>環形隔離變壓>>1.5m電源線(香堡)>>器材
vs
電箱>>環形隔離變壓>>8.5m電纜(psocc之類次一級的線材)>>1.5m電源線(香堡)>>器材
我看大家都是情境一的排插使用模式比較多,如果是情境二加在專線的源頭,讓變壓遠離器材,不知是好是壞?
電箱
>>8.5m電纜(psocc之類次一級的線材)>>環形隔離變壓1>>1.5m電源線(香堡)>>器材
>>8.5m電纜(psocc之類次一級的線材)>>環形隔離變壓2>>1.5m電源線(香堡)>>器材
vs
電箱
>>環形隔離變壓1>>8.5m電纜(psocc之類次一級的線材)>>1.5m電源線(香堡)>>器材
>>環形隔離變壓2>>8.5m電纜(psocc之類次一級的線材)>>1.5m電源線(香堡)>>器材
怕太亂大家看不懂,其實我更想討論的是上面這種數位類比切開成雙迴路的配置(比較像是教授那種配置),變壓放前放後的差別
此篇文章於 2020-08-02 06:16 PM 被 henry1266 編輯。
-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enry1266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8-02, 06:16 PM
#5706
 作者: pawaslider
請問Higuma大
Daphile有辦法做到像Jplay那樣的雙機播放,並且像Jplay那樣功力倍增嗎?
小弟試了一台舊筆電灌Daphile,比單機Win10+Jplay好聽,就是不曉得能不能再更好?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Redmi K30 Pro 發送
pawaslider兄您好
Daphile也可以像JPLAY一樣雙機播放的,而且Daphile雙機化後聲音的確會再提升的。
雖然小弟目前只有使用Daphile單機播放,不過日本音響BLOG主他現在系統就是Daphile雙機。
他在BLOG中提到Daphile雙機的設定方式其實相當簡單,就是接DAC的的Daphile的Media server設定為internal
而控制播放的Daphile的Media server設定為External並把IP指向接DAC的Daphile就可以了。
PS:另外提醒一下pawaslider兄您的站內信箱已滿,所以小弟沒有辦法回覆您的問題。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8-02, 07:00 PM
#5707
-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8-02, 07:51 PM
#5708
 作者: tetsuka
pawaslider兄您好
Daphile也可以像JPLAY一樣雙機播放的,而且Daphile雙機化後聲音的確會再提升的。
雖然小弟目前只有使用Daphile單機播放,不過日本音響BLOG主他現在系統就是Daphile雙機。
他在BLOG中提到Daphile雙機的設定方式其實相當簡單,就是接DAC的的Daphile的Media server設定為internal
而控制播放的Daphile的Media server設定為External並把IP指向接DAC的Daphile就可以了。
PS:另外提醒一下pawaslider兄您的站內信箱已滿,所以小弟沒有辦法回覆您的問題。
感謝您的提醒,我已經將站內信稍微整理了一下,應該可以使用了。
Daphile雙機有機會我一定會試試看,目前只是用一台舊筆電裝起來,但比起win10+Jplay單機已經明顯好一些,看來
雙機非常值得期待!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awaslider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8-02, 08:07 PM
#5709
上週幫忙對於PCHifi有興趣的同事裝了一台電腦,本來目標是華碩的ROG Strix Z490i-gaming,但中國的售價和台灣差距實在大到買不下手,而H470的主機板中國都還沒有現貨,所以轉往B460晶片組下手。
List
M/B:ASUS ROG STRIX B460i-Gaming
CPU:i5-10400F(SRH79)
PSU:Corsair AX1600i
SSD:Intel 705p+545s
RAM:芝奇幻光戟
本來沒有抱很高的期待,也想說入門先聽個響,過陣子要升級雙PC播放的時候再來組一台好一點的Audio PC。
沒想到在我的系統測試了一下,竟然比我前幾年裝的技嘉Z170 Gaming GT+i7 6700K要好上一截!
目前我自己的Audio PC使用的PSU也是同樣的AX1600i,所以前幾年老的中高階主機板很有可能都比不上
現有的中階主機板,那麼使用雙PC播放的成本可以一下子降低很多,我也準備兩台都更新了!
還有,華碩的主機板在做系統微調的時候,比起技嘉的主機板要穩定而且方便很多很多。
在微調記憶體時序的時候,到了不開機的瓶頸時,技嘉主機板會直接黑幕給你看,而華碩的主機板則仍會開機跑
safe mode讓你調整到可以開機進系統的程度,所以想在BIOS玩一些花樣的樂友,強烈推薦華碩主機板喔!
此篇文章於 2020-08-02 08:13 PM 被 pawaslider 編輯。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awaslider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8-02, 08:45 PM
#5710
其實我現在比較推AMD+X570的平台XD
然後AX1600i實在太貴了,我下次要換應該會選
海韻TX-700 fanless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iguma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