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 投票者
-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
做過1~3次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
2010-09-16, 08:10 AM
#401
Samsung......不知道Sony有沒有
 作者: 999369
-
-
2010-09-16, 08:48 AM
#402
看來PAA6價格真的比較affordable....
-
-
2010-09-16, 09:42 AM
#403
http://www.rivesaudio.com/software/testkit.html
這套一千一百美金,麥克風、介面、線、軟體、CD、音壓計都有了,只需要搭配一台windows電腦。要是我自己要買的話這套深得我心。
-
-
2010-09-16, 09:47 AM
#404
已經取得全額退款.....不過PAA6的業務還沒打給我。
-
-
2010-09-16, 09:48 AM
#405
剛也有看到
只怕無法達到錄下High End系統聲音的要求呀 (Live recording)
這套似乎比較偏向測量用
-
-
2010-09-16, 09:49 AM
#406
自己摳他...........人就是欠吹
 作者: AndyChu
已經取得全額退款.....不過PAA6的業務還沒打給我。
-
-
2010-09-18, 04:36 PM
#407
 作者: martin
大家也可以一起來討論看看:如果空間影響因素這麼大,為何喇叭廠還要花大錢去租無響室來測出一個平直的曲線?測room response又省錢又有意義不是嗎?如果空間頻響因素這麼大,那麼是不是花錢去國家音樂廳聽維也納愛樂演出其實毫無意義,因為黃金廳的音色才是維也納愛樂的真髓?
恕刪
我以前爬文看到過,有人提到 Floyd Toole 在他的 Sound Reproduction 一書中說
很多樂團會根據音樂廳的特性,做樂團演奏的修正,包括聲部比重,跟殘響對應的速度等等
我個人是非常同意這樣的看法,要是一股腦的用同一套演奏法,而不能因地制宜
那麼這些人也不需要領這麼貴的薪水了
古典樂團方面我只能用聽說的
至少搖滾樂團方面是絕對有針對空間做聲部的調整
而且用的方式也差不多,頻響分析,impulse time response
既然連樂團都要針對空間來調整 "直接音"
那麼音響就更沒有任何理由不調整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shimmer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09-18, 10:33 PM
#408
 作者: shimmer
恕刪
我以前爬文看到過,有人提到 Floyd Toole 在他的 Sound Reproduction 一書中說
很多樂團會根據音樂廳的特性,做樂團演奏的修正,包括聲部比重,跟殘響對應的速度等等
我個人是非常同意這樣的看法,要是一股腦的用同一套演奏法,而不能因地制宜
那麼這些人也不需要領這麼貴的薪水了
古典樂團方面我只能用聽說的
至少搖滾樂團方面是絕對有針對空間做聲部的調整
而且用的方式也差不多,頻響分析,impulse time response
既然連樂團都要針對空間來調整 "直接音"
那麼音響就更沒有任何理由不調整
搖滾/熱門演唱會..調整難度一定要大於~音響條件"大致穩定"的室內音樂廳~很多吧..!:):P
-
-
2010-09-18, 10:42 PM
#409
 作者: shimmer
我以前爬文看到過,有人提到 Floyd Toole 在他的 Sound Reproduction 一書中說
很多樂團會根據音樂廳的特性,做樂團演奏的修正,包括聲部比重,跟殘響對應的速度等等
我個人是非常同意這樣的看法,要是一股腦的用同一套演奏法,而不能因地制宜
那麼這些人也不需要領這麼貴的薪水了
古典樂團方面我只能用聽說的
至少搖滾樂團方面是絕對有針對空間做聲部的調整
而且用的方式也差不多,頻響分析,impulse time response
既然連樂團都要針對空間來調整 "直接音"
那麼音響就更沒有任何理由不調整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參與過一些古典樂團的排演。就我印象所及,我沒看過有樂團成員、工作人員或指揮坐在觀眾席上聽排演的音色,所以,到底要依照什麼聲音做演出調整呢?指揮台上的音效?前排觀眾?包廂?也許是我觀察不夠細微,了解其中奧妙的網友們可以跟我們分享。
至於流行音樂,現場工作人員連最基本的「調整喇叭擺位」都無法實施、又要想辦法照顧那麼多的聆聽位置,等化是一定要的。這兩個限制就我看來都與家用高級音響系統無關。
-
-
2010-09-19, 02:57 AM
#410
其實,不管是古典或插電的樂團,他們都會去調整他們的聲音. 如果您去聽Tosi的演奏會(我沒去:(),您會發現演奏者後方的反射板. 演奏者在演奏前,一定會排練一下,主要就是找出演出場地的問題,在可能的範圍下,儘量做出他們想要的聲音.
大部份的指揮,都會因為場地,樂曲的不同去”微調“聲部的平衡. 甚至有時候是在正式演奏的當中,比方說Horenstein在BBC上出的馬勒第八號,您就可以聽出來.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音樂廳都可以這樣調,但我們這個county的音樂廳Strathmore

他們的牆後面是一片,一片可以升降的吸音板. 他們會根據演出的節目調整(音樂廳的人告訴我的). 雖然牆壁看起來一樣,聲音可是不同的.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