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共377頁 第一第一 ... 2230313233344282132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311 到 320 共計 3768 條
  1. #31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erci 查看文章
    之前就聽人說cdp和amp最好是買同一廠牌,但卻不知為什麼,看來原因可能是為迴避阻抗不匹配問題
    真的如此?那以後使用錄音藝術鑑識音響法要小心這個混淆變項了.....

    引用 作者: jackey7755k 查看文章
    dear sir:
    這討論串的精神來看http://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t=1010的後製錄音.不知psycho網兄您的看法.
    這個.....我還沒聽過,不敢斷言呢!不過一般而言,後製錄音比較討好音響界就是了;我的觀點算是『離經叛道』....:P :P

  2. #312
    jackey7755k 訪客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真的如此?那以後使用錄音藝術鑑識音響法要小心這個混淆變項了.....



    這個.....我還沒聽過,不敢斷言呢!不過一般而言,後製錄音比較討好音響界就是了;我的觀點算是『離經叛道』....:P :P
    dear sir:
    那與您追隨『離經叛道』吧....:*:*

  3. #313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phycho 大說“都沒有發燒友可以推薦萬元以下能鑑聽出『音場深度層次』的耳機嗎?還是要一萬五?兩萬?“
    您可能是緣木求魚。請您做個實驗。把兩個喇吧面朝面放。中間留大概夠您坐的空位。請您放段音場很清楚的樂段。請問您聽的到音場嗎?盡量不要讓兩邊聲音有太多干擾 (互相抵消)。這跟大部分的耳机的發聲部位差不多。如果您聽不到清楚的音場,那一班的耳机大概也沒多大機會了.
    您想想,大部分的喇叭都得擺位才有音場.您要如何用耳機擺位呢?老實說,用耳機聽一班的碌音,基本上是不會有音場的.真的要用耳機聽音場,您得聽用假人頭錄的唱片:)才會有啦!:):):)

  4. #31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我改完作業了!再來又可以好好聊音樂與音響了!...

    kevintran 認為『用耳機聽一班的碌音,基本上是不會有音場的.真的要用耳機聽音場,您得聽用假人頭錄的唱片才會有啦!』,但是我有幾點疑問:

    第一、音場深度層次應該主要來自相位,只要錄音不後製亂搞,不管是ORTF或假人頭,最多影響音場表現的好壞,不大可能造成全有或全無如此誇張的結果。

    第二、耳機理論上可以當成全音域,全音域喇叭很容易出現都普勒失真(可不可以當成一種特殊的諧波失真?);而所謂錄音加料當然就是加上誇張的偶次諧波失真,因此耳機難以產生合格深度音場,會不會是這個問題?==> 這只是猜測!...:P

    第三、試過靜電耳機,因為不是使用我的測試片感覺沒有太明顯,但是的確感覺還是可以出現音場深度層次。只是那個價位嘛.......:(

  5. #315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第一、音場深度層次應該主要來自相位,只要錄音不後製亂搞,不管是ORTF或假人頭,最多影響音場表現的好壞,不大可能造成全有或全無如此誇張的結果。"
    當您聽喇叭時,聲音是從front 再加上反射 (及其他的干擾)。聽耳機是,聲音是從旁邊直接進去 (幾乎沒有反射或其他干擾)。我有一套Stax耳機。他們特地把耳機的角度設計成模擬聲音從front來的假像。聽耳機可以聽的出聲源的遠近。但我是從未聽出像喇叭造成的音像和音場。我聽耳機是用來證實我在用喇叭聽不到的小差異。我不應該說耳機沒有音場.我應該說我用耳機聽不到像喇叭製造出來的音像和音場。
    忘記謝謝phycho 大介紹Solstice的鋼琴唱片.的確很不錯。晚上再用Chemin和Pollini 比一比。也許和Eric Heidsieck比一比也不錯。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我在Solstice的網站竟然找不到Chemin的唱片。不過我倒是把
    Yvonne Lefébure 的唱片都買了。直接跟Solstice買比較快。

  6. #316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第一、音場深度層次應該主要來自相位,只要錄音不後製亂搞,不管是ORTF或假人頭,最多影響音場表現的好壞,不大可能造成全有或全無如此誇張的結果。"
    當您聽喇叭時,聲音是從front 再加上反射 (及其他的干擾)。聽耳機是,聲音是從旁邊直接進去 (幾乎沒有反射或其他干擾)。我有一套Stax耳機。他們特地把耳機的角度設計成模擬聲音從front來的假像。聽耳機可以聽的出聲源的遠近。但我是從未聽出像喇叭造成的音像和音場。我聽耳機是用來證實我在用喇叭聽不到的小差異。我不應該說耳機沒有音場.我應該說我用耳機聽不到像喇叭製造出來的音像和音場。
    忘記謝謝phycho 大介紹Solstice的鋼琴唱片.的確很不錯。晚上再用Chemin和Pollini 比一比。也許和Eric Heidsieck比一比也不錯。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我在Solstice的網站竟然找不到Chemin的唱片。不過我倒是把
    Yvonne Lefébure 的唱片都買了。直接跟Solstice買比較快。
    天啊!我被 kevintran 這麼精彩的說明說服了,我買一隻sony 7506 就好了.....|(|-

    有沒有耳機高手有相反意見的?

    再者,Chemin 絕版啦!買不到了,所以Solstice的網站當然找不到了。

    Chemin和Pollini 比一比......在這裡我可以講實話....那就是....Pollini 的確是五大唱片廠捧紅鋼琴中的演奏高手,但是他『沒有能力控制音色』,再加上DG錄音奇爛無比,完全錄不到鋼琴高手理應讓低音鍵產生的『音色重量感之層次效果』=>聽過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就知道這個鋼琴技巧多麼重要了。

    在正確音響底下,Chemin的演奏技巧一定狠狠打趴Pollini,但是我保留來自於DG錄音錯誤造成誤判的可能。而且,Pollini 這個強烈的社會主義者,極有可能為了不屑DG這種跨國公司,故意彈爛、故意亂彈....8)

  7. #31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erci 查看文章
    英雜誌樂團票選,法國團無一上榜。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3+news,00.html
    該雜誌是以『特色』來票選,所以『容易』被辨認出特色的樂團就會上榜;而容易被辨認出特色,往往就是意謂著『低訊息量』=> 低訊息量才能造成特色被突顯,所以嘛.....這個.....:P :P

    其實早在《古典音樂雜誌》創刊時,我們就知道了:英國的企鵝、grophome....『往往反太有特色而不可靠』,相對的,日本500唱片,反而比英國樂評可靠也多(當然也不是完全可靠)。其實,在法國也一樣,越有名的樂評,越不可靠。究其實,我猜『有名』往往意謂著『妥協』....:)

  8. #31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ericguu006 查看文章
    其實耳機跟耳擴的搭配應該蠻重要的,音悅侯姐那有蠻多耳機跟耳擴又可以試聽的,先打電話針對你的需求直接問問看會比較快喔.
    12/01 跑去音悅試了耳機與耳擴,有很多很多心得,等我花點時間整理....

    首先:

    1、音場深度與音場高度,連 HD650 都通不過,不管搭配什麼耳擴都通不過....|(|-|(|-

    2、對岸中國製的耳擴 G & W AT-F100 是非常非常真實中性而超值的耳擴,我己經搶下最後一台了。據音悅說法,下一批會漲價.....我賺到了。

    但是依我對對岸製品的經驗,AT-F100 非常好,不保證 G & W 全部都很好,宜採取我所謂的『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來分辨。

    再來就等我的完整文章....

  9. #319
    註冊日期
    2008-02-19
    文章
    246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2 Posts

    預設

    老師又出現拉

    那耳機先跟小弟說一下,不然又被掃購一空。

    小弟又有新的玩具玩拉,改天貼個圖給老師看。

    角墊新貼法...


    順便跟大家說一下

    EMI FRANCE作曲家系列要漲價拉,

    本來400,都要漲價成570。

    便宜的入門CD又要換人做做看了

  10. #32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音悅店訪】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聆聽耳機之心得

    【音悅店訪】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聆聽耳機之心得


      早就知道音悅在耳機銷售上極佳的服務,這次去試聽各種耳機與耳擴的組合,事先完全沒有通知任何人也沒有打什麼名號,照樣得到最好服務與欺負店家的交叉試聽。無論如何,這樣的服務我是完全沒話說的,可以給最高評價。

      不過重點還是音響的心得,這次的重點耳機與耳擴。

      一進門,連外衣都穿反、衣冠不整的我就請工作人員拿出預算無限制的耳機加耳擴(居然沒有被踢去店門口),聲明要求的是音場的深度而不是寬度;音悅拿出的是 Sennheiser HD650 + CORDA CANTATE,訊源是 MARANTZ CD5003;當然先使用音場測試片來測試了:



      早就在這裡討論過耳機是否可以到音場的深度層次與高度層次,這次去音悅當場測試,結果....果然音場深度的通不過...再放了測試神聖空間的測試片:



      當然還是不行。這下子對耳機系統的音場效果放棄了,回過頭來談音質。

      談到音質,問題就很大了。Sennheiser HD650+CORDA CANTATE 明顯感高頻是『加料』的,為了證實這一點,用以下三張唱片比較:



      阿勞在 PHILIPS 的最後錄音很多人都說錄音好,問題是在我的鑑聽系統,它不但最高頻與最低頻少了一截,連音場的高度也被壓縮了場面,而且中頻理所當然有 PHILIPS 式的加料。與之相比,右邊那張 INA 的阿勞之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那琴音簡直無法相信是同一個人演奏的。PHILIPS的阿勞聽起來只有速度與線條,音色就像要死了一樣蒼白;反之那張 INA 的 1978 之阿勞就色彩繽紛,才讓我願意承認阿勞不是一個只會在詮釋搞怪的二流鋼琴家,而真的是一個基本演奏技巧極佳的一流鋼琴家。當然了,最上一張 SOLSTICE/FY 之舒曼是超級正確的錄音,是用來檢驗最終音響水準的。

      但是在加料的音響糸統,放PHILIPS『果然』是會變好聽,甚至把中頻加料『播放成』堂音很足......然後錄音正確無比的 SOLSTICE/FY,聲音變得很乾、很燥。而 INA 則是超級殺音響,原則上 MARANTZ CD5003 完全無法正確重播這張唱片,1978年代最頂級的錄音播放地一蹋糊塗。這是非戰之罪,很多十萬元級的訊源遇到這張照死不誤。

      無論到底誰才是『正確』,這樣的音響系統我當然不要;由於多次聽到 Sennheiser HD650 發出高音加料的鳥聲,我喪失信心了,決定先換耳機。

      再來是 Beyerdynamic DT990 Pro,還不錯!高音稍微正確了些;但是中頻與低頻比不上 HD650,就樂評來說很適合,就欣賞音樂來說實在太累了;於是再換一隻。

      這次是 AKG K701,阿哈!這就是我要的聲音!終於聽到高頻正確、中低頻又夠厚實的聲音了!

    ※      ※      ※

      但是我也開始懷疑了:為何上述的耳機系統聽起來還是『遠比不上』我的三萬五仟元系統呢?於是我進行耳擴的測試。方法很簡單,把耳機直接插在唱盤的耳機輸出孔。

      這下好玩了!耳機輸出孔雖然推力不足、動態受限;但是它至少是比較不加料的輸出,當場就產生遠比耳擴更正確的音質辨認力。但是,只使用耳機孔,太難推的頂級耳機簡直是浪費;於是再測試 AKG 次一級的 K601,沒錯,不用耳擴,K601 表現地跟 K701 差不多哩!這下子差不多要定案:就省錢一點、只帶走一隻 K601就好吧?

      不死心,把店家么出來要換耳擴;店家面有難色,覺得其它耳擴應該都不符合我的要求;最後試了對岸中國製的耳擴 G & W AT-F100,沒想到.....這就是我要的耳擴!正確無誤地把測試唱片的錄音特性與音質差異通通表現出來了,這下子 K701 狠狠打敗了 K601,中低頻水準當然贏了一截。

      終於找到我喜歡的耳擴了,福至心靈,我把被我否定了的 HD650接上去一聽....嗚嗚我對不起 HD650,原來先前高頻有問題不是 HD650 的問題.....在我個人認定最正確的 G & W AT-F100 耳擴之下,HD650 把上述的 K701 狠狠打到趴。

    ※      ※      ※

      我早就經驗到,『好推的喇叭』不見得使用小瓦數就夠用。例如我的 PEL KANTOR,用20瓦晶體機或8瓦單端管機、甚至T類擴大機(我偷拿小葉的:P),照樣推得有模有樣有高有低;而且只要不播放正確錄音、播放一般發燒片根本很難聽出擴大機推力不夠。只有播放整死音響的唱片例如 SOLSTICE/FY,才會立刻發現『高音』根本推不出來、完全推不正確。

      同樣的,HD650 往往聽起來很高頻很暗,我聽起來也真的如此;一直到搭配了 G & W,才知道那是推不動 HD650 造成的假象。一但推動了 HD650 的高頻,它可是一點都不暗,正確的很!相對的,K701的高頻很好推,沒有適當耳擴的情況下,K701把 HD650 打好玩;有適當的耳擴,好壞就極其誇張地反了過來。店家還試了一台約五萬元以上的耳擴來搭配 HD650,聽起來是還不錯,但是一比 AT-F100,馬上就感覺推力不夠造成音質的暫態不足。

      有人會懷疑這是否是 AT-F100 高頻過多的假象?當然了,當場測試 AT-F100 + K701,完全沒有高音過多的問題,只是被突顯了低頻輸給 HD650 的後果。

    (買回家後為了再次確認,我拿這台耳擴當成前級,用一條極爛的耳機小孔轉RCA的線連到我的 NAKAMICHI TA-2 之後級輸入;結果,天啊!從高頻到低頻,暫態與能量都是把我原先的 TA-2 之前級部份打好玩的!耳擴可以當成頂級的前級嗎?
    唯一的缺陷是音場表現不佳,等著以後測試否是線材太差之故。)

      這台 G & W AT-F100 實在是超值中的超值,我當場就買下來了;就算我自己不用,留給窮學生推耳機也好。一台才七仟元(日後可能小漲一些),回家推很爛的sony MD Z-600 耳機,照樣推得有模有樣!己經足以聽出我所謂的錄音藝術特性了。原來,耳擴的重要性還不是普通大,而是么壽大;不播放正確錄音還不知道耳機這麼龜毛,使用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才知道耳機比喇叭更挑擴大機哩!

      於是,喜愛看我的文章之窮學生們;鑑識錄音藝術與欣賞音色藝術的低價解決方案又出現一個了:我會建議優先買這台耳擴,近可以推五千元級的耳機、遠可以當不錯的前級,應該是很適合的投資。

      不過我得保留犯錯的可能,因為當天的訊源被這些唱片殺得很慘....回家使用我的次系統之訊源加上耳擴再加上 Z-600,『似乎』可以聽到音場深度與高度,等著我把 HD650 迎娶回家再研究。

    ※      ※      ※

    結論:

      因為當天沒有測試 STAX 靜電耳機,也沒有測試更高級的耳機;所以雖然對耳機的音場效果實在傷心,但還是保留一下;因為回家使用我自己的訊源,感覺當天的音場問題可能是訊源本身等級不夠。

      最重要的當然是: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照樣可以輕易判讀款耳機搭配耳擴是可以呈錄音藝術的;於是大家應該可以看出我的『野心』:企圖研究出一種客觀方法來鑑識音響。重點並不在於:這套方法測試不通過的音響是不是爛音響?重點應該在於:我喜歡以音響來欣賞錄音藝術與音樂的音色藝術,在這種音響 成為純粹重播工具的立場下,這套方法可以輕易地客觀判斷出我想買的音響器材應該是那一套。

    (END)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