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psycho
這個要求很高耶!而且,這牽涉到你欣賞古典音樂己經開始進入『音色』層次了,只怕一般的音樂分享不能滿足你的胃口了...
好奇你的音響系統是?只是想知道我推薦的唱片你會聽到什麼?:) :)
弟的系統
Audia Flight One, Vienna Acoustics Strauss
訊源未定....:|

系統的聲音還未調整妥當,不敢多言其特色!(sweat)
我覺得the way to music is
1.演奏、製作精良的CD(or Lp, etc.)
2.傳真的音響系統
3.欣賞音樂的洞察力
目前都還在努力中!
-
-
 作者: psycho
j兄 新叭入駐沒多久...so
-
-
 作者: sp007
j兄 新叭入駐沒多久...so
當然是開玩笑,不過,說不定 j 兄跟我一樣瘋....:P :P
 作者: john925
弟的系統
Audia Flight One, Vienna Acoustics Strauss
訊源未定....:|
(恕刪)
我覺得the way to music is
1.演奏、製作精良的CD(or Lp, etc.)
2.傳真的音響系統
3.欣賞音樂的洞察力
目前都還在努力中!
這套系統我就不了解了,不能胡說八道;不過 j兄知道我音響走向(就是比高雄音響展的新天新地還要多一截超低頻),聽我描述唱片的音色藝術就很好溝通了...:)
網路上最開心的,就是真誠的音樂與音響之分享...
-
-
 作者: psycho
當然是開玩笑,不過,說不定 j 兄跟我一樣瘋....:P :P
這套系統我就不了解了,不能胡說八道;不過 j兄知道我音響走向(就是比高雄音響展的新天新地還要多一截超低頻),聽我描述唱片的音色藝術就很好溝通了...:)
網路上最開心的,就是真誠的音樂與音響之分享... 
psycho兄,有機會請您談談這兩張
http://he.cycu.edu.tw/rwind/112743.jpg
http://he.cycu.edu.tw/rwind/pic/112922.jpg
是目前手邊有的BNL,這樣就有共同的溝通平台:o
-
-
-
-
 作者: john925

是目前手邊有的BNL,這樣就有共同的溝通平台:o
至於這一張,林主惟有個短短介紹:
許梅哲 / 六首小提琴奏鳴曲
六首小提琴奏鳴曲是巴洛可時期,奧地利著名的小提琴家與作曲家許梅哲在擔任維也納宮廷教堂小提琴師任上、融會了當時義大利流行的小提琴技法後所寫的美妙作品,此張唱片罕見的使用了大魯特琴與管風琴擔任低音聲部支撐,在巧妙的搭配運用之下,更形襯托出小提琴聲部的婉轉多姿,也充滿了華麗的氣息,中間點綴以同時服務於維也納宮廷的Muffat的管風琴作品。名錄音師Neveu再度展現了高強的本領,在偌大的石造教堂中,將規模差異甚大的各個樂器的個別特質、細膩的泛音、與平衡感呈現的完美無暇。
MYAV先前很多玩家都討論過,剛剛找了一下沒有找到林主惟( imp )的詳細評論,大家幫忙找一下...:P 
這一張通常是拼『超低頻』,也就是cd第六軌的恐怖管風琴超低頻『固執低音』的伴奏。它可以檢測:
1、從低頻到超低頻有沒有凸起或凹陷?
2、超低頻出來時,有沒有破壞中音域與高音域的音質?
可是這一張我己經不拿出來當音響測試片了,因為我對『超低頻』的要求己經從『頻率響應平坦』進步到『超低頻動態反應速度要夠真夠快』,這一張唱片測不出來,不算是太殺音響之唱片...:)
現在來談音樂:
這張音樂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真正的巴洛克』『不是』『輕鬆』,而是華麗感。這種華麗感是後世古典音樂重視『音色藝術』的一個重要源頭,其 實,我自己正是從這一張唱片入門,才慢慢找到『用音色欣賞巴哈』、『用音色欣賞莫札特』、『用音色欣賞貝多芬』....從而發現真正的舒伯特與布拉姆斯,進而發現聖桑、法蘭克、佛瑞、夏布里耶、拉威爾....才是真正把貝多芬發揚光大的偉大古典音樂家。
從這個角度,可以嘗試感受一下:
高音域的『古小提琴』、偏中音域的魯特琴伴奏,再加上低音域的管風琴,融合出什麼有趣的『色彩感』,然後,可以把這種感動,重新審視巴哈與莫札特、貝多芬....試試看....:)
-
-
 作者: psycho
至於這一張,林主惟有個短短介紹:
MYAV先前很多玩家都討論過,剛剛找了一下沒有找到林主惟( imp )的詳細評論,大家幫忙找一下...:P
這一張通常是拼『超低頻』,也就是cd第六軌的恐怖管風琴超低頻『固執低音』的伴奏。它可以檢測:
1、從低頻到超低頻有沒有凸起或凹陷?
2、超低頻出來時,有沒有破壞中音域與高音域的音質?
可是這一張我己經不拿出來當音響測試片了,因為我對『超低頻』的要求己經從『頻率響應平坦』進步到『超低頻動態反應速度要夠真夠快』,這一張唱片測不出來,不算是太殺音響之唱片...:)
現在來談音樂:
這張音樂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真正的巴洛克』『不是』『輕鬆』,而是 華麗感。這種華麗感是後世古典音樂重視『音色藝術』的一個重要源頭,其 實,我自己正是從這一張唱片入門,才慢慢找到『用音色欣賞巴哈』、『用音色欣賞莫札特』、『用音色欣賞貝多芬』....從而發現真正的舒伯特與布拉姆斯,進而發現聖桑、法蘭克、佛瑞、夏布里耶、拉威爾....才是真正把貝多芬發揚光大的偉大古典音樂家。
從這個角度,可以嘗試感受一下:
高音域的『古小提琴』、偏中音域的魯特琴伴奏,再加上低音域的管風琴,融合出什麼有趣的『色彩感』,然後,可以把這種感動,重新審視巴哈與莫札特、貝多芬....試試看....:)
psycho的文章好像有點stereo sound的味道,咀嚼中....
重點在聆聽「音色」是吧!
我的系統要聽管風琴,可能還差一大截(sweat)
只能勉強聽聽了!
管風琴的聲音好歹也聽了四年
音響系統要與之相比,真的....滿難的...|(|-
-
-
-
-
2008-04-19, 11:22 PM
#100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