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hsieh兄,
感謝提供意見
可列印查看
bchsieh兄,
感謝提供意見
最近小弟常上的日本音響BLOG又開始玩一些新東西,我看了之後有點興趣所以就手癢也跟著下去玩玩看。(wasntme)
首先我先從最有興趣的TDK生產的電源EMC濾波器RSKN-2020下手,不過找了一下發現台灣好像沒有入手的管道。
後來GOOGLE了一下發現日本有好幾個網站有在販賣,後來找了一家最便宜的網站購入後再用日本集運方式轉運回台。
http://www.arcs-shop.com/product/5
RSKN-2020主要用途是用來過濾AC電源迴路中的EMI電磁干擾,使用方法是是市電先進入RSKN-2020濾波後再接出來。
我原本有從breaker直接拉了一條220V電直接通電源排插給JPLAY的雙CAT使用。現在我從breaker加了一段短的電源線
先進RSKN-2020後,原本的線路再接到RSKN-2020另一端上就可以了。JPLAY雙CAT的電源經過RSKN-2020的濾波後
果然聲音變乾淨毛躁感降低不少,原本會覺得太吵的音量現在聲音變乾淨後同樣音量就不覺得吵了。
就在我發現以很便宜價格販賣TDK RSKN-2020的這個網站的同時,沒想到日本音響BLOG的版主也同時發現了這個網站。
說實話這個購物網站還真的蠻特別的,裡面販賣的東西大多是EMI濾波、除靜電、磁場隔離的商品。賣家他本身也是位音響
發燒友,他算是把自己對音響的EMI濾波、除靜電、磁場隔離過程中發現有用的東西以很實惠的價格提供給同好。日本音響
BLOG的版主後來陸續跟他買了一些除靜電、磁場隔離的小道具使用後,發現他原本自認已經優化到極限的數位流系統居然
聲音又往上提升了不少。當然看過他的使用心得後小弟又心癢的去下單再買了一點東西回來測試。(wasntme)
第2次購買時小弟購買了日本三菱化學生產的特殊纖維除靜電膠帶
http://www.arcs-shop.com/product/13
還有日本日立金屬生產的電子噪訊和磁力隔離紙
http://www.arcs-shop.com/product/32
最後又加買了一個TDK RSKN-2020回來給音響器材的總電源排插使用
http://www.arcs-shop.com/product/5
我收到貨後首先使用了日立金屬生產的隔離紙在CCHD-957外部時鐘電路板的上下層加了一層隔離紙,然後DT2則是從外部
包了一層隔離紙並將DT2到DAC的USB線頭尾都包上一層隔離紙。簡單處裡完成後開聲測試後,沒想到居然聲音的透明感就有
提升了一些。在確認這隔離紙是真的對聲音有點效果之後,小弟就花了三天的時間慢慢地整理線材。小弟主要是先將AUDIO PC
跟擴大機用的電源線先依購買網站的建議將除靜電膠帶剪成兩條後,在分別從電源線頭尾兩端纏上除靜電膠帶後再電源線頭尾包上
一小段隔離紙。然後其他設備的AC電源線跟DC電源線和USB線及USB電訊分離線還有數位線的頭尾也都包上一小段的隔離紙,
另外鐵殼USB3.0 HUB和網路集線器也都拆開在內部加上隔離紙。最後再用TDK RSKN-2020兩端加上電源線和電源公母頭製作
成一條電源線,取代原本所有音響設備總排插使用的電源線。
在辛苦三天下班整理線材完成後,一開聲後我就覺得我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D
我的系統聲音整個動態跟暫態反應提升了不少,背景變黑聲音透明度跟活生感也都提升了。
最重要的是活生感的大提升讓我很輕鬆的溶入音樂本身而不是在那邊注意細節,當然細節方面並沒有減少還是有提升的。;)
以上小弟的心得提供給大家當作個參考,當然每個人的器材跟環境都不同小弟也不敢保證每個人都能有同樣效果。
還有TDK的電源EMC濾波器RSKN-2020安裝上會有電力安全上的風險,請想要使用的人要自己小心自行承擔風險。
如果有想要嘗試的網友可以請日本代購幫忙或是自行購買後使用日本集運轉運回台灣就可以了。
tetsuka兄您好,
多謝您推薦這些好物。
靜電膠帶應該是沒什麼副作用的產品。
雖然小弟沒用過日本生產的隔離紙,但以3M的隔離紙來說,有些地方用了有效且無負面效果,有些地方用了雖然安靜了,但細節會不見。
而電源濾波器,小弟目前用的是NEC/Tokin的LF-230N,30A的規格,一顆1.5KG。
根據小弟的經驗,這濾波器用在會產生大量電磁干擾的設備上,例如CAT上面能有非常正面的效果。
但如果用在一般的音響設備,尤其是後級,細節會不見。
當初在玩電源濾波器的時候,買了四五種來試,結論就是基本上電流規格越大越好。
但無論電流規格再大,小弟的經驗是放在CAT上才無副作用 (小弟的CAT的電流需求不到1A)。
放在DAC,前級,聲音就糊了。
run幾個月後會有改善,但還是不太行。
所以小弟的想法是,電源濾波器可以試著放在CAT,網路設備,外接時鐘,DT2上面,應該不會有問題。
但從DAC開始的後端,就要仔細判斷是不是會有細節消失的問題。
以上是小弟的一點小經驗談:}
呵呵。果然bchsieh兄真是深藏不露,音響相關大部分的東西bchsieh兄都有玩過。(clapping)
除靜電膠帶既然bchsieh兄說應該沒甚麼副作用,小弟已經準備要大量採購回來幫線材及各式端子頭加上除靜電膠帶了。
至於日立金屬的隔離紙其實主要功能是在磁場隔離方面,如果bchsieh兄有興趣的話小弟可以剪一片寄給您試試看。(blush)
關於電源濾波器方面一般最怕的副作用是聲音起伏會變得平淡,小弟安裝使用已超過一星期目前是感覺不到這個問題。
日本音響BLOG的版主也將他的Spectral DMA-260 S2後級接在RSKN-2020濾波後的插座,他自己的感想是後級經過
濾波之後聲音的力道和爽快感是他這輩子聽過表現最好的。小弟的DENON PMA-2500NE綜合擴大機在經過濾波後,
跟他的心得很接近覺得聲音的力道跟反應速度大增。另外感謝bchsieh兄的提醒濾波器電流上限越高表現越好,難怪該網站
容量最大的TDK RSKN-2030 250V 30A濾波器已經被買到斷貨了。
總之濾波器的使用方式像bchsieh兄說的可能會有細節消失的問題,也有可能像小弟一樣沒那麼敏感聽不出來的人存在。
請大家有興趣的話再自行安裝測試比較看看了。
小弟查了一下日立金屬的隔離紙,的確主要是磁場隔離用的。
不查還好,查了發現不得了。
它的磁導率竟然跟Mu Metal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果然真的是非常厲害的東西。
小弟目前在空間夠的地方直接用鋼板,空間不夠的地方就用Mu Metal。
這個日立金屬的磁場隔離紙,看來是另外一個非常好的選項。
非常感謝tetsuka兄願意讓小弟試試這個革命性的產品,
但小弟最近很難有時間動手,甚至連聽音樂的時間都幾乎沒有。
所以非常感謝您的好意,您還是把它用在您需要的地方。
小弟玩AC/DC濾波器已經大概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RSKN-2020應該算是跟小弟當時玩的產品是不同世代的。
雖然看內部電路都是大同小異,但零件也許已經是不同等級的東西,所以新一代的產品可能真的比較好。(clapping)
另外一個可能是,小弟的所有音響設備全都使用交換式電源,所以比較不怕被互相干擾。
加上小弟後級是D類,電流起伏非常大,所以只要電源阻抗稍微增加,就會有明顯副作用。
所以也許是小弟的設備環境不同,所以會有不一樣的效果。(blush)
感謝 gangster.tank 這個好心的音響狂熱玩家,直接送我這個中和輻射貼片一組兩片了!......(clapping)(clapping)
不過在本黃金雙耳的鑑聽下,答案又非你如願了喔!.......(devil)
這個東東顧名思義就是吸收電磁波,直覺就是會『吸音』,一測試之下,果然沒錯!測試系統是我目前全面香寶寶化的中壢音響室,最近才去STSD店裡吐槽:就算比音質、比好聽,我的中壢音響室也己經明顯大勝一大截了!因為香寶寶線是絕對HI-FI性能的線材,這種東西只會越多越好、幾乎可避免『同質性音染』。所以前端訊源是舉世最正確的CAT + 最頂尖的 AUDIOMAT DAC之下,香寶寶線對我的音響系之提升效果遠遠勝過box店太多倍。原先沒覺得『音質』與『好聽』有那麼大的差距,現在可是相差一大截了。有興趣的同好趁我放暑假快來見識喔!......(clapping)(angel)
也只有這麼可怕的音響系統,鑑聽唱片與音響器材才會變得很簡單。gangster.tank 我的中和輻射貼片共兩片,第一次是dt2貼一片、dt2前的長芯盛貼一片。第二次是兩片都貼在DT2的外接時鐘上,一片貼正上方、一片貼左側邊。兩者聽感結果都一樣。
聽感就是:中和輻射貼片會濾掉一定的背景極高頻雜躁,但是無可避免吃掉了一部份的泛音。用鋼琴的延音來測試就準了:鋼琴敲鍵後按住不放或踩延音踏瓣,都會讓琴音一直持續。這個琴音是由自身發音主波長 + 2次諧波 + 3次諧波 + 4次諧波 +......所構成的。如果是不加料的正確音響,因為諧波結構是正確的,聽起來就是正常的鋼琴聲。如果是加料的音響(配件),就會導致某個諧波變大聲、或者吸掉某個諧波導致另一個諧波『被凸顯』。這時就會出現鋼琴的延音出現不正常共鳴聲。
在我的音響,沒有貼中和輻射貼片,鋼琴的泛音完全正常。
貼中和輻射貼片後,明顯吸掉了一些諧波,導致某個諧波被突顯,結果鋼琴的延音出現不正常的金屬共鳴聲。
要知道,這種『不正常的金屬共鳴聲』不一定難聽喔!說不定還蠻好聽的,但是它毫無疑問是錯誤的聲音。
因此這個中和輻射貼片『又』被我打槍了,但是仍然太感謝 gangster.tank 送我測試,我就貼在手機上了.....(angel)(angel)
(END)
請教各位一下,使用jplay mini播放時是會將音訊檔案丟進ram裡面播放
那改用Femto播放時,是不是就沒有這個丟進ram的做法了?
原来不同麦克风录的声音都完全不同呀,教授,看一下这个这几个麦克风评测,哪个是你觉得比较好的?是正确的声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S18hqLV_N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wS-MV49W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qG7g-SaN0
感謝教授協助測試,不愧是黃金雙耳,聽感非常詳盡!
本來我是貼在交換式電源供應器上,我聽起來也似乎是如此。
甚至連RIP的電供貼上去,RIP出來的檔案也會聽起來動態似乎不足。
後來,我將貼片移往電腦內的電供、CPU上、記憶體、顯卡,發現沒有上述副作用。
(此法是參考bchsieh的電源濾波用法)
基本上,教授證明了貼片確實有在作用,但並不適合用在音響上,這本來就不是為了音響設計的產品(angel)...只是好玩罷了(giggle),也給沉寂多時的討論串帶來一點娛樂話題,還請諸位不要見笑。
除了gangster.tank,還有一個燒到起肖的 tetsuka,連帶我也發燒了!
首先要強調,音響系統走向極緻之後,很多龜毛現象都不是一般燒友可以發現的,而且真的煩死人!gangster.tank的貼片己經很龜毛了,tetsuka的道具更加龜毛,還害我把一個器材淘汰掉......要強調,如果不是這麼極緻的系統,真的不知道聽起來會如何?
tetsuka 的道具如下:
首先你們要知道我很懶的,要我像 tetsuka這種辛苦做法我才不幹!所以我使用比較簡單的方法測試如下:引用:
作者: tetsuka的悄悄話
首先最感興趣的就是『自製的USB除靜電端子頭』,因為最方便。插在 USB 3.0 HUB上,原先是第0孔接USB3.0線、第1孔使用YU-STUDIO USB接地線接新天新地版『小』地盒,第2孔接『自製的USB除靜電端子頭』。
結果,咦?跟 第1孔使用YU-STUDIO接地線接新天新地版『小』地盒 的改善結果接近?不過聽感變化大概只有gangster.tank貼片的1/3,實在很難判斷。但是一直聽到鋼琴的殘響有一點金屬聲,疑惑下把YU-STUDIO接地線拔掉....天啊昏倒!YU-STUDIO接地線因為太便宜,USB頭的等級太低,結果莫名奇妙共振出一點金屬聲??鬼才能注意到這種污染啊!!
結果:『自製的USB除靜電端子頭』應該是正確的,但是USB端子應該越貴(HI-FI)越好!
有趣的是:音響系統一百萬以下,YU-STUDIO USB接地線接小地盒明明是正面的,結果到了現在兩百萬元以上,它的線材品質與USB接頭品質不良,反而導致接地效果變差?這下子知道音響系統走向極緻之後,很多龜毛現象都不是一般燒友可以發現的,而且真的煩死人!煩死了..................
再來是『日立金屬磁力隔離紙』,懶惰的我,直接整片把 DT2與數位輸出線及USB輸入 通通像蒙古包一樣蓋上。OK,來試。
這下子又莫名奇妙了!我原本猜想是這個東東應該有效,結果反而是跟gangster.tank貼片一樣,吃掉泛音因而凸顯了某個細節,造成上述『有一點金屬聲』變得更明顯??這個應該可以斷言不能使用才是。
最後,把『三菱化學除靜電未加工的原始纖維』撕成三大團,一團蓋在DT2的外接時鐘之外殼上,一團蓋在DT2的外殼上,一團塞在DT2的數位輸出線及USB輸入線之間。
結果,不錯!有接地盒的效果,只是改善效果沒有太大。童心一起,把『日立金屬磁力隔離紙』蓋上去。真好玩,兩者是正負相抵,-1+1=0,兩者相加結果等於沒有加任何東東。因而確認了,『三菱化學除靜電東東』是正確有效的,而『日立金屬磁力隔離紙』是負面的。最後,要不要把它安裝成器材的一部份?我懶了!太累啦~~~~~~~~~
唯一被淘汰的,就是運氣不好、非戰之罪的YU-STUDIO USB接地線,看起來要去訂製高階版的才行。
你們看,玩到這種兩百萬等級的極緻音響,有沒有煩死人??
(END)
非常感謝教授願意花時間幫忙小弟測試這些小道具,因為我本身並沒有判斷聲音是否正確的能力。(blush)
日立金屬磁力隔離紙雖然教授判斷對聲音有負面影響,不過在目前我自己的系統上使用後聲音我是相當滿意所以我還是繼續保留使用。
其他網友對日立金屬磁力隔離紙有疑慮的話,小弟也建議您先不用導入系統中。
至於三菱化學除靜電膠帶跟未加工纖維看來跟bchsieh兄判斷的一樣對聲音應該沒有負面作用,教授的測試結果也證明對聲音有點幫助。
其實小弟自行製作的除靜電端子不只有USB端子而已。
附件 32720
既然教授認定三菱化學除靜電纖維對聲音是有幫助的,那麼小弟就準備繼續多自製些各式除靜電端子來使用了。:D
看完最近測試的新道具,讓我想起幾年前也試過一種EMI吸收材,
因為外觀是黑色的薄薄一片,所以當時暱稱"黑豆干".
當時開團的網兄有提供一些數據如下:
http://imgur.com/tvjQeyd
https://imgur.com/5Fr4XyV
其實我也看不太懂這樣是好還不好,只是感覺他影響的頻段是MHZ以上的極高頻,
應該至少不會對音頻範圍產生干擾,然後也許真的能吸收掉多餘的EMI干擾.
所以就跟著團了一片,然後拿去STSD2試,結果.........效果非常顯著,別說放
在機器內還機器上了,光是隔著一段距離放在系統上方的窗戶旁,都有非常明顯
的效果,一下就能辨識出來................只可惜是負面效果XDDDDDDDD.
具體聽感就跟Psycho玩的這兩項新道具差不多,只是可能更嚴重,高頻的泛音結構
被砍掉,聽起來很扁平,高把位音色變得很生澀枯燥.....大概是這樣的印象.所以我
現在看到類似處理EMI之類的電磁波淨化方案,除了傳統的屏蔽+接地外,都沒啥信心.
不過其實也真的很訥悶,明明應該只影響Ghz的頻段,為啥還會對區區幾百Khz以內的
Audio Bandwidth產生干擾,而且還是非常明顯的差異?那傳統的金屬屏蔽又為何沒
這種問題?
P.S 日立金屬磁力隔離紙很明顯就是處理電磁波,只是不確定是遮擋 反射還是吸收,
輻射貼片部分,因為輻射其實也可以視作是廣義電磁波的一種,只是頻段在極端高頻,
所以輻射貼片其實可以想成是針對1000Ghz以上頻段的電磁波處理方案,只是一樣,
不知道是遮蔽 反射還是吸收.
後來我還是把電腦上的貼片全部移除了,聽起來還是不對勁,還是原來比較好,看來真的是不行,哈哈哈。
如果一個貼片都這麼敏感,那其他為了音響而生的產品,用類似的濾波應該也不會太好。
不知道是否離題,想請教教授及各位網兄的經驗,
使用隔離變壓器,以及加超低音的經驗為何?
謝謝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SM-G935F 發送
年初發了一篇平台選擇的文章,之後也確實準備要換Intel的九代系統,但因為一些原因耽擱了
一陣,沒想到4月之後九代CPU就開始一直漲價又缺貨,出於不想當傻子的心理,加上AMD的
新平台大概年中就要上市,離那時也沒幾個月,就真的拖了下來.
之後AMD Zen 2平台於上個月正式上市,各方面表現都相當不錯,於是在觀望一個月確定Intel
依然不爭氣後,我總算是擺脫了朋友們"用嘴換系統"的嘲笑.
一開始安裝完後,是先以1.2V 3.4G進行聆聽,此時尚未開始仔細調整硬體參數,只是先把時脈電壓
鎖定避免動態調整產生的雜訊干擾,以及關閉用不到的元件.出來的聲音怎麼說呢,感覺細微層次的
分離度有更好,但整體聽感是比較缺乏色彩感的,老實說談不上驚豔,甚至有點擔心白花錢了.......
於是接下來的幾天開始慢慢的調整硬體參數,方向依然是追求低電壓下的相對高時脈,並維持幾個核心
時脈的簡單整數關係,最後定案下來的設定是0.85V 3.2G,VDDSOC 1V fclk 1600MHZ,Dram 1.2V
C16-16-16-36 1600MHZ.之後總算又開始聆聽,此時的聲音就完全不同了,透明度與色彩感甚至變的
比之前更好......果然低電壓低噪訊對泛音結構的重現有很強的影響力,然後感謝TSMC的先進製程,讓晶片
能在0.85V這樣的低電壓下跑上3.2G這樣在幾年前已經算是高階CPU全速的時脈,讓音樂的瞬態反應更好,
整體有種聲音更豐富的高級感.
老實說我現在還沒有完全換完,因為想單獨體驗一些核心元件更新的效果,所以我刻意把整個平台的更換
拆成幾個階段,沒想到現在效果就這麼好.....雖然這也是一口氣換最多元件的一步.
順便提供這次的元件供參:
CPU:AMD 3700X
MB: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DRAM:G.Skill 4000C17 16G(8*2)
系統碟:Intel optane 900P 280G
以下是 2015年的文章,結果過了四年讓我遇到了.....(devil)
搬到中壢音響室以來,u3tt都是灌600瓦或1500瓦然後從不關機,至今兩年應該也關機不到十次?
反正三天前就出了問題:因為徹底清掃音響室,完全關機還拔線;清掃完後把u3tt重新接線,慘!抓不到DT2!!
測了半天才發現是DT2到HUB之間的第二號長芯盛掛了,誤以為它壞掉,拆下來;
然後改成 CAT=>第一號長芯盛=>DT2,一聽下之下就是『質感不錯,但是HI-FI性能變差!』,不行!再改成:CAT=> 直接 3.0 HUB => 第一號長芯盛 => DT2;OK,可以聽了,HI-FI性能變差只有一點點點.....,而且極可能是3.0HUB沒有 3.0 ONLY的干擾,反正就是能聽了。
結果聽了兩天,昨天 DT2 又抓不到了!?天啊!兩個一齊掛?檢查了電源與接線完全沒問題啊?只好拆掉第一號長芯盛 ,變成:CAT=> 直接 3.0 HUB => 直接 DT2;喔.....真難聽,不過,也的確發現在兩百萬這麼高價位的音響系統中,HI-FI性能明顯降低時,錄音水準不夠的唱片會有變好聽的傾向。所以得再一次強調:我們使用的唱片水準決定了我們的音響水準,我會變成黃金雙耳就是因為SOLSTICE/FY的錄音太正確了..........
今天早上再一次檢查了電源與接線完全沒問題,使用簡易的5V接上第二號長芯盛想看看壞在那裡,結果,莫名奇妙完全正常了?原來它沒掛,它是熱當了!!??再把第一號長芯盛接上,還是沒問題!昏倒,把兩個長芯盛裝回完整U3TT系統,萬歲!我的聲音又回來了...........
結論:這就是一次熱當機經驗,如果有同好誤以為長芯盛掛掉,請優先懷疑它只是暫時昏倒,休息一天(或一兩個小時?)就沒事了!!
還有,灰塵沒多的音響室如果掃乾淨,聲音有全面變好的傾向??請注意絕對不是賞心悅目的問題!!認識我的都知道我對於整齊清潔一向沒有任何感覺的!!只能說真是莫名奇妙,全密閉音響室兩年累積的灰塵,吸光光後聲音居然全面升級耶!....(giggle)(clapping)(angel)
話說教授,您那還是DDR3系統嗎? 我最近更新系統平台到DDR4,
所以之前的DDR3模組就多出來了,您可有興趣試試?
還是您系統也是用了高階記憶體模組? 記不得了XDD.
或是有其他網兄有興趣?? 多出來的模組是
Corsair CMT8GX3M2A2000C9,雖然不算是最好的
DDR3模組,但相較於一般顆粒還是差異挺大的.
借版面徵一下 " 無極薄膜 MKP 電容 "
前一陣子有蠻多同好在試電容,小弟循線找到淘寶賣家,沒想到這一批被台灣同好買完了,下一批還不確定什麼時候會來。
版上同好如果有多的 600V 1800uF 的 MKP 可以出讓的話,請站內訊息給小弟,先在此謝過。
還需要電容或者數字時代2,數字時代2時鐘,usb分離線。長芯盛 。cosel或者日本等電源的可以找我。都有貨,都包郵
最近回家想要享受音樂的時候,發生了聲音時好時壞的情況,有時候很好聽,有時候很難聽。
後來我索性去BIOS調整記憶體時序,將1.2V CL12-12-12改為1.2V 11-11-11,因為記憶體體質還不錯,不用加電壓就過了。
...結果發生驚人的變化,本來聲音聽起來較髒亂、沉悶、不開闊,特別是髒亂,居然大為改善往細膩、清晰的方向前進,雜亂無序的聲音頓時變得井然有序,且聽聲音的分離度更好。
不得不說前端的影響真是巨大,特別在加了三顆電容以及日本LT3045套件的狀況下更是敏感,老實說我以前對於記憶體的聲音沒這麼敏感,好像是做了這些電源處理才變得敏感。
更期待加了Ian's FIFO套件的DAC了啦!!
前端的影響真是煩死了!(blush)
以下附圖是這幾天認真調教聽感心得,關於記憶體時序部分,其他時序還沒玩,在明顯有差異的部分進行說明,使用ASUS主板,其他品牌主板不曉得是否有相同聽感。
附件 32780
CL、tRCD、tRP:全面提升,包含聲音細膩度、清晰度、分離度、定位、節奏感...,不過我是一起調的,個別單獨調整不曉得,預設15-15-15。
tRAS:影響音場,在我系統裡是決定暖聲的關鍵,若覺得聽起來壓縮且偏暖可以適當調低此項,預設36,在我主板最低28。
tRTP:影響聲音深度,就類似於打鼓打下去,聲音回彈的深度有多深,此項調低可以聽到更深的渾厚低頻,預設9,我最低可以6。
tCKE、tWCL:影響聲音密度及連續性,調低這方面會更好,預設分別6、14。
其他時序待測。
1.2V 4400 C11 1T? 就算是APEX也太誇張了.
還是我哪裡看錯了???
各位如果要玩隔變的話,請試試看環形的隔變,頻寬比EI型的好非常多。
最近又便宜撿了兩個數字時代2,終於又重回DT2的懷抱了,感動。(angel)
請問FIFO問題,FIFOPI、 DAC內都有晶振。I2S連結二者(已知fifo前端無視)同步後MASTER晶振是哪個?
另外 FIFOPI ULtimate 和 mcfifo + mcdualxo 差在哪?
感謝
小弟這幾天在JPLAY的官方論壇上發現在討論MinorityClean這個軟體,使用過的人都覺得聲音提升了不少。
http://www.mics.ne.jp/~coolverse/Min...lean/#download
上面是MinorityClean的官方網頁,網頁中有軟體下載的連結和簡單的使用說明。
MinorityClean是一套日本人所開發的軟體,主要功能是對CPU的暫存器做電位優化降低CPU的工作噪訊。
具開發者的說法可以降低CPU產生的Jitter,不管是聲音或影像方面都會有提升的效果。軟體使用限制需要
64位元的WINDOWS系統且CPU必須支援SSE2指令集,基本上目前9成以上的CPU應該都有支援SSE2了。
軟體下載解壓縮後裡面目前共有I、VI、VII、VIII、IX、X不同版本的MinorityClean,作者說法是請自行嘗試
哪個版本跟自己的系統比較合適。不過目前論壇上大部分的人都改用最新版的X,一般是建議測試I、VIII、X這
3個版本就夠了。
MinorityClean這套軟體只要是用WINDOWS系統的人都可以試試看,因為它是對CPU做優化所以不管使用甚麼軟體
都會有效果。使用方法也可很簡單直接執行檔點兩下就好了,軟體的CPU使用率一直維持在0也使用不到1MB的記憶體。
不過軟體執行後作者提醒大約要15分鐘後效果才會比較明顯,所以要測試MinorityClean的人請這點要注意一下。
目前我是先在JPLAY的CONTROL PC上使用了X版,使用後有感覺聲音背景更乾淨細節更多一點。
這是免費的軟體也不會變更修改系統的任何設定,有興趣的網友請試試看如果感覺有效果就當作是賺到了。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