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蘇老師的回答
因為我現在是有使用線性電源接在 HUB的DC輸入端,但是提升感覺並不是太顯著
所以說我應該要將線性電源的另一端改為 Type A 的母頭,然後接在 USB電源分離線的電源輸入端?
那我還需要再外接線性電源到 HUB的DC輸入端嗎?
我看到 YU-audio有類似的產品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203159262834
似乎可以請他們訂作線性電源端<-->TYPE A 母頭的線?
可列印查看
謝謝蘇老師的回答
因為我現在是有使用線性電源接在 HUB的DC輸入端,但是提升感覺並不是太顯著
所以說我應該要將線性電源的另一端改為 Type A 的母頭,然後接在 USB電源分離線的電源輸入端?
那我還需要再外接線性電源到 HUB的DC輸入端嗎?
我看到 YU-audio有類似的產品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203159262834
似乎可以請他們訂作線性電源端<-->TYPE A 母頭的線?
其實,我最近的實驗證明了一件很簡單,但大家可能有點忽略的事實
每一個人手頭上的環境與器材的不同,對於電源的需求與改變的感受度其實會有些差異
由於我用USB的器材只有一個03USD,DAC 是吃電池的 PCM-D50,耳擴直接使用隔離變壓器
先說明以下的結果是『比較出來的』,並不是一接上就知道好壞了
1.USB沒有外接任何電源的情況下,狀況果然是最差的,些許的NOISE,些許的毛燥,高低頻與音場些許受到壓抑,不耐聽。
2.USB+HUB 與外接原廠的HUB電源,比1的狀況好了一些,而且量感增加,但毛燥增大,且中頻些許肥大,重點是音色變了!!!!
3.把4A 的HUB 電源換成 IPAD 2A,毛燥明顯大幅降低,但量感有些許的變小
4.把EXPRESS CARD 插上外接IPAD 2A 電源,全面小幅向上提升
5.將IPAD 2A 換成 5A 的線性電源,我個人覺的和4的差異很小,說白了沒有感受到這線性電源的價值
實驗結果與蘇老師的方向是一致的,足夠而且乾淨的電源是非常重要的,但由於我的電力需求量小
所以外接的線性電源對我來說,成效就沒有這麼的大,但也有一種可能是,因為我的耳擴是管機
對於外在的改變比較沒有這麼的靈敏。
請 psycho 兄務必撥冗讀一下 drunkenlife 兄這篇文章.
http://records2ear.blogspot.tw/2011/...g-post_17.html
我想請 psycho 兄幫忙探究的是 drunkenlife 兄這句話:
"無論是USB或1394,都有條地線與電腦的地線相接,好讓二者的相對電位相同,以便數位訊號傳輸時能夠正確辨認其意義。"
(其實我也看過其他DIY前輩提到這件事.)
個人想DIY一條USB電源分離線很久很久了, 但對於該不該把 "從電腦來的USB電源的GND" 以及 "從外接5V電源供應器來的GND" 接在一起, 以滿足 drunkenlife 兄的敍述條件, 一直沒有定論. 我不懂電, 總覺得這應該是必要條件; 但如此一來, 從 "電腦USB電源的GND" 傳來的可怕電腦雜訊又該如何隔離處理呢? (用電容濾除?)
如 psycho 兄所述地使用 "電源與訊號分離地非常非常徹底的『USB電源分離線』", 看似簡單, 但會不會有判讀訊號的問題? 會不會有潛在危險性? (會不會東西就是這樣燒掉地?) 我覺得可能需要真正懂電學, 懂USB介面的人出馬澄清一下. 以解小弟迷惑.
Psycho兄,
其實應該找的到您欣賞的唱片公司出的Studio Master高解析檔, 我陸陸續續買了一些, 但倒是沒和16bit/44.1kHz的檔案比過, 或許您可以試試 (付Studio Master的錢, 所有不同quality的檔案都能下載, 還有不同檔案格式(flac/alac/wma/aiff/wav/mp3/aac/ogg)可供玩賞:o)
http://www.qobuz.com/qualite/Studio-...I1E%3D#results
有趣的是, 有不少檔案是24bit/44.1kHz, 同廠牌不同時期發行的錄音取樣率也可能不同, 互相比一比應該很有趣
(Alxxx, AEXX, Cypxxx, Zxx Zxx Txxxxxxxxxx等等都找的到)
這段就是一般的數位線,比照正常線材的推薦就沒錯了!...:D 一般來說,類比訊號線聲音正確的,同廠牌同等級的數位線也應該一樣。我除了ESPRIT STRUCTURE之外,較低價位的線是首推ORTOFON線材;大著膽子毫無試聽的情況下就向音逸網購了一條 ORTOFON數位線,結果....當然完全賭中了...:D
例如新買了一條萬隆的純銀數位線,當然價位低一截輸得理所當然;不過明顯發現萬隆線高頻一樣正確、低頻卻是嚴重渙散;小喇叭可能查察不出,大喇叭就破功了....:P
所以我敢賭:GERMAN HIGN-END線、STAGEIII線、AUDIOQUEST線......應該都是正確的!...:)
不要叫我老師啦!....:P
因為我現在是有使用線性電源接在 HUB的DC輸入端,但是提升感覺並不是太顯著 ==> 沒錯!這是CP值太低的做法。
所以說我應該要將線性電源的另一端改為 Type A 的母頭,然後接在 USB電源分離線的電源輸入端? ==> 完全正確!
那我還需要再外接線性電源到 HUB的DC輸入端嗎? ==> 我測試過,可以說沒有差異,甚至可能反而退步....:P
似乎可以請YU-AUDIO他們訂作線性電源端<-->TYPE A 母頭的線? ==> YES!該廠商忠實針對我提到的缺失改善,所以我敢全力推薦他們的超值商品....:D
咦?你的第3......你到底是使用什麼HUB?看起來是HUB品質太差、4A的電供也品質太差的特殊情況耶!IPAD充電器的聲音『的確』會減小毛躁感。不過,也許你使用石塊或鐵塊把4A變壓器狠狠壓緊,效果就會很類似喔!....:)
依你的情況,我的確懷疑是『管耳擴』之故;原本耳機的『全頻段暫態反應』就比不上喇叭了,也因此不需要太大的能量(安培數?);而管機比起晶體機,也有類似的走向;所以.......你的管耳擴不會是單端三極管吧?那情況會更明顯!
還有,你是使用我給的『殺音響』錄音來測試吧?如果使用耳機卻沒有被雙鋼琴第二範例2P-2.WAV震得耳朵發疼、高音尖利,那就真的是耳擴或耳機有修飾了喔!理由也很簡單:我使用過耳機聽LP,不到一分鐘我就落荒而逃:耳機把LP雜音搞得像用針刺耳膜一樣不舒服!因此我的殺音響測試中,高頻能量感太強的音樂,都會發現這種殺耳機的現象。
我完全不懂電學,這部份也要專家出來解釋啦!....:D
說到這裡,YU-AUDIO 向我表示有站友向他訂購USB分離線時提到燒機問題,我得再次向大家掛保證:yu-audio正在販售的usb分離線對不會燒器材啦!我用過三種不同的分離線,每種都燒過一次或以上,所以不是線的問題,是VL810晶片的BUG啦!
這兩台 HUB 是透過 PTT BBS 耳機板之團購而買的,現在應該沒了....:P
5V/10A有兩個電源出口,一個接上YU-AUDIO 針對本電源接口的 USB 分離線,接在電腦到 HUB 之間;從 HUB 到 03 USD,是使用 07220708 設計的電源分離轉接座,中間夾上一段 AUDIOQUEST CARBON線,電源端再接到 5V/10A的另一接口。這樣子搞懂了沒?....:)
我原先推薦過 07220708 自行改裝的 NEC晶片延長線,可是,跟體質太好的 USBGEAR HUB 相比,還是輸了,所以最後使用上述方案....:P
因為線性電源很貴我不敢賭低A數的,所以我第一次就是使用就是使用到5V10A,而且我的經驗是:同樣是5A,交換式電源會比線性電源『暫態反應』好很多!所以使用線性電源千萬別省A數....:P
而1A不必測試了!使用交換式電源,就可以發現 4A >>> 3A >> 2.1A 或 2A >>>>>> 1A。當然了,要小心其A數標示是否確實,還有,有些電源偷料嚴重,外表看不出、聽了就知道....:)
我看過這篇文章中提到接地問題的段落了.....:)
LSP000 應該想歪了,因為這些資料『通通不是』設計正確的『USB2.0』分離線最需要的正確知識。我猜原作者原文本來就不是談種事,所以只談到最基本的+、D+ 、D-、-;真的這樣設計,不是USB線拒吃外接電源、就是USB2.0音效卡偵測不到!....:D :D
至於正確設計.......一方面這是我與 07220708 及 YU-AUDIO的共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老實說我根本聽不懂他們的解釋,不敢輕易亂寫免得你們照著做錯會死得很難看耶!也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花780元買一條YU-AUDIO的分離線啦!我己經驗證過沒有問題了....:)
沒了!這是叫我別再考慮,直接衝 HDSPe AES....
我整理一下接法,如有錯誤請 psycho 大 提醒
使用線性電源,兩條.Yu-Studio USB 分離線,不用07220708 設計的電源分離轉接座(這個可以跟 07220708 大購買嗎?)
1.PC 跟 USB HUB 端
a.Yu-Studio USB 分離線 TYPE A 紅色公頭,接線性電源轉成的 TYPE A 母頭,不連接 PC USB 埠
b.Yu-Studio USB TYPE A 黑色公頭,接 PC USB 埠
c.Yu-Studio USB TYPE B 紅色公頭,接 USB HUB
2.USB HUB 不外接電源
3. USB HUB 跟 03 USD 端
a.第二條Yu-Studio USB 分離線 TYPE A 紅色公頭,接第二孔線性電源轉成的 TYPE A 母頭,不連接 USB HUB
b.Yu-Studio USB TYPE A 黑色公頭,接 USB HUB
c.Yu-Studio USB TYPE B 紅色公頭,接 03 USD
別緊張,直接上亞馬遜買就好了啊!我是因為英文太差,無法直接買.....否則早就買了!...:P
使用線性電源,兩條.Yu-Studio USB 分離線,不用07220708 設計的電源分離轉接座(這個可以跟 07220708 大購買嗎?) ==> 看他要不要賣你.....:P
完全正確!引用:
1.PC 跟 USB HUB 端
a.Yu-Studio USB 分離線 TYPE A 紅色公頭,接線性電源轉成的 TYPE A 母頭,不連接 PC USB 埠
b.Yu-Studio USB TYPE A 黑色公頭,接 PC USB 埠
c.Yu-Studio USB TYPE B 紅色公頭,接 USB HUB
2.USB HUB 不外接電源
3. USB HUB 跟 03 USD 端
a.第二條Yu-Studio USB 分離線 TYPE A 紅色公頭,接第二孔線性電源轉成的 TYPE A 母頭,不連接 USB HUB
b.Yu-Studio USB TYPE A 黑色公頭,接 USB HUB
c.Yu-Studio USB TYPE B 紅色公頭,接 03 USD
怪不得!乖乖跟 LALLY去團購那台鐵殼HUB吧!....:D 而且很多兩光的HUB附贈的兩光電源,也許可以輸出4A,但是電源品質非常差!這時就會發生輸給IPAD 2.1A的下場。我果然全都猜中了....:P
再者,原來是 COLIN的機器,又猜中了...:) COLIN追求的聲音跟我的走向應該在『音色的正確性』這角度『相差極大』,不過音場、定位的角度應該相差不大,怪不得你的聽感會如此特殊!...:P
不過,從你的描述,顯然你還是部份偏好『舒服的聲音』,這不是不正確喔!只是我認為便宜音響如果追求順耳,極難不會造成音色正確性有問題。所以我的推薦往往完全不考慮這種需要,真的需要,那就得花大錢了!....:D
像 07220708 應該是比我更起肖的肖仔,他可以忍受的『不舒服但正確的聲音』大概比我還要可怕...:P
07220708 大 電源分離轉接座 願意賣我嗎?
USB HUB 等 psycho 大 測試後,來決定買那台,HDSPe AES 離我越來越遠了
測試 RAMOS 記憶體連續
一開始我大膽假設 RAMOS 一開機就把整個作業系統載入記憶體,空間應該是連續的
經過這幾天測試,證明假設是對的,但實際載入音樂檔,還是有可能發生離散情形,
這是為什麼呢?假設一個磁區有100個叢集,音樂檔需佔50個叢集
當你把音樂檔複製至磁區內,它不一定從第一個叢集開始佔用,當第一個佔用叢集
小於50,此時音樂檔是連續的。當第一個佔用叢集大於50,後面不夠放叢集,跳回
第一個叢集開始佔用,此時離散情形發生,越多檔案叢集佔用越複雜,越容易離散
測試過程,也發現覆蓋同檔名檔案,第一個佔用叢集會固定,依我實際情形來說明
我習慣把音樂專輯,整理成 CDImage.wav ,當我把它複製至磁區,假如第一個佔用
叢集是20,此時記憶體空間是連績,當我再把其它音樂專輯覆蓋 CDImage.wav
記憶體空間也會是連績,因為第一個佔用叢集還是20
最後我選擇的作法是;把 VHD 分成 NTFS、FAT32 兩個磁區,第一次複製 CDImage.wav 至 FAT32 磁區後,重組一次把第一個佔用叢集
調整為1,之後都直接覆蓋 CDImage.wav,及可確保連續性
http://115.com/file/dptr5mwt# RAMOS.7z 有更新請重新下載
目前為止,測試過最頂級的 USB HUB:
USB 2.0 的,使用NEC晶片:
http://www.amazon.com/Metal-7-Port-P.../dp/B004ESP144
USB 3.0的,使用VL810晶片:
http://www.amazon.com/4-Port-Industr...d_bxgy_e_img_b
而 USB 3.0 >>>>> USB 2.0 毫無疑問!....:)
再次強調:
第一、目前市上沒有任何USB 3.0發燒線,所以我是使用 2.0 的線與頭來測試的,換句話說,使用 micro B頭的 hub通通不適用,一定得使用正常B公頭。
第二、沒錯.....你絕對沒有猜錯!!我又把這台最頂級的USB 3.0 HUB燒掉了,正在送到國外原廠處理中....(blush) 所以,『敢』使用 USB 3.0方案的,皮繃緊一點!...:D 這次幸好事先拔掉 03 USD,所以03 USD活下來;但是HUB上事先插了一隻隨身碟忘了拔,所以跟著燒了....:P
我確信 VL810 晶片可能真的有電源處理的 BUG 了....8)
呼,好不容易全部看完,很累,由此可見樓主撰寫時的辛苦,在此先行致敬。
基本玩法要接近,討論起來才有意思,我有01USD(舊版)和 03US(光纖改同軸,加裝龐r的數位脈衝變壓器),使用NEC晶片的USB-HUB外接線性電源,播放器也是JPLAY,所以整串看下來很有親切感,當 然玩法和想法不會完全相同,這樣才能互相切磋,如果一群人玩法完全相同,那麼裡面肯定多數都是笑顰的東施。
一如前述,我有03US,記得去年剛入手時,接上PC才聽一首歌就感覺能把01USD甩出幾條街,光纖改成同軸後音質變得更好,不過03US的類比基本是垃圾,不提也罷。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要不要升級到03USD,根據樓主的看法,03USD能大勝03US,可是二者均為20萬門FPGA,當然03US的DA對數位輸出會有負面影響,但是影響有多大,很不希望03USD到手才發覺和03US相去無幾,那就有點傷腦筋了。
另外還看到網友提到新版的01USD也是20萬門FPGA,和對岸數碼多的說法一致,這樣豈不滑稽,01USD和03USD擁有相同的數位運算能力,那麼01USD除了少了數字變壓器外,還有什麼不一樣呢?不知樓主對此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不吝賜教。
USB2.0 線材只有 GND 接地線,USB3.0 除了 GDN 接地線外還多了 GND_Drain 數據線接地線,少了數據線接地線,再加上大A數電流,會不會就是造成數據晶片燒毀的原因,所以用上USB3.0分離線會不會就不燒了?
這邊有一篇文章可參考:
http://www.123456abc.com/patent/2008/200820235807.3.pdf
USB 3.0的hub比較好聲,也許不是VL810晶片比NEC晶片好,而是USB3.0設計的訊號傳遞方式。
首先 lolo網友是不是 myav 那位 lolo586(數字記不住?)網友,第一個提出中國樂明dac被包裝成高價dac與改裝03 us的光纖頭的那位網友?那我得先謝謝您了!就是您那篇改裝03 us,我才下定決心買下 03 us再送交rendzaw去改裝....:D :D :D
這裡的問題很簡單,我之前簡略講過,再講清楚一些如下:
因為 FPGA 是可程式化的晶片,因此觀念上它是軟體而不是硬體,樂之邦公司要『故意』讓03 USD的軟體比03US、01USD更高一級是非常簡單的事。JPLAY就是證據,從 2.X 到 4.X 經過0次以上改版,我每次都確認改版後的聲音比舊版『更正確一點』,同理 FPGA 裡的程式很可能就會像 JPLAY 一樣....:P
因此rendzaw一直問我可不可能單買樂之邦裡的晶片?我都說絕對不可能!人家貴的從來都不是裡面的xilink晶片,而是晶片裡的軟體。
所以我也己經確認了,雖然我非常推崇rendzaw的音響改裝實力,但是他辛苦改裝的 03 us,還是在『音色的正確性』一下子就被 03 USD 踢到外太空,而且我確信差異絕對不只是晶掁提升的原因,我個人是很清楚可以辨別:裡面的軟體一定不一樣!
如果樂之邦沒有出 04 USD,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們目前最正確的軟體就是在 03 USD裡面的了...:D
我誤導高醫師了....(blush) 你引述的原文是指鐵殼USB HUB,不是 HDSPe AES....:P
音悅的服務我非常滿意,要買 HDSPe AES 一定會向他們買,才不會累死自己地去買水貨自找苦吃....:D
基本上測試完畢,原先03US能把01USD甩出幾條街,03USD雖然沒把03US甩出這麼遠,不過1條半還是有的。說實話,聽過03USD後,03US根本不想裝回去,當然也不需要反覆測試,一聽就能分出高下。
我只把03USD接在AV系統上,首先是放電影,惡靈古堡2中眾人避入教堂,然後大戰怪物的那一段,全碼DTS音效獲得前所未有的震撼;隨後是演唱會,Celtic Woman-Songs from the Heart中的Amazing Grace,從城堡上方傳來蘇格蘭風笛的前奏,差點把我的魂都勾走,隨後是4位愛爾蘭女歌手的演唱,我有一位耳朵極好的小兄弟,每次在我家欣賞Celtic Woman,都問我能不能分辨出幾位女聲的嗓音,我始終聽不出來,現在換成03USD後,終於一耳了然,TMD下次來,看你還神氣什麼?
樓主最強調的正確性,在03USD身上展現無遺,我原先不太喜歡Celtic Woman-Songs from the Heart中四位女聲清唱的Danny Boy,總覺得底氣不足,聽起來渾身不舒服,改用03USD後完全改觀,宛若人間天籟。其他的感受還很多,就此打住,反正結論都一樣,03USD絕對超值。
還沒有接上二聲道系統,純在AV系統,03USD就已經讓我神魂顛倒,等明天接到靈敏度強過不只數倍的二聲道後,驚喜的程度只會更大。我相信03USD勝過普通的錄音卡如RME9632是絕無問題的,只是不知和m2tech hiface EVO相比的結果如何?樓主有沒有可能搞到PK的資訊。
哈哈!儘管開玩笑沒有關係,我的分寸很大的.....:D :D :D
我上述引述的前兩段文章,看得我爽到了骨子裡!我的『正確性』因為自己只懂古典音樂,從來不敢奢談其他類型音樂是否有相同現象。沒想到 lolo 你全部幫我證明出來了耶!我以後敢宣稱『正確性』的現象是普遍科學事實了....:D :D
我正是從這個現象發現到,四仟元級的樂明DAC使用 PCM1794A,當然比它好聽的 TDA1541A老DAC不知有幾千萬台;但是,如果耳朵直接濾掉所有音響性,只留下比較 PCM1794A與TDA1541A晶片性能的聽感,那就會發現電腦性能所反映的『音色的正確性』是零與一的差別,四仟元的1794隨便就會幹掉幾十萬元的1541。只是,必需極端地忍受便宜DAC的各種音響性能嚴重不足,那真是只有像我這種變態耳朵才受得了!....:P :P
因此我當初就不想賭 HIFACE,因為電腦性能>音響性能的音響器材,一定會發現FOOBAR2000是極難聽的播放器,怎麼會FOOBAR2000+HIFACE會一片叫好?該不會是有加料吧?我一向主張越沒有音樂素養的人,做出來的音響器材越可靠;這表示他們的產品不會為了音樂性的主觀而喪失科學性能。當初會賭樂之邦,正是人人都說他們技術底子強,而沒有人說他們有豐富的音樂素養,所以,賭了!
目前為止是賭對了,01 usd > hiface。至於 evo,看起來『似乎』是在 HIFACE的電腦性能基礎上,增強更多音響性能,當然跟我的路數不合了;所以我賭了,不去測試....:P :P
當然這都只是猜測,實際的聽感要問真正玩過的發燒友,看看誰願意出來幫大家測試了!...:D
昨晚測試03USD測得太入神,結果把每週一晚上9~11點必看的MOD影集Law and Order給忘了,很冤。:(
對岸的耳機俱樂部有一個PK,是三款都在500美元左右的USB音效卡:Stello U3、Hiface EVO和audiophilleo2(AP2),其中EVO搭配的只是普通的交換電源,PK的結果有點語焉不詳,大體看來,應該是U3最差,AP2最好,但是由於EVO只搭配交換電源,所以EVO和AP2之間的高下很難評定。可惜沒有人加入03USD,大概是看不上眼,並且03USD的價格只有這三個的1/3,萬一音質相去不多,豈不是很沒面子?:D
這里有一篇,但是比較 01 usd.
usb轉同軸比較(m2tech HIFACE KECES mus-155 樂之邦01 usd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6&pagenumber=0
ps: rendzaw 有改 03 usd 嗎? 不知效果如何?
上網時,亂逛看到的,原來 USB 3.0 接頭還有 USB 3.0 Powered-B
http://stor-age.zdnet.com.cn/stor-ag.../1621771.shtml
太狠了吧,INT202很貴耶!....:D 而且又要學習如何玩1394HUB與分離線....:P
還好啦!...:) 因為 03 USD『的確在音響性能』比不上其他『音響產品』。我故意買一台使用TE7022L爛晶片的 TARALIN-X2,就是因為其內的用料造成的音響性能極佳,但是晶片造成的電腦性能很差。結果果然!如果播放錄音加料的錯誤唱片,X2 就有可能贏過 03 USD。
我們都喜歡並偏好 03 USD,這是因為 CAT 是完全有別於傳統音響的全新路線,造成很多CAT燒友早就超越了音樂性還是音響性這種『老爭論』,而進入了『電腦性能』與『音響性能』這種高級HI-FI的爭論了。其中,以我這個討論川串來說,大家無形中都偏好電腦性能而願意相對犧牲音響性能,因此對於觀念比較沒有這麼『基進』(左派社會主義用詞!)的CAT玩家,有可能對器材的評比標準會跟我們相差很大的,等一下就可以舉例說明。
所以未必是怕丟臉啦!有可能只是無法分辨 03 USD的性能取向而己....:)
1、rendzaw 己經侵佔我的 03 usd 不肯還了!鬼才知道他到底改得如何?
2、我看過 myav 這篇,正可以參照我上述回應 lolo 的內容成為最佳舉例。
從電腦性能來說,01 usd > hiface與uc192 > mus-155,如果重視電腦性能,排名應該非常明確。其中hiface為了成為『好聽』的音響商品,其實聲音有加料,因此如果是更瘋狂的電腦性能執著者,應該會把uc192>hiface。
但是以音響性能來說,mus-155 這個 KECES的產品反而是我最認同的,聲音應該最平衡、最豐潤,動態也最大。不過這是指『直接上電腦』相比較,如果使用本討論串針對 01 USD音響性能不足的USB解決方案,早就把MUS-155全面狠狠踢出外太空了。
因此我用這個例子來舉例,說明學會了『把電腦性能與音響性能分開』會有什麼全新視野。我大膽假設,喜歡在這裡看我唬爛的同好們,大家應該無形中都學會了這個判斷習慣才對....:D :D
我連上去看了,沒有你說的東東啊?到底是什麼很好奇耶!....:)
不過該不會是MICRO B的 USB 3.0 電源分離線吧!這種東東早就有了,只是使用 MICRO B頭我無法亂搞,所以放棄.....(blush)
psyco大我有個疑問,如果哪天無線傳輸風行起來,您覺得AP分享器的好壞對聲音會有影響嗎?
把文轉過來
USB 3.0 Powered-B连接器(接受端)USB 3.0 Powered-B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增强供电型接口,它主要用于设备和设备之间,在物理尺寸上兼容Standard-B。下表是USB 3.0 Powered-B连接器的引脚定义,其中的1~4pin是兼容USB 2.0的Non-SuperSpeed部分;5~9pin是USB 3.0 Standard-B新增的数据引脚,其中包括一条信号回归地线,而VBUS供电和电源地线仍与USB 2.0共用;10、11pin则是Powered-B专有的部分,通过增加一对供电连线来将+5V输出提高到1A(相当于分摊了电流,减小阻抗)。
http://115.com/file/anrnz1u4# 完整的網頁
不好意思看到"無線"兩字就想回應一下.
您的問題寫得很簡單, 所以回答起來會有廣泛的結果.
Wireless AP/Router的優劣的確會影響聲音, 無線的品質來自於用戶是否對無線有概念, 類似首先要知道居家要用的頻段是哪種, 2.4GHz or 5GHz? 即便是5GHz到底哪channel會比較乾淨( less noise), 光要選擇採用哪種頻率就會傷腦筋不用說到後續的安全性加密等.
用無線的最大特色就是使用者還得有troubleshooting的能力, 類似平時OK怎現在品質不好要花時間去find the root cause.
無線的最大好處就是方便不用線, 除此無一是處, ethernet隨便都是Giga bps而無線僅不過是百Mbps甚至極低, 最大的特色就是不穩定, 而這不穩定最後便是影響聲音的關鍵.
多謝,我看懂了!原來只是 USB 3.0 B座 或 B頭的最基本定義而己啦!....:) 我要求 YU-STUDIO 開發 USB 3.0 電源分離線,可是他說目前市面上沒有 3.0 的頭難以製作.....;(
想污走我的 03 USD 以為我不知道?賠我兩萬元來!!伍仟元是03 USD,一萬伍千元是『精確預測03 USD>>>023 US』的算命費......:D :D
這個問部份回應在下一篇。基本上任何 AP的好壞與供電一定都會有強烈的影響!.....這是玩CAT一定會很累的宿命。因為它們都不是設計成為HI-FI音響而做,會出什麼鬼問題只有我們發燒友才會知道與計較,到時就會發生『AP的好壞』甚至不等於『該貨品本身的好壞』的怪現象。
例如主機板,任何電腦玩家都不會強烈力推技嘉的,只有我們這CAT玩家才會知道,不使用技嘉就是找死....:P (P.S. 再次強調,CAT是只推技嘉,但是汽車則是強烈反推薦代理PEUGEOT的寶嘉,絕對反推薦...:P)
schung320 的專業分享非常棒!.....(clap) 但是我要補充另一個角度:
從USB分離線的製作,可以知道任何USB線都無法徹底隔離來自電腦的『共地雜訊』;PCI-E 的音效卡問題更大;而無線網路是至今唯一可以保證沒有任何物理上的『電腦共地雜訊』之傳輸方式。也就是如果相信電源是音響之母的話,那麼無線音效卡反而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但是,無論理論上怎麼說,都得看成品的實際聽感才是重點。結果我從實際聽感看來,這些什麼 usb、pci-e還是有線或無線,不是真正重要的問題。真正重要的問題,是播放軟體,再來是OS,然後是CAT。OK,決定前三者後,後端如果選擇無線,OK,有線、USB、PCI-E都是垃圾,一定要刪除免得造成干擾。同理,後端如果是USB,其他三個就是要被刪除的垃圾。其他亦然。
目前為止,至少在我測試過的所有CAT音效方案中,音效卡的界面最不重要,最重要的一定是上述三者的排名。也就是說,使用JPLAY派+CAT或高醫師派CAT+OS4.0,就算使用幾仟元的各種界面的音效卡,都可以全面幹掉使用FOOBAR+隨便OS+隨便電腦 直入 DCS DEBUSSY或其他更昂貴的 DDC,歡迎買得起MSB的燒友來挑戰這個預測!....:P 我敢如此預測:如果敢使用 FOOBAR+隨便OS+隨便電腦(安裝一大堆BT啦、藍光啦、防毒啦的髒電腦) 直入 MSB 的 USB端,有可能會被我們辛苦研究的JPLAY+CAT+5000元的03 USD 直接幹掉.....:D
因此我現在傾向建議大家,不要去管音效卡的界面,先把播放軟體與OS的問題徹底解決,才能考慮界面的好與壞,甚至可以完全不必考慮....:D
那麼你會問為什麼我只使用USB?理由太簡單了!因為USB是目前最便宜最超值的方案,單單2000元的 01 USD,就可以讓所有兩萬元以下的各種音效界面通通跪下去了....:P 如果我的CAT預算是五十萬元,你們就會發現我可能不會只玩USB了....:)
當然了,這個『超值』的定義還是基於我對音響堅持的『正確性>>>>>>音響性或音樂性』的獨特立場,如果燒友們沒有我這麼瘋,還是希望聲音要『悅耳一點』,不要那麼『躁』。OK,原先我認為可能要十萬以上才合格,現在找到一個簡易方案了:
第一,一定要使IPAD,而且嚴禁IOS 5.0,一定要使用 IOS4.X,因為IOS 4.X 的 IPOD程式之 AIRPLAY 的聲音才是正確而且好聽的。因為我剛好有兩台IPAD,一測之下直接吐血!
第二、沒錯,使用四萬多元的 La Rosita Zeta,連 dac 都不必買了,而且我掛保證它的dac絕對合格。
舊版的ipad可當成不用錢,所以這是一個全套CAT含電腦含DAC只要四萬多元的方案,還算便宜的啦!而且保證絕對沒有躁感,聲音的正確性還算合格,日後有很多聲音更正確的升級空間(至少要花一萬元)。正是這個經驗,讓我知道無線串流真的有優點!應該就是徹底隔離來自電腦的『共地雜訊』。
但是要談正確性嘛...... La Rosita 的老闆只好去掐死 JPLAY作者了,因為JPLAY一出,天下無敵,目前沒有任何播放軟體比JPLAY更正確;因此JPLAY如果不支援 AIRPLAY,我大概很難認為 La Rosita 的正確性可以跟樂之邦這種便宜貨相提並論,而且只能說相差太多了....:P
你們看,音效卡本身、走什麼界面....完全不是重點,重點是播放軟體與OS,連同樣是IPAD內建的播放軟體都可以相差那麼多,我肯定 IOS 5.X版的音樂播放程式,會把La Rosita 從黃金變成垃圾,非常誇張、非常離譜....:P
老實說,我實在非常非常期待 JPLAY 能支援 AIRPLAY,不過我想以 MAC的半封閉式架構應該非常困難了。
有的,光華附近一定有,已經有人DIY了,建議趕快去買6月號的電腦王雜誌(PCHOME的姊妹刊物),裡面有USB3.0線的完整教學圖文(請看這篇---土砲戰隊:手工訂做USB 3.0機殼)
以下節錄其部分內容 :
請看腳位定義
http://www.flickr.com/photos/8008732...in/photostream
割開USB3.0線材,請注意塑膠電線顏色,與腳位定義圖是一致的,可直接找出哪一條線接哪一根接腳
http://www.flickr.com/photos/8008732...in/photostream
USB3.0接頭與線材購買地點及價錢
http://www.flickr.com/photos/8008732...in/photostream
USB3.0接腳名稱解說,定義及用途
http://www.123456abc.com/patent/2008/200820235807.3.pdf
想到又有一個很有趣的議題.....如果CAT本身因預算無法走全線性電供
那麼
不錯的SATA線+ 3.5吋硬碟 VS USB供電分離(使用USB母轉DC母)+5v變壓
器給 2.5吋硬碟 ....似乎很難說誰會比較好誰會比較差 [:D]
想請問一下版友手邊有 AMAZON 鐵殼HUB的版友
USB2.0版及 3.0版的變壓器各是5V 幾a的呢?
因USB2.0版鐵殼hub 無法單插訊號端及DC端~ 必定要插主機版上的供電端才能工作
因此小弟的想法是...
有沒有可能這樣接.
鐵殼usb 2.0版----->原廠DC變壓器插市電
\
\
\------>USB 分離線---------->主機版
\
\
\------->USB母頭轉DC線--->DC變壓器接市電
但是..就怕兩顆DC變壓器會燒掉HUB
據說USB 3.0版的主機版端可以不用插電~那就比較單純買顆大電流(A)輸出的
變壓器插就好
USB2.0 4A USB3.0 1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