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聲音的技術很容易參考模仿
但到達自己要求的境界則是一條可能永遠走不完的漫長道路
這時候有的人借助神兵利器
有能力的人也可以自行嚐試研發替代用武器
wei123wei123兄是有能力的人
祝您早日成功!:)
可列印查看
改變聲音的技術很容易參考模仿
但到達自己要求的境界則是一條可能永遠走不完的漫長道路
這時候有的人借助神兵利器
有能力的人也可以自行嚐試研發替代用武器
wei123wei123兄是有能力的人
祝您早日成功!:)
音響愛好者
或許應該以成為一個所謂"唱片演奏家"而自我期許!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
首先要對於音樂和音響重播效果之間的關係有相當的了解
換言之是了解到自己想要追求的聲音是如何?
多多增加自己的欣賞經驗和認識程度
和器材的升級與調整功力的進步一樣重要!
對於有志於此道者
少數運氣好的人很快便找到自己要追求的聲音
而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一個自己都不太清楚的境界
有追求就有失落
但一定也會有所收穫
每個用心去追求音樂與音響的人都是一個令人敬佩的唱片演奏家
不管追求的是怎樣的聲音或是能不能到達自己所要的聲音
只要在能力範圍內去盡量努力
就會得到相當的成果
而心靈的成長
伴隨音樂經驗和軟硬體認識的增加
和硬軟體的升級和數量成長是一樣重要的
願喜歡音樂和音響的人都能得到他們想要的喜悅
願大家最初的感動永遠都在!
記得聖嚴法師說過:
需要的可以要
想要的不一定要
世人的迷情往往是:
需要的不多
而想要的太多
例如音樂
到底要聽過幾個版本才可以?
例如音響
要多少頻寬解析和動態才夠?
每個人的需要不同
但想要的可能永遠不夠
轉移注意力
別一直盯著某個環節不放
放下他 面對他 接受他
慢慢就能超脫了
我覺得整套一貫的系統和整套的調音方法和用具
不失為一個超脫的好方法:)
需要的不多
而想要的太多.......
=======================
有時會讓想要變成需要;(
在一個發燒到不行的周末家訪陪同行程之後
獲益良多
沉澱之後做一點個人的心得記錄讓大家指導一下...
音響方面:
1.音響的調整還是要以"平衡"為首要!只要能夠自然不過於緊張,樸素直接中帶有自然的甜美韻味就能又好聽又耐聽...吸音和抑震雖重要但絕不可過量...
2.動態大常意味著高頻很好..但是低頻也要好才會有真正好的高頻...例如阻抗和增益絕不是愈大愈好...還是要平衡才會好聽
3.世上再貴的東西也沒有完美的!莫迷思於價錢和品牌..要訓練好自己真正會"聽",調整時才不會迷失打轉..
4.聽完好系統之後耳力提升,是調音的好時機!新的調音方法嚐試之後一定要微調喇叭擺位找回和空間的平衡!擺位沒問題時試著可以從前端再找到更多更平衡的訊息,那調音的方法便是有效!
5.如果不想再亂花錢就好好調喇叭和前端的LP或CD即可!震動的控制和空間的微調也不一定要花錢!耳朵才是最有用最貴的調音工具!
6.不管調LP, CD, 或是喇叭擺位, 調對的時候音量會自然變大而音像對比清楚!這就是和盧董講的一樣像照相機的對焦正確!
7.不管機器是否有真平衡, 要以set up一套"真正平衡"的系統為最高指導原則去努力!器材固定了就要用空間和耳朵好好把音像的焦距對準!
8.不管是聽音樂還是玩音響,反正把聲音搞好了一定會很"爽", 這一定是共同的啦!哈哈!:D:D
音樂要動聽要感人究竟要如何辦到?
傳神和傳真衝突嗎?
耳朵被寵壞能退能換嗎?
找出毛病對症下藥
可能常常是"喜新厭舊"症!
有時候想想
您的震動控制"微調"治療法是一種省錢之道
我的買唱片解渴真的是飲鴆止渴!(sweat)
偏傳真的系統有點像歷史!人事時地物為真,情節卻難讓人感動!
偏傳神的系統有點像文學作品或小說
明知是虛構的人物和情節
卻常讓人感動不已!?:)
音響在於"擬真"!
但為何成為經典的卻常是"虛擬"故事情節卻感人的作品呢?
因為又要真又要感人實在是難啊!
難於製作
一般普羅大眾又難於親近!
lyyoung兄和何大在討論的課題有"理性與感性"的意味!!
其實二位所說的,在玩音響聽音樂裡,是早已存在的問題;但也都沒甚麼是正或反的!!
玩音響和玩超跑最不同的地方是:
玩超跑是顯性的,兩方在跑極速或200-300km加速時,不能自己爽就好;因為架上GPS,速度的數字會說話,快慢不是自己說了算!!
玩音響就不同囉...不管怎麼搞,理性+感性(傳真+傳神),器材是自己的,只要自己關起門來聽的爽,誰也管不了你(但自吹"天下第一"就討人厭)!!
因為在家裡音樂是自己聽,不是別人幫你聽!!
之前在承奇時,有個客人買了某牌SP,結果老是在發悶,說哪些朋友聽了之後的各種意見!!
我直接告訴他不要買了,因為買了SP不是自己在聽,是給朋友聽,多大方又悲慘!!
東朋友說東,就調整東;西朋友說西,就調整西....總覺得這位客人聽得很辛苦 ,不如不聽算了!!
不過,被我唸完後,他隔天就付錢了!!:D:D:D
小弟一開始也是要求傳真,
後來會要求傳神,
既然後來已經是自己的系統,應該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去調整,
拋開既有的迦瑣,陸老師的功力已經很高拉,
何必拘泥於那些東西呢,放開胸襟的玩八,
因為無論老師怎嚜弄一定傳真,功力已經到拉,
只是要怎樣符合你的傳神,你也可以自己設計,相信這樣才試玩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因為其實沒有正規的方法可循,小秘技也是因為聲音而調,
大方向是不太會變的。都是聽...
在聽...
感覺...
少了什麼,補之,
多了什麼,少之,
韻味不足,補之,
通透度不足,亦移之(阻泥)。
盡在不言中
0.0
其實我是想要說
求真固然重要但有其窮盡處
傳神比較接近求善求美
相對而言是更重要的
所以以傳真又傳神的角度來找東西比較好
太過偏於傳真的東西
不一定好啦!
有些人不喜歡尖錐或太硬的damping
因為過猶不及也!
陸大
請問那有rok後級的資料?? 3Q 3Q
陸老師 ~~ 想請教您 綜擴 Casipan M series-1 和 Kandy L.3 的差異 除了推力之外 還有比較大的不同嗎 ? 謝謝 (blush)
http://www.roksan.co.uk/(原廠網站,manual上面都可下載)
提醒一下擴大機的推力,瓦數的參考意義其實很低,我覺得就連看價格都比標示瓦數準:P
瓦數的收放能力才是造成控制力的原因,狂輸出大瓦數沒有意義的。
andy兄說得不錯
標示瓦數有時僅供參考
連續功率輸出的能力和大電流與否有時才是能否推好喇叭的關鍵!
有的喇叭吃大電流比吃大功率重要!
Kandy屬於超值的平價Hi-fi機種
意在讓一般人都能入手
可說是Hi-fi音響入門級中的best buy
Caspian系列屬於超值的中價位"Hi-end"系統
音質上的要求更高
可以說是中階系統中的best buy
不管Kandy系列或是Caspian系列
音樂帶來的感動是一致的!!
但是"愈高階的系統愈有更接近現場前排的感覺"
S/N比和形體感等等音響性會提高
但會做機器的人不管高低階的風格和味道上都會一致
低階器材也應該能聽得出設計者獨有的風格
所以到最後就是預算的問題
當然預算夠的話選上級機通常是不會錯的
不管是電源的供應和零件的選擇上線路安排上等等都會比較沒有妥協
音質和推力各方面都會更上層樓!
感謝 andy 兄 和 陸老師的指導 ~~ 因為那天音逸黃老闆那兒 剛好沒有 Caspian 可以比較 參考 所以 才有此一問啊 (blush) 其實比較想了解的是 音質上的走向是不是會稍為有所不同(主要是這點上的差異處 :*)
老師可以幫我看一下Audio Refinement CDP,
CDP入口處,是否有貼一塊布之類的,是貼在哪裡阿,聽老闆說那是法國人的秘技,
貼多大貼在哪個位置,有空也來試試看。
小弟玩得是CEC皮帶傳動CDP,小弟的CDP皮帶已經被我改成矽膠皮帶,已經很有味道拉,
小弟的老LP也是皮帶傳動,但是小弟住的地方玩LP不太方便,都是博客來購物,
之前也是用直驅傳動的CDP,發現ROKSAN也是類似皮帶傳動,
讀取的架構還是關鍵,LP的的確好聲,但是小弟樂於挑戰自己調音,這才是小弟的最大樂趣。
無論是喇叭還是CDP,小弟還是最愛自己調整。
KNOW HOW 和自己玩聲音似乎比較長久,
也比較不花錢。
黃老闆回答了
原來是RCA輸出端子用膠固定吸震
這個方法您應該已經很清楚才是
最近我把壁插上下螺絲鎖緊(用久發現有點鬆)然後再上不乾膠
蓋板上下左右四點用不乾膠固定
兩邊螺絲上緊但不過緊(以免變形導致插座凹入)
插頭周圍不乾膠拿掉但有確定插緊沒有接觸不良
我發現之前摸壁插蓋板會發熱(可能是接觸不良或是包住的散熱不佳)
整理之後不會熱了
機器也都工作更正常!電壓更穩定!連同壁插的液晶電視畫質都明顯感受進步
這個源頭的穩定和避震不但有效而且更有助於機器使用的安全和壽命!很不錯!
小弟可以分享的是LP有人聽起來也是像CD一樣,有的是類似直驅傳動一樣,
http://mcmarktw.googlepages.com/004
CEC已經具足這些條件,一般的CD機,是直接由馬達帶動因此產生了馬達聲,
因此失去了那種古老的皮帶傳動的感受。
然而最新的CEC TL0mk2,他連雷射讀取頭都是用皮帶傳動,
但是聲音如何小弟就不太清楚,因為價格已經貴的不像話。
小弟那台CDP有成軸有皮帶,
http://www.6moons.com/audioreviews/cec2/53.html
另外小弟是改用圓形矽膠皮帶,相信這也是好聲的關鍵,
引用下列網址:
http://tw.f5.page.bid.yahoo.com/tw/a...2?u=fzzjou9655
皮帶部份: ---以圓形矽膠皮帶傳動.--- 至於皮帶傳動方面, Mr. Fletcher發現若使用一般扁平橡膠皮帶傳動時, 馬達所產生的震動會以脈衝的方式, 藉由扁平皮帶傳到轉盤上面. 因為平面皮帶以較大面積與轉盤接觸, 並因橡膠材質不夠柔軟無法吸收能量. 而圓形矽膠皮帶則因與轉盤接觸面小且較柔軟, 對於馬達震動的吸收能更為順利!
(小弟不是這台,是另一台XR,因為我買過新的CEC 33XX-R,如果跟這台是一樣的DA,聲音就不太行,解析、動態、細節、韻味、真實,這是小弟追求的,音樂甲蟲會選CEC 33XX來當改機是有原因的,小弟比較傾向用那樣的DA系統)
新的CD軟體在像PSYCO老師推薦的FY/SOLITICE新的錄音動態之大,無庸置疑。
還有那德國轉錄ACH...聲音也很好,
小弟弄起來已經覺得是LP,如果說轉錄到CD跟LP是一樣的系統,
只是說有一個問題雷射光的讀取,
是會隨著系統的背景而改變,會有繞射跟散射,但是對於光波的判別也是01010,
在我看過CDP讀取道理之後,是覺得會少了一點炒豆聲,因為他是用紅色雷射光讀取。
新的電腦系統,數碼系統跟電腦一樣是檔案,聲音是儲存在硬碟裡面,
一樣也是有液態成軸的硬碟,聲音也是很好,
但是小弟雖然也是有很多APE的檔案,但是已經沒有那個玩味的感動。
小弟家這裡有那種電腦設計師他裝的桌上型電腦幾乎無聲拉,大約跟15吋螢幕一樣大,
小弟也可以弄成那樣的聲音,但是為什麼不弄,因為就是常常轉歌太快,都不能從頭聽到偉,
失去了聽音樂的初衷。
個人淺見,小弟玩得方向已經算是改音調整的方向,
小弟連喇叭都拿來自己改,零件一動
聲音自然會改變是不變的事實,
小弟目前的喇叭也是類似YG的類同軸,只是內部吸音棉跟其他都自己改造,
已經快跟WESTLAKE設計師說的一樣,都自己動手試試看,
可怕的動態跟細節,都是自己處理,
我看過一些國內喇叭廠商也都是自己調音,內部的棉是吸音還是擴散,其實也是有一定的規律,
高音跟低音也是可以自己調整的。
比較新的感受是YG的系統是比較新的感受,因為他的動態跟細節更接近真實,
他幾乎沒有用填充海綿,用空氣當阻泥,聲音是比較通透的,
也許是年輕的設計師的關係,所以他在廣告中強調他在動態幾乎沒有失真創下業界第一,
雖然是他是用自己的軟體調音,
小弟建議也可以用FY/SOLISTICE的做為大家調教的新方向,
因為老師已經是大師級的人物,可以換換個方向,
小弟漸漸能體會PSYCO老師說的頂級錄音是怎樣的感覺,
因為錄音也是一直在進步,雖然小弟大多數是EMI FRANCE的CD,還有五大廠的音樂,
偶而聽聽這些發燒級的CD,也許更新了自己對音響的改觀,
新的錄音好處來自---動態、解析、細節,這幾個字是李氏音響老闆呈述他對真實聲音的感受,當然還有韻味跟感動。
當然是小弟這個年紀的關係,相信在下個世代已經會變硬碟時代,
老味就留給我這種喜歡細細品嚐的客官巴。
PS:只是這台已經被我修正過,一般的CEC聲音實在是不好,聲音都是需要改造,
才能達到那種真實的感覺。
田兄自己的產品哦???........
不是歌樂帝嗎?:P:P:P
是田兄為客人設計製作的盤座
雙層結構避震合板貼皮很費工
他寄給我的照片!:D
Garrad 301+ Fr64唱臂+ Fr66唱臂
很正點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