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了?????那我家天篷四個角也是絕版品??(giggle)
可列印查看
今天把喇叭拉離側牆5公分,再toe in一點,在調整之前形體過大,音像在某些頻段會凸出喇叭前方又改善許多,在六面密閉空間,喇叭的擺位差異越加明顯,可惜拉不寬坐不遠,音場規模還是局限了,本來求音場寬大,空氣感豐富,大是大了,形體也變大,得不償失,還是拉近一點好了。
拉寬會形體變大的主因就是距離側牆太近,沒有這個問題的人當然還是拉越寬越好,當然也要能坐更遠。
從聲學來看就是離側牆過近, 第一反射音與直接音到達耳朵的時間差過短, 大腦會把直接音與反射音視為同一來源而造成音量變大, 什麼都不變得條件下形體就大了,
雖然空間已經經過處理, 但是如果第一反射點吸音的位置設置的比較窄, 移動喇叭位置或多或少都會改變吸音的量, 自然造成這種現象
能離遠一點還是遠一點好, 少點干擾, 聲音會更平衡
兩喇叭間的距離, 到喇叭與聆聽位置的距離有個最佳比例, 我自己試驗出來的距離大約是
兩喇叭間的距離為喇叭到聆聽位置距離的85%, 每個人可能不一樣, 但是喇叭到聆聽位置的距離要比喇叭間的距離還要長應該是不會變的
拉到距離一樣甚至是該短的變長, 聲音都會不凝聚, 聽來空空的
Andy可以開班授課了~~~~
擺放寬度跟座位距離沒有一定的,不過脫離不了這個邏輯,需要因喇叭而異,主要是中、低音營造出來的氛圍跟氣勢,大喇叭比較全面,坐遠過兩隻喇叭的距離會比較能欣賞到錄音的全貌,小喇叭需要坐近一點、喇叭擺放很多情況需寬度長過聆聽位到兩隻喇叭的中心點的距離。
喇叭擺放本來就是要取得聆聽位跟這個空間的最佳共鳴點,聽感第一,原因是只有你、音響是你的、空間是你的、時間是你的,你愛怎麼聽覺得好都隨你,理論都是事後為了這個結果來說明的,世界上的科學很多都是事後諸葛的,大多都是先發現現象再去研究如何的。
為你喜愛的找出喜愛的理由,用科學的方式解釋你為什麼喜愛,科學並不一定要拿來說明對錯的,因為找不出理由的現象不納入科學,所以你的喜愛不一定是科學的。
科學與人文通常是對立的。
是的,撞死人了........原因很多,一定要抓著撞死人就是錯的邏輯來看事情,這就是何兄說的武斷吧
不好意思,小弟有時候的形容過於直白,因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一堆專家的話轉化為最直白的話轉述給老闆跟股東聽,這些人沒空聽專家講話的。
恭喜 恭喜 進入了新領域 新的境界 (clapping)
昇級版家訪什麼時候才會有阿~~~~~~~~~~~
*14
問一下,是不是有人跟我借了李明洋跟炫技這兩張CD啊?
找無...(wasntme)
我的達文西密碼是在你那還是將軍那? 快2年了............ ><"
我的李明洋可以借你
我把將軍之前推薦適合拿來測試的CD都買了
*45
誰拿了我的紅色褲褲~~~~~~都兩年了
我上網重買了啦,神奇的密室失踪案。
再這幾天的一直播放,中低頻的問題越來越改善了,貌似喇叭之前是沒run開的樣子,自己就好起來了。
現在在等一些牆面的處理,等聲音弄好會再請大家再來聽差異的啦! 現在是................
新空間要 run in ,而且東西多了聲音也會不同.
李明洋是哪一張阿?????
CD的兇手是小朋友.........他們把CD藏到他們鞋櫃了
應該就是進了音響室,看到地上的CD,拿了就藏起來,這幾天剛好都在聽這幾張。
iphone 5還是不太行~~~~~~~~~
難道是iPad嗎,那這樣還算OK啦~~~~~~~
下星期你有在再去看電影調好沒嘍~~~~
不曉得有沒有設計個門擋......
不然要小心開門, 千萬別打到心愛的喇叭.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