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聯合報的New York Times看了一篇報導,弟頗為認同

大意是說,音樂工業本身因為音樂技術的進步,反而自身蒙受其害

當音樂從客廳,家用音響室,或是音樂廳走近小小一支隨身播放器的時候

音樂工業增加了音樂的可攜性,播放機的容量,但卻犧牲了音樂的品質

文中還提到某大學作的調查,發現聽隨身聽習慣的人,竟然會認為「資訊量少」的音樂是比較好聽的...:O

See...that's the point

建議小葉大闢個專區,專門介紹大學生所能負擔的搭配,先從兩三萬開始,這大概是大學生打工所能負擔的範圍。

另外,多舉辦音樂講座,介紹好音樂。深入淺出的方式,慢慢培養音樂欣賞的人口。當然,音樂盡量是通俗一點的(古典,流行...都可),避免曲高和寡。