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譜終於量到了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0&d=1323610741
測量時.空間的擴吸裝置全都在位嗎.?
略看是125hz以上.大致是個正負5dB的景況.並不壞.
但把125以下加入.峰值63hz就頗高了.
除非聽小品人聲.其他多少有影響吧..哈.
今天下午一行3人至 River家測量並以DRC校正作比較.歷時3.5小時.
以一位黑膠愛好者.QUAD989喇叭.空間物品極多.猝發響應是當然的好..
可是本身系統的總合表現100多到500左右是大凹陷.
靜電喇叭又是8k多hz以後就陡降特性.可能得注意喇叭背牆的反射面處理..
校正差異是明顯的.所得到的優勢比起副作用的影響.仍然是大得多多..
算是不錯的交流.
再接著回我家.以BD player唱CD光纖給mac mini.經過mac中DRC參數校正.
再以1394餵到 weiss dac 202數位轉換類比.再入我的amp.給cc admonitor唱..
幾番調整過..
唱起小品與室內樂先聽比..媽呀.
優良的dac與調校得當的頻響補正(AQ dg48拿掉).已然好聽..
再將..最令一般系統頭痛的"猝發響應"調整乾淨.
一把獨奏的小提琴也是完整的呈現出一個舞台與整個氛微..
要測量就測高段的吧..哈.
今天下午我和小葉2人去到chsiang的家.
基本上,在測試之前,小葉猜說125Hz以上會有凸峰,我卻說63Hz附近會才有凸峰.
結果,我猜對了!!
原因很簡單,chsiang家的聲音可以說是我家的縮小版,雖說不盡全然,但味道基本就是那調調.
其實,光看50.55.63Hz來判斷其他多少有影響,是要考慮到空間的大小.
在chsiang的家,或許多了一些,但如果在我家,這幾個頻段不稍微高一些,你鐵定罵說沒低音!!
此外,小葉認為還有一個重點,測量的距離是多少??
太近了??
是平常的聆聽距離嗎??
我來說我家的讓大家參考:
1.我平常的聆聽音壓式90-95db左右.
2.但我聆聽距離是4.5M
所以,當我將位置往前移,那可能很多是問題的問題都不存在.
但,那毫無意義,因為我不會距離喇叭只有3M處在聽.
個人認為,頻譜測完,至少告知現有的聆聽空間+聆聽位置的凸與凹在哪裡.
但,那並不代表真的要將某些頻段"補或衰"到足.
能救的當然要救,問題是救太多了,是否也會有反效果?
我不知!!
只是至少,大家一定會認同一點,整個是平整的頻段,鐵定很難聽!!
這點,大家或許可以思考看看!!
後記:
聽完+測完,我還真有點懷疑是否Rockport的喇叭,多少在63Hz會有些凸峰來刻意加強低頻的PUNCH.(我亂猜的)
更...............猜錯就沒面子.................
自己來思考一下:
1. 1Khz以下左右聲道的頻譜幾乎一模一樣, 這有點出乎我意料之外, 但這代表什麼勒?? 我也不知道 哈哈~~~
2. 1Khz~4Khz之間左右聲道變易還算OK
3. 4Khz以上左右聲道差異明顯變大, 似乎可以檢討一下
那隻母狗對我不好.............
我必須認真的說一下
侯兄的聲音確實非常好,調整的用心全部聽得出來! (100%沒話說)
用絕對阿拉伯毛的標準來看
這套系統的低頻本來就是會比其他系統多,這也是侯兄喜歡的口味,但剛好侯兄空間不大
因此多之下還很沉依然沒太大問題,但量就相對其他頻段來說就比較消化不開
若這套系統放在再大3~4坪的空間一定會更完美的發揮
我相信侯兄在聽很多其他系統時都會覺得低頻不夠多!
更
更.....又趁我不在.........
狐狸狗不會歡迎他的........
既然被葉Sir點名, 我就說說我這次的DRC的體驗.
以同樣的CD做音源(試了很多張, 我的印象以Arrau最後的Debussy錄音和葉Sir帶來的Dorian Heartbreak violin encores為主). 有了DRC的效果的確讓我嚇一跳.
光澤, 細節, 空間感和實體感都比沒有DRC好很多, 有點像是CD音源切換到LP.
後來稍微瞭解一下DRC的原理, 覺得也是有道理的.
由於我們的空間固定後, 我們能處理的大概也只有反射音和吸音的部分. 類似的acoustic調整器材是很多, 但很難做到量身定做. 而類似DRC的方式, 是在數位資料運算中, 加入些許(可調, 又是一個可以玩的地方)可以抵銷我們先天空間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例如間接音的抵消.
而且要調整的部分是可以非常精確的, 因為它們是根據你的聆聽空間量測得來. 而藉此消除空間的影響(這是我們發燒友最難處理的部分).
當然, 我還是有疑慮的:
1. DRC還是"處理"了你的content, 這就必須小心確認, DRC的運算algorithm是否有什麼side effect? 以短時間地聆聽來看, 優點是很明顯的.
2. 最後Ken放了一些它來測試用的音樂(比較複雜和高動態的音樂), 這時比較奇怪的是, 我感覺到我的系統動態和透明度出了問題. 可是之前的部分又不至於如此. 我想了想, 或許DRC的修正量的多寡, 其實也考驗了原本系統的能力. 由於我用的是845單端, power本身是有限的. 但在DRC的修正下, 應該加重了他的loading, 使得失真產生. 不過, 這部分待確認.
3. 一個好的A/D以轉換我的analogue訊源.
說實話, 我有些心動. 要不是我主要是聽LP, 我很想來玩玩控制空間變數的這個領域(因為你可以幫DRC的部分當成你的另一個數位音源).
:D
哈,我也要再去拿岩綿與看我那在生氣的馬子
原本以為府上空間猝發響應不錯.DRC搞不好能做的工作不多.過去測過我設計的店家展示間.就發生過此況.就連喇叭擺位隨便一些都分不出明顯差異.
但是昨天也展示了頻率響應這一區塊的校正分別度..誰說不重要不大.?!
簡回應..1.多少會有.但比一般無依據土鍊還是優些.2.昨晚我家測DRC+weiss dac202時也發現到.當校正到超過器材本身性能後都會過猶不及.所以需要調參經驗.3.QA9?
PS..ZZ8 CDplayer真的需要加點油?比起你的LP..哈.
sorry亂加線..
優劣之分可大了..
後一段文是相對性的.我相信很多人搞了很多年也還ㄅ搞清楚..我不久前亦是..現在梢為好一些了.
我們都犯一個通病.
現場明明長(聽)的是那樣.唱片錄下來也很接近那樣.
但一在自家唱起.就變成這樣?自己口味喜愛就蓋過傳真性了.?應該先找出整體的問題點.或是找幾位相關性專業人來給意見.?
指教.
何大和將軍一試便知. DRC比一般EQ可以做的部分多太多了.
不過還是要專家來說明.:D
你好:
不知 DRC 和 EQ 有何差別?
但有些 EQ 頃向 不sweep & correction 頻頻曲線.
DRC 肯定做sweep & correction 頻頻曲線.
其中我要說的是 Lyngdorf 前級聽感, 用戶日本買來, 目的修正地下室空間.
交響樂自然錄音CD, 聽感應是有音場深度, 經Lyngdorf 修正(DSP inside),他K了十組音場,3D 音像變紙片聽感, 不可輕忽 .
他也有 Reimyo dap-777 (Lyngdorf by pass) 但交響樂自然錄音, 聽感就有音場深度.
combination...
Sony CDP SPDIF feed to Lyngdorf 前級.
Lyngdorf RCA output to Taiwan DIY AMP.
Speaker Stella Opus.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3&d=1323752690
chsiang兄提到的Lyngdorf是史坦威喇叭的主設計師, 史坦威全系列喇叭都包含了RoomPerfect空間校正系統, Lyngdorf自己的空間處理產品RP-1(無前級功能)也用的相同的RoomPerfect技術, 從這2篇文章可以明顯看出RoomPerfect系統的厲害!
Stereophile: http://www.stereophile.com/news/052107steinway/
6moons: http://www.6moons.com/industryfeatures/steinway/1.html
這是Lyngdorf的RP-1, 應該是入門DRC很好的產品 (裡面包含麥克風和麥克風架, 所有的量測都可自己來)
http://www.lyngdorf.com/content/view/21/45/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5&d=1323755138
還有麥景圖的MEN220 (這台機器可以直接做A/D和D/A的轉換), 也是用同樣的RoomPerfect技術
http://www.mcintoshlabs.com/tch/Prod...oductId=MEN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