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共377頁 第一第一 ... 136310311111211311411512316321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121 到 1,130 共計 3768 條
  1. #112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從小開始聽古典音樂以來,一直對於人聲的古典音樂如藝術歌曲或歌劇充滿排斥;總覺聽不懂、聽不慣、沒意思......不像鋼琴或小提琴一樣總是千變萬化。

    現在聽了一大堆 Malibran 的黃金年代歷史錄音之人聲唱片(主要是法國與義大利歌劇)之後,卻發現我自己己經莫名奇妙學會了分辨人聲演唱技巧的好壞;開始感受到:原來『人聲』也是千變萬化。

    仔細想想,很可能先前對人聲沒興趣是卡在這兩點:

    第一、不懂人聲的技巧,例如一般愛樂者總愛強調男高音的HIGH C或女高音的HIGH C,但是這些歷史上的歌劇高手卻不在此。

    勉強來說,她(他)們『咬字清晰』,努力讓『語言的韻味』與『音樂的韻味』是完美相乘而倍增的。這就好像小提琴的泛音與雙弦人人都會,但是一跟超級高手富蘭奇斯卡第或Tosi相比,馬上就變成咬字不清的尋常小提琴師......

    使用這種『音、樂分立』的方法聆賞歌劇,完全不必理解歌詞與劇情,就可以輕易感受演唱者的技巧了。

    而過去40年來不喜歡人聲,一方面是聽不懂,更可能是『沒有聽過高手』、誤以為人聲藝術僅僅如此低水準,造成內心隱隱鄙視人聲音樂。聽到 Renée Doria 之後,嗚.....我對不起人聲這個樂器,原來人聲可以如此高明......


    第二、因為不懂人聲技巧,所以欣賞人聲傾向感受卡拉絲式的『戲劇性』。這當然不是錯誤的,但是『戲劇性』是『樂』的層次,是一種主觀的詮釋與感受,聽久了真的很容易無法『更進步』。

    相對的,回到『音』的層次,把『人聲』視為像小提琴一樣多樣的技巧與音色變化、當成一種樂器、欣賞它與樂團的融合效果。ok,又學會了人聲的分辨能力了。


    『人聲』對音響是良藥也是毒藥。因為人聲是我們最熟悉的樂器,所以只要學會分辨人聲的『音色能力』,那麼無論原始錄音再怎麼爛,都可以輕易聽出演唱技巧的水準。不像鋼琴,錄音爛到某種地步,就難以聽出技巧好壞了。

    所以 Malibran 這些超級老錄音,對我來說與現代錄音藝術相比別完全不影響;因為原始錄音再老再爛,演唱者的技巧仍然可以輕易分辨,造成很快就可以進入音樂本身的享受。

    毒藥是,如果人聲聽的是『情感(戲劇感)』表現,那完蛋了。我們對人聲的熟悉度,造成再怎麼爛、再怎麼錯誤的音響,都可以輕易辨認出人聲的『情感(戲劇感)』表現。換句話說,聆聽到人聲的情感表現,無法正確分辨音響的科學性能。

    人聲的唱片可不可以分辨音響的好壞?如果是欣賞該唱片的『磁性』、『渾厚的嗓音』、『嬌豔的美聲』這種偏向情感表現的層面,大概會造成誤判。至於流行歌曲或jazz的人聲要如何判定『音色』的『技巧』,我就完全不懂了.....

  2. #1122
    註冊日期
    2008-02-19
    文章
    246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2 Posts

    預設

    最近又開始聽DG大花版,但是從FY往回跳回ADD甚至MONO的錄音,

    再回來聽DG的DDD,真覺得DG的DDD真的好遜,

    然而從FY調較好的系統再回來聽好的音樂,

    似乎都變正常拉,後來又收了ERATO的大鍵琴,也是一樣很發燒,

    EMI FRANCE也相對的比較客觀,RVG也OK拉,

    最近去聽了國產音響,我才知道我注重的是音響的詮釋,也是傳真,

    進一步要傳神,但是我都沒有聽到,只有在新天新地有聽過,

    注重唱片內涵的調教才是真.


    但是還是要花錢買大花版的貝姆,雖然無法買到一版的,我是想買新的,

    貝姆的莫札特雙鋼琴真好聽,那個大花版的巴哈無伴奏還是比EMI的更讓我喜愛,

    ERATO的巴哈無伴奏LIVE也是很驚人.

    但是聲音還是需要妥協的,需要空間布置的搭配才會好聽,

    我換了窗簾,三明治布的窗簾,換了66公分的大圓凳,聲音比3000的喇叭架更好,

    音響架換成IKEA的,雖然聲音SOSO,但是美感上升.

    投射的角度真的很重要.但是聽了類同軸之後,發現2單體的喇叭,除了聲音夠好之外,

    似乎已經不能走回頭路拉,試問PSYCO的喇叭可以再加重低音嗎,

    如果是畫蛇添足,那我也是囉,ㄏㄏ.

    以上是近來的改變,只能說又進步拉,卻是來自空間的布置的變化.

  3. #112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wei123wei123 查看文章
    似乎已經不能走回頭路拉,試問PSYCO的喇叭可以再加重低音嗎,
    我個人是認為任何喇叭都『可以』加上『合宜的重低音』,不過,這個『合宜的重低音』可能要價是主喇叭的三、四倍價格以上...

  4. #112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為了找聖桑的小提琴奏鳴曲,找了半天無意間找到這張『據說』是發燒片的唱片:


    唱片介紹說(引述自網路):
    Audiofon 的老闆 Peter McGrath 親自錄音,小提琴甜美富有光澤,鋼琴珠圓玉潤,古典錄音的極致典範!

    Audiofon 的錄音一向標榜在堂音豐富的錄音場地中收音,錄音過程中絕對不加任何的電子設備,以最忠實且不減損現場氣氛的方式,將音樂中的感動與演出時的細緻紋理完整地紀錄下來。
    紅色的字體嘛!.....8) 8)

    同樣的耳朵,且先別談『正確』這個有爭議的字詞;『錄音過程中絕對不加任何的電子設備』這句話客觀上總應該是代表『這張唱片絕對不是兩套錄音系統分開錄小提琴與鋼琴、再進行混音』的意思吧?但是,我相信聽得出來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P :P

  5. #1125
    註冊日期
    2008-09-06
    文章
    144
    Thanks
    38
    Thanked 19 Times in 15 Posts

    預設

    psycho兄你好

    我很喜歡李斯特和帕格尼尼的"鐘"

    不知道有沒有推薦的CD呢?

  6. #1126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為了找聖桑的小提琴奏鳴曲,找了半天無意間找到這張『據說』是發燒片的唱片:


    唱片介紹說(引述自網路):


    紅色的字體嘛!.....8) 8)

    同樣的耳朵,且先別談『正確』這個有爭議的字詞;『錄音過程中絕對不加任何的電子設備』這句話客觀上總應該是代表『這張唱片絕對不是兩套錄音系統分開錄小提琴與鋼琴、再進行混音』的意思吧?但是,我相信聽得出來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P :P
    我想他指的是“錄音”,並不代表後製...:P

  7. #112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lackstyle 查看文章
    psycho兄你好
    我很喜歡李斯特和帕格尼尼的"鐘"
    不知道有沒有推薦的CD呢?
    喔......真糟糕,你提到的曲目是我不熟悉的,所以.......

    我聽古典音樂的範圍實在太窄太窄了,真希望可以活一千歲來仔細欣賞....:P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我想他指的是“錄音”,並不代表後製...:P
    你是存心要找我辯論嘛!....

    小提琴形體感太大;
    小提琴高音定位往右移,低音往左移;
    小提琴低音有不正常厚度;
    小提琴的空間殘響有點奇怪(還聽不出是人工還是自然);
    鋼琴形體感小到可笑;
    鋼琴的超低頻不見了;
    鋼琴的超高頻被截掉;
    鋼琴的空間殘響幾乎是零 ==> 這點跟小提琴差這麼多!所以我才說這一定是『兩套』錄音系統分別錄小提琴與鋼琴。

    撇開錄音,小提琴的弓法算是頂級高手,不過音色的細膩度還有進步空間;
    鋼琴是徹底完蛋到爆,比midi還更人工更僵化,不知道是不是被錯誤錄音害的?

    基本上聖桑這首音樂『絕對性』地要求鋼琴一定要與小提琴平起平坐,所以這種錄音方式是保證『愛樂者』永遠聽不懂這首音樂的內涵。

    而要避免上述的錄音缺失,根本不必動到新天新地的頂級唱片,隨便一張 EMI FRANCE的 CD 或LP 都可以做到。當然了,現代錄音的『微動態』一定贏過老錄音,所以這張小提琴的質感可能會贏過EMI FRANCE。

    但是還是不必動到新天新地,上揚唱片行代理的 Harmunia muti 或 Arion,1980以後的錄音,隨便一張都可以把這張打到爆....:P


    當然了,如果發燒友偏好這張唱片的小提琴之質感,那我推薦上面提過的拉威爾當成最佳示範:


    這張唱片錄進了非常豐富空間殘響,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的形體感比例完全正確,定位也精準,2008年的錄音當然樂器質感一定大贏。就算談到演奏技巧,小提琴平手,鋼琴則是大勝特勝贏了十萬八千里。若論詮釋,這張唱片當然可以學會真正的拉威爾而不會誤解....

  8. #1128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你是存心要找我辯論嘛!....
    沒有嘛:P

    我想他說的應該就是指“錄”這個動作,當然他用最純淨的方式錄,也不用太多言詞形容,最好拿來說嘴的,倒是“製”,他可能就要講半天了...:P
    從psycho兄聽出來的狀況,應該是後製上造成的結果吧?!:^)

    其實我相信很多唱片它們的原始母帶應該都有著相當水準,只是整個“製”的流程下來,加上主事者的認知,不管是刻意還是無意,都不復原貌了!:|

  9. #112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恕刪]
    其實我相信很多唱片它們的原始母帶應該都有著相當水準,只是整個“製”的流程下來,加上主事者的認知,不管是刻意還是無意,都不復原貌了!:|
    我比較狠 ,我到是認為原始母帶多半錄得不好!....:P :P

    而老版位的LP,因為本身的頻寬失真與動態失真比較大,所以不容易暴露這種錯誤錄音的問題。

    再者,錯誤錄音錄得再差,只要沒有經過數位轉錄,那麼相位失真基本上不會太誇張,所以造成以它製做的LP聽起來會更佳,因為凸顯相位失真極低的優點。

    到了CD,因為CD頻寛與動態(暫態)都正確非常多,再加上相位失真高太多,造成這種錯誤錄音被CD徹底暴露嚴重缺陷。所以這些錯誤錄音出版成CD時,只好拼命加料,才能掩飾缺陷。

    當然了,拼命加料的結果,就是在高明的音響系統中,一切都輸給了LP;無論是頻寛、動態還是相位全面大敗,造成LP穩穩全面大勝CD的表面現象。

    所以只要老錄音還沒有出版『新轉錄的CD』,我會傾向聽 LP 來避免原始錄音的缺陷;新錄音嘛!太爛的就拒聽了...:P :P

    最近收了一堆天下無敵的指揮與樂團的頂級錄音之LP,都是1950到1970的老錄音;用LP來聽實在太幸福了,只是千萬別給我出『新轉錄的CD』,否則我只好在這裡開賣LP了.....

    這張是我很喜歡的馬勒第四,EMI 英國錄音,不必指望任何老版位CD了,LP一定全面大勝CD:


    如此偉大的音樂、偉大的演奏、偉大的錄音,該不會全台灣玩LP族是我第一個推薦的?:P


    買到這套193X的 Pons 老錄音之LP好開心,結果正面遇到了新天新地的 MAILBRAN....當然輸個一蹋糊塗!老LP千萬別遇到『高手新轉錄的CD』!


    哈哈!我找到巴黎四大樂團中最難找的帕度魯樂團了!!


    雖然唱片是立體聲,但是一聽就知道是成熟的mono錄音。其實無論LP或CD,高明的MONO錄音是可以讓人聽不出MONO、感覺HI-FI到爆的:


    上面這一套我多買了一套,不算是最頂級的HI-FI錄音,但是演奏絕對是天下無敵的馬克維奇與拉慕魯樂團。有那位LP發燒友想要的?競標開始:新台幣500元起標(我才花200多元買的,故意耍黑心 ),或者拿一篇500字以上的聆樂心得來換......8) 8) 8)

  10. #1130
    scs 訪客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黃大新音響室已經開聲拿來電啦,來的時後通知一聲.......:o:o:o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