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共47頁 第一第一 ... 2331323334354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321 到 330 共計 469 條
  1. #321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5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kevintran 兄提到很多,

    但小弟有一些疑問:

    所謂的技術規格是指那些部分或數據呢?

    特別是鋼琴的錄音? 好在那裏呢?

    後製好壞如何判斷呢?
    技術規格(technical spec)一般人看的到的是頻寬,動態範圍等等。

    我有一套DGG的蕭邦

    Tamas Vasary 彈的一些曲子
    年初南部音響展的CD(新天新地幫忙出的)有一首是來自


    在我的系統上,DGG的高低頻似乎都有些不足。Tamas Vasary是很好的鋼琴家,他的蕭邦我很喜歡;但是如果比錄音,那就有差了。

    至於後製好壞在那,就麻煩您去找找Psycho大的文章吧!

  2. #322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en3058 查看文章
    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大家資源不同的問題吧,能在適合的空間播放和調整當然最好阿,不然就得犧牲點什麼,我自己的空間有較為嚴重的低音駐波,那又是我的生活空間,又不想動訊原,那只好犧牲能聽音樂的類型了(這是我個人的妥協)

    我覺得對大多數人來說,能瞭解自己資源的狀況,在限制中得到最好的品質,這樣就很好了,至於好的器材+好的空間,來達成好的聲音,我也很想,只能等賺多點再來處理了

    個人觀感


    所以我說:

    我絕對不反對別人用等化功能.

    但堅決反對用等化功能.



    資源不同的問題?

    不過討論是這樣,

    強調或主張某個想法,

    如有前提或但書最好是先說出,

    不然就沒什麼好討論了.

  3. #323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技術規格(technical spec)一般人看的到的是頻寬,動態範圍等等。

    我有一套DGG的蕭邦

    Tamas Vasary 彈的一些曲子
    年初南部音響展的CD(新天新地幫忙出的)有一首是來自


    在我的系統上,DGG的高低頻似乎都有些不足。Tamas Vasary是很好的鋼琴家,他的蕭邦我很喜歡;但是如果比錄音,那就有差了。

    至於後製好壞在那,就麻煩您去找找Psycho大的文章吧!

    技術規格(technical spec)一般人看的到的是頻寬,動態範圍等等。


    立體感從技術規格看得出來嗎?

    技術規格聽得出來的嗎?

    我的了解有些規格從沒改過,

    有的還標榜用舊機器,真空管器材錄的.


    高低頻似乎都有些不足,但沒有別的勝出的部分嗎?

    其實很多DGG 的錄音棒極了.



    Psycho大的文章很好,但不見得全能當 reference .

  4. #324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5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再補充對幾點“老錄音”的“技術規格”的問題. 我想何大所謂的“老錄音”是泛指“類比錄音”,也就是類比訊號錄在盤帶(因為有一陣子的數位錄音也是錄在盤帶上)上的錄音. 類比錄音的母帶有幾個問題,
    1. 保存:幾本上,每放一次母帶,它的錄音就差一點. 數位錄音沒有這個問題.
    2. playback:盤帶在放的時候,馬達的速度必需要和原來的錄音座一致. 這個很不容易做到. 記得好像Miles Davis的某個錄音在原先發行的時候轉速稍慢還是稍快, 前幾年重發的時候才改過來.
    3. 後製:多聲軌的同步問題,剪輯的精確度,等等.

    數位錄音並不完美,但是老錄音在“技術”上的問題更多.

  5. #325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aipei 101 查看文章
    整篇看下來 幫何大出個聲..

    音樂如果不需要素養,那就沒有名演.名指揮.名演奏家.全部改由日本發明的電子機器人照表操課就可以拉出世界幾大名曲 這樣令人感動

    套用一個做傳統大餅的朋友常講的話,一樣的配方,的確可以用機器大量生產 但是就少了傳統師傅用手工製造的人味

    我私以為,藝術方面,人的因素才是關鍵,別忘了,過度依賴機器,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因為機器也是人因為惰性而生產出來的東西,就像人一樣,沒有完美的人,就沒有完美的機器

    相對的沒有精準完美的機器.
    當聲藝術創作與聲藝術重播混淆後就難以辨明許多事物.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材料,因此無法製造出完美的重播器材.器件,若為完美便無所異,故因不完美而有其異,然其宗不離,不因異而離其宗.

    藝術方面,人當然可毋須過度依賴機器,毋須錄音師等人進行錄音.混音,也可毋須載媒的製作,亦毋須尋求重播器材.器件進行重播,可以選擇場場的現場聲藝術演奏創作.
    未知依賴聲重播器材.器件聆聽音樂的人是否為愚蠢的?欲得這些重播多需依賴機器.

    當欲為聲藝術進行再創作,便已非只為聲藝術重播了.

    也許有人會以例子來類比,如攝影...等,小弟簡言一下若以攝影類比.
    當一位攝影人士進行了攝影藝術的一次創作,為了能趨近於創作內容,我們必須有一個相符重播的器材.器件進行較佳的重播,如此才不易有過多的偏差,易較能貼近攝影者欲創作的圖像.如螢屏等之校色.校正便為能有一較趨於低失真的重播.
    若攝影藝術創作者在一次創作後,其將圖像再進行後製,此為二次藝術創作,即使攝影創作者欲發表的為二次藝術創作後的作品,然此二次藝術創作後的作品,吾人欲趨近於藝術創作者的作品,便需有一較低偏差的重播器材.器件進行重播.

  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7. #326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當聲藝術創作與聲藝術重播混淆後就難以辨明許多事物.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材料,因此無法製造出完美的重播器材.器件,若為完美便無所異,故因不完美而有其異,然其宗不離,不因異而離其宗.

    藝術方面,人當然可毋須過度依賴機器,毋須錄音師等人進行錄音.混音,也可毋須載媒的製作,亦毋須尋求重播器材.器件進行重播,可以選擇場場的現場聲藝術演奏創作.
    未知依賴聲重播聆聽音樂的人是否為愚蠢的?

    當欲為聲藝術進行再創作,便已非只為聲藝術重播了.
    未知依賴聲重播聆聽音樂的人是否為愚蠢的?


    愚蠢?

    哈哈...:^)|-)|(|-

  8. #327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當欲為聲藝術進行再創作,便已非只為聲藝術重播了.

    也許有人會以例子來類比,如攝影...等,小弟簡言一下若以攝影類比.
    當一位攝影人士進行了攝影藝術的一次創作,為了能趨近於創作內容,我們必須有一個相符重播的器材.器件進行較佳的重播,如此才不易有過多的偏差,易較能貼近攝影者欲創作的圖像.如螢屏等之校色.校正便為能有一較趨於低失真的重播.
    若攝影藝術創作者在一次創作後,其將圖像再進行後製,此為二次藝術創作,即使攝影創作者欲發表的為二次藝術創作後的作品,然此二次藝術創作後的作品,吾人欲趨近於藝術創作者的作品,便需有一較低偏差的重播器材.器件進行重播.
    對玩音樂重播者,

    音樂重播本身是不是藝術創作?

    其實一點也不重要..

    這不是我創的概念,我想也不用討論這個,

    比起其他的興趣,

    音樂重播其實是很個人而內歛的興趣,

    這幾年有了網站才逐漸有了小圈圈的交流及分享,

    從音樂重播得到的感動和趣味,

    其實不是圈外人可以體會的.8)

  9.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328
    註冊日期
    2008-04-16
    文章
    84
    Thanks
    41
    Thanked 9 Times in 6 Posts

    預設

    我自己的經驗是,每次音響調整到某一個程度,或者是更換某件更好的器材甚至線材,都會對手上一批老CD有著不同的感覺。

    DG、Decca、EMI、Philips等等都是如此。有的以前聽不出好處,後來音響室增大了、吸音材料增加了,喇叭的音域寬廣了,就愈來愈覺得很多老CD實在非常好聽。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技術規格(technical spec)一般人看的到的是頻寬,動態範圍等等。


    立體感從技術規格看得出來嗎?

    技術規格聽得出來的嗎?

    我的了解有些規格從沒改過,

    有的還標榜用舊機器,真空管器材錄的.


    高低頻似乎都有些不足,但沒有別的勝出的部分嗎?

    其實很多DGG 的錄音棒極了.



    Psycho大的文章很好,但不見得全能當 reference .

  11.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innL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329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5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技術規格(technical spec)一般人看的到的是頻寬,動態範圍等等。


    立體感從技術規格看得出來嗎?

    技術規格聽得出來的嗎?

    我的了解有些規格從沒改過,

    有的還標榜用舊機器,真空管器材錄的.


    高低頻似乎都有些不足,但沒有別的勝出的部分嗎?

    其實很多DGG 的錄音棒極了.



    Psycho大的文章很好,但不見得全能當 reference .
    有些人喜歡聽有真空管“染色”的聲音(我就是),有些人不喜歡. 就像有些餐館號稱“古法製作”一樣,喜歡的人喜歡,不喜歡的人還是不喜歡.

    我想我們對“好錄音”的看法應該有相當的出入,我想我就不和您討論這個問題了.

  13. #330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有些人喜歡聽有真空管“染色”的聲音(我就是),有些人不喜歡. 就像有些餐館號稱“古法製作”一樣,喜歡的人喜歡,不喜歡的人還是不喜歡.

    我想我們對“好錄音”的看法應該有相當的出入,我想我就不和您討論這個問題了.

    其實我對“好錄音”的看法沒有定見,

    但我認為不要對“好錄音”太快作定義,

    謙虛的選擇及體會軟體.

    不同的系統不同的人,

    對“好錄音”的定義可能就不同了.



    有人認為大多數人會依自己的系統去找“適合的”軟體.

    小弟以為這和 LinnLee 兄的體會是符合的.

  1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