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共14頁 第一第一 ... 678910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71 到 80 共計 134 條
  1. #71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3,02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2. #72
    註冊日期
    2010-06-18
    文章
    461
    Thanks
    1,045
    Thanked 1,647 Times in 382 Posts

    預設

    31.5Hz 在我的空間的皇帝位還是聽得到的, 只是相對的音壓小不少,
    Nordest 測試 CD 播放 Pink Noise, PAA6 量到的 31.5Hz 持續能量有 55 dB, 瞬間能量有約 62 dB,
    我的峰值在 50 Hz 81.5 dB, 差了20 dB, 這是 102 倍左右 (+3 dB 能量乘以 2, 所以 20 dB 就是 2 的 6.67 次方, 6.67 = 20/3) 的能量落差!
    但是皇帝位後一米至少可補回 10 dB以上的能量在 31.5 Hz, 與峰值的落差就在 10 dB以內, 能量差異馬上從 100 倍 降到 10倍 (2 的 3.33 次方),
    之前我提到了, 後排不夠好聽, 另一個 31Hz 補回的位置是在喇叭正面與皇帝位約中間點的位置, 那是 Super Near Field Listening, 我不會這麼坐的,
    幾乎是要用兩隻 13吋單體每聲道的喇叭當耳機聽...

    還有一個比較簡單的實驗可試空間對單一頻率的響應狀況, 如 Nordest 測試 CD 播 31 Hz, 再用 PAA6 的 RTA 去量您的空間在 31Hz 基頻, 與左右鄰近頻率還有倍頻的相對能量, 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去確認, 您耳朵聽到的是什麼 "成份" 的頻率。

  3.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Eton For This Useful Post:


  4. #73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將軍您說到一個重點了, 擴散是個很好的東西, 但是在使用上需要小心,

    最近我讀到相關於音響室的設計,

    其中有各很重要的參數叫做ISD (The Initial Signal Delay Gap),

    指的是直接音到達耳朵與反射音道達耳朵的時間差,

    這個時間差有個約定成俗的值大約 ~20ms左右, 大於的話就算不處理也OK!

    但是~20ms相對應就是大約6.5公尺左右, 也就是說反射音的路徑要比直接音的路徑多上6.5公尺以上!

    就算是將軍您的空間也辦不到啊!

    所以處理是絕對必要的, 處理的標準是什麼呢? 據我所知就是把反射音對比於直接音的強度降20dB(以上),

    擴散大家都知道只是把能量打散, 能量還是能夠反射到耳朵的!

    因此使用吸音室最保險的作法, 使用擴散並非不行, 但是有許多必須要達成的條件,

    (例如, 一個比將軍您的空間還要大的空間!)

    放在第一(或者說早期)反射點的擴散是需要小心計算, 並輔以測量結果來看成效的,

    單純的擺放是不行的! (若是抱持著有處理比沒處理好的想法其實也是對的啦, 但是總是效果會差一點)

    這方面的資料我還在研讀, 等最近忙完後, 再一一放上來分享!
    你既然都說了,我也就跟著附和吧!!
    我從來不贊成用過度大量,或者幾乎整個空間都使用擴散的方式.
    原因就是你說的:
    "擴散大家都知道只是把能量打散, 能量還是能夠反射到耳朵的!
    因此使用吸音室最保險的作法, 使用擴散並非不行, 但是有許多必須要達成的條件,
    (例如, 一個比將軍您的空間還要大的空間!)
    ".

    能量只是打散,但還是存在!!
    而第一次反射音為何我堅持用吸的?
    原因就是有部分反射音的量必須讓它"減少",甚至是"消失".
    因為你說的沒錯,我們的音響室空間都不夠大,即使是我的也一樣.

    所以,擴散,我只用在需要的部分,例如聆聽位置的背牆.
    然,即使如此,還是要吸音,只是%比的不同罷了!!

    我一直很欣賞你,因為你的觀念都非常正確!!



    StevenCheng將軍

  5.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6. #74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3,02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也要欣賞我呀,我的觀念一直是錯的~~~~

  7.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8. #75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也要欣賞我呀,我的觀念一直是錯的~~~~
    你敢勇於認錯,我欣賞你!!

    StevenCheng將軍

  9. #76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無意間發現的聲頻測量機器.ASA-10_PR日製ETANI的音頻/喇叭分析儀.
    看來功能很強.純專業來用都很夠了..

    用ECM8000 Mic..可sweep sine測量..多次諧波圖..RTA值..多達1/12的Oct Band..Sonar Graph..頻率暫態分析..人耳對相關聲音的擴散感/定位感測量...
    配合..器還可以繪出阻抗曲線..可看出音質在每一頻點的好壞...
    不過好像沒有看到相位這一項.

  10. #77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將軍您說到一個重點了, 擴散是個很好的東西, 但是在使用上需要小心,
    最近我讀到相關於音響室的設計,
    其中有各很重要的參數叫做ISD (The Initial Signal Delay Gap),
    指的是直接音到達耳朵與反射音道達耳朵的時間差,
    這個時間差有個約定成俗的值大約 ~20ms左右, 大於的話就算不處理也OK!
    但是~20ms相對應就是大約6.5公尺左右, 也就是說反射音的路徑要比直接音的路徑多上6.5公尺以上!
    就算是將軍您的空間也辦不到啊!
    所以處理是絕對必要的, 處理的標準是什麼呢? 據我所知就是把反射音對比於直接音的強度降20dB(以上),
    擴散大家都知道只是把能量打散, 能量還是能夠反射到耳朵的!
    因此使用吸音室最保險的作法, 使用擴散並非不行, 但是有許多必須要達成的條件,
    (例如, 一個比將軍您的空間還要大的空間!)
    放在第一(或者說早期)反射點的擴散是需要小心計算, 並輔以測量結果來看成效的,
    單純的擺放是不行的! (若是抱持著有處理比沒處理好的想法其實也是對的啦, 但是總是效果會差一點)
    這方面的資料我還在研讀, 等最近忙完後, 再一一放上來分享!
    的確.
    喇叭在空間發聲後.除了直接音之外都是間接反射音了.我們自己測得之高低不平的頻譜就是因為空間的亂反射結果加總值..還有部份傢俱或設備的協助發音(比如共振/回授).器材個性先不去計算它.

    如果只看~喇叭面板到後牆的"往返"距離就會有不少人家超過6.5m..嘻.

    至於如何將反射音降低20dB(差100倍值噎.或是想像音量轉小20格.或是某些amp有設定的mute鍵.).那好像只有靠重吸音一途了.擴散真的辦不到.而且擴散改變不了固定(既成)的空間效應.這一點我測過許多次了.

    是否應該說~考慮到是在多少時間差之內.降低到多少dB值以內好像比較正本一些.
    說白了就是猝發響應測量值.那才能確知空間反射/吸收的消散狀況.
    若能處理得當.才能聽到比較真實或說接近正確的音樂(軟體重播)表情..:)

  11.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78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第一次反射音有六個面,

    吸多少要考量整體房間的吸音量.


  13. #79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的確.
    如果只看~喇叭面板到後牆的"往返"距離就會有不少人家超過6.5m..嘻.
    是直接音的路徑與反射音的路徑"差異"6.5m拉!!

    差異6.5m也就是說聆聽位置到後面那道牆的距離要有3.25m(來回), 這點要做到應該不少人都有條件,

    但是兩側牆能達到這個條件的人就少了.......

  14. #80
    註冊日期
    2008-02-03
    文章
    3,987
    Thanks
    835
    Thanked 766 Times in 585 Posts

    預設 數據

    音響路途隨著時間科技經驗進步著,但也變化很大雖不能說是千變萬化,但今天的好隔些時日又推翻改變了。
    數據都是人為測出的一個[參考]標準,但環境[物理]的條件很難用同一種數據去涵蓋而達成所期望的。
    所以"數據"是一個參考點的開始~~~~~
    實際 當一"事、物"未達到這參考的數據 那一切的數據就無法實際的去達成了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15.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999369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