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1ms之內的直接音振幅
http://2.bp.blogspot.com/-iot2PcZmx0...R+mag+high.png
看來與mts家類似( http://1.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high.png )
都是十幾KHz處稍微掉一些,之後又拉高,同樣是波浪狀變化。
看1ms之內的直接音振幅
http://2.bp.blogspot.com/-iot2PcZmx0...R+mag+high.png
看來與mts家類似( http://1.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high.png )
都是十幾KHz處稍微掉一些,之後又拉高,同樣是波浪狀變化。
5ms之內
http://2.bp.blogspot.com/-E7bqDs5OcF...FR+mag+mid.png
200ms
http://4.bp.blogspot.com/-yQy4FB-g_E...FR+mag+low.png
低頻最低的峰值約為30Hz,也與mts類似;
駐波最嚴重的是55Hz,左右聲道很接近;
右聲道80Hz那根也很強,該是右側牆效應;
左聲道一百出頭與二百多那二根可能是同一個原因。
再看相位,
http://2.bp.blogspot.com/-62JNWjCOGN...phase+full.png
二聲道由1KHz開始有差異,通常高音不至於如此
看1ms之內
http://3.bp.blogspot.com/-XaaSeRBA_Z...phase+high.png
右聲道幾乎是平直,左聲道卻緩緩偏移,
mts家也有類似狀況(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high.png )...
難道是分頻電路中的電容老化?
再看impulse response全頻段
http://2.bp.blogspot.com/-F5ufIVL4Sg...00/IR+full.png
http://2.bp.blogspot.com/-zusXy1vnID...R+full+ETC.png
最嚴重的二根是左聲道1ms左右,怪怪...這是啥啊...這麼近的行程差...
另外是右聲道的4.3ms,可能是右側牆。
整體而言,右聲道比左聲道間接音高,一如預期。
中頻段
http://3.bp.blogspot.com/-nXQv2KVNjo...600/IR+mid.png
隱約可看出個低頻的波動
http://2.bp.blogspot.com/-Dw5Nqyu8_q...IR+mid+ETC.png
以相對於impulse本體的振幅來說,其實不算嚴重。
低頻段
http://3.bp.blogspot.com/-tJMlUWXRlx...600/IR+low.png
http://3.bp.blogspot.com/-mQ0c7Ie-yV...IR+low+ETC.png
10ms左右最嚴重,該是牆角效應,綜合背牆、側牆、天花板;
約50ms、100ms、150ms這幾根該是縱向迴盪音。
http://2.bp.blogspot.com/-J17nlcTcKp...00/SF+high.png
直接音如同振幅頻率響應所見,最高頻段略高了些
http://1.bp.blogspot.com/-fwduw_GSnG...00/SD+high.png
左聲道0.8ms那個音很怪...中心頻率約12KHz,實在很高,不太可能是間接音...
其他一波波的間接音大半都橫跨整個高頻段,該是堅硬的物體造成。
http://3.bp.blogspot.com/-8jmmxDyVVQ...R+mag+full.png
駐波峰值大幅壓低,極高頻也補起來
這篇改到吾等樂迷之一去
http://2.bp.blogspot.com/-HXQsJXtyK9...%25BB%25B3.jpg
前天去音悅音響設定好三組喇叭的DRC參數,分別是照片中內側聆聽室的兩對Dynaudio Excite X12、Burmester B25,以及外側聆聽室的Tannoy DC10T。
內側聆聽室這二對的擺法離背牆超過1m,聆聽位置離背牆則是超過2m,
對低頻量少的小喇叭而言,空間效應不大,
因此Dynaudio Excite X12有無經過DRC的差異就不算大,
當然,還是聽的出來差異,行家還是會認為相當明顯,畢竟DRC還有地板、天花板、側牆這三者造成的間接音得修正,
這改善就比較偏向中頻段,低頻段少的多;
校正後,原本已經非常浮凸立體的音像顯得更是真實,這小小的喇叭實在不簡單...
Bumester B25經過DRC後效應就相當顯著,
原本這對喇叭受這空間影響,顯得清晰但整體不太平衡,低音量偏低了,且中頻段鬆散;
經過DRC處理後就相當自然,盡顯其清晰、透明、高解析特質。
來看看校正前後差異
http://2.bp.blogspot.com/-0-ebgk0p8W...R+mag+full.png
至於Tannoy DC10T則是貼牆擺,與B25正好相反,低頻駐波相當嚴重,
DRC校正前後的差異就更大了~
http://3.bp.blogspot.com/-wmNtAQyw3y...R+mag+full.png
音悅的網站 http://www.hifi.com.tw/
地址是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59號
要去之前請先call一下江店長Jackal 02-23928558
音悅現在手上有自己代理的Weiss DAC202,Medea +,也經銷Ayre QB9,
都是列入我的DRC搭配推薦的低jitter好DAC,
想一次聽遍三款DAC搭配DRC的效果?就跑一趟音悅吧~
http://1.bp.blogspot.com/-rLb6HPcTFf...iss+DAC202.jpg
http://2.bp.blogspot.com/-Lhkzz3JqW4...lackSilver.jpg
http://1.bp.blogspot.com/-a9DX1aBFF2...B-9_Silver.jpg
老是貼些測量圖,自己看了也覺得悶...
我想,大家除了這些數據之外,也期望有些更有feel的訊息,
因此,此後會盡量拍些照片,
多呈現一些音樂同好的音樂生活...
http://4.bp.blogspot.com/-owvp2XJGla...2585%25A81.jpg
這是謝先生的新居,搬來還不及一年,拍這照片時已近黃昏,沒能拍出落地窗外那廣闊的公園,雖然樓層不高,但公園實在太大,視野非常開闊,來此的客人想必都會羨慕不已吧~
這聆聽空間,就是個公寓客廳,面積不大,格局也是一般常見的形式,另一側是廚房與餐廳
http://2.bp.blogspot.com/-MYJ3b-MhOg...%25BB%25B3.jpg
座椅之後就是CD櫃,不過當時施做的太匆忙,水泥未全乾,後來全發霉,只好暫時不用。
http://1.bp.blogspot.com/-9u4HecDn5k...2585%25A82.jpg
注意到天花板比較特殊沒?
那是特別去瑞銘找的日本(記得是Panasonic)吸音材料,據說原廠已經不生產了...
座前地板上,原本還鋪著地毯,但高雄的氣候熱,實在不易維護,就撤除了。
認真聽音樂時,還會拉起落地窗的窗簾(當然白天夫人在時,就不敢了...)
我在想
如果能透過DRC在降低空間不利影響之外
再加上模擬出各廠牌的聲音特性
搞不好也蠻有意思的
100%模擬我想是有難度
但(舉例)若能找出為何sonus faber聽弦樂特別容易好聽
而把原有聲底往那個方向去調整的話
這樣聽弦樂就換到sonus faber檔
聽人聲換到ATC檔
鋼琴換到Bosendorfer...諸如此類
或是任何自己喜愛的廠牌特色
對大多數人擁有的表現無法全面的系統或許是個福音
還是我想太多了?
http://2.bp.blogspot.com/-R9SfDxMHk2...2585%25A83.jpg
喇叭是Magnepan MG1.7,如屏風般的體型擺在這空間實在相當悅目哪~
倘若原廠能提供面罩訂製服務的話,改成字畫豈不是更有人文氣息?
謝先生說他買這對喇叭很阿沙力,聽都沒聽過,直接殺去台北找鈦孚朱總,在鈦孚也沒得聽,甚至沒得看,當場就付錢扛回家!
扛回家後,果然沒失望,這喇叭的輕鬆、開闊、自然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唯一不滿意的是低頻...這實在沒辦法,雙面反相發聲喇叭先天的特性...
來看看振幅頻率響應,紅:左,藍:右
http://2.bp.blogspot.com/-JHCMRA96zG...R+mag+full.png
顯然與一般測量所得大不相同,呈現中高頻段比較多,而非常見的低頻段比較多。
如不滿意低頻,可考慮:
1.MyerSound的專用腳架.
2.搭配速度快的超低音.
http://www.myesound.com/
在加拿大報價有含運費,收到匯款才生產,預計至少要等2個月以上才到貨.
真的要有專用腳架方能全面發揮Maggie的實力.
真是重裝備啊...
超低音用在這種例子上似乎不太行...
來看看低頻細部
http://4.bp.blogspot.com/-ez2fhQyaP6...FR+mag+low.png
整體振幅很低,極低頻可達35Hz,這麼大的振膜面積,應該算合理。
但梳形濾波效應非常嚴重,呈現一大堆凹陷頻段。
這圖可以看出來,整個低頻段的振幅都偏低,這就不是專攻100Hz以下的超低音能處理的...
若要外加低音,那乾脆去掉MG1.7的低頻段算了...
分開來看更清楚,
左聲道
http://4.bp.blogspot.com/-v9yJ8J0A0e...+mag+low+L.png
80~120Hz之間大凹,這該會影響低頻衝擊力。
右聲道
http://3.bp.blogspot.com/-x1IN3BOsXw...+mag+low+R.png
也是80~100大凹,而且40~60之間也是,這不只衝擊力沒了,連鼓聲本體都沒了。
這麼嚴重的梳形濾波效應該是源自於雙面反相發聲的特性。
這麼嚴重的梳形濾波效應該是源自於雙面反相發聲的特性。
這些效應也正是我來謝先生家的原因,因為之前DRC在二套MBL 101E MK2系統上的效果非常出色,這類非單面發聲的喇叭受空間影響特別大,正是DRC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前一陣子又在斗六聽過Magnepan MG2.6 (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05/maganepan.html )
因此之前在fjc家測試時就提及有機會想試試Magnepane這類喇叭應用DRC的效果,
運氣還真不錯,fjc的同事謝先生就有對Magnepane MG1.7!
因此隔二天便到謝先生家測試囉~
再來張照片,屏風搭玫瑰,美吧?
http://2.bp.blogspot.com/-y1tGe2Fg4Y...%258F%25AD.jpg
那麼,經過DRC處理之後呢?
左聲道,紅:校正前,藍:校正後
http://3.bp.blogspot.com/-5muWppZTWV...R+mag+full.png
右聲道
http://1.bp.blogspot.com/-cFI6o9cP-W...R+mag+full.png
大致上都補起來了。
校正前另一個缺陷是極高頻段,
http://4.bp.blogspot.com/-1K4gqF_VvX...R+mag+high.png
整體而言緩降,且在12KHz左右掉更多,16KHz以上就陡降。
看相位
http://2.bp.blogspot.com/-lj_ercoROz...phase+high.png
也是類似,看來該是振膜先天的極限,
或許是在這二個頻段的振動模式已非整條振膜一致運動了...
看看DRC校正前後左聲道比較
http://3.bp.blogspot.com/-nbSU7gXQiO...R+mag+high.png
振幅拉平了
http://3.bp.blogspot.com/-PHXn8ZRUqT...phase+high.png
相位差異也小多了。
右聲道也類似。
平面喇叭一般而言,水平的指向性比較明顯,有時候要大角度的toe-in。另外,Magnaplaner的喇叭左右是不同的,高音單體在內側和在外側,聽到的感覺不大一樣。
平面喇叭的擺位比動圈式的麻煩多了。
若是用金屬,或許可以找宜蘭的阿雄,上回獨立森林(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g-post_27.html )用了LALS的Classical 3,他在外面包上一層鏡面不鏽鋼!這功夫夠細吧?
http://2.bp.blogspot.com/-uoMtEDD3MN...less+steel.jpg
若是木料,那就找汐止美聲。
我也在想上面固定在天花板...
SH謝家確實也是大角度toe in。
繼續談高雄SH謝家
當天試聽的結果寫在這篇(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epan-mg17.html )。
主人家當時的感想是
感謝您的分享與6/6日給我在家聆聽從未有的經驗,說實在Bolero或Mutter的 Massenet: Thaïs – Méditation都是我有的CD也聽過許多次,卻從未有當日的音場(指Bolero) 與細節(指Massenet: Thaïs – Méditation),非常感動。也可見空間的影響在平面喇叭是非常大的。
http://4.bp.blogspot.com/-lLxeCK625-...ing+stereo.jpg
http://1.bp.blogspot.com/-jOkrxB0D1o...n-Fantasie.jpg
接著呢,又是很阿沙力的,謝先生就決定要用DRC囉!
DAC就用我推薦的Weiss DAC202(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ss-dac202.html ),偏偏高雄沒有經銷店!
而且七月就要漲價了!謝先生又沒空跑台北一趟...
再一次阿沙力,連聽都沒聽過,就買了!直接請音悅Jackal送到高雄!
於是我跑到音悅去,安裝好一套Mac Mini DRC,請Jackal跑一趟,
這其中的過程,其實並不是很順遂,Weiss DAC202的driver反應比較慢,導致DRCFilter的自動回復功能不正常,只好暫且用手動版本...
Jackal隔天一早往南四處送貨,下午才到高雄,黃昏時打電話來說,Mac Mini掛了!似乎是電源有問題...
啊?竟然有這等事?真是百年一見,連Apple店自己都沒碰過...真是...
當時Jackal整個都安裝好了,DRCFilter也正常工作,Jackal後來對當時聽到的聲音的說法是
DRC處理後,原本雙面發聲的MG1.7聽來就像是單面發聲
就在一切都打點完畢後,突然...Mac Mini就掛了...實在是運氣太好了...
好吧...沒輒...只好暫且用CD player同軸輸出給Weiss DAC202聽,Mac Mini DRC後補...
既然拖了下來,我就順便解決auto recovery這問題後再去裝機,
那幾天謝先生提到
要感謝你介紹WEISS這台機器,這兩天用同軸(RCA)連接X-05與 DAC202,才真正瞭解你口中所謂jitter低的好處------
音像不飄,且深度也深,穩定的聲音讓人聽音樂時的心情也穩定,自然也融入音樂。
要感謝你介紹WEISS這台機器,這兩天用同軸(RCA)連接X-05與 DAC202,才真正瞭解你口中所謂jitter低的好處------
音像不飄,且深度也深,穩定的聲音讓人聽音樂時的心情也穩定,自然也融入音樂。[/QUOTE]
事實上昨天實在手癢,忍了很多天,終於借了一條BNC線連接WEISS的主時鐘給X-05,竟然會好了一大節(尤其是音場),連輸出的頻率改變也有差;再把WEISS平衡線拔給X-05(WEISS僅輸出時鐘)也是同樣正面的結果,連唱SACD也是一樣,看來PLL的做法還是有其天限。
因為有昨天的經驗,看來還是要買一條BNC線。
Weiss DAC202如果接受其他Clock來源就會變成帶有該clock的聲音特質, 可見其非常之中性.
一週後搞定問題,又過幾天謝先生才有空,去裝機。
並且再測量與調整出一組參數給窗簾沒拉上時用(大好的公園景色當然不能浪費囉~)
DRCFilter的GUI上可以切換二種不同的環境設定參數。
我們順便看看窗簾沒拉(紅)與拉上(藍)左聲道的impulse response比較
http://4.bp.blogspot.com/-fk6-pRUY3W...00/IR+full.png
這差異很有意思...5, 9.3, 10.2ms處,似乎是喇叭背波哪...
可能是喇叭背波二次以上的反射吧...
回正題,來看看經過DRC處理前後的差異,重點當然是針對MG1.7這雙面發聲喇叭最大問題,低頻段的impulse response,
左聲道,紅:校正前,藍:校正後(低頻平順那組)
http://2.bp.blogspot.com/-yX91hJe-9n...IR+low+ETC.png
這圖不是很容易看懂,為了比較差異,二者normalize了,因此最高處對齊;
那二條折線顯示一個低頻的猝發音及後續抵達的聲音的能量(聽感)變化,
校正前(紅),猝發音之後,音量反倒又變大,之後才陡降;
校正後(藍),則是一洩而下,並沒有拉高的現象,聽感上最大的差異便是在此。
請問聽感,低頻的衝擊力有找回來嗎?
震膜面積這麼大,量感應該會很足夠?
您說的沒錯。再補充兩點
1:動圈喇叭的輸出的聲壓基本上是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動圈單體和單點聲源接近);平面式喇叭(以及ribbon式的單體)基本上是線形的聲源,聲壓比較接近和距離成反比。
2:動圈喇叭和號角喇叭一直都是主流啦!平面喇叭從以前到現在都是小眾產品(即使是在發燒音響圈裡)。
3:除了古典和爵士外;用平面喇叭聽民謠,New Age,看電視/電影(要加超低音)都很不錯。搖滾的話,前衛搖滾(Yes,Camel,Genesis,等等),民謠搖滾都還可以(只要不要太在意低頻的衝擊)。其實像Led Zepplin的第四張專輯,用平面喇叭聽會有不同的感受呢!您猜我怎麼會知道呢?:o: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