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共377頁 第一第一 ... 1757656667686977117167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661 到 670 共計 3768 條
  1. #661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哈!我是沒有耳擴,就是MD DECK接耳機而已:P

    不過我的耳機還算很好推,應該還OK啦!

    包括訊源,這三樣東西,以及線材及其他週邊,已經差不多可以買一台小車了!:P

  2. #66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哈!我是沒有耳擴,就是MD DECK接耳機而已:P
    不過我的耳機還算很好推,應該還OK啦!
    包括訊源,這三樣東西,以及線材及其他週邊,已經差不多可以買一台小車了!:P
    請分享一下你的器材之詳細清單如何?因為我正在收集任何可以聽出這些錄音藝術的音響設備,這對於推廣錄音藝術理念很重要耶!....

  3. #663
    註冊日期
    2008-09-05
    文章
    123
    Thanks
    15
    Thanked 15 Times in 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至於 Aero Prima 我要幫它說話,我想 jlhsiao 說差得遠,那是跟新天新地的 KORA Hermea 相比吧?價位差那麼多,又是 KORA Hermea 又是我心中最偉大的10萬元級DAC之夢幻名機,誰遇到了誰倒楣。題外話,新天新地的轉盤己經老化,目前估計遇到超級錄音時, KORA Hermea 的真實力恐怕只發揮六成。

    Aero Prima 的價位是不是落在七、八萬?如果是,它在這個價位的cd唱盤之音色藝術分辨力很夠用了啦!雖然我自己應該會選擇隨便一台 PHILIPS CDM4 轉盤 加 KORA Hermea....:P :P
    不是... 是跟現場... (好啦, 講這種話真的是討打, 不過是真實感受).

    我也是住國外, 兩年沒回去了.. 還沒聽過Hermes說.

  4. #664
    註冊日期
    2008-02-19
    文章
    246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2 Posts

    預設

    還有看到這篇:

    http://www.billionmusic.com/newpage4.htm

    真是好文章

    有時後看看這種文章,也是相對提昇,小弟都是玩零件感受很深。

  5. #66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lhsiao 查看文章
    不是... 是跟現場... (好啦, 講這種話真的是討打, 不過是真實感受).
    我也是住國外, 兩年沒回去了.. 還沒聽過Hermes說.
    果然討打,什麼器材可以跟現場比啊?... 不過,話說回來,純粹就音樂欣賞的藝術心靈而論:即使不談詮釋、演奏水準、老大師,而是談到『音色藝術』;就某種認知的心理因素來說,唱片音樂有可能比現場音樂更貼近音樂心靈就是...:)

    引用 作者: wei123wei123 查看文章
    還有看到這篇:

    http://www.billionmusic.com/newpage4.htm
    真是好文章
    有時後看看這種文章,也是相對提昇,小弟都是玩零件感受很深。
    我希望我們大家一起走出『更進階的一條路』...:)

    因為談論音響,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更多的是根本買不起 :P 但是,在這裡我嘗試走出一條重視『錄音藝術』的道路,我的野心是:透過對音樂軟體的深入認識,只要有像樣一點的音響硬體知識,就可以達到高出數倍以上的音響快感....

  6. #666
    jackey7755k 訪客

    預設

    恕删

    是TCXO 沒錯....

    紅色的字寫中我的心聲了,就是這些『空氣訊息量』,很奇怪,CD體質不佳(或者美聲化),這些空氣感會完全消失,造成很多人(包括我)都曾經誤判這種CD『聲音太乾』。更糟的是,CD體質不佳(或者美聲化)與價格幾乎無關,與設計理念有關,所以往往高價機種也會中箭落馬.....我到現在還是想不通在科學原理上為什麼會這樣!?



    我也在這張CD(見到)許多高價系統的能力(糊在一起的多,您說的乾),這段時間我努力發掘它的實力。目前結論先別在乎他美不美,先想辦法讓他真,最後才能發現它的內在美。

  7. #66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ackey7755k 查看文章


    我也在這張CD(見到)許多高價系統的能力(糊在一起的多,您說的乾),這段時間我努力發掘它的實力。目前結論先別在乎他美不美,先想辦法讓他真,最後才能發現它的內在美。
    照片小了些,是我在底下那篇《古典音樂的『新天新地』之八:A.Charlin 唱片的音樂與音響體驗》提到的法國女鋼琴家莎樂美的莫札特鋼琴曲集嗎?

    如果是,該唱片的鋼琴之『超低頻的擴散感』可說是該年代錄音中最可怕的!莫札特的音樂明明左手沒有要求什麼超低的琴鍵,但是這張唱片把鋼琴琴身本身的超低頻共振清楚地錄下來,是非常非常考驗音響系統之『超低頻夠不夠正確(暫態與相位)』的殺手級唱片。

    挑戰這張唱片,加油啦!...

    古典音樂的『新天新地』之八:A.Charlin 唱片的音樂與音響體驗

      在新天新地唱片行總是有說不完的奇遇,這次要談的是 A.Charlin 這家唱片品牌的音樂與音響之雙重體驗;音響效果當然驚人,而音樂詮釋雖然不能取代我個人心目中最高名盤、卻仍然有相當驚人的水準,因此寫下這篇文章為記。A.Charlin 唱片的原廠資料可以參考:http://www.charlin-disques.com。

      首先談音響體驗,這次可輪到我的音響系統被優秀的錄音砍頭了.........

      話說我的音響系統不過全套三萬元上下,優點是高頻的完整度與120HZ左右的低頻之反應速度。這種特性撥放 SOLSTICS 真實感人的大鍵琴錄音是非常佔便宜的,因為大鍵琴這種『撥弦樂器』的琴弦振動感必需要有反應速度很快的系統才能適當呈現。先前介紹的 FY/SOLSTICS、TIMPANI、BNL 這幾家唱片,我一再強調需要『正確的音響』,用詞大膽且先不論,重點是音響系統的高頻訊號之解析不能有絲毫壓縮,否則將很難聽到此類錄音的優秀特性與如臨現場的感動。

      先談兩張唱片,分別是法國女鋼琴家莎樂美的莫札特鋼琴曲集,與 Wolfgang Von Karajan所創的風琴合奏團Ensemble Wolfgang Von Karajan 以管風琴演奏巴哈之『賦格的藝術』。

      莫札特鋼琴作品的最低音才用到中低音域,但是『現場鋼琴』的響板會產生低八度、甚至更低的共鳴低頻, 傳奇錄音師 Charlin 把這種『現場低頻』通通錄下來,結果我那對有效低頻只能達到80HZ的書架式喇叭當場死給我看.......



      再者,與 FY/SOLSTICS、TIMPANI、BNL 等唱片明顯不同,Charlin 的錄音對高頻的要求沒有現代錄音那麼嚴苛,對極低頻的延申卻要求嚴苛。結果我的音響體驗完全顛倒過來:原先被 ORTOFON 105 剁掉的音響系統,放這些Charlin唱片卻通通顛倒贏回來,因為那些系統好歹都有 50-60 HZ 的延申能力。

      了解Charlin唱片的錄音藝術重點之後,只好使用 2.1 聲道這個捷徑了。2.1聲道的調整是不會太困難的;我的克難方法是,利用5000元左右的主動式重低音喇叭(我使用的是KLH ASW10 10吋重低音),『絕對不能經過重低音的分音器』(因為便宜重低音之分音器是音質的殺手)。直接從擴大機使用兩組喇叭線分別接到 ortofon 105 與重低音的 HIGH INPUT,然後進行調整;這時,你得先有一張能發出各種頻率的唱片來當測試與調整工具。

      調整的方法,當然使用測試片從20HZ一一測試到400HZ;努力交互調整重低音量與分頻點,寧可犧牲40、50HZ的量感,也不能讓 120 HZ 到 50 HZ 這一段低頻有凸起或凹陷。這樣子是便宜又克難的方法,再往上就得換性能更佳的喇叭了。調整之後,嗯!這下子我的三萬伍仟元 2.1系統放 Charlin 唱片終於變好聽了。



      多次聆聽體驗後,沒錯,Charlin這些錄音遠比上述三家現代錄音藝術更親合,它不會過份挑剔高音被壓縮 的音響系統,也不會過度強求低頻的反應速度,;它要求的是高低頻寬延申廣一點、低頻沈一點......所以,使用書架喇叭系統聆聽這些唱片的樂友,我會強烈建議使用各種調音手段加強低頻的延申,2.1聲道是很方便的途徑(當然不能強求太多)。

      這種錄音是另一種錄音藝術的極致,可以說是一場與 FY/SOLSTICS、TIMPANI、BNL 的『傳統與現代錄音美學之對話』。它濃厚和睦的管風琴色彩,與 BNL 和 SOLSTICE 清晰逼人的管風琴色彩,實在差別甚大。因而要討論音樂本身的詮釋水準,必需先習慣這種唱片的錄音藝術特性,否則會因為強調低頻共鳴的延申,造成誤判莎樂美的莫札特 K.475 與 K.457 是低音過重的過度沈鬱之詮釋。

      於是現在可以談談這些唱片的音樂感動了。

      我特地拿出 DECCA 巴克豪斯之 K.457、EMI日本版季雪金之 K.475 和 K.457 與之相比,很可惜,莎樂美被季雪金徹底 KO;更可惜的是,本來我的貝多芬鋼琴曲是透過巴克豪斯入門,台版松竹 LP 的貝多芬三大奏鳴曲是小時候多年的深藏記憶,因而一直對他有特殊的感情。結果現在卻是越聽越被KO,這次比試更是了解他不能滿足我的主觀因素。



      每個鋼琴家都會有自己的鋼琴音色,演奏高手更是有數種不同的音色可適應不同曲目的需要。那麼在同一首樂曲中,應該是同一種音色從一而終?還是隨樂曲內容時時變化?

      當然這是殘酷的比試標準,落敗者不是程度差,而是我主觀上不喜歡。落敗者比起其他鋼琴家,只怕還是強之多多。

      巴克豪斯的莫札特K.457正是標準的『同一種音色從一而終』,只能透過力度與速度變化來轉換音樂表情。這是我主觀上不喜歡的,覺得莫札特不應該這麼平淡。

      季雪金與莎樂美的K.475與K.457都是變化音色的高明演奏,我會有主觀上的高下之分,問題就是出在速度與力度的轉折。

      莎樂美使用較慢的速度,卻不知何故,音色的變化轉折都比不上季雪金的流暢感。第二樂章還好,第一、三樂章很明顯在音色轉折時、像多吸一口氣般的遲疑停滯;於是整體感覺更偏向貴族品味的閒適感,而不像季雪金偏向順暢的精靈跳躍。也就是說,一個是閒適而另一個是靈動,我個人主觀上當然會選後者。

      真可惜,莎樂美沒有在詮釋上贏過我心目中第一名盤季雪金,不過,這唱片仍然是一個完成度極高的好版本;再加上驚人的錄音藝術,仍然變成我愛聽的唱片。只是,如果想『非常深入』莫札特的鋼琴音樂藝術,還是強烈建議季雪金版。

    《附註》

      季雪金的音色控制能力是不錯,但是要比起正統法派演奏家只怕還差一截。應該說,有些鋼琴家善長控制『旋律線條』(如肯普夫),有些則善長控制『音色變化』(法派鋼琴家的特色長處)。這兩者雖可能兼具,但是在二十世紀恐怕只有蕾菲布一人算是兩樣都皆強的特級高手(雖然個人覺得她的線條詮釋不見得百分之百合我意)。

      就此而論,其實季雪金犧牲了一部份音色控制的能力,加強的是旋律線條的控制力:如樂句的轉折、速度變化的控制、左手伴奏的強弱.....所以像莫札特鋼琴作品並不是特別強調音色,便非常適合季雪金的詮釋了。

      反之,音色佔絕對重要地位的德步西與拉威爾之鋼琴作品,這時季雪金的音色控制力『不夠強』的缺點就暴露無疑了。同樣是德布西鋼琴作品大全,只怕富蘭梭瓦的演奏會更適當些。當然,真正要談登峰造極的音色控制力,只能是蕾菲布,我這幾週實在被她的拉威爾鋼琴作品迷到起肖了....:P

    (END)

    後註:

    這篇還算是舊文章,依我現在的偏好,單論莫札特的奏與詮釋,我喜歡海德席克遠遠勝過雪金太多太多,再加上錄音水準又是高過數萬倍,所以我己經很久很久.....都沒有在聽季雪金了....:P

  8. #668
    jackey7755k 訪客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照片小了些,是我在底下那篇《古典音樂的『新天新地』之八:A.Charlin 唱片的音樂與音響體驗》提到的法國女鋼琴家莎樂美的莫札特鋼琴曲集嗎?

    如果是,該唱片的鋼琴之『超低頻的擴散感』可說是該年代錄音中最可怕的!莫札特的音樂明明左手沒有要求什麼超低的琴鍵,但是這張唱片把鋼琴琴身本身的超低頻共振清楚地錄下來,是非常非常考驗音響系統之『超低頻夠不夠正確(暫態與相位)』的殺手級唱片。

    挑戰這張唱片,加油啦!...

    古典音樂的『新天新地』之八:A.Charlin 唱片的音樂與音響體驗

      在新天新地唱片行總是有說不完的奇遇,這次要談的是 A.Charlin 這家唱片品牌的音樂與音響之雙重體驗;音響效果當然驚人,而音樂詮釋雖然不能取代我個人心目中最高名盤、卻仍然有相當驚人的水準,因此寫下這篇文章為記。A.Charlin 唱片的原廠資料可以參考:http://www.charlin-disques.com。

      首先談音響體驗,這次可輪到我的音響系統被優秀的錄音砍頭了.........

      話說我的音響系統不過全套三萬元上下,優點是高頻的完整度與120HZ左右的低頻之反應速度。這種特性撥放 SOLSTICS 真實感人的大鍵琴錄音是非常佔便宜的,因為大鍵琴這種『撥弦樂器』的琴弦振動感必需要有反應速度很快的系統才能適當呈現。先前介紹的 FY/SOLSTICS、TIMPANI、BNL 這幾家唱片,我一再強調需要『正確的音響』,用詞大膽且先不論,重點是音響系統的高頻訊號之解析不能有絲毫壓縮,否則將很難聽到此類錄音的優秀特性與如臨現場的感動。

      先談兩張唱片,分別是法國女鋼琴家莎樂美的莫札特鋼琴曲集,與 Wolfgang Von Karajan所創的風琴合奏團Ensemble Wolfgang Von Karajan 以管風琴演奏巴哈之『賦格的藝術』。

      莫札特鋼琴作品的最低音才用到中低音域,但是『現場鋼琴』的響板會產生低八度、甚至更低的共鳴低頻, 傳奇錄音師 Charlin 把這種『現場低頻』通通錄下來,結果我那對有效低頻只能達到80HZ的書架式喇叭當場死給我看.......



      再者,與 FY/SOLSTICS、TIMPANI、BNL 等唱片明顯不同,Charlin 的錄音對高頻的要求沒有現代錄音那麼嚴苛,對極低頻的延申卻要求嚴苛。結果我的音響體驗完全顛倒過來:原先被 ORTOFON 105 剁掉的音響系統,放這些Charlin唱片卻通通顛倒贏回來,因為那些系統好歹都有 50-60 HZ 的延申能力。

      了解Charlin唱片的錄音藝術重點之後,只好使用 2.1 聲道這個捷徑了。2.1聲道的調整是不會太困難的;我的克難方法是,利用5000元左右的主動式重低音喇叭(我使用的是KLH ASW10 10吋重低音),『絕對不能經過重低音的分音器』(因為便宜重低音之分音器是音質的殺手)。直接從擴大機使用兩組喇叭線分別接到 ortofon 105 與重低音的 HIGH INPUT,然後進行調整;這時,你得先有一張能發出各種頻率的唱片來當測試與調整工具。

      調整的方法,當然使用測試片從20HZ一一測試到400HZ;努力交互調整重低音量與分頻點,寧可犧牲40、50HZ的量感,也不能讓 120 HZ 到 50 HZ 這一段低頻有凸起或凹陷。這樣子是便宜又克難的方法,再往上就得換性能更佳的喇叭了。調整之後,嗯!這下子我的三萬伍仟元 2.1系統放 Charlin 唱片終於變好聽了。



      多次聆聽體驗後,沒錯,Charlin這些錄音遠比上述三家現代錄音藝術更親合,它不會過份挑剔高音被壓縮 的音響系統,也不會過度強求低頻的反應速度,;它要求的是高低頻寬延申廣一點、低頻沈一點......所以,使用書架喇叭系統聆聽這些唱片的樂友,我會強烈建議使用各種調音手段加強低頻的延申,2.1聲道是很方便的途徑(當然不能強求太多)。

      這種錄音是另一種錄音藝術的極致,可以說是一場與 FY/SOLSTICS、TIMPANI、BNL 的『傳統與現代錄音美學之對話』。它濃厚和睦的管風琴色彩,與 BNL 和 SOLSTICE 清晰逼人的管風琴色彩,實在差別甚大。因而要討論音樂本身的詮釋水準,必需先習慣這種唱片的錄音藝術特性,否則會因為強調低頻共鳴的延申,造成誤判莎樂美的莫札特 K.475 與 K.457 是低音過重的過度沈鬱之詮釋。

      於是現在可以談談這些唱片的音樂感動了。

      我特地拿出 DECCA 巴克豪斯之 K.457、EMI日本版季雪金之 K.475 和 K.457 與之相比,很可惜,莎樂美被季雪金徹底 KO;更可惜的是,本來我的貝多芬鋼琴曲是透過巴克豪斯入門,台版松竹 LP 的貝多芬三大奏鳴曲是小時候多年的深藏記憶,因而一直對他有特殊的感情。結果現在卻是越聽越被KO,這次比試更是了解他不能滿足我的主觀因素。



      每個鋼琴家都會有自己的鋼琴音色,演奏高手更是有數種不同的音色可適應不同曲目的需要。那麼在同一首樂曲中,應該是同一種音色從一而終?還是隨樂曲內容時時變化?

      當然這是殘酷的比試標準,落敗者不是程度差,而是我主觀上不喜歡。落敗者比起其他鋼琴家,只怕還是強之多多。

      巴克豪斯的莫札特K.457正是標準的『同一種音色從一而終』,只能透過力度與速度變化來轉換音樂表情。這是我主觀上不喜歡的,覺得莫札特不應該這麼平淡。

      季雪金與莎樂美的K.475與K.457都是變化音色的高明演奏,我會有主觀上的高下之分,問題就是出在速度與力度的轉折。

      莎樂美使用較慢的速度,卻不知何故,音色的變化轉折都比不上季雪金的流暢感。第二樂章還好,第一、三樂章很明顯在音色轉折時、像多吸一口氣般的遲疑停滯;於是整體感覺更偏向貴族品味的閒適感,而不像季雪金偏向順暢的精靈跳躍。也就是說,一個是閒適而另一個是靈動,我個人主觀上當然會選後者。

      真可惜,莎樂美沒有在詮釋上贏過我心目中第一名盤季雪金,不過,這唱片仍然是一個完成度極高的好版本;再加上驚人的錄音藝術,仍然變成我愛聽的唱片。只是,如果想『非常深入』莫札特的鋼琴音樂藝術,還是強烈建議季雪金版。

    《附註》

      季雪金的音色控制能力是不錯,但是要比起正統法派演奏家只怕還差一截。應該說,有些鋼琴家善長控制『旋律線條』(如肯普夫),有些則善長控制『音色變化』(法派鋼琴家的特色長處)。這兩者雖可能兼具,但是在二十世紀恐怕只有蕾菲布一人算是兩樣都皆強的特級高手(雖然個人覺得她的線條詮釋不見得百分之百合我意)。

      就此而論,其實季雪金犧牲了一部份音色控制的能力,加強的是旋律線條的控制力:如樂句的轉折、速度變化的控制、左手伴奏的強弱.....所以像莫札特鋼琴作品並不是特別強調音色,便非常適合季雪金的詮釋了。

      反之,音色佔絕對重要地位的德步西與拉威爾之鋼琴作品,這時季雪金的音色控制力『不夠強』的缺點就暴露無疑了。同樣是德布西鋼琴作品大全,只怕富蘭梭瓦的演奏會更適當些。當然,真正要談登峰造極的音色控制力,只能是蕾菲布,我這幾週實在被她的拉威爾鋼琴作品迷到起肖了....:P

    (END)

    後註:

    這篇還算是舊文章,依我現在的偏好,單論莫札特的奏與詮釋,我喜歡海德席克遠遠勝過雪金太多太多,再加上錄音水準又是高過數萬倍,所以我己經很久很久.....都沒有在聽季雪金了....:P

    感謝psycho兄精彩的文章分享。我會將他搞定的。8)............
    小喇叭我想器材每個環節照顧好含擺位。空間。也能讓人跌破眼鏡喲
    海席克 LIVE 日本現場貝多芬"皇帝" 我只有這張經典款。要比測器材這張也是"殺手級"
    硬體調整我只涉略一些。每次上來這就是就是分享您的軟體心得收穫很多。

  9. #66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ackey7755k 查看文章
    感謝psycho兄精彩的文章分享。我會將他搞定的。8)............
    小喇叭我想器材每個環節照顧好含擺位。空間。也能讓人跌破眼鏡喲
    海席克 LIVE 日本現場貝多芬"皇帝" 我只有這張經典款。要比測器材這張也是"殺手級"
    硬體調整我只涉略一些。每次上來這就是就是分享您的軟體心得收穫很多。
    客氣了,大家各自加油囉!...

    把這些音響問題與錄音問題解決後,期待我們都可以再進一步走向『演奏技巧』的問題;透過音響與錄音的訓練,讓我們也可以輕易聽出當紅的演奏家或團體是有非常明顯的演奏缺陷的....8)

    以下文章先前貼過一次,改寫後再重貼如下:

    古典音樂的欣賞與精緻藝術的辨認
    http://blog.chinatimes.com/psycho/ar...12/411442.html

  10. #67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古典音樂的欣賞與精緻藝術的辨認 之二:舒伯特小提琴幻想曲 D.934

    古典音樂的欣賞與精緻藝術的辨認 之二:舒伯特小提琴幻想曲 D.934

      話說多年前進行上次的盲目黑箱測試後,不久又有樂友chin邀約進行這種韻事。不過當時是在一間現己停業的藝文咖啡館(唉,理想主義何其難以生存!)進行音樂分享,而且現場音響系統的鑑識力極度不佳,因此只能當成比上次較不嚴謹的一次遊戲之作。

      同樣的,事先完全不知道要播放那個演奏家,也完全不知道chin將要帶來多少個演奏版本;但是怕音響性能影響黑箱測試品質,所以前一天事先在現場以『標準唱片』進行多次播放與調音,儘可能熟悉該音響系統的特性,然後才進行隔天的遊戲。音響系統的組合大概是:C.E.C. 3300R => 忘了名字的真空管擴大機 => JMLAB 906。

      我使用的『標準唱片』是 BNL 112929 的 Pelassy 演奏,當然不是考慮詮釋特優,而是考量演奏技巧極佳與錄音真實度夠高。雖然理想上更期待有更好的錄音版本,但是 BNL 最不殺音響(所以也不是最頂級),反而比較適合這套鑑聽加不高的音響系統播放。



      chin網友提供的不同演奏版本共14個如下(未按照測試順序),每測試後由 chin 記載,我再事後修正文字用語:

    海飛茲(BMG, 1968-09-19 & 20)
    許納德罕(DG,1966-03-15 & 16)
    布許 Busch(EMI=APR, 1931-05-06)
    郭德堡(DECCA ,1979)
    西格提(CBS,1949-11-21)
    凡格羅夫(BIDDULPH)
    克萊曼(DG)
    Hoelscher(EMI)
    曼紐因(BBC,1957-06-16)
    史坦Stein(SONY)
    法蘭克Pamela Frank, Claude Frank(ARTENOVA)
    卡普松Capuson(VIRGIN)
    胡伯曼Huberman
    拉雷多Laredo(BRILLIANT)

    ● 遊戲開始:

      chin 播放第一張。我一聽就說『弓法太輕,音色不飽滿。』,隨及以『標準唱片』解釋什麼是弓法太輕與不飽滿。簡而言之,演奏小提琴的音量大小有兩種控制方法(可以混用),一種是運弓的速度變快來求大聲,另一種是琴弓下壓的力量加強且靠近琴馬來求大聲。過份依賴快速運弓的大聲而無法以慢速加強弓壓求大聲,這就是我所謂『弓法太輕』導致琴音不飽滿的問題。

      然後chin揭曉答案,是克萊曼。

      chin接下來播放第二張。我直接稱贊伴奏演奏不錯,而小提琴的風格接近弗萊許一派的拉法;由於是歷史錄音難以判斷音色的水準,但可以聽出音準不如海飛茲那麼神準。

      然後chin揭曉答案,是Busch(布許)。我認為他的詮釋很不錯,勝過海飛茲版;但是個人極不偏好他的小提琴技巧流派。

      第三張:我說『弓法很強,愛賣弄音色,但是左手的美聲能力太差,詮釋不佳。鋼琴濫用延音踏板,音色不合格。』

      答案是西蒙郭德堡。後來討論到,他好像就是電影《紅色小提琴》中影射帕格尼尼的配樂者,弓法真的很強。鋼琴伴奏者原來是魯普,他的舒伯特一直有相同問題。

      第四張:我說:『琴音太輕太柔媚,我猜是女的.....』chin說:『你已經強到可以分辨小提琴演奏家的性別了???』

      答案是法蘭克(不知是否是兄妹?)。

      第五張:許納德罕。內容....事後兩人均忘地一乾二淨。

      第六張:我說『錄音有過份加料。演奏還不錯,弓法好,但音色單調;整體詮釋中規中矩,輸給我的標準唱片大的差異大概就是音色了。這是誰?』

      chin說:『Virgin的卡普松,應該算年輕一輩的新人,詮釋可能要等以後。』我說:『可惜跟這樣的錄音方式琴藝會墮落,聽撥弦樂段的殘響就可以很明顯知道加料過度;就算是幾千萬的史瓦弟發利名琴,也絕不可能高把位撥弦時還能有餘音殘響。』

      第七張:我說:『弓法太爛了。』

      chin說:『曼紐因,他年紀大了後手廢掉改去辦教育。鋼琴是大師喔!聽聽吧....』我聽一會說:『鋼琴還可以,但這應該不是舞台上所謂演奏大師的風格吧?』Chin說:『沒錯,Benjamin Britten是音樂大師啊!』

      第八張:我說:『弓法不好,起弓雜音很嚴重。音色變化非常劇烈,但是不好聽。』

      chin說:『這是西格提,我想連斷句你都會覺得怪怪。』於是我與 chin 努力聽完整個樂章,結論:舒伯特這首音樂極不適合西格提的詮釋方式。不過我卻很喜歡西格提的貝多芬與巴哈,看起來把樂曲內容想太多的西格提嚴重不適合舒伯特的天使般純淨音樂。

      第九張:我說:『速度與音色一聽就知道是海飛茲。』chin:『那伴奏只會聽他擺佈的老搭檔史密斯,請聽第三段海飛茲的琴音。』我:『這錄音好像有問題,不像海飛茲的琴音。』chin:『時間有限,我們回去再研究吧!』

      第十張:Laredo拉雷多。內容....事後兩人均忘地一乾二淨。

      第十一張:我說『小提琴不合格,琴音不美又刺耳;鋼琴則是爛透了,這又是誰?』chin:『是你先前覺得不錯的史坦。』我說:『我覺得不錯的是史坦早期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史坦後期就退化地很嚴重了。那個巴倫波因不但指揮很差,鋼琴也一樣差。』

      chin:『可是他有老人緣,而且他的老婆大家都愛。』我說:『那有這種明星崇拜法的?』

      第十二張:我說:『一聽就知道不是大師走向,太中規中矩,誇張點說像是學生練琴,是誰?』

      chin:『Hoelscher』。註:請參考我在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的評論,他的確非常中規中矩。

      第十三張:凡格洛夫。內容....事後兩人均忘地一乾二淨。

      第十四張:胡伯曼。內容....事後兩人均忘地一乾二淨。

    【結論】

    chin 認為:舒伯特這首音樂很奇怪,越有名的大師,拉得越有問題.....

    psycho 認為:我還是找不到任何滿意的詮釋版本,哭死啦!!!!

    (END)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