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08-17, 12:05 AM
#4981
 作者: Higuma
選Z390平台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開始支援原生USB10G,
這點HEDT晶片組還要很久才能跟上。此外Z390搭配的九代CPU相較於skylake-x,
除了1)不支援ECC Ram 2)記憶體通道只有兩條 3)PCI-e通道數量少一倍(大約) 三點以外,
其實已經可視為是同級距內的產品,從i9的產品名就知道。
至於九代cpu的優勢也很明顯,就是一再最佳化後的14nm製程,使得CPU可以穩定達到8C 5Ghz
的高時脈,就SI的角度來說,可以推論它在較低時脈下的訊號品質將會非常優異。
而hedt平台雖然在通道規格上有無可質疑的優勢,但要發揮出這些規格,你得有以下需求:
1)四通道記憶體 or 2)ECC記憶體 or 3)大量高速介面卡 or 4)以上全部
否則其實表現不出HEDT平台的優勢。但就我的認知,以上這些高階規格對CAT系統應該沒有特別的好處,
所以就平台面我比較推薦最新製程技術的Z390+九代CPU,核心原因不是8C/16T 5G或原生USB10G的帳面規格,
而是高頻寬高時脈背後隱含的SI品質。
至於MB選擇,其實一樣是建立在以SI品質為出發點的思考,而剛好overclock的本質就是透過更好的SI來達到
更極限更瘋狂的效能,因此就CAT系統來說,主打極限超頻的產品都是很好的元件選擇。而目前世界超頻紀錄多半
都是在Maximus XI Gene上達成,原因就在於這代的Gene其實也是被定位在極限超頻,各方面的設計規格都是
旗艦等級,在XI APEX遲遲沒有大規模上市的情況下,Gene這張小板反而成了各方玩家挑戰紀錄的利器。
最後補充一下,所謂對記憶體最佳化云云,其實就是採用2dimm設計,因為消費平台的CPU只有兩個記憶體通道,
要追求最佳SI品質自然只能使用2dimm設計,或是像MSI一樣大膽採用daisy chain的結構設計。而如果是HEDT平台,
倒是可以找找看有沒有only 4dimm設計的高階MB,或是MSI一樣採用daisy chain設計的方案,但,有需要嗎?
四通道的CAT?
年初發了一篇平台選擇的文章,之後也確實準備要換Intel的九代系統,但因為一些原因耽擱了
一陣,沒想到4月之後九代CPU就開始一直漲價又缺貨,出於不想當傻子的心理,加上AMD的
新平台大概年中就要上市,離那時也沒幾個月,就真的拖了下來.
之後AMD Zen 2平台於上個月正式上市,各方面表現都相當不錯,於是在觀望一個月確定Intel
依然不爭氣後,我總算是擺脫了朋友們"用嘴換系統"的嘲笑.
一開始安裝完後,是先以1.2V 3.4G進行聆聽,此時尚未開始仔細調整硬體參數,只是先把時脈電壓
鎖定避免動態調整產生的雜訊干擾,以及關閉用不到的元件.出來的聲音怎麼說呢,感覺細微層次的
分離度有更好,但整體聽感是比較缺乏色彩感的,老實說談不上驚豔,甚至有點擔心白花錢了.......
於是接下來的幾天開始慢慢的調整硬體參數,方向依然是追求低電壓下的相對高時脈,並維持幾個核心
時脈的簡單整數關係,最後定案下來的設定是0.85V 3.2G,VDDSOC 1V fclk 1600MHZ,Dram 1.2V
C16-16-16-36 1600MHZ.之後總算又開始聆聽,此時的聲音就完全不同了,透明度與色彩感甚至變的
比之前更好......果然低電壓低噪訊對泛音結構的重現有很強的影響力,然後感謝TSMC的先進製程,讓晶片
能在0.85V這樣的低電壓下跑上3.2G這樣在幾年前已經算是高階CPU全速的時脈,讓音樂的瞬態反應更好,
整體有種聲音更豐富的高級感.
老實說我現在還沒有完全換完,因為想單獨體驗一些核心元件更新的效果,所以我刻意把整個平台的更換
拆成幾個階段,沒想到現在效果就這麼好.....雖然這也是一口氣換最多元件的一步.
順便提供這次的元件供參:
CPU:AMD 3700X
MB: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DRAM:G.Skill 4000C17 16G(8*2)
系統碟:Intel optane 900P 280G
-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iguma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9-08-22, 12:20 PM
#4982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9-08-31, 01:03 AM
#4983
話說教授,您那還是DDR3系統嗎? 我最近更新系統平台到DDR4,
所以之前的DDR3模組就多出來了,您可有興趣試試?
還是您系統也是用了高階記憶體模組? 記不得了XDD.
或是有其他網兄有興趣?? 多出來的模組是
Corsair CMT8GX3M2A2000C9,雖然不算是最好的
DDR3模組,但相較於一般顆粒還是差異挺大的.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iguma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9-09-01, 04:05 PM
#4984
 作者: Higuma
話說教授,您那還是DDR3系統嗎? 我最近更新系統平台到DDR4,
所以之前的DDR3模組就多出來了,您可有興趣試試?
還是您系統也是用了高階記憶體模組? 記不得了XDD.
或是有其他網兄有興趣?? 多出來的模組是
Corsair CMT8GX3M2A2000C9,雖然不算是最好的
DDR3模組,但相較於一般顆粒還是差異挺大的.
我目前是 Kingston HyperX T1 DDR3-2800,應該不會跟你的ram有多麼巨大的差異?懶得玩了,也想等著通通升級成 INTEL 或 AMD 最新的電腦...... 
其他RAM的水準太差的燒友(例如低電壓版的或DDR3-1600以下的),衝啦!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9-09-01, 11:08 PM
#4985
借版面徵一下 " 無極薄膜 MKP 電容 "
前一陣子有蠻多同好在試電容,小弟循線找到淘寶賣家,沒想到這一批被台灣同好買完了,下一批還不確定什麼時候會來。
版上同好如果有多的 600V 1800uF 的 MKP 可以出讓的話,請站內訊息給小弟,先在此謝過。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earflight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9-09-05, 10:13 PM
#4986
 作者: Higuma
年初發了一篇平台選擇的文章,之後也確實準備要換Intel的九代系統,但因為一些原因耽擱了
一陣,沒想到4月之後九代CPU就開始一直漲價又缺貨,出於不想當傻子的心理,加上AMD的
新平台大概年中就要上市,離那時也沒幾個月,就真的拖了下來.
之後AMD Zen 2平台於上個月正式上市,各方面表現都相當不錯,於是在觀望一個月確定Intel
依然不爭氣後,我總算是擺脫了朋友們"用嘴換系統"的嘲笑.
一開始安裝完後,是先以1.2V 3.4G進行聆聽,此時尚未開始仔細調整硬體參數,只是先把時脈電壓
鎖定避免動態調整產生的雜訊干擾,以及關閉用不到的元件.出來的聲音怎麼說呢,感覺細微層次的
分離度有更好,但整體聽感是比較缺乏色彩感的,老實說談不上驚豔,甚至有點擔心白花錢了.......
於是接下來的幾天開始慢慢的調整硬體參數,方向依然是追求低電壓下的相對高時脈,並維持幾個核心
時脈的簡單整數關係,最後定案下來的設定是0.85V 3.2G,VDDSOC 1V fclk 1600MHZ,Dram 1.2V
C16-16-16-36 1600MHZ.之後總算又開始聆聽,此時的聲音就完全不同了,透明度與色彩感甚至變的
比之前更好......果然低電壓低噪訊對泛音結構的重現有很強的影響力,然後感謝TSMC的先進製程,讓晶片
能在0.85V這樣的低電壓下跑上3.2G這樣在幾年前已經算是高階CPU全速的時脈,讓音樂的瞬態反應更好,
整體有種聲音更豐富的高級感.
老實說我現在還沒有完全換完,因為想單獨體驗一些核心元件更新的效果,所以我刻意把整個平台的更換
拆成幾個階段,沒想到現在效果就這麼好.....雖然這也是一口氣換最多元件的一步.
順便提供這次的元件供參:
CPU:AMD 3700X
MB: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DRAM:G.Skill 4000C17 16G(8*2)
系統碟:Intel optane 900P 280G
換了新平台後,我開始不得不認同當年Psycho提倡的轉盤決定論,
原因是朋友跟我借DA去聽,我拔給他之後換上了墊檔用的RC USB
小DA(本來是我接PS4用的),結果表現完全出乎意料的好,但我之前
在舊平台也接上去過啊,明明那時候聽起來很一般說XDDD.
反過來說,也表示我現在USB訊號的品質真的超好XDDDD,畢竟這種
小器材沒有捨麼訊號處理能力,你前端訊號越好他表現就越強.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iguma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9-09-06, 06:00 PM
#4987
還需要電容或者數字時代2,數字時代2時鐘,usb分離線。長芯盛 。cosel或者日本等電源的可以找我。都有貨,都包郵
-
-
2019-09-06, 10:07 PM
#4988
最近回家想要享受音樂的時候,發生了聲音時好時壞的情況,有時候很好聽,有時候很難聽。
後來我索性去BIOS調整記憶體時序,將1.2V CL12-12-12改為1.2V 11-11-11,因為記憶體體質還不錯,不用加電壓就過了。
...結果發生驚人的變化,本來聲音聽起來較髒亂、沉悶、不開闊,特別是髒亂,居然大為改善往細膩、清晰的方向前進,雜亂無序的聲音頓時變得井然有序,且聽聲音的分離度更好。
不得不說前端的影響真是巨大,特別在加了三顆電容以及日本LT3045套件的狀況下更是敏感,老實說我以前對於記憶體的聲音沒這麼敏感,好像是做了這些電源處理才變得敏感。
更期待加了Ian's FIFO套件的DAC了啦!!
前端的影響真是煩死了!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9-09-07, 08:57 PM
#4989
以下附圖是這幾天認真調教聽感心得,關於記憶體時序部分,其他時序還沒玩,在明顯有差異的部分進行說明,使用ASUS主板,其他品牌主板不曉得是否有相同聽感。
2019-09-07_204559_調整時序聽感.png
CL、tRCD、tRP:全面提升,包含聲音細膩度、清晰度、分離度、定位、節奏感...,不過我是一起調的,個別單獨調整不曉得,預設15-15-15。
tRAS:影響音場,在我系統裡是決定暖聲的關鍵,若覺得聽起來壓縮且偏暖可以適當調低此項,預設36,在我主板最低28。
tRTP:影響聲音深度,就類似於打鼓打下去,聲音回彈的深度有多深,此項調低可以聽到更深的渾厚低頻,預設9,我最低可以6。
tCKE、tWCL:影響聲音密度及連續性,調低這方面會更好,預設分別6、14。
其他時序待測。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9-09-08, 12:20 AM
#4990
1.2V 4400 C11 1T? 就算是APEX也太誇張了.
還是我哪裡看錯了???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iguma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