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philcoyuen 查看文章
美國Room-Tune曾經生產過一種產品叫Echo-Tune。用於前牆和后牆不夠深度。加强堂音效果,量感多少還可以調節。
去年慕尼黑看到的這個也很有趣

Acustica Applicata
www.acusticaapplicata.com

來自義大利,看到透明的大圓柱可別以為是喇叭,這是調音柱Polifemo,可消除共振的頻率,從26Hz~70Hz,頗 為顛覆傳統的設計



引用 作者: deng_s924 查看文章
當然依空間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但不知能有如何處使用擴(吸)音及用量配比等較簡易的調整方法呢?
若不要想太多,就是東西越多越好,慢慢調整...
正確的方式還是處理第一次反射音、測量頻率重覆之處,使用低頻陷阱

另外若是頻率凹陷,可能被某些東西吃掉了,或是更慘者,器材本身就是這樣

引用 作者: Musica 查看文章
每個空間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很難說有什麼規則一定是正確的最好的
這也是空間不好處理, 但是也特別好玩的地方

我常用的方式
拿著一片 包含各種類型音樂自己很熟悉到過各處音響店征戰的 CD
每次更改空間調整, 就拿出來以耳評分
多試幾次就能找出比較合適的方式

除此之外, 也得考量兼顧 好清理 安全 以及 美觀
有時需做出點取捨也在所難免
yes,這是一種較為輕鬆處理的方式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有於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可以惡玩的空間,相對來說如何妥協反而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能離背牆夠遠,那就別玩雙面發聲的喇叭(例如,靜電喇叭或喇叭後方有單體的喇叭),低音反射孔在背後的也要多想想。如果要營造深遠的音場;喇叭就得往前拉,如果要音場寬,喇叭離左右牆就不能太近(減少側牆的一次反射)。

減少駐波,這就比較麻煩。 這個網站有算room mode 的計算機 http://www.mcsquared.com/metricmodes.htm
算出room mode 之後,喇叭儘量不要放到節點上。
good point

引用 作者: 999369 查看文章
皇帝位:那种方式才是正確或才是所需要的,是靠:經驗知識、材貭技術、专業知識、……大都靠自己的耳朵聽感喜好,漫長的路也是很多樂趣……
就几張简單的圖有幫助嗎???
有的,非常好,聲波的路徑與材質的特性

引用 作者: Mega 查看文章
哇哈哈太棒了,又學了些知識

對於器材不要擺中間這點
是指正中間嗎?
如果器材偏前或偏後有幫助嗎??
沒有用啦,不要擺在正面...要遠離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